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是早有经验,王弘毅亦是额头带汗,微微掉转目光去看宋小姐,却见其身姿挺拔,不由心下佩服。

随即,诵赞辞。

无非兹尔新婚,有宴来宾,咸集致贺,恭祝连理。

诵赞毕,礼仪官再言,新夫新妇开始行“共牢而食合卺而饮”之礼。

于是,有两华服侍者上前,跪坐于二人面前,为他们布食。

夹一菜,二人便尝一口,如此直至三菜尝遍。

每菜尝一口而已,新婚第一餐简朴,进食有仪式性,真正进食很少。

接着,此二侍者下去,又有二侍者上前,为夫妇斟酒。

但此酒却是不能饮的,漱口之后即吐出。

在大族婚礼上,为显端重,不仅成婚的菜肴仅数品,而且没有庆贺和举乐的仪节。

有道是,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

乐,阳气也。

王弘毅虽在前段时日,已经历过大典仪式,应付这婚礼,仍有些心有余悸。

只觉得,气氛太过压抑,喜气不见多少,只见严肃,只盼这婚礼快些结束。

仪式毕,新夫新妇互行揖礼。

在礼仪官提醒下,座中宾客皆齐声赞诵“天长地久,为尔佳缘”。

并一同行揖礼。

这些皆毕后,对天地,以及双亲行礼,再夫妻互相而拜。

夫妻之礼,至此,完毕。

此是古民在野外求存时延续下的古礼,却是极尊贵。

终到洞房花烛夜,在人牵引下,二人被引到新房,后面自然不必多语。

府内或者欢喜,或者严肃,只有一处庭院,非常安静。

这是三层门后的西院,正房和走廊,都是小巧别致,临窗的一张床上,有着凉席和丝被,又有着一个小桌,上面有着香盒,右边花瓶中插着鲜花。

远处隐隐有着乐声,这房子里很是安静,赵婉在烛下静静取着一卷书看着,似是入神,她原本就识几个字,这半年来,一直好学不倦,现在已经能初读了。

一个穿着红绫衣着的丫鬟上来上了点茶,等赵婉喝了几口,又低声劝的说着:“夫人,夜深了,看书伤眼,还是休息吧!”

赵婉点了点头,自己吹了蜡烛,这蜡烛一熄,房间里一暗,不知为何,举目而看,环顾四周,赵婉二行清泪,就不由落了下来,滴在了蜡烛前的桌面,清清一响,转眼寂静。

第四十三章 青莲池(上)

在蜀地一处山林,山上受灵气蒸薰,长满了各种各样花卉。

时已半夜,月明星稀,碧空一片,银河星斗,虽然是八月夏暑,但是山高有凉,迎风吹舞,月光照耀,极目远望,似乎整个蜀地,都可望。

蜀地多人迹罕见的山,此时,二位穿着道服的中年道人,正迎风挺立,扫看大地。

天际之上,星斗密布,闪烁、悬凝、晦暗、灼灼,各有光色,而在大地上,气机沉浮不定。

“通玄师兄,你修持望气之术,是否已感应到什么?”

“平真师弟,尚未明确,待我细观。”

二人对话,此时,其中一人正凝感着大地众气,面色肃然,却有着柔和明亮的丹凤之眸。

还有一人,身材高大修长,五官柔和,眼眸也甚是明亮,气质清雅淡然,让人看着便甚是舒服,眸子微眯,在等待结果。

片刻后,望气的通玄道人,叹息一声:“这望气吉凶之术,若不修到真人业位,果是鸡肋啊!”

见后来平真道士有些迷惑,通玄道人就说着:“望气之法,少者可感气之吉凶,中者可观气之色相,大成者可观茫茫大地气相,我这门观气可称大成,却还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既能知吉凶,那就可趋避之,为什么师兄说它是鸡肋呢?”平真道人就有些不明白了。

“哎,你只修道真,养气培胎,却是不通这门,这望气之术,学者必有天赋才可入门,不过这也罢了,千人中,就有一个有此天赋,并不算太稀罕。”

“关键是,就算是真龙天子出世,也不过是赤光照室,龙不得水时,观其气色也不过是郡县之人,而这类人太多了,比如本朝太祖,与草莽中时,不过县气而已!世上传闻,天子下降有天子气,冲天而起,都是妄传,就算有也只是大略,不然的话,历代潜龙岂不都被寻出而扼杀?”

平真道人有些悟了,原来就算是天子,在没有集人前,气相也是一般。

“而且若是集众百万,就算没有根基,也有吉气云集,有的甚至如华盖者,比起潜龙,也不逊色多少。”

这就是说,哪怕是凡人,当到诸侯,也有诸侯云气。

“而当真龙天子,龙入大海,显出天子气时,这时肯定已经掌握军民百万,雄视天下,就算知晓,又有何用?”

