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疑踪之当阳地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奇宝疑踪之当阳地宫-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据老乔说,双驼峰一直到残山这片广阔的地域就是普通的山区,既没有大号的野兽,也没有什么别的出奇之处,就是山路不大好找。我听了之后感觉很欣慰,最起码我们这次行程的危险系数大大降低。
    老乔虽然性格有点孤僻,不大爱说话,但心肠挺好,跟庞老二谈了之后,就拄着拐棍到村里去帮我们找向导。
    村子很小,所以老乔很快就带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回来。对于山民来说,翻山越岭是家常便饭,这种钱太好赚了。这个名叫阿林的汉子拍着胸脯向我们保证,从这里到残山的路,他就算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我们商议好第二天清晨就出发,阿林连连点头,顺路还在老乔家蹭了顿午饭。
    第二天一大早,阿林就全副武装的跑来报道,山里人靠山吃山,经验是非常丰富的,阿林随身带着柴刀绳子麻袋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他说这一来一去将近二百里的山路,自己带的东西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离开老乔家的时候,铁柱显然有点失落,不过也没再提给金妹盖房子的事。
    阿林果然没有吹牛,他对山里的路很熟悉,有时候明明看着没路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东拐西拐的就又把我们领到山路上。我们提前给阿林付了一半的报酬,所以他的工作态度很热情也很认真,不但一路给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替我们背东西。
    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走到下午四点多钟,阿林说不能继续再走了,这附近的山洞很少,如果错过山洞,我们就得冒着严寒露宿。我暗自算算距离,走了大概三十多里的路程,按这个速度,最晚后天就能到达残山。
    阿林带我们找了个山洞,山洞门口有几堆篝火的痕迹,他说附近的山民如果进山搞山货的话,都要在山洞里过夜,这个山洞显然过去有几批人住过,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们收集了一大堆柴火,天黑之后就在洞口燃起旺旺的篝火,寒气被篝火阻挡在洞外,所以洞内的气温还能忍受。大家轮流守夜,第二天早上又吃了铁柱做的大杂烩,继续赶路。
    老乔和阿林说的都没错,山里的情况相当正常,偶尔能见到一些出来觅食的小动物。第三天中午,阿林告诉我们,残山就快到了。
    庞老二站在高处大致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又拿出地图和墨玉对比了一下,看了足有几分钟,他才转身对我小声说:“小陈,好像有点不对。”
    “怎么了?”我急忙凑到他跟前问道。
    “这块墨玉上只刻着汇江的地形图,没有藏宝地的路线图。”
    听了他的话,我也有点吃惊。墨玉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不但能指明藏宝地周围的地形,而且还有藏宝地内的具体路线。比如有关小阳山的那块墨玉,上半部分是当阳县的地图,下半部分则是地宫的路线图。
    如果有关残山的这块墨玉只有大致的地形图,那就意味着藏宝地完全是个未知数。
    阿林当然不知道我们的忧虑,休息了一会后就招呼大家继续赶路,庞老二收起地图说:“先赶路,等到了地方看看具体情况再说。”
    阿林带着我们又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指着不远处一座形状有些奇特的山峰对我们说:“那就是残山。”
    河川鬼道 第三十四节 断岭
     更新时间:2010…10…30 14:00:00 本章字数:3484
    终于到达这次行程的目的地了,但我的心里却始终轻松不起来,因为庞老二刚才的话对我们来说算的上是个不小的打击。
    残山是座海拔仅三四百米的小山,如果从山的南北走势看过去,没有丝毫异状,但按东西走向看的话,就会发现整座山从正中间的位置一分为二,断开一道十几米的缺口,这种地形极象一线天,只不过两面断崖之间的距离稍微宽阔一些,没有那么险峻。阿林说那两面断崖叫做断岭。
    残山断岭?这名字真他娘的不吉利。
    现在整座残山已经尽收眼底,但玉眼呢?它究竟藏放在什么地方?手札和墨玉上都没有其它说明,虽然是座小山,但绕着圈把它完全搜索排查一遍也是很费功夫的。
    “走吧,咱们过去看看。”庞老二率先朝断岭走了过去,我背着背包走在他身边,庞老二转过头轻声对我说:“墨玉的路线到断岭那里就算完全终止了。”
    “那咱们就得在这山里一点一点的找。”
    “只能这样。”
    很快,我们就走到了断岭的边缘地带,这两面断崖都是残山的最高峰,三百多米的高度,断面几乎与地面呈九十度角,垂直而且整齐,宛若刀削一般。我们站在断崖脚下由低到高仰望上去,当看到东边断崖一百多米的高度时,所有人的目光顿时被牢牢吸引了。
    断崖的半腰上,零散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洞穴,一时半会之间,也难以查清究竟有多少,不过粗略目测一下,总数不会低于一百五,这些洞穴都不大,距离稍远一点几乎看不出来。
    我脑子里猛然蹦出两个字:悬棺!
