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乎同时,一支胡人骑兵,在这时出现在了并州境外,不足三十里的地方。

“四王子,前面是并州,并州边境有三道关卡,要想进入并州,就要先将这三道关卡击溃。”有熟悉此的情况的道人,向着忽尔博说着。

忽尔博勒住缰绳,朝后面一挥手,队伍缓缓停了下来。

站在这里,已遥遥可见第一道关卡,就是一座小城了。

忽尔博问着:“关卡的防御如何?你可知道?”

“四王子,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这里兵只有三千,但是城池还相当稳固。”

忽尔博又问:“潜伏进去的人,可都准备妥当了?”

“四王子,我们的人都已准备好了,只要开始攻城,我们的人就会找机会将城门打开。”

“很好。”忽尔博望着前方,将手高高举起,吩咐:“杀过去!”

随着他的一道命令,胡人骑兵顿时化成了铁流,向着关卡奔流而上。

第二百四十四章 功德无量(下)

北武城,火光透亮,喊杀声潮水一样传来。

数万士兵将炮石檑木滚油暴雨一样倾泻,淹没了汹涌的人潮,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

胡军的本阵丝毫不动,肃然整立。

同样,明甲似雪的卢高,看着汹涌而上的潮水,冲撞激起血肉肢体,半小时后,又一波潮水一样退却下去。

看了下去,整个城下,密密麻麻的遍布遮天蔽日的胡骑。

这时同样城上军队本阵,沉静淡漠休息,准备作战。

“嘿,打下了渔阳城,不等于就可以在幽州肆无忌惮,大丈夫必誓死守城,成败就交付天意了。”卢高这样想着。

“大帅,刚才又有些人想喧哗,给我全部杀了。”一个声音打断思绪,副将鲁柏盔甲叮当的走过来。

卢高和鲁柏都年轻,三十岁左右,花费了几年时间,已经夺取了几个郡,本有着统一幽洲的希望,却遇到了胡人入侵。

“里面有谁?”

“有些大户,还有些是道士和尚。”

“杀的好……城中稳了,胡骑就攻不上来,要知道,目前驱使上来拼命,都是百姓,还有前面郡县投降的新附军,虽这些人死不足惜,但说明以后艰苦的岁月,还在后面。”卢高冷眼望去,胡人中军大旗上,一只黄金之狼,迎风招展。

“黄金之狼,是新建胡人王庭的旗帜啊!”鲁柏说着。

“黄金之狼,胡人就是野蛮,嘿!”

就是说话之间,城下的滚滚人潮汹涌而上,却听着一声号令:“射!”

一片密集攒射,落下的血花,使尸体迅速堆叠起来,在烟火和战斗中,夕阳西下,迎来了傍晚的彩霞。

幽州,百人以上的商队,在幽州的官道上并不少见。

即这乱世,还是有着不少商人往来贸易。

或者可以这样说,这时的幽州商路,比太平时更繁荣,发国难财的商人,大有人在,为了一个“利”字,自古有多少人肯去赴死?

这一天,天气闷热,毒辣的太阳,在高空悬挂着,烘烤着地面。

土黄色的大道上,一支浩浩荡荡有几十辆车,二三百人的队伍,在路上行进着。

这是一支运送着粮食和铁块的商队,平时就经常往来于幽州,所运输的都是重要物资,一路行来,所经关卡并不太过刁难,就把他们放行。

因护送货物的伙计,大多数都有武装,因此虽幽州动荡,路上不太平,却没有除了官方的人,敢动他们的主意。

除了装货的牛车马车,在这支队伍里,还有着一辆宽敞马车,由两匹马拉着。

马车跟着两个骑马的随从,面容冷峻,身材魁梧,看模样是练过武且有些成就的人,这样的人保护着这辆马车,可见马车里的人身份不一样。

队伍不快不慢的行进着,前面渐渐又出现了一群百姓。

这些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幼,年长的人被年轻人搀扶着,大人都背着包袱,手中或拉着儿,或携着女,小孩有时还会哭上几声,他们走的速度并不快,在这闷热天气下,却不敢停留的继续向前走着。

这样的景象,一路上见过不少,路过这些百姓时,队伍里的人,刻意放缓了马速,不忍呵斥哄赶。

“张和还不曾回来么?”这时,队伍中马车里传来声音,与此同时,车帘掀起来一角,坐在里面的中年人探出头来,问着马车跟着的骑士。

“老爷,他还不曾回来,是否派个人去找找他?”跟在马车的骑士忙说着。

“不必,他的身手还是很不错,要是连他都遇到了麻烦,再派几个人去,恐怕也是无济于事,再等等吧。”

“是,听老爷您的话!”骑士应声说着。

“要是他回来了,让他立刻过来见我。”马车里的人想了想,又叮嘱了一句。

“老爷放心,我知道了。”骑士忙应的说着。

随后车帘被里面的人放了下来。

商队继续在路上行进着,因胡人入侵,所行的这一路上,官道上遇到了许多逃难的难民,他们拖儿带女走在路上,浩浩荡荡的,看起来队伍非常庞大。

走出一段路后,路上百姓渐渐少了。

偶尔还能看到两三辆牛车,载着农具家当向前行进。

步行着的贫苦百姓,落到了后面。

“……娘,我渴了……”

“到了前面镇店,娘再给你找水喝,好么?”

