《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5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饥饿的老鼠为了吃上这粒玉米,就拼命往前跑。踏呀踏,就这样带动了风车

的轮子。还有一次,他用木箱和玻璃瓶做了一只水钟。他将适量的水注入木
箱,箱内滴出的水流控制着钟上时针的转动,每天黎明时水钟能按时滴水到
他脸上,叫他醒来,催他早读。
牛顿除了喜欢制作各种复杂的机械玩具和模型外,还钻研反射镜和透
镜,钻研化学。他也很喜欢绘画,常在卧室的墙壁上用木炭画素描。在他闲
静的时候,他也喜欢写诗。
14 岁时,他充满理想,不停地思考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然而,他的亲戚
却不让他读书,把他带到田里去干活,要他种田谋生。此外,还要学习做生
意。牛顿却不喜欢这一套,常常偷偷地一个人躲在小树林后面读书。他的舅
父发现了,只好摇头,无可奈何地对他说:“还是回去念你的书吧,要么你
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大废物,要么你是一个大天才。”
18 岁时,牛顿到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26 岁时,他的恩师推荐他
上剑桥大学。他在剑桥大学从事了长达 30 年之久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并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一次,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忽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这一平常而又平常的自然现象引起了牛顿的深思。他从苹果落地想到地心引
力的存在,想到这种引力可能同时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想到地球与整个天
体的运动,他得出结论:“宇宙定律就是质量与质量之间的相互吸引。”由
苹果落地而受到启发,牛顿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实苹果落地的故事,
只是说明牛顿勤于思考罢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决不是凭一时的灵感想出
来的,而是他在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勇于不断探索的结果。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是电学史上
第一个正确阐述电的性质的人。他发明了避雷针,在光学、化学、热学、植
物学等方面也有所贡献。
富兰克林出生于波士顿,兄妹共 10 人,全靠父亲开一个小杂货店挣钱过
活。他从小就迷上了读书。从他学会阅读后没过多久,家中的藏书就被他读
完了。8 岁时,富兰克林进学校读书,不到一年他就从一年跳到三年级。由
于家中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不满 11 岁时,父亲就让他离开了学校,在自家的
店铺里当一名小工人。富兰克林虽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但他喜欢读书的习
惯并没有改变。每天晚上,干了一天活的富兰克林便点起蜡烛看书。父亲给
他的一点零花钱,他全部积攒起来,买了心爱的书籍。
看到儿子如此爱读书,父亲便把他送到一家印刷所当印刷工,以便使他
有机会多接触一些书籍。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富兰克林就躲进阁楼,兴趣
盎然地翻阅刚装订好的新书。为了读完一本好书,他常常彻夜不眠,因为第
二天一早,就得把书归还给店里。
印刷所附近有个书店。一个偶然的机会,富兰克林认识了书店里的一个
店员,他想通过这位店员借书读。
“店员叔叔,您能借给我几本书吗?”富兰克林央求道。
听说借书,店员两手一摊,急忙解释说:“书是老板的,老板不让借给
人。”
富兰克林从头冷到脚跟。失望中,又央求说:“叔叔,您晚上借给我,

我第二天一早就还给您,老板肯定不会知道,您就借给我吧!”
店员见富兰克林如此恳切,很受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富兰克林还经常到朋友们的家里去借书读。在几年中,他博览群书,攻
文学、练写诗、习算术、研究航海术、钻研各种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成长为
一个知识丰富的少年。
一天,富兰克林突然想到给报社投稿。当时,他的哥哥詹姆斯正在办一
份《新英格兰报》。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哥哥。谁知他哥哥听后却阴阳
怪气地说:“你孩子家写什么文章呀,还是老老实实地排你的铅字吧!”
富兰克林偏不服气,他决心写出一篇好稿子让詹姆斯看看。
不久,詹姆斯收到一篇从门缝里塞进来的稿子。文章写得语言优美、结
构缜密。真是文笔超群,才气横溢呀!编辑们一个个赞不绝口,有人说,这
篇稿子虽然没有署名,但它一定出于某名人之手。还有人说,也可能是某名
人检验报社的水平吧,否则,他为什么要塞进门缝呢?……
听着这些七嘴八舌的议论,富兰克林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文章的作者不
是别人,正是富兰克林。