“唯有下追根基,上观天命,中又与人道推演,才能在早期就寻得几分真龙,可要这样,必须是真人道果,非真人难以洞察幽微,所以我才说这是鸡肋啊!”

“我观蜀中大地,见灰气处处弥漫,此是万民之怨,或又是贼寇,又有众白气片片,这都是郡县之气,成都已有淡红之气弥漫,但是这仅仅是集了三郡之气,未必应了天兆,毕竟魏存东已经五十,年纪太大,难以统一蜀中甚至图谋天下。”

“不过,我自修炼这门望气术,十数日不断冥想和观看蜀地,总感觉这一二年来,这天机,似有变化。”此时,平和面容上,亦现出困惑之意。

似是不解这既定天机,为何会突生变端。

“通玄师兄,可勘出,因何起这变化?”听了这话,平真猛睁开双眸,同样看向那一片辽阔的蜀地,却也看不出。

“不知,这仅仅是一种感觉,却无依据可言,我只是这一年来,总感觉原本流畅的天机被什么打断,有几分乱相,使气机混淆。”

在炼气士的眼中,世界就是一个运转的气机,任何一生活于天地间的生灵,皆不可避免,受到气机牵引,由生到死,从死再生,不断循环。

自古以来,世间有无数身具大智慧之人,穷其一生的精力欲修习真道,即所谓炼气士,以求超越生死、逍遥自在。

炼气士通过身心上修炼,逐渐达到一种天人合一境界,从而堪破天地间的秘密,或盗或顺,取天地真气为己用,达到自己生存形态上之升华。

对这类有天赋有实力的炼气士来说,这蜀地运转的气息本是流畅的天机,现在却有断裂重组的感觉,相对明显。

“若天机真出变化,是否会影响到潜龙?”

“不知……但不无可能。”

知道通玄师兄身为三代弟子中翘首,望气之术了得,又平时少言寡语,非夸大之徒,言出即实,他若这般说,这天机或许真起变化了。

平真一听,便立即皱起眉头:“通玄师兄,无办法可阻止这等变端吗?”

“平真,你该知晓,你我之辈,虽有一些法术异能,凡世赞我等一声仙者,但你我却依旧只是天意下的蝼蚁,并非真已成仙成圣。这天地间种种变化,奥秘无穷,你我便是知晓,亦只能尽量多救一些人,让世间多几处净土罢了。即使是我,亦无能力改变天机。”说完这话,通玄一转身,准备离开。

却又突然停下了,只叹的说着:“不过,若是师父师叔他们,或会有所行动。这点我倒是知晓他们脾气,可门中长老,近些年已多半闭关修行,何时出关,却不可……”

就在这时,悬挂于他身后一把长剑,突然一阵清鸣响起。

“师兄,你的剑!”紧跟在他身后的平真惊呼的说着。

“潜龙剑居然自鸣了?”将背后的剑猛地拔出,横在眼前,通玄的脸色微变。

再抬头望天,本来柔和明亮的凤眸也忍不住眯了起来:“想必,师父他们,必是皆已出关了,这事麻烦了。”

“师兄……”

“这必是出了对潜龙不利事,你我速回门中。至于其他,非你我可左右,但听师门之命即可。”

“诺。”而通玄望着东北方向那渐渐泛黑之天空,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起来。

这件事非同小可,若潜龙天机,真起变化,师门为之投入心血和气数皆将白费,不仅如此,从一开始,他们作为,便会由顺天意,改成逆天命。

上天之罚随时可落,而这天罚,对普通人还罢了,对他们这等炼气士影响犹大。

师门平时一点点香火和功德积累的气数,如果不能抵消罪孽,这只怕,就是折寿之罚,亦不能抹去众人罪过。

甚至可能道脉就此消亡,只细想一番,便会心生寒意。

通玄专修望气,精通气运之学,他心想到此,心神不由更为震撼。

二人快速下去,片刻后,便于此山巅之处消失不见,再过片刻,于半山腰处现身。

此处,有一小道,可直通山之中心。进入之后,将会别有洞天。

二人不再犹豫,踏小道而上。

片刻工夫,一座山门。

一条溪流宛转流过,潺潺流水,到处古木林立,浅草如茵,花树行列疏整,繁花似锦,多种不可能于同一时节出现之花色,亦在此地争相绽放。

山风吹动,松涛和溪流合为天籁,流泉水气蒸腾,却真是灵气四溢。

山门奇景相叠,门中议事之处,便在一幽谷中的连绵房舍中,其中核心却只一间,上面竟然有着罕见的玻璃,阳光正由上面斜射下来,照在中央,成了一圈三尺方圆的白光,映得通明。

再看光照之处,是一个三尺大三尺高的圆池,此时水深一尺,中间生着一朵青莲一样的莲花,半开着,有五瓣,十数人凝神看着。

感应到二人进来,其中一人望向外面,说着:“他们已归来了。”

