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双穿)回首向来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射雕双穿)回首向来处-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在贺兰山脚离开队伍,只身前往西夏。成吉思汗颁布定制,凡是蒙古及其属国的领土上遍设驿站,每座驿站分配两万户负责供给人手牲畜,蒙语称为札木。这些驿站第一优先保证成吉思汗与诸王的军政信使往来如飞,还有偿为往来商旅提供休息住宿,以及必要的护卫。

华筝在路途中,曾派信使前往汪古部的都城敖伦苏木,送信给她三姐姐阿剌海别吉。信使一路换乘快马,循着驿站一路追索,十日后就找到了慢慢前行的华筝,将孛儿只斤王族才能持有的通行令牌带还回来。

那令牌黄澄澄亮闪闪,是用黄金和象牙打造,上面铸刻着一头苍狼。

许多蒙古部族都将狼作为家族图腾,而古蒙语中“孛儿贴赤那”意为苍狼,孛儿只斤氏与之一音同源。而孛儿只斤氏视孛端察尔为始祖,出自孛端察尔的诸氏族部落概被称为“尼伦”(黄金),即后世所称的黄金家族。因此这枚铸有苍狼的黄金令牌只能由成吉思汗的亲族持有,三公主阿剌海别吉监制派发,能够在帝国中各级驿站和使馆军营中通行无阻。

华筝常笑称杨康已经变成她专属的人形理疗仪了,被她拖累了赶路速度,但因持了令牌沿着驿站一路驰骋,每到一处就能给马车换上最矫健最精力充沛的骏马,行程反而比预计缩短了一半有余。

二人很快就入境到了西夏。半年前刚被兵临都城,送出公主和亲的西夏国此时已经成为蒙古的附庸,因而入境毫无困难。等绕过都城向南几百里,到了一处县城,便是杨铁心包惜弱夫妇暂时避难的地方。

那里有个小道观,香火不旺,有几亩田地几间民房,观主曾是全真记名弟子,受丘处机亲笔嘱托,在道观旁安顿了杨铁心夫妇。他和华筝在道馆门口下马,求见观主后,那位细论起来和杨康平辈的道长十分谨慎,满口扯些风景观光修身养性,直到看了信物铁枪头,这才派人带路。

杨康心情不定,能见包惜弱自然是期待已久,但这就意味着同时还要见到杨铁心,和这个只见过数面却要当做父亲的人如何相处,着实犯难。

带路的小道士带他们沿山路走上百来丈,指向目所能及的一间民房便告辞了。怕马蹄声惊着隐居之人,二人下马缓行,约摸三百步便到了民房前,只见柴门临水,春花满畦,包惜弱穿着一身粗布青衣,立在菜篱边上,含笑看着地上啄食的小鸡,杨铁心则在茅屋旁砍柴,一片农家安逸,岁月静好的景象。

二人听见马蹄声后,见到是杨康和华筝两人,顿时喜形于色,丢下手里的活计迎了上来。

几人相互询问分别后的境遇,杨铁心和包惜弱倒是一路顺利潜逃至西夏,没有经历太多波折,只是杨康迟迟不来让他们颇为担心。杨铁心道,“我宽慰你娘说,你是怕把那金……朝王爷引来西边才耽搁了,可你娘总是担心你会不会遇到危险。”

杨康见包惜弱憔悴了许多,十分歉意,“让娘担心了。”

杨铁心继续道,“上月我听说蒙古兵临中都,金国兵败,已经迁都到开封了。就知道他们自顾不暇,不会再来搜捕我们,孩儿你也定会很快来会合的。”

杨康沉吟道,“孩儿这段时间一直在塞外,并不知道中原情况,来西夏也不曾经过金朝领土。”说完却不由自主看了华筝一眼,他们赶路赶得急,几乎片刻不离,若是月余他都没有听到这个消息,没有她刻意隐瞒是不可能的。

杨铁心苍老的面孔变得神采奕奕,意气风发地说道,“现今朝廷终于励精图治,和蒙古订约,终于要一雪靖康之耻,杀一杀那些金狗。我们已经准备好上路,就等着你回来后一同回临安老家,参军报国,不能空负了一身武艺。”

杨康听了后竟冒出冷汗,胸中隐隐还有一小股怒火,这时却听见华筝扑哧一笑。这笑得很不合时宜,凡在他人热血激昂之时发笑,总有种讥笑的味道。

杨康知道华筝并不喜欢杨铁心,按此时的标准来说,杨铁心也算是讲义气的男子汉,可偏偏在她看来最不可取,重义而轻忽对家的责任,为了崇尚侠义,强留丘处机结交,杀死官兵引来大祸,为了兄弟之义,丢下自己妻子去救李萍。

他曾以为华筝这些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提醒他,她可不喜欢把兄弟当手足女人当衣服,为了义气把妻子丢一边的人,因此听时就立刻投降表态:“责任第一,义气第二”,那时也只当做笑谈而已。可此时听到杨铁心又要为了自己的一腔报国之心,不顾陪他流亡的包惜弱,要知道,他在南宋可还是杀害官兵潜逃的要犯啊!