    虽然我还没有看到一具安放在洞穴内的棺材,但一发现这些洞穴,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悬棺,江西某些地区曾经盛行过这种奇特的丧葬方式,比如龙虎山。
    过去跟庞老二闲聊的时候听他说过这些东西,他对悬棺,天葬,树葬都很感兴趣,我也请教过他,在科技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古代,那些古人究竟是用什么办法把沉重的棺木运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峭壁上的呢?
    庞老二的解释虽然不算完美,也不一定就是历史真相,但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说往悬崖上运送棺木大概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就是人在山顶上安置巨大的绞盘,用粗重的绳索悬吊棺木慢慢垂到峭壁上的木桩或者洞穴里。89年的时候,有相关的研究人员专门复古了粗陋的原始绞盘,做了悬吊实验,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方法是可行的,至于古人有没有那么结实的绳子,就属于另一个研究话题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借助水的力量,一般来说,安放悬棺的悬崖峭壁大都临江或者临河,现在看到的有些悬崖是旱地,只剩下干涸的河道遗址,但在古代,或许都是水量充沛的江河。古人坐船在距水面十几二十米的悬崖上作业,难度会低的多,经过岁月变迁山水易貌,原来的江河水位下降或是彻底干涸,那些悬棺的高度也就变成几十米。
    不过猜测终归是猜测,真正的真相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后人所能做的,就是对先人智慧的崇敬和膜拜。
    “二哥,这是悬棺?”
    庞老二还没有答话,阿林就抢着说不是,然后叽里呱啦连珠炮似的甩出一大段话,他的普通话也相当蹩脚,连说带比划才让我们弄明白意思。
    阿林说他们家附近没有崖葬的传统,断岭上的洞穴都是天然形成,过去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时常要暂离家园躲避土匪乱兵,山里的土地房子都不值钱,老百姓的命根子是粮食,而这些悬崖上的洞穴就是最好的避难场所。山民们带着粮食从山顶上垂下绳索,顺着绳索到洞穴里藏身,等人全都下来之后,就烧掉已经提前浸透了桐油的绳子。一直躲到村子里太平了,再想办法在洞穴里绑好绳子安全返回地面。
    阿林倒不是毫无根据的乱说,据我所知,四川一些山区也有老百姓是采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躲避战乱的。
    阿林说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多年,直到解放前还在用,他爷爷就赶上过。
    “可惜了啊。”铁柱斜叼着烟卷,小声对我说:“要是悬棺多好,老子下了一辈子的旱坑,真遇上悬棺,进去摸几件土货出来,先不说能卖多少钱,光这种经历就能压的其他土爬子说不出话。。。。。。”
    “你是不是酒还没醒?”
    “随便说说,何必当真。”
    我转过脸跟庞老二对视了几眼,同时轻轻点了点头,在这种环境下,断壁上的洞穴很显然就是最值得探索的地方。
    “阿林。”我递给阿林一支云烟,帮他点了火,接着说:“我们想到那些洞里看看,有办法吗?”
    “进洞啊。”阿林拍了拍套在肩膀上的一盘绳子说:“那还得用过去的老办法,从山顶垂绳子下来,不过眼前这些洞,过去不知道有人进过没有,先得到山顶看看,能不能找到固定绳子的地方,还有,我带的这盘绳子可能不够长啊。”
    绳子倒不用担心,我们带了两捆一百五十米的绳子,接起来三百米,从山顶垂到断壁半腰上绰绰有余。
    我们又议论了一会,决定先到山顶去看看情况。阿林一边带路,一边对我们的精神头表示钦佩,他说刚过完年就跑出来玩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见洞就想钻的更是罕见。
    等我们攀登到山顶的时候,顿时大失所望,残山虽然不是不毛之地,但临近断崖的地方连棵碗口粗的树都没有,也没有其它可以借力的地方,阿林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对我们说:“恐怕不行啊。”
    现在的情况确实让人头疼,山顶没有足够坚固的支撑点,人就没办法顺绳索降到断壁上的洞穴里去。临时做个绞盘虽然实用,但也很麻烦,因为我们没有相关的工具,要做绞盘就得返回阿林他们村子,或者到汇江县城去买工具。
