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千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门千金-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苏闻笙是可以自己回来的,但是书院的沐休是在月末的时候歇上两天。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古代人比现代更加重视这个节日,当然也会像现代一样,有个假期了。
不过大哥写来的信中表示假期只有一天,而且是中秋节当日回来,第二天就要回书院。
对此,苏云筝颇有感触,想当年,在没有修改节假日之前,即使在上小学的时候,自己中秋节也是不放假的。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同样的苦逼。
好多天没有出门了,苏云筝也很好奇,想看看大哥念书的书院是什么样的,去接大哥一举多得。
文氏知道最近为了让二女儿安心呆在府里学习,一直拘着她,没让她出去,连萧府都没让去。
去接笙儿肯定是个借口,可是看着筝儿装的可怜兮兮的样子,文氏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她的请求。女孩子出去还是不太安全的,她加了一个条件“去可以,但是要让青柏跟着,你自己也带上枣儿。”
青柏可以保护筝儿,枣儿年纪大些,比下面的小丫头们更能照顾好筝儿。这样安排,自己也就放心了。
没让二哥跟着去,苏云筝在心里已经很感激了。这么点小条件,她当然立马答应了,然后屁颠屁颠地跑了回去。
中秋节一大早,苏云筝早早起了床,带着枣儿,跟着青柏,坐着马车,就驶向了丰山书院。
说到丰山书院,就不得不捞起来,特意说一说了。丰山书院依丰山而建,迄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丰山县都没有丰山书院出名。
不过说到丰山书院名声显扬,还是要说说严家的。严家可以算得上是书香传家了,不过跟曲州孔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严家的发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少年状元严士,这是个传奇人物。当年的严士是个穷苦孩子出生,却天资过人,得了丰山书院的院长慧眼,一直资助他考中了状元。后来,严士为报恩,娶了书院院长的女儿为妻,也传为一段佳话。
最关键的是,在他官做得风生水起,拜至二品的时候,恩师兼岳父过世,严士就此辞官,回到丰山书院从此教书育人,不再过问官场之事。
初初听到这个故事的时侯,苏云筝不知该做何感想。后来,她仔细想来,应该是这个严士厌倦了官场或者有什么必要隐退的原因吧!
现在提起的严家已经不是当年严士的后人了,因为严士后来颁布了家训,子孙后人世代不得踏入官场,可经商。
说起严家,苏云筝想起的第一个是曾经来参加赏花会的严琳儿的爹,丰山县的县令。现在的严家是严士原本家族的旁支,发迹没多久,是由于当今皇帝的老师严太傅,才传扬天下的。
说起这位太傅,苏云筝就会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好多被托孤的大臣。这位严太傅不算是被托孤,因为瑞王朝的现在的云帝即位之时有十一岁了。十一岁的年纪在古代,不是不谙世事的年纪。在皇家,十一岁已经懂许多事了。
但即使懂得多,也需要依靠辅政大臣的支持,当时的严太傅就是力撑云帝的那一派的。加上多年的教导,严太傅在云帝的心中就属于那种忠贞的保皇党,怎么会不得圣心呢?
只是多少臣子居功自傲,像康熙时期的鳌拜。严家的子弟好像都懂得急流勇退这一点,严太傅就在云帝二十二岁的时候致仕回乡了。几年前,严太傅过世的时候,云帝甚至派了大皇子亲自到场吊唁,其荣宠可见一斑。
先任家主乃是严县令的长兄,也是严太傅的长子,官至二品的八府巡按。
严县令不是很热衷于仕途,碍于兄长的反对,没有致仕,一直呆在县令的位置上。因为祖籍在此,严县令也算是守着老家吧!
捧着一本游记,苏云筝一边想着见到大哥要去玩什么,一边吃着早上出门前文氏特意吩咐厨房准备的糕点。
望着旁边摆着的备给大哥送给不能回乡的同窗的食盒,苏云筝望天无语。谁想到这个时空也讲究中秋吃月饼啊?自己娘还特意吩咐厨房准备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哥会不会被同学笑话!唉,希望大哥不要怪自己吧!
迷迷糊糊中,苏云筝被车外的阵阵吆喝声吵醒了,耳边传来嘈杂中一个算是清晰的中年大叔的叫卖声。
“糖葫芦嘞,卖糖葫芦,姑娘,要来一根吗?便宜算给你……”
原来,是卖糖葫芦的啊!以前,自己在逛街的时候,好像每次见到卖糖葫芦的,都会买上一根。虽然很孩子气,但自己真的很喜欢山楂的酸跟糖浆的甜掺杂在一起的味道,像是在体味人生,酸甜相间。
反应过来的苏云筝叫住了驾车的王大叔跟青柏,交谈了一番,苏云筝得知已经快到丰山书院了。
因为不用急着赶车,对自家小姐要下车买个糖葫芦,两人都没有反对苏云筝下车的决定。
在枣儿跟随下,苏云筝凭着感觉,回头寻找刚刚那位卖糖葫芦的大叔。终于在不远处一家当铺门口,看到了握着一根竖着好多根糖葫芦的稻草绑成的棒子正在吆喝的中年大叔。
大叔长得憨憨的,个子不高,感觉跟老版的《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挺像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声音那么大了!难道是因为接着地气?
