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赚钱小窍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常赚钱小窍门-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每个海盗当然不愿意自己被丢到海里去喂鱼,这是最重要的;

(4)每个海盗当然希望自己能得到尽可能多的金币;

(5)每个海盗都是功利主义者,如果在一个方案中他得到了1枚金币,而下一个方案中,他有两种可能,一种得到许多金币,一种得不到金币,他会同意目前这个方案,而不会有侥幸心理;

(6)每个海盗都很喜欢其他海盗被丢到海里去喂鱼。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他会尽可能投票让自己的同伴喂鱼。

现在,如果有10个海盗要分100枚金币,结果将会怎样呢?

这是来自《科学美国人》中的一道博弈智力题,原题叫《凶猛海盗的逻辑》,一般称之为〃海盗分金〃问题。它成为一个著名的博弈理论。

要解决〃海盗分金〃问题,我们总是从最后的情形向前推,这样我们就知道在最后这一步中什么是好的和坏的策略。然后运用最后一步的结果,得到倒数第二步应该做策略选择,依此类推。要是直接从第一步入手解决问题,我们就很容易因这样的问题而陷入思维僵局:〃要是我作这样的决定,下面一个海盗会怎么做?〃

以这个思路,先考虑只有2个海盗的情况,不妨记他们为P1和P2,其中P2比较凶残。P2的最佳方案当然是:他自己得100枚金币,P1得0枚。投票时他自己的一票就足够50%了。

往前推一步。现在加一个更凶猛的海盗P3。P1知道,如果P3的方案被否决了,游戏就会只由P1和P2来继续,而P1就一枚金币也得不到。所以P3只要给P1一枚金币,P1就会同意他的方案(当然,如果不给P1一枚金币,P1反正什么也得不到,宁可投票让P3去喂鱼)。所以P3的最佳策略是:P1得1枚,P2什么也得不到,P3得99枚。

P4的情况差不多。他只要得两票就可以了,给P2一枚金币就可以让他投票赞同这个方案,因为在接下来P3的方案中P2什么也得不到。P5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只不过他要说服他的两个同伴,于是他给在P4方案中什么也得不到的P1和P3各一枚金币,自己留下98枚。

依此类推,最终P10的最佳方案是:他自己得96枚,给在P9方案中什么也得不到的P2、P4、P6和P8各一枚金币。

结果,〃海盗分金〃最后的结果是P1到P10各可以获得0、1、0、1、0、1、0、1、0、96枚金币。

在〃海盗分金〃中,任何〃分配者〃想让自己的方案获得通过的关键是,事先考虑清楚〃挑战者〃的分配方案是什么,并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收益,拉拢〃挑战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们。

真是难以置信。P10看起来最有可能喂鲨鱼,但他牢牢地把握住先发优势,结果不但消除了死亡威胁,还获得了最大收益。而P1,看起来最安全,没有死亡的威胁,甚至还能坐收渔人之利,但却因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结果连一小杯羹都无法分到,只能够保住性命而已。

其实什么事情都是先手比较有优先决断权。历朝历代的起义军、争斗不休的宫廷政变、企业内部成帮结派的明争暗斗,哪一个得胜者不是用〃强盗分金〃的办法呢?他们都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受益,拉拢〃挑战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们,而打击〃挑战者〃。

为什么恐怖分子拉登在沙特阿拉伯没有市场,在阿富汗却大受欢迎?因为阿富汗是全球的弃儿。为什么企业中的一把手,在搞内部人控制时,经常是抛开二号人物,而与会计和出纳们打得火热?这正是因为公司里的小人物好收买,而二号人物却总是野心勃勃地想着取而代之。

海盗P10就相当于公司老板。假如你作为老板,拥有最先分配权,就看你是否仁厚或是黑心,你有权独吞所有共同成果,也可以合理分配让大家满意,如果你过于贪婪,就要承担被伙伴推翻的风险,如果您不想冒险,就放弃部分利益以求共存。

当然〃海盗分金〃的隐含假设是所有海盗的价值取向都是一致的、理性的。而在现实生活背景下,海盗的价值取向并不都一样,有些人的脾性是宁可同归于尽都不让你独占便宜,有些人则只求安稳,不计较利益。