听见华筝笑,杨铁心自然有些不快,“华筝姑娘笑什么?难道觉得我年老力衰,不能为国效力了?”

他同华筝只在那一晚见过一次,自然更不知道她真实身份。杨康岔开话题,“父亲你在南宋还是通缉要犯,不能回去冒险。”

杨铁心哼了一声,“那时朝廷奸臣当道,甘为金人走狗,迫害忠良,此时既然要重振国威,和金国开战,怎么还敢再冤枉爱国义士!”

“可那些被杀的官兵衙役毕竟也只是奉命行事,他们的家人也需要一个交待,父亲想要翻案是不可能了。而且牛家村已经荒败了,您让母亲回乡,可哪里还有乡亲能照应。您为了兄弟义气,亏欠了娘大半辈子,难道还要继续亏欠下去?”

杨铁心听完呆了呆,“那就这辈子都不能回乡不能报国了?”

杨康摇摇头,杀官兵这种罪,即便杀的是欺压良民的兵痞,即便杀的是为虎作伥的汉奸。没有任何朝廷会赦免这种罪,除非江山易主。

包惜弱微笑道,“铁哥,不要难过了。我们年纪也大了,就在这里种田纺织,安安静静过一辈子不是很好?”

杨铁心看着包惜弱,半响之后点点头,“好,我以后再也不会让你受苦了。”

杨康松了口气,趁热打铁道,“可此地毕竟也不安全,西夏国此时虽臣服蒙古,也记恨金国当日毁弃盟约,不肯出兵相救,但朝中还有人倾向同金国续盟共御蒙古,也许不久之后还会开战。”

包惜弱轻声问,“这里不行的话,那我们能去哪里?去大理么?”

杨康回头看华筝,发现她正在翻白眼,似乎那个“为什么不管看没看过还珠各个都要往那里逃啊”的槽一路上还没有吐够。于是只好自己来说,“我们可以去汪古部。汪古部曾经奉金朝之命在阴山黑水一带守护筑城,后来同蒙古结为亲家,很少有战事,也无人敢去那里搜捕犯人。而且那里来往商人很多,说各种语言的人都有,去了也不会遭人怀疑。”

华筝也接口道,“我姐姐嫁在那里,会给你们照应,想谋份生计也容易。”杨铁心和包惜弱心中早就预感到了了一辈子流落异乡的命运,见有个安身之所,也并不太遥远,便没有异议地接受了。

事不宜迟,一家人当晚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上路,杨康帮华筝调理内息之后,她微微笑道,“真奇怪,我以为会像很多人说的,他们俩会贫贱夫妻百事哀呢。”

“你也未免太小看她了,她经常住在那个破屋子里,很多事情也不喜欢使唤人。”

华筝撇撇嘴,“那我还以为会因为再嫁失身的事情,没办法相处呢。”

“自杀过一次还不够么?只要没有旁人指指点点,他们自己的坎儿自己过吧。”杨康笑道,“你这头一次见公婆,怎么就担心这担心那的啊?话说,要不要知会他们一声?”

华筝头一撇,“不要!万一他们一问,要不要先订婚啊,我说,哎呀不行,我已经订婚了。跟谁呀?跟你们兄弟家孩子。那多囧!”

杨康便抱住她,“好吧好吧,先不说,等郭靖回来了再说。”然后又不放心,“你说他这阵子就会回蒙古对嘛?拿不拿得准?”

“西征之前,他肯定会回来的。”华筝掰手指算道,“西征回来之后,他就要跟成吉思汗闹翻了,反正这期间,我们也都是在一起的。”

杨康继续握住她的手,沉思道,他们同郭靖黄蓉两人已经分开一年了,这一年里不知他们是否上山见到了一灯,拿到了九阴总纲的译文,也不知江南六怪是否葬身欧阳锋的手下。

对于他来说,他花了几年时间才安排救出包惜弱,让她安度晚年,现在已经大功告成。那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唯一能预知,唯一决心改变的事。

曾经想把这个世界当成一场游戏,云游天下,享受自由,现在还可以吗?

作者有话要说:最后一章种田,暴风雨总是要在平静中孕育滴,握拳!

第71章 蒙古帝国

从西夏都城兴庆府到汪古部的都城敖伦苏木;大约便是后世的宁夏银川到内蒙古包头;这一千里路,若是信使昼夜不停地换乘快马赶路;一天也能达到,而几人乘坐马车;三日便也到了。

一路上;包惜弱和杨铁心本还好奇二人关系,杨康耳力极佳,几次听见包惜弱二人私下猜测,又每每旁敲侧击打探,直到见过一次华筝病发,杨康为她疗伤理气后满头大汗,才不再追问。

包惜弱一直见华筝四处游荡;还以为她是无家可归的孤女,听见她说有姐姐在汪古部可以依靠,还略微疑惑。一直到几人抵达敖伦苏木城时,阿剌海亲自出城接待,仪仗华美,阵势极大,这才猜到她是蒙古亲贵。