    不过还有另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连阿林在内,我们一共七个人,就算苏玉身体单薄出不了什么力气,最少还有六个大老爷们可用,一个人负责进洞,其余五个人在山顶负责拽牢绳子。一个人最多一百多斤的重量,平摊到五个人身上,完全能够应付的来。
    想来想去,也只能这么办了。我把带来的两盘绳子牢牢接在一起,阿林可能是怕麻烦,迟疑的说:“那些洞里确实没什么可看的,这样子下去,也不安全嘛,不如换个地方玩玩。。。。。。”
    “阿林,我们就是想进去看看新鲜,这样吧,再给你加点钱。”
    阿林这家伙见机倒是很快,本来是想办法说服我们别再费力气进洞,一听要给他加钱,口风马上变了,痛痛快快甩出三个字,没问题。
    准备工作很简单,十分钟就做好了,铁柱本来是想第一个下去的,但他缺了根食指,行动起来多多少少都会受点影响,为了稳妥一些,穆连山出马下去先摸摸情况。
    我们带的绳子是准备自己用的,所以采购的时候非常仔细,绳子很结实,负担一个人的体重根本不成问题。穆连山把绳子一端绑在自己腰间,然后冲我们点了点头。如果是在平地上,凭穆连山的身手,只要不是遇见山崩地裂枪林弹雨,自保应该没难度。但下了悬崖就等于身体悬空,死活都在一条绳子上,大意不得,庞老二又专门叮嘱了两句,我们才缓缓放开绳子,把穆连山送了下去。
    幸亏这次来之前专门配备了对讲机,彼此间有什么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联络,如果没这玩意儿,一百五十米的垂直距离,扯嗓子喊,上面的人也不定能不能听见。
    我们把绳子放的很慢,不过不到十分钟时间,穆连山就通知我们,他已经顺利到达第一个洞穴。
    虽然墨玉上没有标的那么清楚,但根据我们的猜测和实际情况,这些峭壁上的洞穴很可能就是藏放玉眼的地方,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一百多个洞穴中仔细寻找祈仙教的云彩标志,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万一疏忽大意,把标志给漏过去,那就惨了。
    穆大侠的脑子是很好使的,虽然平时话不多,但也算相当精明。第一个洞穴的面积不详,不过用了大概二十分钟的时间,穆连山通知我们,一无所获,然后让我们把绳子再多放一点,接着进第二个洞。
    两个小时过去,峭壁上的洞穴被穆连山进了四个。阿林见我们拿着对讲机,又一个接一个的进洞,不由自主的就开始怀疑了,他试探着询问铁柱,我们到底是干什么的,看样子可不象是游山玩水。
    “宋阿林同志!”铁柱一边拽着绳子,一边神情严肃的说:“既然你已经看出点端倪,我也就不再瞒你了,说实话吧,我们是从北京来的,科研机构,懂吗?搞科学研究的,至于是什么研究,不能对你明说。”
    “北京?科学研究?”阿林有点疑惑,铁柱斜叼烟卷的**相,真是无法和知识分子科学家联系在一起。
    “严肃点,阿林同志,跟你说,对我们刨根问底就是意图刺探国家机密,搞不好是要吃官司的。”
    吃官司这三个字彻底把阿林给吓住了,他敬畏的望了望瘦猴一样板着脸的铁柱,咕咚咽了口唾沫,当即表示自己就是随便问问,压根没有别的意思。
    铁柱威严的点了点头,叫阿林把绳子拽紧,自己则腾出只手摸了支烟出来叼在嘴上。
    河川鬼道 第三十五节 手
     更新时间:2010…10…30 14:00:01 本章字数:3375
    穆连山在峭壁上搜索完第五个洞穴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发暗了,我们五个人合力把他从下面拉了上来。穆连山拍拍身上的尘土,简短的说了说洞穴里的情况,他告诉我们,峭壁上的洞穴大小不一,但洞口直径最多不超过三米,洞深也就在十米之内,里面很干净,除了灰尘,基本看不见别的东西。
    算算时间,穆连山探完五个洞用了将近三个小时,而峭壁上那一百多个洞全摸一遍的话,最少需要好几天。我也真搞不懂无极圣师这个老巫汉当年到底是怎么想的,非要把东西都藏在这样的鬼地方。这一次行动的环境相对来说比上次要好的多,既没有梁家的纠缠,也没有附近山民的阻挠,但汇江县城内遇见的那个“金七爷”却让我心里越来越没底。
    明面上的敌人无论多强大,其实并不十分可怕,真刀真枪的斗起来,梁家不一定能占多大的上风。真正致命的倒是那些隐没在未知角落里的黑手。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还算风平浪静,山区到底不比城市,在这种地方,先进的交通工具基本没有任何用处,不是谁想跟上我们就能跟得上的。山寨金七爷的来历和动机尚不十分明确,但他要真有本事动用直升飞机来搜山,那只能怪我们命苦,摊上如此扎手的狠角色。
    我们把绳子收好,然后跟阿林在附近寻找可以容身的山洞,这种天气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