“快些走吧,胡人骑马可快的很,要是攻到这里,逃都逃不掉了。”

胡人的大屠杀,给百姓带来极大恐慌。

哪怕胡人铁骑刚刚占据了渔阳,邻郡的百姓,已向着别处逃去。

一个青年人,望着眼前的景象,叹了口气,这胡人之乱,影响很大,就这一个月,已有十五万人死去。

因路上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这个青年人不得不在赶路时放慢了马速,时不时躲着路上的行人,这一路行来,很是困难,让他一身的汗。

行到了难民前,见前面道路空旷,连忙策马扬鞭,奔向了赶过来的商队。

“刘主事,我回来了。”青年人才归队,就对着队伍里的一位中年人一拱手,说着。

刘主事见他回来,总算松了口气,对他说:“张和,你总算回来了,老爷刚才可就问过你了,让你回来后,立刻去见他,你快些去吧,莫要让老爷等急了。”

“是!”张和听到这话,再行一礼,立刻向着前面马车行去,来到马车前,张和在车窗口轻声说着:“老爷,我回来了。”

马车里的人听到了他的话,立刻,车帘就被掀起一角。

“得了消息?”里面的“老爷”问着。

“老爷,已得到消息了。”

“渔阳现在情况如何?是否就是路上所说,已被胡人攻占?”

“老爷,我们已经联系上幸存的暗线,渔山被破,遭到屠城,全城百姓,除工匠都被胡人屠杀,渔阳郡内乱,打开城门,胡人涌入。”

“现在北武节度使卢高,亲守北武城,已经大战了三日,胡人驱使渔阳郡投降的百姓十万攻城,被射杀大半,城下满是尸山血海!”

听了这话,“老爷”沉默一会,说:“我知道了,这一趟你辛苦了。”

“老爷,那我们带着物资……”

“这事我自会安排。”

“诺。”此期间,队伍继续向前走,沿路上,众人都是沉默不语。

张和与“老爷”交谈后,和刘主事并排,二人沉默着,谁都没有说话。

他们这群人,表面上是一支经常往返于幽州各地商队,其实他们是十三司的人,在二年前,就专门在幽州境内搜寻情报。

这位“老爷”是十三司千户,潜伏在幽州,挂着富商的名号。

回想着一路上见的难民,都满脸的惶恐恐惧,家园不得不被舍弃,为了逃命,只得拖儿带女的向着后方逃去。

就是十三司的人,本来干这行,就渐渐天性冷酷,见到这样的情景,也不由心中怜悯。

“老爷,前面有片小树林,过去歇息片刻?”这时,前面有一处空地,周围是一片稀松的树林,刘主事见队伍里的人都面带疲倦,于是来到“老爷”的马车,开口问着。

“老爷!”看看前面,点了头。

于是刘主事吩咐队伍在前面暂时歇息。

在这段期间,有人已将随队带的五只信鸽抱了过来。

“信笺放妥当了?”“老爷!”问着。

“老爷,已装好了。”提着这五只信鸽,说着。

“恩,一同放了吧!”

“诺。”

随一声令下,这五只信鸽扑棱着翅膀,向着高空飞去,所飞的方向都是同一个。

“愿消息能及时传回去。”商人一样的中年老爷,这时抬起头,望着信鸽方向,这一刻,露出情报官员的锐利眼神。

“歇息一会,再次赶路。”中年老爷吩咐的说着。

距北武城数百里一座小城,隐蔽的院落内,这一天落下来几只信鸽。

这几只信鸽看起来疲惫不堪,羽毛灰扑扑,一落下来,就咕咕咕咕的叫着。

“哦,有消息了?”听到信鸽的声音,一个青袍男子从房内快步走出来,一眼就看到了落在窗台上的信鸽。

信鸽显是训练有素,见到熟人,立刻飞了过去,直接落在了青袍男子手上。

青袍男子伸手抚摸了信鸽两下,从信鸽的腿上解下了装着信笺的小筒,将信笺从小筒里取了出来。

果标着十万火急的标志。

看到那个标志,此人不敢耽搁,连忙将信笺小心翼翼的展开低头去看。

只是扫了一遍上面的内容,这人的表情,就立刻大变:“幽州出大事了!”