瓦特发明蒸汽机

瓦特(1736~1819),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生于英国造船中心格拉斯哥
附近的格林诺克小镇。他的父亲当过造船工人,祖父叔父都是机械工人,由
于家庭的影响,瓦特从小就熟悉了许多机械原理和制作技术。
瓦特是一个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发明创造最感
兴趣。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前来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炉子旁边发呆,手
里拿着笔和纸,地上有许多画过的图。他好心地说:“小瓦特应该上学了,
别光在家用玩耍来打发宝贵的时光了。”父亲莞尔一笑,说:“谢谢你,我
的朋友。不过,你还是看看我的儿子在玩什么吧……”原来,小瓦特在设计
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画了许多图样,这年小瓦特才刚好 6 岁整,客人吃惊地
说:“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里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个看门。他呆呆地看着炉子
上烧水的茶壶。水快烧开了,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一上一下地掀动着……他
想: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制造一个更大的炉子,再用大锅炉烧开水,
那产生的水蒸汽肯定会比这个大几十倍、几百倍。用它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
不是可以代替许多人力吗?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说中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
故事。小瓦特是这样设想过,只不过真正试制蒸汽机,却是后来的事情。
小瓦特为搞发明创造,发愤学习科学知识。他 13 岁开始学习几何学;15
岁读完了《物理学原理》;17 岁开始当学徒工。此后,他才真正投入了蒸汽
机的研制和发明,一发而不可收。
1757 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当教学仪器修理工。那里既有完备的实验设
施和各种仪器,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这些都给瓦特提供了极其有利的
条件。学校还专门为他创办了实验车间。1769 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经过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制成了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并且获得了第一台蒸汽
机的专利权。1782 年瓦特又研制成功一种新式双向蒸汽机,并且可以广泛地
应用在各种机器上;1788 年,英国政府正式授予瓦特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
书;从 1775 年到 1800 年,瓦特和波尔顿合办的苏霍工厂,就制造出 183 台

蒸汽机,全用于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蒸汽机推
向了全世界,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造福于人类的发明家——
瓦特永远被后人敬仰。

轮船的首创者——富尔顿

富尔顿(1765~1815),美国著名工程师。1807 年,他利用英国机器制
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是世界上轮船的首创者。他
为世界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富尔顿出生于美国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读书很少,父母没有钱供
他去学堂学习,他后来取得的成就,全凭个人的奋斗。小富尔顿从小就爱幻
想,譬如,当他帮助大人干完农活之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农家阁楼上,在带
有木格条的小窗户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蓝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几个
钟头。
有一天,天气晴朗,河水清澈。小富尔顿和邻居大叔一起驾着小船到河
的上游去找活干。他们开始悠闲地撑着篙,逆流而上。小富尔顿到离开自己
村庄的外地去,心情格外高兴,情不自禁地唱着美国乡村的民谣。河水的“哗
哗”声和小富尔顿的悠扬、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阳
愈升愈高了,阳光洒在水波中,像碎银洒在绿色的缎带上。突然,水流湍急,
小船在河中打转,富尔顿和邻居大叔拼命地撑篙,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
但船仅能艰难地移动。小富尔顿心里想:撑篙太费力了,假如有一种东西能
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飞翔,他好像看见在河中
出现了一只自动行驶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现实中来,对邻居大叔说:“大
叔,撑篙又费劲,又缓慢,如果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
邻居大叔正用力撑着篙,听了小富尔顿的话,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
背擦擦自己脸上的汗水,笑着说:“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那这
样东西是什么呢?”
“是啊,这东西是什么呢?”小富尔顿的脸刹那间红了起来,他用劲地
撑了一下篙,低下了头,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后,“怎样使船自动行走?”就成了小富尔顿苦思冥想的中心问
题。致使他长大以后,努力奋斗,终于成为制造人类第一只蒸汽机轮船——
“克莱蒙脱号”的著名科学家。

电流之祖——安培

安培(1775~1836),法国物理学家,出生于里昂。他发现右手定则原
理和安培定律,创立了分子电流学说。他在电磁学中发现了一些重要原理,
为电动力学奠定了初步基础。后人把电流强度单位定为“安培”,以纪念他
的功绩。
安培智力超群,在幼年时就非同凡响。在五六岁时,他便表现出非凡的
记忆力。有一天,安培的父母亲在家里议论半个月来的收支情况。他父亲拿
着帐簿,向他母亲报着一笔一笔的收入。安培不让爸爸报下去了,他要报给
妈妈听。小安培没有去拿帐簿,就随口把几十笔收入和总数一古脑儿报了出
来。父亲惊呆了,他立即翻看帐本,发现儿子报的数与帐面上记的丝毫不差。