和老板领导管理团队一样,要赚取最大化的利润又不能使自己的平台垮掉,就必须对自己的下级做深入研究,制订相应合理的分配方案,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专家指点:在〃海盗分金〃博弈中,还存在一个富有哲学意义的命题,那就是生命与金钱孰重孰轻?没命的话要钱还有何用?所以首先是考虑自身的安全。只要你身上还有一枚金币,别的海盗们就会贪图你这一枚金币,怎么办?除非什么都不要,剩下100枚金币让其他9个人平分。如果其他海盗都愿意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利益的话,这个方案就没有问题。

第15节:隐蔽的秩序……机制设计原理(1)

10.隐蔽的秩序……机制设计原理

博弈论中有一个机制设计原理,就是设计一套博弈规则,令不同类型的人作出不同的选择,尽管每个人的类型可能是隐藏的,别人观察不到,但他们所作出的不同选择却是可以观察到的。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不同人的选择而反过来推演出他们的真实类型。更专业一点地说,就是委托人通过制定一套策略,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这就是〃信息甄别〃。

人们都知道垄断企业可以获得垄断的超额利润,然而许多垄断厂商并未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高价格销售商品,而是以低价长期销售某种产品。譬如,发达国家的私营铁路、航空、海运码头等的价格都长期远低于按照其垄断定价方法定出的价格。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信息甄别,比如在飞机、轮船里设置头等舱、经济舱的差别定价方法。

无论是买票乘飞机、火车还是轮船,不同的人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收入高一些,或对花钱看得比较松一些,就可以支付较高的价格。相反,收入低的人或对花钱看得比较紧一些的人,就只愿支付较低的价格。但是,如果你问他们愿意支付什么样的价格,他们都必定说愿支付较低的价格,因为即使有钱人也会觉得在同样服务下以低价购买划算一些。

飞机或轮船公司为了将这些具有不同支付意愿的人区分开来,让支付能力较高的人支付较高价格,就设计了一种信息甄别机制。这是减少逆向选择的又一种途径。通过这种机制在飞机、轮船上就设立了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

头等舱比其他较低等级舱位的价格高许多,这并不表明相应的服务一定比其他舱位好很多。真正的原因在于:选择头等舱的旅客,支付能力要远高于其他人。说白了,就是坐头等舱的人比坐其他舱位的人更有钱或更能花钱而已。旅客支付能力无法观察,但买什么舱位的票却能够观察。这样,航空公司可以识别出不同的顾客,来赚取更多利润。

比如,有两位旅客A和B乘飞机。A的最高支付能力为1000元,B的最高支付能力为1500元。经济舱的服务成本为800元,头等舱的服务成本为1200元。

经济舱带给A和B的消费满足感为1000元,头等舱带给A和B的效用为1800元。如果没有头等舱,航空公司最多把票价定到1000元,利润为2(1000…800)=400元。因为票价一旦高于1000元,A和B就不会买票了。但当设立头等舱后,航空公司将经济舱票价定为1000元,将头等舱票价定为1500元。此时,A以1000元买经济舱。

B如果买经济舱,则其净效用(也就是获得的消费满足感减去付出的代价的净值)为1000…1000=0,但当B买头等舱票时的消费者剩余或净效用为1800…1500=300元,所以B会买头等舱。这时,航空公司的利润增大为(1000…800) (1500…1200)=500元》400元。

这样,航空公司通过机制设计提高了公司利润。

大家都知道,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非常谨慎,他们为了某些自身利益会隐藏私人信息。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信息在买卖双方间便会产生不对称。航空公司的这种定价方法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工具之一,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

第16节:隐蔽的秩序……机制设计原理(2)

就拿推出一本新书来说,通过提供精装本和平装本两种版本,出版商可以将读者分为两大类:一类对书的评价较高,另一类对书的评价较低。这种情况下,对该书评价较高的读者会购买精装本,对该书评价较低的读者则购买平装本。出版商的利润因此而大大提高。

电信提供服务时,服务商也是对手机用户提供多种收费标准:有的是单位时间通话费用较低,但需交纳一定的月租费;有的是单位时间通话费用较高,但不需交纳月租费。根据用户使用手机频率的高低,服务商可以将用户区分为高频率用户和低频率用户两类。这种情况下,电信服务商赚得的利润最高。