原来这只信鸽送来,正是前不久从幽州境内传出来的消息。

信鸽虽妙,但也不能万里奔波,十三司采取的分段传接,每段都有着信鸽联系,这样的话,就很保证信息的稳定和安全。

事情紧急,这青衣人,立刻快步进入房间,照着信笺上的内容,抄写了五份。

隔壁房间的笼子里,取出五只信鸽,五份情报用着同样方法,绑在信鸽腿上,把信鸽放飞。

就算采取分段传接,但要是只用一只信鸽送信,信鸽在路上出了意外,就耽误大事,所以凡是送这情报时,往往都会同时用上三只以上信鸽一同送信,确保不会出问题。

“大人,可出了大事?”这时,一个年轻人从外面进来,正好看到此人放飞信鸽,见脸色凝重,这年轻人不禁问着。

“刚刚得到消息,胡人开始进攻幽州。目前攻下渔阳,并在渔山进行了屠城。”青袍男子一脸凝重的说:“现在又在进攻北武城。”

“有这事?要是幽州被胡人攻下,中原岂不是任由胡人长驱直入了?”

“正是如此。”叹了口气,青袍男子说:“希望王上能及早作出防范。”

第二百四十五章 决意(上)

金陵

十三司,在楚国官员中,算是一个如雷贯耳,又不能轻提的名字。

谁都知道,十三司掌管着各地的情报,楚国境内的大小事情,凡是楚王关心和感兴趣的事,都会有着十三司百户和番子的身影出现。

他们或是官员,或是商人,或是地主,在中原各地,都有着他们的身影,但是具体的机构,就很少有人知道。

十三司的总衙门,却大部分官员都知道。

十三司的衙门性质,这座衙门相对偏僻,就建在内城里,内城区域,有众多横贯的亭台楼阁,遍布珍稀花草树木,合抱粗古木绿冠成荫比比都是。

因此十三司的小殿并不起眼,这里单辟出一处院落,有五跨七进,布置的很素雅,随时等候王上召见。

要不是门口的一块金匾,谁也看不出,这里是楚国十三司的总衙门。

此处少有外人能到,虽不曾特意阻人前来,但因十三司这个名号的影响,愿意来十三司的官员是十分少见。

十三司的衙门门口,站着两排番子,个个都是二十岁,有着情报工作特有的阴冷,手按长刀,扫看四周。

十三司高层办公,在衙门后面。

这一天,衙门里的人刚刚开始处理事务,负责接收情报的百户,就接到一份飞鸽传书,看了里面的内容,这位百户丝毫不敢耽搁,连忙把这份传来的消息,交到了在这里坐镇的千户蒋孝方手中。

蒋孝方今年不过二十有七,自幼父母双亡,被王家收为奴仆,后跟在王弘毅身后做了侍从,立过军功,其人又有本事,自然是步步高升。

曾有一妻,现已亡故,娶了一个新妇,膝下有一子一女,身家清白,而蒋孝方此人性格谨慎、内敛,又处事得当,被王弘毅提拔到千户一职后,更是忠心耿耿。

展开看过内容,千户蒋孝方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出了房间。

“我要立刻进宫一趟。还有,你们两个随我一同出去。”蒋孝方说着,让人给自己找来官服,穿好,同时指了两个番子跟自己一同出去。

很快就准备妥当,蒋孝方对着两人说着:“走吧!”

“诺!”

皇宫,御书房

一处偏殿隔开,就是王弘毅的书房,此时,外面正是天气闷热的时候,大殿内虽空旷,也免不了暑气弥漫,不过在角落处摆放着的大盆里,放着冰块,散发着阵阵的冷气,让殿内的温度降下不少。

书房内,同样有着两盆冰镇着,里面并不显得闷热。

布置颇为雅致,墙上挂着字画,左右还有着书架,上面摆放着许多珍本书籍。

一张宽大的案几摆放在里面,此时案几上摆着好几摞奏折。

这些,都是需要王弘毅来批阅。

只着轻薄衣衫在案几前坐着的王弘毅,额头时有汗水冒出来,每当这时,就会有内侍走过来,递上湿毛巾。

在额上擦了两把,又擦了擦脸颊,只觉得毛孔都开了一样凉爽,王弘毅将毛巾又递回给内侍,头也不抬的问:“现在什么时辰了?”

“王上,已是巳时三刻了。”内侍微微弯腰,轻声回道。

“午膳就在这里用吧,让灶上做两样清淡的即可。天气闷热,这膳食无须过多。”一边批阅着奏折,王弘毅一边吩咐说着。

“小臣明白了,小臣这就去和他们说。”内侍听到之后,忙说着。

“恩。”王弘毅此时正是忙碌,恩了一声,头也不抬的继续批阅着桌上的奏折。

不敢再打扰楚王,这个内侍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他是在这里服侍着的人,自不会自己跑去传令,出了殿门,看到一个大丫正在伺候着。

宫女分粗使、小丫、大丫。

再上去就是从九品“长记”,话说从九品长记,就有事担任,所以伺候的是大丫,这大丫很是俏丽,在门外站立。

这内侍自然明白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