说话间,有两个矫健的身影,入内。

“见过师父师叔,以及众位师兄。”通玄和平真垂首,向众人见礼。

众人微点头,算是还礼。

“通玄,平真,你们归来正好,现开始议潜龙之事。”一老者淡淡说着。

二人很快寻一角落处坐下,议事方始,这十数人,就是师门的核心了。

“诸位同门,今日唤尔等前来,便是讨论这潜龙之事。要知,你我虽是炼气士,却也需借那真龙之势,以助修行,如今,先前洞察之天机,怕是欲生变端了。”长须老者说着。

听到此话,除通玄、平真二人,其他人皆微微一愣,现出愕然之色来。

“掌门,此话怎讲?”

“潜龙之人,乃由真人测出,怎会出错?”

“真人自不会出错,只是如今从凡世传来情况,却颇为不妙,怕是有变数出现于凡世了。”

变数,出现几率甚小,一出现便可扰乱天机,严重些甚至可改既定天命。

在场几道士,闻此,皆略动容。

“不知掌门所提变数,乃是何事?”

“我等对凡世关注不多,却要掌门解惑了。”几个道士向老者注目,说着。

长须老者点头,说着:“这是自然,各位先看着这青莲池!”

“我师门传承七百年,每年都有上百弟子行走天下,或主持道观,积蓄香火,或治病救人,积蓄功德,或靠近官员,辅助执政,如此才积蓄一丝丝气运。”

“气运而足,三百年前,有三个真人同时在世,辅助君王,并且有缘得了青莲异种,于是引得造化,造就了这小小青莲池。”

“这青莲池介于现世和法界之间,能使我门气运不至于流失,又能培养青莲,壮大气运,单看这水深浅就可知本门气运,并且我门神通法术,都由此而施展!”

这话大家都清楚,但是都凝神听着,果然,这掌门道人顿了一顿,又说着:“原本以来,一直增长,可是今年以来,这池水不增反减,这就是不祥!”

第四十三章 青莲池(下)

“众所周知,我们道门在各地有上百人同时积累功德气数,又有青莲池护住气运,若无人倒行逆施,绝对不至于这样。”

“这气运关系我们神通法力,若是气运全去,就算咒法神术个个是真,也难以影响现世……明仪,你将从凡世得来情况,与众人说了。”掌门说着。

一个年轻道人明仪,应着一声:“是!”

就一一把文阳镇的事说出,重点就是田纪之死,以及李家变故。

“这些消息,是周竹传回,又由明仪确定,不会有错,诸位同门,有何高见?”掌门看向左右,问的说着。

这些道士,听此消息,面色凝重。

“经云:欲求鬼仙者,五百气运,欲求地仙者,三千气运,天仙和府君者,三万气运,这青莲池水事关重大,是本门成真之根基,这事,的确有些不对……按真人当日推断,潜龙如今,应已崭露头角才对,为何竟呈受压之势?”一道士沉吟的说着。

“对极,潜龙一家迁移至太素县,这显然已成劣势,莫非天机变化,便指此事?”一女炼气士说着。

掌门却将目光落到通玄身上:“通玄,你如何看此事?”

知通玄是门中少见有望气术天赋者,众人目光皆落于此人身上。

通玄却毫不怯场,站起身,朝众人一礼,随即面向掌门,说着:“师父,通玄在此之前,便在做观气之术,虽未察觉到细节之处,却可断言,的确有变数出现了。”

“若如你所言,此事,怕是错不了了。”掌门叹一口气,环视众人:“诸位同门,此事非同小可,若坐观变数继续发生,只怕这潜龙天机,会有变化,若潜龙之人改变,我等皆逃不过天谴,莫说修行有成,便是折寿到底,亦不能免罪。”

众人都是凛然,凡人实际不惧天谴,或者有很难感觉到,但是修真炼气士,气运超脱肉体而与天地共鸣,一有天谴,就比常人还脆弱。

“如今,只能再派人下山了,掌门,你我皆是炼气士,只怕不能干预凡世之事过甚,只能派天驱武士前去了。”

天驱武士,非一人,是一群人统一称谓。

在这世界上,炼气士有神通法力,单是肉体层次的战斗,却也难以对抗军队,曾经有甲士上百,围困住一真人,将其成功斩杀的例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产生了天驱武士。

有一群人,因天赋所至,不能修行法术,只可修习武学,这群人,大多为前代炼气士后人,虽无天赋,亦养于山上。

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和传承,许多炼气士门派,都对武术经过精益求精,诞生出肉体杀人术,这些人虽然不精玄学,也无法养气成胎,修成仙业,但是肉体精悍,精满气足,举手投足都可杀人。

这类人在千年传承中,被炼气士普遍采纳,开始时名称不一,有称后来统一被称之为天驱武士。

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