华筝在城外换上了蒙古女子华服,高高的头饰显得人更为高挑,只见阿剌海亲自把妹妹迎上了白色的玉辇,在白色的细羊毛毡的华盖下共乘,慢慢走向她的宫殿。

杨康一家人也被请上马车,紧随其后。

汪古部自称乃雁门沙陀之后,是高鼻深目白肤的突厥人种,处在丝绸之路的最东端,在几大文明的夹缝中,他们早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也开始了半农半牧的生涯。汪古部虽只有万余国民,一州之地,但商旅云集十分繁华,族人也时常以翻译为业。首都敖伦苏木是个十分富有包容力的城市,汪古部族人建起了高高的城墙,城中教堂道观寺庙比邻而建,宫殿是琉璃黄瓦的中式楼阁,大理石的地板上铺着波斯的绒毯,东方的白瓷薄胎碗中,盛着深红色的葡萄酒,种种奇珍异宝在此荟萃一堂。

而阿剌海作为天骄成吉思汗的女儿,东西方要道的统治者,信仰的却是基督教。在尚无文字的蒙古部落中长大,她却已经能够读说多种语言,包括汪古部人所说突厥语,成吉思汗刚命塔塔统阿编制的蒙古文字,甚至能用带有口音的汉语对杨铁心几人问好,之后又微笑道,“金刀驸马的妈妈此时在随驾在和林,我已传信接来了,几日后就会到。”

杨康便对杨铁心包惜弱二人解释道,“她是说郭靖的母亲,郭伯母。”包惜弱听见十分喜悦,对杨铁心道,“郭家嫂子多年未见,想不到分隔多年之后,竟然可以一起终老。”

阿剌海将几人当做贵宾,尤其对杨康救自己妹妹性命之事再三言谢,当下赠送一套宅地,百余牛羊,及数十从仆。又要留下华筝在宫中过夜时,华筝摇头推辞了,说身上有伤,需要懂得内功之人照料,阿剌海听到之后先是叹气,又忽然想起一事,“父汗传召一位得道真人,向其询问天道,那位真人已经到了大帐,为何不请他看看你的伤势?”

有翻译官在旁翻译,杨康听到这里不免纳闷,哪里又来了个得道真人?于是看向华筝,只见她也转过头来眨了眨眼。

和林在鄂尔浑河一带,再去也只是几日的路程,阿剌海催华筝早些上路见那位真人,只是她管理国务,文书往来事务繁冗,不便亲自相送。杨康见包惜弱在此处安顿得甚好,就跟华筝动身前往大汗营帐。

两人轻身上路,马车在驿路上奔行如飞,行了半日突然间停住让在路旁,只见前方一列车队缓缓行来,双驾辕的车漆得乌黑发亮,车前是雪白的骆驼。杨康颇感奇怪,询问车夫,车夫道,“白骆驼,那是额诃伦夫人的车队。”

华筝本来在车中调息,听见额诃伦的名字便派人拦车,而对方认出了阿剌海的车马,早已经停下。华筝快步上前,扑到奶奶怀里,叽叽呱呱地说个不停。

额诃伦夫人年事已高,她在苦难中抚养铁木真长大,又收养了许多孤儿,培养成最忠心的勇士,札木合当年兵败于铁木真,曾慨叹,他输就输在没有额诃伦那么伟大的母亲。此时她听闻阿剌海要接李萍前去敖伦苏木见旧友,便架上自己的车亲自相送,好与孙女阿剌海见上一面,谁想到竟然在路上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小孙女。

李萍则在后面的车上,同额诃伦身边的女眷一起,杨康上前问好,她便急急询问他父母之事。等听到说,杨氏二人因命案在身不能回南宋,打算在汪古部定居之时,不免叹息,说她母子本想回临安,谁知郭靖已经奉大汗之命参军,等她看见华筝,却又开始怔忡,想必是已经知道了郭靖与黄蓉之事,正在为难。

同额诃伦夫人的车队分别后,华筝两人继续上路,华筝嘻嘻笑道,“果然,我三姐姐说的那个得道真人就是你那个老顽固师父,还真把他当神仙了。”

见丘处机倒是其次,只是剧情中丘处机到时郭靖也同在大汗帐中,这一来倒也不算白白赶路,杨康便道,“死马当活马医吧,反正他来见成吉思汗也是书里注定的。”

华筝笑道,“不光是小说里注定,历史上也是注定的呢,成吉思汗向他求教了很多问题,说以后全真教上下不必服役赋税,还将金朝的御花园赏赐给他建道观,这些都记在一本叫长春真人西游记之类的书上。”

杨康笑道,“原来师父除了打架还会写书,看来还是小看他了。”两人一路说笑,几日后就到了和林,这个临时都城还未筑土建城,只有帐篷林立。华筝的母亲孛儿帖皇后也在此,正是她一直照应郭靖的母亲,因而华筝一进入营帐,就急不可耐地说去母亲那里,让杨康等着郭靖,无聊了先四处转转。

四处转转……杨康无比郁卒,一面是大汗的军帐,无令擅闯者斩,另一面是他妻妾的住所,哪里像是能逛的地方啊。

正无奈时,就看见一眼熟男子走过来,细细一看,竟是曾为金国臣子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似乎在边走边沉思,走到很近,才注意到杨康,脸上显露惊色。杨康倒不意外,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后期非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