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妇不从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妇不从良-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越往前走,人声越大。
  远远就看见一众贵女们围在临近水边的一处,有站立着的,也有挽起裙摆蹲下的,笑语声声,甚是欢快。
  前方不远处是一片在月光下泛着淡银色光芒的水面,一盏盏样式不一的花灯载着橘黄色的烛光驶离了岸边,往远处飘去。水面上已经放了不少花灯了,远远望去甚是美丽。
  有人似乎看见往此处行来的一众人,发出惊讶的轻叹,紧接着交头接耳,所有人俱都站直起身,往此处望来。
  “是太子呢,天呐,怎么太子殿下今日也来了。”
  “还有成王殿下……”
  “赵王和楚王殿下也在……”
  人群中发出嗡嗡的小声议论,却是不敢冒然上前,只能表现出自己最美的样子,眼巴巴的看着。
  “九娘——”
  一个惊讶的声音响起,却是萧三娘看到九娘和太子一众人站在一处,发出的惊叹。
  九娘对三娘笑了一下,便转头和楚王一众人告辞了,太子一众人继续往前行去,而九娘则是往三娘这里走来。
  一众贵女们俱是用惊讶、疑惑,甚至隐隐带了点妒忌的眼神望向萧九娘,却因不知为何眼前这少女能和太子一众人行在一处,而不敢发出质疑声。
  九娘几乎是没有什么障碍,便走到了三娘几人的身边。
  三娘惊讶问道:“你怎么和太子他们走到了一处去?”
  “走散后,我本是来此处找你们,却是迷了路,刚好碰到楚王表哥他们,就顺道走了一段。”
  三娘还想说什么,有宫婢匆匆前来说皇后和贵妃到了,于是一众贵女们俱是不敢耽误,往之前出来那处露天平台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ps:这章改了一个小时,更新晚了点。
  突然发现好久没求收藏了,求下文收,求下专栏收,求戳求包养~(≧▽≦)/~

☆、第61章 42。0

  第59章
  从紫云楼二楼这处临窗的位置,可以清楚的看清那处露天平台的所有情景。
  承元帝抬手一指,遥指那处平台之上众多粉妆玉琢,但俱是貌美如花的贵女们,“皇儿,可有中意的?”
  此时这紫云楼二楼,除了几个内侍肃立,赫然只剩下承元帝和之前与九娘相遇的太子两人,而楚王、成王等人却是不见了踪影。
  从此时情形来看,九娘所猜并没有错,这次的赏月夜宴确实是为太子选妃而来,而太子早在来之前便知晓了这一事宜。
  望着空中明月的太子神情有些恍惚,听闻承元帝之言,便眺眼望了过去,平台之上的众少女们婀娜多姿,莺声燕语,笑语纷纷,闭月羞花,美不胜收,却是没有一个能留住他的目光。
  他清瘦的脸上缓缓挂起一抹笑容,望了承元帝一眼,“父皇,孩儿听您的。”
  承元帝眼中闪过一抹痛苦,是那么的明显而又悲恸,却是一闪即逝,素来霸气十足的声音低落了下来,“章儿,父皇——”
  太子脸上的笑容更大了,声音清亮,“孩儿懂父皇的意思,孩儿明白。”
  承元帝紧紧的捏住自己的拳头,明明还不到五十的年纪,头发却早已是花白,威严而刚毅的脸上,满是深刻的皱纹。
  这么多年来,作为九五之尊的他,既要操心朝政,还要挂心太子的病躯,明明应该是壮年,却似乎已经进入了迟暮。
  父皇老了。
  太子心中蔓延起一股猛烈的酸楚感,这股酸楚夹杂着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沮丧,是那么的浓烈。
  他快速且用力的闭了一下眼睛,旋即又睁开,笑得更加灿烂,“父皇您替孩儿选吧,父皇素来知晓孩儿喜欢什么。”
  ……
  偌大的场中座无虚席,一应俱是朝中大臣与王公贵族。
  丝竹管弦之声在夜空中飘荡,又有一众貌美舞伶轻歌曼舞,满座宾客或与邻座之人交头接耳,或是起身到他席敬酒欢言,手捧各式美酒佳肴的宫婢垂首在席间来回进退,各色琉璃灯将场中照耀得富丽堂皇。
  首座龙椅上无人。
  坐于左侧首位的赵王、成王几人一边颇不是滋味的喝着酒,一边眼神飘忽的看着场中歌舞,不时又移到了正前方那二楼处。
  那处灯火通明,乍一看去,衬着这满堂宾客似乎不起眼,可若是不起眼,成王几个又怎么可能会流连忘返。
  “看来今日没咱们什么事了。”赵王啜着杯中美酒,道。
  楚王侧首望了他一眼,却是没有出声。
  成王笑了笑,“太子殿下选妃本是喜事,应该高兴才对,怎么二皇兄反倒似乎不满的样子?”
  赵王似乎有点喝多了,一手撑着案几,一手持着酒盏,醉眼惺忪的,“去,你就会装,我不信你心里舒坦!”