对于前面提到的保险困境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差别保险合同的方式解决。如果有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种类型的潜在投保人,保险公司却无法辨别。为了获取投保人的信息,保险公司可以提供给投保人两种可供选择的合同,一种是〃高保费高赔付〃,一种是〃低保费低赔付〃。

显然,高风险投保人更愿意选择前一种合同,而低风险投保人则愿意接受后一种合同。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就可以从投保人的挑选中获得潜在投保人的类型信息,将两类投保人区分开来,从而降低了逆向选择的难度。

专家指点:客户的需求信息,在公司与客户之间是不对称的。客户知道自己的需求,公司则不完全知道。高需求客户为了以更低的价格成交,往往会隐藏〃自己急迫想要购买这种商品〃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差别定价方式可以甄别出不同需求程度的客户。这样,公司对于高需求客户要价可以提高,对于低需求客户要价则可以降低,结果自然是得到更多的利润。

第17节:漂亮女孩没人追……逆向选择的困境

11.漂亮女孩没人追……逆向选择的困境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巧妇伴拙夫〃的奇特现象。漂亮女孩身边的男孩总是貌不出众、能力平常,而那些普通女孩倒是不乏优秀男生与之相伴。经济学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那些对漂亮女孩向往已久的崇拜者相互之间,以及和漂亮女孩之间都不能沟通信息。

漂亮女孩的追慕者会这样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哪些比我有钱的阔佬,比如巴菲特去追求她。于是长叹一声,转而追求其他女孩去了。而巴菲特在华尔街上巧遇来纽约观光的漂亮女孩之后,也颇为心仪,但是巴菲特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哪些比我年轻的阔佬,比如比尔·盖茨去追求她。于是巴菲特长叹一声,转而与结发老妇相伴去了。

漂亮女孩去微软公司面试时,巧遇比尔·盖茨。面对如此佳人,比尔·盖茨可能再也不能正襟危坐了,心中一阵激动,但比尔·盖茨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哪些比我更强壮的阔佬,比如乔丹,去追求她。于是比尔·盖茨长叹一声,继续埋头工作。

漂亮女孩去观看篮球比赛时,邂逅飞人乔丹。面对如此佳人,乔丹岂能等闲视之,脑海中翻起千层浪,但乔丹冷静下来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哪些比我更英俊的小伙,比如她的什么同学或同事,早就已经把她追到手了。于是乔丹长叹一声,转身来个空中走步。那些想追求她的人相互之间都不能互通信息,也不了解漂亮女孩的尴尬处境和真实想法。结果是每个想追求她的男人都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决定是否要去追求漂亮女孩。由于大家都预期追求漂亮女孩一定是极高的门槛,最后造成大家都退缩不前。

在这个困惑中,大家只观察到了女孩的美貌,只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而根本不知道其他任何信息。最后每个人都相信追求漂亮女孩的代价将是很高的,因而大家都不采取行动。最后反而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懵懵懂懂的普通男生追到漂亮女孩。

〃逆向选择〃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于1970年提出的〃旧车市场模型〃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旧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之间对汽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所售汽车的真实质量。一般情况下,潜在的买者要想确切地辨认出旧车市场上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困难的。他最多只能通过外观、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等,来获取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

然而,从这些信息中很难准确判断出车的质量。因为车的真实质量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看出,但这在旧车市场上又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买者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但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将他们的汽车撤出旧车市场,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卖者。结果是,旧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降低,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的汽车退出市场。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汽车成交,极端情况下甚至没有交易。

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选择好的,而这里选择的却是差的,所以把这种现象叫做逆向选择。

在保险市场上,逆向选择现象也相当普遍。以医疗保险为例,不同投保人的风险水平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有与生俱来的高风险,比如他们容易得病,或者有家族病史。而另一些人可能有与生俱来的低风险,比如他们生活有规律,饮食结构合理,或者家族寿命都比较长。

这些有关风险的信息是投保人的私人信息,保险公司无法完全掌握。如果保险公司对所有投保人制定统一保险费用(这属于总体保险合同),由于保险公司事先无法辨别潜在投保人的风险水平,这个统一的保险费用,只能按照总人口的平均发病率或平均死亡率来制定。所以,它必然低于高风险投保人应承担的费用,同时高于低风险投保人应承担的费用。

通过这种方式,低风险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