枣儿不明白二小姐为什么看起来很开心,只听从苏云筝的指令,买了两根糖葫芦,不明就里的递给了苏云筝。
苏云筝讲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好东西一定要分享,接过一根,“枣儿,余下一根你吃吧!”
不是不明白小姐对自己好,多年的谨守本分还是没让枣儿接受主子对自己的好,枣儿拿着剩余的那根糖葫芦回“小姐,奴婢不用吃,这根奴婢给您拿着吧!等您想吃的时候再给您。”
不想为了这事再在街上分辩,苏云筝只好默认了枣儿的这种做法。
枣儿忠诚有余,灵变不足,好几次纠正她的做法,但长期以来的性子怎么会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呢?
苏云筝已经默默地习惯了枣儿的行事作风,也暗自下定决心,甘草几个一定要好好教教,思想跟自己能保持同步。
看着手里红彤彤的糖葫芦,苏云筝舔了一口,虽然卖相不是那么好,但味道比自己在现代吃的糖葫芦还要甜。
糖葫芦刚咬到第二口,苏云筝背后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小妹”
咦,这好像是大哥的声音哦!
枣儿跟苏云筝是面对面的,正巧面对着苏闻笙,先一步福了身“大少爷”
这下,苏云筝不用转过来就知道是自己大哥了,一点悬念都没有了。
低过头慢慢地转过小小的身子,苏云筝很无良地笑着喊道“大哥,你怎么在这儿啊?”
看着自家小妹傻傻的样子,苏闻笙也不想告诉她,自己跟同窗师弟在对面的茶楼上,从窗户齐齐看到她笑得一脸傻样儿的事儿了。
“刚刚在对面的茶楼就看见你了,不是在家的嘛?你怎么来这儿啦?”苏闻笙避重就轻,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嗤嗤……”一阵阵嗤笑声穿透吆喝声,很清晰的传了过来。
苏云筝一个眼神秒杀过去,咦,大哥身后什么时候站了,一,二,三,三个帅哥啦?个个一身锦缎,奢华却不高调,两个眼含笑意,一个手捂着嘴。后面跟着的几个小厮直接被苏云筝无视了,谁让他们没什么存在感呢!
一想到帅哥,苏云筝收敛了眼中包含的杀气,暗自记下刚刚笑的是那个小正太,转过头去,向大哥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苏闻笙也不忙着介绍,先问了“筝儿,你怎么过来的啊?”
“就是今天来接大哥回家的啊!青柏叔叔跟王大叔在那边等着呢!”指着马车停留的方向,苏云筝解释道“我不是偷偷跑出来的。人家只是想吃糖葫芦,才下车来买的。”
知道了原委,苏闻笙立马派跟在身边的山竹去跟马车上的青柏说先去书院等着,自己又带着苏云筝几个回到了茶楼。
真是的,还以为又是一个跟自己一样偷偷溜出来的呢?小正太幽幽地心里想到,不过也是,这么小的女孩子,还是不要随便跑出来比较好。
站在大街上,苏闻笙也不大好开口介绍自己的同窗,只是解释了一下“”等回到座位上,才介绍“南飞,严曦,逸逍,这是我二妹。”
指着看着跟大哥年纪差不多大,长得比较壮实的一个男生,大哥说道“这位是威远将军府的施三少爷。”
转朝中间“这位是兵部侍郎莫大人家的大公子”
此刻近处看着中间那位看起来温润如玉的男生,苏云筝有些似曾相似的感觉涌上心头。那眉眼,那个种如沐春风的笑容,多么像那个人啊!那个曾经深深扎在自己心中的男人。
苏云筝握着糖葫芦,正沉浸在思绪中,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神情早已落入对面的小正太的眼里。而他的眼神也随即落在了自己的身上,思索开了。
看着身边低头的妹妹,苏闻笙手拉了一下苏云筝,介绍跟那位三少爷在一起的小正太“这是南飞的表弟平宁侯府的凌大少爷。”
不甘情愿的苏云筝,面对自家大哥,很是无力,又不好表示自己不愿意向三位比自己小的男孩子行礼。
看着大哥的眼神,苏云筝只好站起身来,行礼如行云流水般完成,开口“三位少爷好!”
最近一段时间,在孙嬷嬷的特训之下,自己行礼练了都不知道多少遍了。现在让她行礼,其实已经就跟吃饭喝茶一样,不会再向之前那边不习惯,或者不到位了。
平时的苏师兄给人的感觉也是比较倾向于严谨,对于他暗示自己妹妹行礼,莫严曦跟施南飞早有准备,此刻都回礼“苏家妹妹客气了!”
凌逸逍却不防准备,有些局促,刚刚自己还在发愣呢!也不知道有没有被发现,急忙回了个礼“叫我逸逍就好!”
本来就不是喜欢被礼教束缚的人,苏云筝自然乐得遇到爽快的人,之前被笑得场面早就抛到后脑勺了。偶然瞥见身边的枣儿还拿着那串糖葫芦,看着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凌逸逍,苏云筝接过糖葫芦大方地递给了凌逸逍“哝,这儿还有一串,给你吃吧!”