  齐王素来和赵王亲近,此时见赵王行举失当,赶忙拉住他继续灌酒的动作,“二皇兄,你少喝点,若是真想喝,回去后弟弟陪你好好喝。”
  齐王的母妃名列四妃之末,本身不得宠,母家也不是什么有实力的世家,早年齐王的母妃便是依附刘贵妃,这种依附哪怕齐王出生后也没改过,齐王自是赵王一系的。
  “本王心里舒不舒坦不知晓,不过本王看二皇兄似乎很不舒坦的样子,难道二皇兄在质疑父皇的决定?”
  这么好的机会,死对头成王自然不遗余力的给赵王挖坑。
  赵王想说什么,却是被齐王捂住了嘴,齐王斜着眼乜成王,“三皇兄,二皇兄喝醉了,难道你也喝醉了?抓住一句话不丢了这是,要不咱们去父皇跟前说说去?”
  成王淡然一笑,举起酒盏啜了一口,一副不想和齐王计较的模样。
  其实别说赵王了,成王和齐王心里都不舒坦。该大婚的年纪,却被承元帝漠视了,虽各人府中姬妾不少,但大婚的意义几人都知晓有多么的重要,不光可以联姻给自身增加助力,关键可以名正言顺的生小皇孙。
  赵王和成王府中都有一两个庶子庶女,原本巴望着承元帝能看着孙儿孙女的面子上,给几分笑颜。谁知好没讨到,反而惹来训斥,皇家添了子嗣本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搁在赵王和成王身上却是成了要避讳又避讳之事。不但没有赏赐,那几个由姬妾所生的小皇孙和小皇孙女至今连个名字都没有,更不用说上玉牒了。
  这下所有皇子都明白了,承元帝是不喜这种行径的,马匹拍到马腿上了。
  承元帝自然不会透露自己隐晦的心态,只是拿着嫡出说事儿,大齐历来重嫡不重长,众人都知晓,可是不大婚,哪儿来的嫡子啊!
  这一番选妃,本是说给皇子选的,成王和赵王等虽是遗憾不能自己挑选自己的正妃,但终归究底可以大婚了,可以名正言顺生儿子了,俱是高兴不已,连皇后和刘贵妃等几人的亲娘这几日都是欣喜万分。
  哪知竟是给太子选妃的!
  承元帝竟是打着非要让太子先生出儿子的念头,不允许任何人赶在前头!
  就那个病秧子,如今连路都不能自己走的,给他选妃他能中用吗!可是不服气不行啊,谁让人家是太子,谁让人家即是嫡又是长!
  这么多年来,太子夺去了承元帝所有的父爱以及目光,说心里不舒坦是假的,恨才是真,恨不得他赶紧死了,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成王又看了紫云楼二楼一眼,压下心中的满腔不忿。
  坐在一旁的楚王看着这一幕,嘴角几不可查的勾了一下。
  *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次的选妃宴,竟是给太子选太子妃的。
  因为太子身体原因,以及屡屡拒绝了承元帝为其选妃行径,早已让人们陷入了一个误区,太子是不娶正妃的,即使是娶,也早已有内定人选。所以当圣旨当场宣读开来,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萧皇后和刘贵妃,包括孟嫦曦。
  承元帝指了王家的嫡女王嫣儿为太子妃,择吉日完婚。
  看着那个愣在当场,又是吃惊又是高兴,心情似乎复杂的丰腴少女,九娘的目光闪了闪,依稀和上辈子那个消瘦沉默的太子妃对上了号。
  直到宴散,许多人都依旧缓不过劲儿来。可是缓不过来劲儿大家也知晓,这下王家要出头了。
  王家本就是顶级世家之一,素来处事低调,给人的感觉甚至还不如萧家。这番家中出了一位太子妃,可不是连孟家都要望其颈背。
  有些明眼人吃惊之余,不免有些看孟家笑话的心态。至于孟家人是什么心情,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次日,这个消息便在长安城内广泛流传来开,所有人都知道王家的女儿被选为太子妃了,太子殿下要大婚了。
  这个消息比想象中的更加影响深远,不提外面情形如何,至少安国公府内里是骚动了一下。
  王嫣儿的亲娘王大夫人是朝霞郡主的亲姐姐,也是朝霞郡主的亲外甥女,昌平公主是王嫣儿的外祖母。
  听到这一消息后,朝霞郡主顿时笑了。
  *
  “你要去国子监念书?”
  安国公夫人眼神复杂的看着眼前的这名少女。
  少女一身素净的烟翠色短襦,配着月白色长裙,显得格外的清丽脱俗。她眼睑半敛的站在堂中,态度恭敬而又不失仪礼。不管是从样貌还是从气质仪态上,安国公夫人都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名少女已经成为萧家女儿中较为出类拔萃的一个。
  那日赏月宴上发生的事,安国公夫人虽是没有去,但也了解了许多,虽是有些遗憾自己家中无人被选上,但崔氏禀上来的事,则是让她心绪颇为翻腾了许久。
  萧九娘竟然和太子赵王等人同行,看模样似乎熟稔?
