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寡头199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寡头1991- 第5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索布恰克总算还是幸运的,至少,他的身边还有一位对他不离不弃的忠实助手”。弗拉基米尔啊,终究不是一个等闲人物。

郭守云知道,这个曾经的朋友是在玩一场豪赌啊,他在用自己的政治前途与全部理想做筹码,赌久加诺夫无法全面控制列宁格勒派系,赌克里姆林宫不会放人久加诺夫的势力壮大,赌将来他回到联邦国内的时候,能够凭着今天的一番表现,赢得各方力量的尊敬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另类的政治资本,而整场豪赌的胜负几率,仅仅为令人惊讶的三比七。

第四卷 军火之王 第七四九章 商机无限
还是那句话。“与人斗其乐无穷。”现如今的郭守云。已经彻底成长为一个将权力斗争当做人生至高乐趣的强人了。对弗拉基米尔这个即将崛起并终将成为自己最大对手的“潜在敌人”。他没有丝毫的畏惧。与此相反。他甚至对这种有对手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做人做到郭守云这个份上。有很多东西就不能用常人的心理来推测了。他可以睚眦必报。也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可以对某些看似毫无根据的“威胁”顾虑重重。也可以对那些摆在明面上的矛盾冲突视而不见。总而言之。他的思路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正是这份不确定性。才能令对手对他充满畏惧。

送走了急匆匆而来的科尔扎科夫。郭守云将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冷静的抽了一支烟。在这个过程中。谁也不知道他的心里想了些什么。当然。更不可能知道他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不过人们知道的是。当他再一次从房间里走出来。并直接赶往芳菲苑参加实业家会谈的时候。他脸上那副笑容却是充满了自信与憧憬的。

也许是现今世上的人都看出了俄罗斯联邦国内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这次参加五方实业家会谈的人数很多。当郭守云进入大会议厅的时候。会场上已经满满堂堂的坐足了人。而作为远东共和国一方的唯一“拍板型”代表。郭守云的到来。自然是吸引了所有在场者的目光。

“郭先生。这边请。”当郭大官人出现在会场门口的时候。原本守候在门内地一位蓝裙美女迎上来。她虚掌做了一个右边请的手势。同时说道。“按照领导们地安排以及先生之前所提出的要求。我们专门为您安排了一个席位。”

“哦。谢谢。”郭守云一面同会场上那些与自己打招呼的人们点头回礼。一面笑道。

“你地左面是来自香港船东会的会长。也是现任香港船舶董事会的董事长廖庆元先生。”美女在前面引着路。还不忘给郭守云介绍座位附近的情况。“而在您的右边。则是来自和记黄埔集团地谈判代表。作为和记黄埔的董事长。李先生这次因为身份敏感地关系没能过来。他专程让我们向先生您转达一份歉意。并邀请您在方便的时候。前往香港一游。”

“呵呵。你们太客气了。”郭守云笑了笑。说道。“请替我转呈李老。就说与他相比。我郭守云还是小辈。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肯定会去香港专门拜会他老人家的。”

“好的先生。您的意思我们一定替您转达。”说话间。两人一前一后的穿过铺就了猩红地毯地大堂。走到位列前三的一排座椅旁边。“先生请坐。”美女在座椅中间的走廊处停下来。她转过身。笑道。“您可以与廖先生。还有和记黄埔的程先生先聊一下。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可以随时招呼我。”

“谢谢。”郭守云扫了一眼空座位左右两边的位置。按照刚才美女引导的介绍。坐在左边的廖庆元是一个看上去五十岁左右。身材清瘦但却面带精明的人。而在右侧的位置。那个来自和记黄埔地全权谈判代表程志华。则是一个四十岁上下。身材略微发福。面容谦和地中年人。当看到他过来的时候。这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看样子是要出面打招呼了。

“郭先生。”果然。就在郭守云同美女引导客套完了的同时。最先出面的廖庆元开口了。他伸出看上去有些消瘦的大手。同时笑道。“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了。只不过此前一直没有机缘见面。今天能在这里与堂堂的郭氏集团总裁一会。廖某倍感荣幸。”

廖庆元是地地道道的闽南人。他那一口带着明显闽南腔的普通话。郭守云不仔细听还真听不明白。不过幸好的是。类似这种场合下的开场白。往往都是水分十足的客套话。所以听不听的出来。也都是无伤大雅的。