原来,小安培以前听他爸爸与别人说过这些帐目,他自己又看过一次帐本,
这样就把帐记住了。
从此以后,爸爸便着力培养小安培的记忆力和计算力。过了不久,小安
培在计算方面便又表现出非凡的天赋。一般的加、减、乘、除运算,他不需
列算式,用口算很快就解决了。他帮助父亲算帐时,父亲这边报算数,他那
边脱口而出,其答案准确无误。
小安培不仅善于记忆和计算,而且很会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时常常如痴
如迷。有一次,他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思考一道数学难题。他感到这道题需
要进行笔算。到哪儿去找运算的工具呀!他忽然想起自己口袋里装着一截粉
笔。抬头一看,发现面前正好有一块木板。于是,他立刻一丝不苟地在这块
木板上演算起来。整块木板上不一会儿就布满了各种符号和数字,他算出了
结果,得出了答案,他刚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木板突然离他而去。这是怎
么回事呀?安培惊呆了。定神一看,原来这块木板是停在他面前的一辆马车
上的一块档板。这时马车夫赶着马车走了。
安培 13 岁时就能够理解难度极大的锥曲线的原理了。18 岁时,他通晓
了拉丁语、意大利语和希腊语。他潜心研究数学和物理学,整天手不释卷。
他自学了狄德罗等编著的 20 卷法文版《百科全书》,不知熬了多少不眠之夜。
20 多岁,安培便受聘担任了物理学教授。

数学奇才——高斯

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对研究几
何级数、复变函数论、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有重大贡献,尤其是他的曲面
计算理论是近代微积分几何的开端;此外的物理、天文、测地学上也有很大
成就。
高斯幼年时,家境贫寒,晚饭一过,父亲就要他上床睡觉,为的是节省
灯油。但他太爱读书了,怎么能睡着?后来,高斯想了个办法:找个大萝卜,
挖去心,塞进一块油脂,插上一个灯芯,做成一盏小油灯。天一黑,他独自
悄悄躲到楼上,俯身伏在微弱灯光下,悄悄地读赶快收来,常常到深夜。
高斯好学的精神,被当地的公爵知道了。公爵为了给自己造就人才,便
决定资助他学习。这样,高斯不到 15 岁就进了卡罗琳学院。
在大学里,高斯非常勤奋,除用心上课外,还尽量利用课余时间钻研各
种语言、数学。他很快就掌握了几种外国语言和微积分,并开始直接阅读牛
顿、欧拉、拉格朗日这些大数学家的外文原著。在这期间,他还写下不少日
记,为他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1795 年,高斯从卡罗琳学院转到戈丁根大学深造。
次年,初春的阳光暖融融地撒满了戈丁根大学高大的玻璃窗,室内明亮、
洁净。高期伏在桌上用圆规和直尺,聚精会神地作一下图形——正十七边形。
这是一个闻名已久的难题。早在公元前 3 世纪,希腊数学之父欧几里得
曾指出,用圆规和直尺可以做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正八边形、正十边形、正十一边形等等。但是,能不能做出正七边形、正九
边形、正十三边形、正十七边形呢?两千年来,无数有作为的数学家们,像
赛跑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做下去,但是谁也没有做出来。然而高斯经过不懈
努力,终于在这年(1796 年)3 月 30 日做出来了。

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从此高斯下定决心献身于数学事业。他太
兴奋了,久久不能平静。以致后来明确表示,希望他死后,墓碑上刻一个正
十七边形,以纪念他的这个重要发现,那时候高斯还不满 19 岁。其实早在少
年时期,高斯就显露出非凡的数学才华,成为名噪一时的天才人物了。
一天,高斯和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学习算术。年轻气盛的老师有意要难一
难学生们,便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自然数从 1 至 100 之和是多少?并且还
说:“谁算不出来,谁就休想回家吃饭!”
这位老师是刚从城市调到乡村来教书的,情绪很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