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枪杨铁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枪杨铁芯-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百九十三章 薛极之怒

在杭州城外休整了五日,三军都已经养精蓄锐完毕,薛极便吩咐手下军士,准备强攻杭州城。

这也是薛极万般无奈的选择。

史弥远派给薛极的杀手锏已经祭了出去,可如今已经过去两天了,一丁点儿的消息也么传回来,就好像大海里溶进了一滴水,没溅起一丁点儿的浪花来。

“该不会,出了什么意外吧?”

不由自主地,薛极心中如是做想道。

“可是,就算是死了,你也得先传回个信儿来啊!”

三刻虽然心中忿忿,薛极对此却也没什么办法。因为,那个所谓的杀手锏,根本就不在薛极的掌控之中。

更何况眼前已经是石沉大海了!

没计奈何之下,薛极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手下的这十余万大军身上。

经过这几天的运作,十二万宋军都已经运动到了杭州城外十里远处,分三面将杭州城团团包围。

最后一面则是浩浩汤汤的钱塘江水。

大宋的水军大都云集于江淮一线,钱塘江上虽有水师,可数量有限,而且大都居于杭州,如今杭州被占,这钱塘江也便成了瀛洲军的天下。

为了对付这股凭空冒出来的乱匪,史弥远倒是有下令到江淮一线调动水师。

可宋军的水师只是水军,不是海军,想要经海路绕到钱塘,还是颇有难度滴,况且,江淮对岸还有山东方面的水师虎视眈眈。

反正从史弥远下令调拨水师,到杭州,直至如今,薛极也没收到有水师前来汇合的消息。

此外。薛极还存了另外一个心思:杭州城内的反贼,应该数量有限,自己麾下已经云集了十二万大军,若是还要再等水师前来分薄功劳,脸面上不须好看。

故而,犹豫了再三。最后,薛极还是下令,直接开始攻城。

就在薛极抵达杭州城下的第六天头上,薛极亲点三万人马出城,来到杭州城外。

按照惯例,薛极先派军士到杭州城下废话了一通,大抵说些投降可以减罪,顽抗死路一条的废话。

不出意外,薛极此举没得到瀛洲军一丁点儿的相应。反而被射了一箭。

只是射箭的瀛洲军手上比较有分寸,这一箭只是射在了喊话宋军的头盔上,直把那宋军吓得抱头鼠窜而回。

“哼哼!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呐,给我准备攻城!”

随着薛极的一声令下,整整一万宋军轻兵排众而出,扛着一袋袋的麻包,就往杭州城下跑。

这是要先填平杭州城外的护城河。

宋军这面一有动作,杭州城上也很快开始响应。

一片“吱呀呀”的弩弦绞动声响起。同时不断有军士站在城头箭楼上挥舞着令旗,向下方报出一串串数字。

等到那些宋军跑到杭州城外百步左右的距离后。便听得杭州城头一声高呼传出,“放!”

声音未落,黑压压一片“乌云”自城头飙射而出,直扑城下。

那“乌云”笼罩的方位,赫然竟是填城的宋军前进之处。

“乌云”过处宋军纷纷到底不起,呼号哀鸣声连成一片。

这个时候。薛极方才来得及定睛观瞧,却发现那哪里是什么乌云,分明是密密麻麻一簇簇的弩箭。

仅仅是这第一波的弩箭落地,便有上千的宋军倒地不起,而且其中很多人身上。都插了不只一根的弩箭。

“这……,城上到底有多少贼兵啊?只怕最少要有两三万的弓箭手齐射,方才能有如此效果吧?”

就在薛极震惊之际,城头的弩箭却没有丝毫的停止,反而很是规则地,沿着宋军的先头部队处层层向后覆盖而来。

瀛洲军的箭雨打击非常的快捷,将这一万宋军宋头到尾覆盖了一遍,只用了不到半刻钟的时间。

可这箭雨覆盖的效果,却相当的好。

箭雨过后,一万宋军还能保持直立的,已经不足五百人,而且还大多是散落在最外围方才侥幸逃过这一劫的。余下的,大都被射成了刺猬,没有了一丁点儿的声息,虽有一少部幸存者,可也大都身被数箭,只剩下倒地哀嚎的份儿了。

“嘶嘶……”

见此情形,饶是薛极一向没把这些宋军当人看,也不由得一个劲地直嘬牙花,猛往肚子里抽凉气。

至于薛极身后的宋军,更是尽皆胆寒,哆哆嗦嗦,仿佛自己也被万箭穿身了一般。

也难怪这些宋军如此形态,宋军本就整体战斗力不强,这些所谓的禁军,更是菜鸟中的菜鸟,从来就没打过仗见过血,如今突遭如此剧变,没当场吓尿裤子,就已经算是这些兵痞们意志坚定了!

半晌方才回神,薛极脸色复杂地往城头看了半晌,最后化作长长的一声叹息,“收兵!回营!”

