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学全书-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亦即贯彻的能力。
每一个工作——不论是经营事业、高级推销工作或科学、军事、政府机关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的人来执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都会先考虑下面这些,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这些问题有:“他愿不愿意做?”、“他会不会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独挡一面,自己设法解决困难?”、“他是不是有始无终,光说不做的那一种人?”
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设法了解那个人是不是“说做就做”。
再好的新构想也会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却前功尽弃。
约翰·华纳梅克先生是个了不起的商人,他是白手起家的。他时常说: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
请你想想看,世界上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以至婴儿食品,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
当你研究“人”(包括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时,会发现他们分别属于两种类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动,我们叫他“积极主动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很被动,我们叫他“被动的人”。
仔细研究这两种人的行为,可以找出一个成功原理:积极主动的人都是不断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直到完成为止。被动的人都是不做事的人,他会找借口拖延,直到最后他证明这件事“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积极主动的人与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别,从小地方就看得出来。积极主动的人(以下简称A 先生)计划好一个假期,就真的会去度假;而被动的人(以下简称P 先生)也计划好一个假期,却拖延到明年再打算。A 先生认为应定期参加教堂的各种聚会,结果他真的做到了;P 先生也认为应该定期到教堂聚会,但他会找出各种办法来拖延。A 先生认为应该写一封信给一个人来恭贺他的成就,他真的写好并立刻交寄;P 先生却找了一个好理由来拖延,结果一直没有写。
他们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大事上表现出来。A 先生想要自己创业,结果他说做就做;P 先生也想创业,但他总在最后关头发现“为什么不该去做”的“好”理由。A 先生已经四十岁了,他很想换一个新工作,结果他真的去做;
P 先生也一样,但他一直犹豫不决,以至于什么事也没有做成。
他们的差异也会在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A 先生想做就做,因而获得自信、安全感、独立自主以及更多的收入;P 先生不会想做就做,因而永远度日如年。
主动的A 先生会成就许多事情;被动的P 先生很想做事但不会真的去做。
人人都想变成“积极主动的人”,所以让我们养成及时行动的好习惯吧。
二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有许多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当然,我们必须追求完美,但是人间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了。
拿破仑·希尔为此曾专门举过三个实例。
第一例:吉恩先生为什么一直未娶?
吉恩快四十岁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稳定的会计工作,一个人住在芝加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早点结婚。他渴望爱情、友谊、甜蜜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以及种种相关的事。他有几次差点就要结婚了,有一次只差一天就结婚了。但是每一次临近婚期时,吉恩都因不满他的女朋友而作罢。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两年前吉恩终于找到梦寐以求的好女孩。她端庄大方、聪明漂亮又体贴。但是,吉恩还要证实这件事是否十全十美。有一个晚上当他们讨论婚姻大事时,新娘突然说了几句坦白的话,吉恩听了有点懊恼。
为了确定他是否已经找到理想的对象,吉恩绞尽脑汁写了一份长达四页的婚约,要女友签字同意以后才结婚。这份文件又整齐,又漂亮,看起来冠冕堂皇,内容包括他所能想象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其中有一部分是宗教方面的,里面提到了哪一个教堂、上教堂的次数、每一次奉献金的多少;另一部分与孩子有关,提到他们一共要生几个小孩、在什么时候生。
他把他们未来的朋友、他太太的职业、将来住在哪里以及收入如何分配等等,都不厌其烦地事先计划好了。在文件末尾又花了半页的篇幅详列女方必须戒除或必须养成的一些习惯,例如抽烟、喝酒、化妆、娱乐等等。
准新娘看完这份最后通牒,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又附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普通的婚约上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条,对任何人都适用,当然对我也适用。我们从此一刀两断!”
当吉恩先生告诉拿破仑·希尔这段奇遇时,还委屈地说:“你看,我只是写一份同意书而已,又有什么错?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你不能不慎重其事啊!”
吉恩真是大错特错。他可能过分紧张,过度谨慎,但不论是婚姻,或是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过于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订的每一种标准都偏高了。
吉恩先生处理婚姻问题的做法,跟他对工作、积蓄、朋友的交情,甚至每一件事情都很象。
成功的人物并不是在问题发生以前,先把它统统消除,而是一旦发生问题时,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须折衷一下,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行动以前永远等待的泥沼中。当然最好是有逢山开洞、遇水架桥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第二例:杰米先生如何住进一间新房子?
当我们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一定会很矛盾,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下面的实例是一个年轻人的选择,他终于大有收获。
杰米先生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大约二十几岁,有太太和小孩,收入并不多。
他们全家住在一间小公寓,夫妇两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们希望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比较干净的环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时也增添一份产业。
买房子的确很难,必须有钱支付分期付款的头款才行。有一天,当他签发下个月的房租支票时,突然很不耐烦,因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
杰米跟太太说:“下个礼拜我们就去买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样?”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她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头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跟我们一样想买一套新房子的夫妇大约有几十万,其中只有一半能如愿以偿,一定是什么事情才使他们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远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下个礼拜他们真的找到了一套俩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又实用,头款是1200 美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凑够1200 美元。他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这笔钱,因为这样会妨害他的信用,使他无法获得一项关于销售款项的抵押借款。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杰米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不直接找承包商谈谈,向他私人贷款呢?他真的这么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淡,但由于杰米一再坚持,他终于同意了。他同意杰米把1200 美元的借款按月交还100 美元,利息另外计算。
现在杰米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 美元。夫妇两个想尽办法,一个月可以省下25 美元,还有75 美元要另外设法筹措。
这时杰米又想到另一个点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释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兴他要买房子了。
杰米说:“T 先生(就是老板),你看,为了买房子,我每个月要多赚75 元才行。我知道,当你认为我值得加薪时一定会加,可是我现在很想多赚一点钱。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应我在周末加班呢?