“彼此。彼此。”与对方热情的握了握手。郭守云笑道。“前天晚上的宴会里。听贵会毕先生提起过廖总的大名。当时我还在遗憾。这次北京之行未能与廖先生您结识一下。呵呵。没想到今天疾风骤转。廖总竟然专程赶来了北京。这对于我来说。实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呵呵。能找到一个与郭先生做生意的机会。廖总怎么可能不来呢?”带着一丝令人感觉如沐春风般的微笑。程志华开口了。他握住郭守云的大手。笑道。“其实不仅是廖总。船东会方面上上下下有心过来与郭先生洽商的人绝不在少数啊。不过万分遗憾的是。我们李总因为最近身染寒症。所以无法成行。不然的话。呵呵。我恐怕就要失去这个机会啦。”

郭守云听得出来。程志华这一番话。并不是为了与自己客套的。当然。更不可能是为了同廖庆元抢风头。他这是在从另一个侧面向自己道歉。阐明李老不能来出席北京会谈的确是有客观原因的。

其实。在准备于船东会打交道之前。郭守云就全面的了解了一次这个势力庞大的机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今香港实力最强大的几位实业家。几乎都是船东会的成员。诸如几年前刚刚去世的船王包玉刚。华人首富李嘉诚。顾氏家族现任当家人顾建舟。董氏航运掌门人董建华等等等等。毫不客气的说。在香港凡是能叫的上名号的人物。要嘛本身就是船东会成员。要嘛就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了解了这些东西对郭守云来说有什么用呢?作用很明显。就像现在。当他面对着廖庆元与程志华两个人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件事香港那边的大财团除了对投资远东航运以及造船工业有兴趣之外。似乎还想在别的领域里有所作为。

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很简单。如果港商们只想在船运行业投资的话。那么有船东会一家出头参加洽商就够了。至于说投资之后的利益怎么分配。相信船东会内部肯定有自己的协调办法。但是现在呢?出现在会场上的除了船东会之外。还有一个独立的谈判方“和记黄埔”。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这只能说明和记黄埔这一方。还打算谈谈别的生意。

与两位来自香港的巨富豪商简单的客套了几句。三个人各自归座。随后。自然有人送来茶水点心以及各色水果之类的东西。同时呢。那些被安排在后面的实业家。也纷纷离开座位。走廊串户的与自己感兴趣的实业家结识交谈。对于这些实业家们来说。类似这样的场合。就是他们建立外联关系的最佳机会。与一个个实力雄厚的实业家混个脸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生意场上。没准哪一天就会求到什么人。而有了一个一面之缘的交情。将来求人的时候也好说话的多。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船王包玉刚为收购“九龙仓”而发起的“九龙仓战役”。其对手是财大气粗的英资财团。而在那一战中。为了将包玉刚从九龙仓收购案中排挤出去。英资财团大肆提升九龙仓股价。以一百元一股的价格掀起抢购风潮。最后几乎将包玉刚逼上绝路。可随后不久。具体地说。是短短三天时间。包玉刚就通过朋友的渠道。筹集到二十一亿巨资。从而彻底扭转了败局。在类似这样的收购案中。包玉刚的资金从哪来?毫无疑问。那不可能是从英国人控制的银行里贷出来的。而是他在商场上的朋友给他凑得。对于普通人来说。借给别人十几万甚至是几万大洋可能都算得上是慷慨了。可对于那些叱咤商界的巨富大亨来说。只要看对了眼而且认为事有可为。那即便是几亿几十亿。他们都舍得往外借。正因为如此。在商场上结交朋友才显得至关重要。

走完了正式洽商前的必要过场。郭守云与廖、程两人的谈判才算是正式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远东共和国的实际当家人。也是该地区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与决策者。郭守云没有兜***。他直截了当的向廖、程二人阐明。远东目前的经济建设步伐已经迈开。各方面基建工作也纷纷提上了日程。而与此同时呢。受经济增长点幅度提高的影响。远东财政部门以及远商行在若干投资项目方面的资金投入。已经开始面临水枯涧涸的局面了。为此。郭氏集团有对外招商引资的想法。

而面对郭守云的直接。廖庆元给的回复是。香港船东会方面在过去两年间。一直都在观察着远东地区的经济走势。由于远东临海地域广阔。优等的天然良港较多。同时呢。在前苏联时期的建设下。该地区的造船业以及远洋航运业较为发达。因此。其适合船东会投资的地方很多。