薛极虽然是文官,可在军事方面也不完全是猪头,知道蛮干不是办法,硬拼下去很可能连城墙边儿都没摸到呢,就把自己手上这点儿人马给耗光了。

大队人马回营之后,薛极开始派人和城头的瀛洲军沟通,打算先给那些死伤的宋军抬回去。

这点上,杭州城方面倒是很大方,很是轻飘飘地就同意了。

可等到这些死伤的宋军被接回营地后,薛极就傻眼了。

死了的宋军就不说了,样子之惨,看着就让人胆寒。而最麻烦的,却是那些受伤的宋军,三四千的伤号需要医治,随同宋军出征的医官药材明显不够用。

更可怕的是,那些伤号日夜哀嚎之下,宋军的士气那是一降再降,看那架势,似乎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从伤兵营回来之后,薛极便把自己关在帅帐之中,团团直转,好似热锅上的蚂蚁。

“可恶!太可恶了!”

“这群杀不尽的反贼!待本官打破城池后,定将你们这群反贼统统砍头,不,是千刀万剐,不,是挫骨扬灰点天灯!”

心里虽然放着狠话,可实际上,薛极一时半会儿还真就想不出啥能够打破杭州城的主意来。

到了最后,薛极把头发都抓掉了好几把,眼看就要抓出个地方支援中央的头型来了,薛极终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召集众将开会商议对策!

身为兵部尚书,理论上,所有武将都是薛极的部下。

可实际上,薛极对手下那群将官,那是一个也看不上眼。因为,薛极是文官,而那些大小将佐们,基本都是武夫。

盖因大宋的军制非常奇葩,武人地位极端低下,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人当兵!

大宋最基层的大头兵,其主要构成并不是平民,而是流民!就是那种无家无业、无牵无挂,啥都没有的糙汉子。

而大宋的武将,则基本是世袭下来的。校尉的儿子继续当校尉,将军子孙继续当将军,想要高升一步,那是难比登天。

似岳飞那般能够从一介平民升为三军统帅,除了本身本领过硬外,更主要的是,出生的时机够好,而且还一路遇到贵人,有人赏识提拔!这种情况,绝对属于凤毛麟角!

也正是因此,大宋的军队那是相当的没有朝气,基本是一潭死水。

所谓好人不当兵,大抵就是从宋代开始流传下来的。

虽然和手下将佐关系很冷,可到了这个时候,薛极也不得不落下身段和这群糙汉子议事。这里面除了薛极真有那么一点儿的心思想找出个对策来之外,更多的则是想拉那些武将们来垫背!如果将来真的战事不谐,就推说这帮子大头兵们不给力!

打定了主意之后,薛极很是难得地,将手下军(两千五百人)级以上的指挥使统统叫到了帅帐开会,就连配套的厢军(管后勤杂事的杂役兵)各级统领也没放过。

薛极打的算盘不错,可这些大头将军们虽然没啥文化,但也不傻,知道自家这位长官有好事儿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滴,这会儿叫自己等人来多半不是啥好事儿!

于是,面对薛极的询问,这些大头将军们个个垂着大脑壳一言不发,爱咋咋地!

眼见手下众将如此的不配合,这下可把薛大尚书给气了个不轻,高踞主位,对着众将的脑瓜顶就狠狠地喷了一大通的口水。

直到薛极喷得口干舌燥,台下众将也没挤出一个响屁来,薛极更是欺诈胸膛。

“本官告诉你们,今天你们要是想不出个能够攻破苏州城的办法来,明儿一早,你们这群废物,统统给我打头阵冲锋去!”

薛极这么一放狠话,下面的众将终于慌神儿。

毫无疑问,让自己这些武将冲锋送死这种事情,这薛极绝对说得出做得到。

谁让人家薛尚书是文化人,而俺们这些武将统统是莽夫来着!

而从今天的战事来看,打头冲锋,绝对是必死无疑的事情!

生命安全收到威胁,这些武夫们终于慌神,一个个,抓着头发、揪着胡须,开始认认真真地思考了起来。

还真别说,这些老兵油子们以动脑筋,鬼主意还真就不少,不过片刻功夫,各种乱七八糟的鬼主意便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

第二百九十四章 火炮出击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围攻汴梁。

时宋丞相李纲率众守城,第一次祭出了宋军的秘密武器,霹雳炮,并凭此击退金兵。

可惜的是,当时的钦宗皇帝赵桓为了保住皇位,坚决要求议和。

原来,金兵攻打汴梁之时,当时的皇帝是赵桓的老爹,徽宗陛下赵佶。

赵佶一看金兵打到了都城下,大宋亡国在即,就寻思着,就算亡国,也不能让大宋亡在自己手上,毕竟亡国之君的名头实在不好听。

于是,赵佶就把皇位紧急传给了太子赵桓。

赵桓当上皇帝的时候,是哭着坐上龙椅的。

毕竟赵桓不傻,知道大宋眼下是个什么状况。

可当没几天的皇帝,赵桓突然就发现,原来当皇帝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好,比当太子的时候滋润多了!