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老板对于他的诚恳和雄心非常感动,真的找出许多事情让他在周末工作十小时,他们因此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房子。
这个实例可以归纳为三点:
1、杰米的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因而想出各种办法来实现他的心愿。
2、由此,他的信心大增,下一次决定什么大事时会更容易、更顺手。
3、他提高了家人的生活水准。如果一直拖延,直到所有的条件都解决时,很可能就永远也买不起了。
第三例:席第先生想要自己创业,但是。。席第先生又代表另一种类型,他一定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席第先生进入美国邮政局的海关工作。他很喜欢他的工作,但5 年之后,他对工作上的种种限制、固定呆板的上下班时间、微薄的薪水以及靠年资升迁的死板人事制度(这使他升迁的机会很小),愈来愈不满。
他突然灵机一动。他已经学到许多贸易商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这是他在海关工作耳濡目染的结果。为什么不早一点跳出来,自己做礼品玩具的生意呢?他认识许多贸易商,他们对这一行许多细节的了解不见得比他多。
自从他想创业以来,已过了10 年,直到今天他仍然规规矩矩在海关上班。
为什么呢?因为他每一次准备放手一搏时,总有一些意外事件使他停止。例如,资金不够、经济不景气、新婴儿的诞生、对海关工作的一时留恋、贸易条款的种种限制以及许许多多数不完的藉口,这些都是他一直拖拖拉拉的理由。
其实是他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被动的人”。他想等所有的条件都十全十美后再动手。由于实际情况与理想永远不能相符,所以只好一直拖下去了。
三现在就去做为了避免“万事俱备以后才行动”所引起的重大损失,下面两件事可以作为参考:
(一)要预料种种困难 
因为每一个冒险都会带来许多风险、困难与变化。假设你从芝加哥开车到旧金山,一定要等到“没有交通堵塞、汽车性能没有任何问题、没有恶劣天气、没有喝醉酒的司机、没有任何类似意外”之后才出发,那么你什么时候才出发呢?你永远走不了的。当你计划到旧金山时,先在地图上选好行车路线,检查一下车况并尽量考虑一下排除其他意外的做法。这些都是出发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但是仍无法完全消除所有的意外。
(二)发生困难时,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成功的人物并不是行动前就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遭遇困难时能够想办法克服。不管从事工商业、还是解决婚姻问题或任何活动,一遇到麻烦就要想办法处理,正象遇到沟壑时就跨过去一样自然。
我们无论如何也买不到万无一失的保险,要下定决心去实行你的计划。
(三)现在就行动  
五六年前,有个很有才气的教授想写一本传记,专门研究“几十年以前一个让人议论纷纷的人物的轶事”。这个主题又有趣又少见,真的很引人。
这位教授知道的很多,他的文笔又很生动,这个计划注定会替他赢得很大的成就、名誉与财富。
一年过后拿破仑·希尔碰到他时无意中提到他那本书是不是快要大功告成了(这一问题实在太冒失,真的冒犯了他。)。
老天爷,他根本就没写,他犹豫了一下子,好象正在考虑怎么解释才好。
最后终于说他太忙了,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因此自然没有时间写了。
他这么辩解,其实就是要把这个计划埋进坟墓里。他找出各种消极的想法。他已经想到写书多么累人,因此不想找麻烦,事情还没做就已经想到失败的理由了。
具体可行的创意的确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有创造与改善任何事的创意。
成功跟那些缺乏创意的人永远无缘。
但是你也不能对这一点有误解。因为光有创意还不够。那种能使你获得更多的生意或简化工作步骤的创意,只有在真正实施时才有价值。
每天都有几千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取消或埋葬掉,因为他们不敢执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
记住下面两种想法:
第一,切实执行你的创意,以便发挥它的价值,不管创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体力行,否则永远没有收获。
第二,实行时心理要平静。拿破仑·希尔认为,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每天都可以听到有人说:“如果我1952 年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罗!”或“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一个好创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忘怀。
如果真的彻底施行,当然也会带来无限的满足。
你现在已经想到一个好创意了吗?如果有,现在就去做。
四  行动会增强信心 
行动本身会增强信心,不行动只会带来恐惧。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要增加恐惧感的话,只需等待、拖延、推托就可以了。
有一次一个伞兵教练说:“跳伞本身真的很好玩,让人难受的只是‘等待跳伞’的一刹那。在跳伞的人各就各位时,我让他们‘尽快’度过这段时间。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可能发生的事’而晕倒。如果不能鼓励他跳第二次,他永远当不成伞兵了。跳伞的人拖愈久愈害怕,就愈没有信心。”
“等待”甚至会折磨各种专家,变得神经兮兮,《时代标志》曾经报道美国最有名的新闻播音员爱德华·慕罗先生。他在面对麦克风以前总是满头大汗,等开始播音以后,所有的恐惧就都没有了。许多老牌演员也有这种经验,他们同意,治疗舞台恐惧症唯一的良药就是“行动”,立刻进入情况就可以解除所有的紧张、恐怖与不安。
行动可以治疗恐惧。有一天晚上拿破仑·希尔去拜访一个朋友,他5 岁的小男孩已经上床半小时了,突然放声大哭。小男孩刚才看了一部科幻片,害怕片中的绿色妖怪闯进来抓他。他父亲的做法特别。他并不说:“不要怕,孩子。没有什么好怕的,回去睡觉吧。”他反而用一种积极的做法来消除他的恐惧。他装模作样表演了一阵,然后走到每一扇窗户跟前看看关好没有,最后又捡一把玩具手枪放在枕边说:“毕里啊!这把手枪给你以防万一。”
小家伙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