额,迟疑了一下,凌逸逍还是接了过来,糖葫芦其实自己以前溜出来的时候曾经吃过,好像又酸又甜的,不是很喜欢。可是看着眼前那张跟自己小妹差不多大的女孩儿红扑扑的脸蛋儿和清澈的眼神,白瓷娃娃一样,凌逸逍讲不出拒绝的话。
随后,苏少爷,莫少爷跟表哥说什么,凌逸逍也没注意听,品着手里的糖葫芦,好像比以前自己吃过的那串好吃很多。时不时瞄一瞄对面的女孩儿,她似乎跟自己一样吃的很欢啊!
大概聊得差不多了,苏闻笙领着几个人走回书院,一路上跟妹妹介绍着周围的热闹的商铺,小摊。
只稍稍看上两眼,苏云筝就能感受到这丰山书院周边真的很繁华,可惜从家里到这边要两个多时辰,也就是现代的五个小时左右。看看自己可不就从大早上到现在快吃午饭的时间才到了吗?
唉,要是有汽车多好,比马车稳,还比马车快,苏云筝一路叹气,现代的高科技省了多少事儿啊!
等到了丰山书院的时候,就看见青柏跟山竹老远就迎上来了。蓦地想起娘吩咐带着的月饼,拉着大哥的衣角,苏云筝悄悄地说:“大哥,娘让带来了好几盒月饼,说是让你分给好友同窗的。”
苏闻笙对于这样的事情好似已经轻车熟路,问了一下枣儿几个盒子的月饼有什么不同,一会儿就分了三盒,施三少爷,莫少爷,凌逸逍一人一盒儿。
因为苏闻笙要回去拿一下衣物,顺便分分剩下的几盒月饼,带着山竹就进了书院。
本来还想参观参观的苏云筝,只好乖乖坐在马车上,等着自己大哥出来了。
苏闻笙哪里不明白自家小妹醉翁之意不在接自己,而是想出来转一转。拿好回家要带的东西,苏闻笙带着苏云筝早早吃了午饭后,在书院周围转了一小圈,才赶回朱州城。

、第十六章似水流年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时间转瞬即到天元二十三年,苏云筝已然十三岁。
十三岁,豆蔻之年,如含苞待放的花儿的年纪。
现在的苏家,已经在上京呆了快有一年时间了。
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儿,最远的是文氏年过三十的时候居然老蚌生珠,生下了一对儿双胞胎儿子。当时,乐得一向低调的苏老爷,竟大摆了流水筵席,请来了朱州好多人。
苏云筝想起娘刚刚怀孕那时候,刚好大姐苏云箫被身在上京的祖母定给了曲州孔家的嫡支少爷。双胞胎在古代平安产下的几率不是那么高,自从孙嬷嬷和特意请来的大夫确诊后,她就开始担心了。
大姐已经逐渐着手准备着嫁妆,一边又管着家里的大小事务,忙不过来。苏云筝感到了肩上有了担子。她同孙嬷嬷商量了很久,又找来刚刚嫁给青柏的画心给制定了好几份菜单。每天还去娴华院好几次,看到文氏脸色红润,苏云筝的心才放下一半儿。
等到看到文氏平安生产,还有没有足月生下来的两个弟弟,苏云筝的心才真真落了地,整个人也松快了许多。
文氏暖眼看着大女儿管家事事到位,小女儿照顾自己体贴入微,不由感念生女儿的好处,女儿果然是娘亲的小棉袄啊!
上京的承平侯,苏云筝的祖父也是很喜欢自家子孙旺盛的,一个微激动,甩下两个名字。大点的哥哥叫苏闻简,小点的弟弟叫苏闻笠。
就不知道大伯母得知自己得了两个弟弟,脸上会呈现如何的精彩表情了。即使偶尔听到娘跟林嬷嬷的只言片语,苏云筝也判断得到这位素未谋面的大伯母是什么样的人了。
在两兄弟三岁,苏云筝九岁的时候,苏闻笙考中了秀才跟举人,成为了朱州城继通判府大公子萧骏后的又一少年才俊。
而萧骏十七岁刚刚成亲了,苏闻笙一时炙手可热。
而与此同时,文氏当年的担忧印证了。
陈夫人孔氏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苏家的来历和苏云箫要嫁给孔家嫡支的消息,对着文氏亲热了许多。
陈蔓然自从萧骏定亲后,吵过,也闹过,朱州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俱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后来,萧骏考中进士,成了亲,呆在上京任职,陈蔓然倒是沉寂了许久。
只是在苏云筝看来,“狗改不了吃屎”。不知是不是因为孔氏说了什么,还是她又犯上了花痴。再次卷土重来的她,竟对自己亲亲大哥苏闻笙纠缠上了。
这回,不像之前了,萧骏虽然走科举的路子,然,孔氏自认出自书香世家,对于萧家这样的武官家族,有着跟迂腐的读书人一样的从骨子里透出的瞧不起。
苏家则不同,出自承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