至少,老婆就多了很多!而且还不用每天提心吊胆的担心被人废黜。

虽是如此,可赵桓还有一个隐忧,那就是他老爹前任徽宗陛下赵佶,还活着!

如果李纲真率军把金人给揍趴下了,大宋没了亡国之忧,那自己老爹赵佶,万一再会跳出来和自己抢皇位,那可咋整?

自己毕竟是儿子辈儿的,就算当了皇帝,那也还是赵佶的儿子啊!

如果自己不听老爹的话,大义上,就失了分!如果再有那有心人从中煽风点火的话,搞不好,自己这皇位可就要不稳了!

而身为儿子,一旦失了皇位,赵桓很清楚,等待自己的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下场!

思量了再三。赵桓觉得,这金国的威胁,坚决不能去除!一定要借此断了自家老爹重出江湖的念头!

于是,赵桓那是坚决奉行不抵抗政策,不惜为此做出各种丧权辱国的让步。

除了割地赔款外,还有最过分的。就是罢了主战派首领李纲的相位,还把开炮打死金兵的炮手枭首示众,以此警示宋军上下,金人万万不能得罪滴!

按说,猪头皇帝赵桓这么搞,大宋早就该亡国了!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小种经略相公(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很老了)种师道,率领十万西军回援而至。

西军是大宋仅存的一只精锐,常年和西夏作战。战斗力丝毫不比金兵差。

几番交手,金军没占到一丁点儿的便宜,自知没法攻破汴梁城,就向软蛋皇帝赵桓要了一大堆的好处后撤军了。

可没过几个月,就在当年秋天,金军再次卷土重来,一举攻到汴梁城下。

原来,金兵之围一解。猪头皇帝赵桓就把主战派丞相李纲第二次贬官,并将其赶离开京师。

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虽然解围有功。可也随后就被削去军权。这种师道本就已经是重病之身,这般又被赵桓的猪头行为给气了个好歹,没多久便郁郁而死。

主战的将领死的死、贬的贬,朝堂上下,包括赵桓在内,全都剩下主和派。

至于下面的小兵。也因为先前炮兵被杀之故,没人再敢奋起抵抗。

结果不出意外,这次金兵南下没多久,便打破了汴梁城,俘虏了徽宗、钦宗二帝。

这便是。靖康之耻。

靖康之役,对于金国而言,最大的收获不是活捉了宋朝两任皇帝,也不是劫掠光了大宋的库府,而是缴获了汴梁城内南北两大兵器作坊。

自此,金国一下子从半石器半铁器时代,一举跨入了火器时代。

其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金兵的火器已经比较成熟,装备基本囊括了宋朝所有种类的火器,总计包括飞火枪、火箭、霹雳火球等十余个品种。

不过,金廷虽然继承了宋朝的火器,可创新之上,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比如,宋朝的霹雳火球(相当于火炮)是用来守城的重型武器,而金廷造出来之后,也同样将其败在了城头。

等到南宋时代,金主完颜亮亲率水路十七万金军南下伐宋。

这个时候,担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的虞允文在采石犒军,而真正的三军主帅李显宗还没赶到,采石附近也只有一队队没有统辖归属权的散兵游勇。

虞允文临危受命,临时拼凑起了一万八千的杂牌军,与总数近乎十倍于己方的金军在采石展开决战。

虞允文虽然是文化人,可本领那是没得说。

先是一番忽悠,把手下一群散兵游勇忽悠得兽血沸腾,生出了背水一战的信念。随后,虞允文又祭出了杀器,把火炮装到了海鳅战船上!

只是由于准备仓促,这些火炮远不如守城的霹雳火球威力大!

可虞允文鬼主意多,火药不够,咱就拿石灰充数。

把本该由纯火药填充的铁壳炮弹改成半石灰半火药装铁壳弹后,这东西到战场上一试验,竟是威力惊人,蒲一出场,就把金军揍了个灰头土脸。

就这样,虞允文凭着不到一万八千的水师,硬是在长江之上,击败了整整十七万的金军。这也是南宋历史上第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

这一战,金军占着绝对兵力优势却大败而回,最后,就连金主完颜亮,也因为手下不满发动政变而被杀。

不过,这一战同样也给了金人一点儿经验教训,那就是,原来守城的火炮,还可以搬到船上玩儿啊!

自此以后,金廷也开始学乖了,在火器应用方面变得灵活了许多。

反倒是宋廷这个初始使用火器的家伙,由于作坊被占、工匠流失,很多的火器技术竟变得一知半解。

再加上自赵构以后,南宋小朝廷历任皇帝都致力于给金廷当奴才,根本就没心思整军备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