  安国公夫人不禁联想甚多,甚至感叹萧九娘年纪太小,若不然说不定此番萧家便能出个太子妃。
  这种想法若是让外人得知,大抵会认为安国公夫人痴心妄想,白日发梦。实则所有人都不知道,当日萧九娘的名字确实出现过承元帝的脑海,且让他斟酌了许久,太子看似平易近人,实则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么多年来,能让太子另眼相看的贵女,除了一个孟嫦曦,便只有一个萧九娘了。
  尤其儿子之前失踪了一会儿,却是和这个萧九娘在一起,虽从内侍口中得知,太子和萧九娘只是偶遇,但太子能出言让九娘同路,对承元帝来说已经是让其吃惊的事了。
  承元帝有一瞬间,生出想点了萧九娘为太子妃的念头。
  可惜这个念头很快便压了下去,萧九娘年纪太小,连十四都还不到,这么小的年纪又如何繁衍子嗣。之后选了王家的嫡女王嫣儿,所有人都浮想联翩,甚至因此猜测承元帝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无人知晓,承元帝之所以会点了王嫣儿,不过是看她体态易于生养,且身份也不低罢了。
  这一切外人自是不知晓,九娘不知晓,安国公夫人也不知道,不过却并不影响她对萧九娘的欣赏。
  这种欣赏是看出了九娘日后的潜力,也是看出了她日后可利用价值,尤其此时因为王家突然崛起,再说明白点,昌平公主又可以得意起来。安国公夫人本就在为朝霞郡主与萧九娘之前的事头疼不已,此番萧九娘提出去国子监念书,不禁让其赞赏对方的心志,也为她解了一项难题。想着九娘如今年纪还小,也不会耽误日后之事,安国公夫人很爽快的答应了。
  “你的想法是好的,这样吧,祖母会命人去操办此事,你且静候佳音。”
  有人代劳自是好的,想着袖中那张楚王的名帖,九娘觉得也没有拿出来的必要。
  *
  安国公府办事的速度很快,很快九娘便收到了安荣院那边的传话。
  同时而来的还有一套国子监的常服,与镂刻着萧九娘之名的学牌,以及允许入学的批文。
  知晓九娘要去国子监念书,萧家的小娘子们尽皆是钦羡不已,萧三娘当年也有这种念头,可惜萧家无人关注此事,她素来秉性柔顺,也不过是自己想想罢了。
  在萧家人的想法里,女儿养大了,就是拿去联姻的。外貌和学识不过是附加值,有那点功夫还不如多去参加一些各家的筵宴,争取博得个好名声,日后也便于出嫁。
  又过了两日,九娘入学的时日到了。
  一大早,翠云阁里便忙碌了起来。
  用罢了早饭,莲枝几人拿出那身颜色素淡的国子监学生常服,服侍九娘穿上。
  衣裳刚拿到手上,莲枝便露出不愉之色,一边服侍九娘穿上,一边抱怨:“娘子,这衣裳也太丑了,虽是料子不错,但颜色黯淡,还不如还不如咱们家奴婢所穿的衣裳。”
  确实如此,这学生的常服以苍青色为主调,上身是一件短襦,下身是条同色的长裙。若是男子穿这种颜色,大抵还是不错,但像九娘这个年纪的少女,哪个不是红啊黄啊,再不济也有个翠色,衣裳上的刺绣更是花样繁多。这一水的苍青色,连个绣花都没有,也难怪莲枝会抱怨不已了,觉得委屈了自家娘子。
  “好了,既然是学生服,肯定大家都是如此,本就是去念书上学,又不是争芳斗艳去的。”
  莲枝想想也是,倒不在出口抱怨。只是帮九娘梳发之时,免不了在其头上动了些心思。
  太过颜色鲜艳的珠花鬓唇是不能用了,太过花样繁多的发髻也是不配这身衣裳,莲枝便帮九娘梳了一个反绾髻,只是在两边各缠了一串米珠的发绳,脑后别了一支蝴蝶玉簪,耳上也带了一对玉蝶耳珰。
  这么一打扮,倒是看起来俏丽不少,素净中带着一抹这个年纪应有的稚嫩。抛去了华丽婀娜的打扮,这才是十三岁少女应有的模样。
  之后,莲枝和小翠两人一人提着九娘的书囊,一人随侍在后,先坐了软轿去侧门,之后换了马车往国子监而去。
  马车在国子监门口停下,莲枝将书囊递给九娘,这可不是在自家族学中,什么婢女仆妇却是不能带去的。仅有一名安国公府的管事随同九娘进了国子监,也是带着九娘去所属学院的。
  九娘被分在太学院,国子监分为六学,所谓六学,便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律学、书学、算学置学生一千人,学生皆为八品以下官吏子孙及庶人学子。四门学置学生八百人,学生皆为七品以上官吏子孙,至于太学院置学生五百人,皆为皇亲国戚以及当朝三品以上的官吏子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