第四卷 军火之王 第七五零章 开放时代
比如说,远东地区本身钢铁资源丰富,钢铁冶炼技术先进,而受此带动,远东本身的造船工业就有建造成本低、建造周期短等诸多优势,再者,由于有着前苏联时期的技术积累,远东几家大型的船舶厂有着很先进造船技术,这些都是香港船舶业所迫切需要得到的优势。与此同时呢,香港本地的造船业也具有自身的明显优势,比如在豪华游艇的建造方面,他们的技术早就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地区之列了,再者,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进出香港口岸的国际船舶也日益增多,从航运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利益增长点。

当然,在目前的环境下,船东会最看重的,还是远东军工造船业的发展,按照廖庆元的说法,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国际军火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每年尽在这个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就多达万亿美元之巨。商人从商嘛,讲究的就是一个将本逐利,所以,船东会有心在远东军工造船业上投入巨资,与郭氏集团融资联营船东会出钱,郭氏集团出技术,双方合伙求财。

廖庆元这些话说的都很隐晦,但其大致的用意,郭守云还是能够听的一清二楚,他知道,就像自己先前所想的那样,由港商所组成的船东会,实际上就是北京方面与远东交往的一个联结纽带,过去,在没有出现这个纽带的时候,北京与远东在很多问题上都没法谈。北京顾虑国际影响的问题,顾虑别人叫嚣什么中国威胁论,而远东呢,则顾忌华盛顿的看法。不敢在一些过分敏感地问题上与北京展开交互。现在,香港这个纽带出现了,所以有些问题,北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同郭氏集团好好谈一谈了。

船东会要在远东军工造船业这一行当里投资,对郭氏集团会不会构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呢?在这一点上。郭守云考虑过,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际影响以及军工技术外泄地问题,而在这两者中,前者的问题更大一些。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有一个没有约定但却早就俗成的惯例,那就是任何国家的军事技术,都分为两大类型:即自用型与出口型的分别,而在通常意义上,自用型地武器装备才是包含了敏感科技项目,需要高度保密的项目。与之相比,出口型地武器装备便没什么好遮掩的了。从现如今的情况来看。船东会需要高投资的部分。显然就是出口型武器类别地项目投资,至于那些包含高精尖武器系统与武器技术的东西。他们也不可能奢望投资成功。在这种情势下,郭守云认为从技术外泄这一层来考虑。他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忧。

而从国际影响的角度来看呢,那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类似这样的合作,华盛顿会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在这一点上,郭守云也考虑过很多次了,在他看来,现在华盛顿地反应可以暂时忽略了,因为远东现在需要地是资金,而不是来自五角大楼的指手画脚美国地大军火商们一直都在寻求投资人,最大限度的扩大自己地研发能力,从而进一步抢占国际军火市场,那凭什么远东就能在这条路上走一走?难道说就为了美国人的看法,远东的军工工业就活该因为没有充足资金的投入而萎缩消亡吗?这是***什么逻辑啊?

就抱着这样一种态度,郭守云在长达半个小时的协商之后,在基本大面上同意了廖庆元所提出的投资要求记住,这只是口头的协商,双方是没有正式协议合同约束的,至于说具体的协议签订,那还要另找时间,双方坐下来详细的协商洽谈才行。

在与廖庆元的协商结束之后,郭守云还正式向他以及整个船东会的主要董事们提出邀请,邀请他们在十月中旬前往远东,参观包括阿穆尔造船厂、符拉迪沃斯托克军工造船厂、共青城船舶机械设计院在内的几家造船与机械设计单位,并以此作为香港实业家们投资远东的市场考察项目。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突显出郭氏集团对北远新总裁刘海涛的支持,郭守云还专门提到,类似这样的考察项目,是他在之前就与“刘总”洽商过的。

与廖庆元的洽商结束之后,程志华的戏码才正式上演,正如郭守云此前所猜测的那样,和记黄埔所希望投资的项目,的确不仅仅是远东的造船航运业,更多的,他们看中了远东的移动通讯以及基建行业,按照程志远的说法,和黄董事会希望郭氏集团能够对和黄敞开大门,让他们进入远东,在这些行当中投资赢利。

另外,程志远还提到,和黄集团希望在远东投资的项目,还有一个零售业。此前,和黄的调查团队,对远东以及俄罗斯联邦的市场做了详细的分析,而通过那些分析数据的显示,现下包括远东在内的整个俄罗斯联邦,都没有成系统的零售业连锁集团当然,在这其中郭氏集团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不能算,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讲,它只是一个大的供货商,而不是直接面向远东民众的零售连锁商。为此,和黄希望能够进入远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