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月明-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允炆抬起头,见到是他,急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上前将他扶起:“怎么是你?这个时段不该你当值啊。”
潘安从地上站起来,不答反问:“刚才在朝堂之上,太傅大人让你为难了吧?”
朱允炆自嘲笑笑:“你消息倒是灵通。”
潘安说道:“刚下朝我爹就来找我了,把我一顿好骂。还说要我向你请旨,辞了锦衣卫校尉的职务回家去呢。”
朱允炆抬起头,看着潘安:“那你的意思呢?”
潘安愣了愣:“我什么意思?”
朱允炆强调道:“那你是不是要听潘大人的话辞了职务回去?”
潘安在心底叹了口气,笑道:“我要是真的想那么做,现在已经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朱允炆看着他,没再说话。
两人就这么站着,对视。
他能从潘安的眼睛里读出他的坚定。他知道,唯有这个人,会永远站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
半个月后,朝廷接到战报,朱棣再次率领大军南征,连克冀州、邯郸,绕过山东,攻下安阳,从河南取道南下。开封、虞城等地守军不知什么原因,全部不战而降,倒戈相向,加入了燕军的阵营。燕军如虎添翼,军队已经增加至六十万,正在全速朝直隶挺进,请朝廷火速调兵增援。
战报一到,朝野震惊。他们知道朱棣会再次出兵,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更没想到他会放弃山东这条近道,绕那么大个圈子从河南进直隶,更更没想到开封守军会连抵抗都没有,就直接举城归附燕军。
不知什么原因?
朱允炆看到战报上这个措词,突然很想笑。这个原因不是很明显吗?开封是周王的地盘儿,而周王是燕王的同母亲弟,虽然周王被他削了王位,贬为庶人,发配到了云南,但他手下的部将跟他出生入死多年,虽然收归朝廷编织,但始终是对旧主忠心耿耿。他们正愁找不到机会替周王报仇,这次朱棣起兵,自然会鼎力相助。
满朝文武得知朱棣的大军已经到达直隶,都开始惊惶失措,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来。
朱允炆坐在朝堂之上,举着手里的战报,看着文武百官:“诸位爱卿,燕军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有没有人愿意自愿领兵前去征讨?”
一语问出,原本还闹哄哄的朝堂竟然变得鸦雀无声。平日里趾高气扬的诸位大臣们,竟然没有一个愿意上前领兵。
不过话又说回来,耿炳文带三十万大军,输了;李景隆带五十万大军,输了;潘安带六十万大军,虽然抵挡了一阵子,最终输赢不说,还被诬告欺君,差点儿就砍了脑袋。现在谁还敢带兵前去迎敌?
意料之中的结果,朱允炆倒是没有多生气。只是将目光移到黄子澄齐泰身上,挑眉问道:“黄大人,齐大人,二位有没有好的推荐?”
黄齐二人暗地里抹了把汗,均是不敢回话。之前那些个将领,除了潘安哪个不是他们推荐的?又有哪个不是被朱棣打得连滚带爬,丢盔弃甲回来?他们还敢推荐吗?再说了,这满朝文武,还真是很难找出能抵挡朱棣的人来。
最后还是方孝孺上前一步,说了句:“启禀皇上,潘校尉武艺高强,年少有为,之前济南保卫战立下大功,有勇有谋,依微臣之见,让他带兵前去征讨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朱允炆勾起唇角,将目光调到黄子澄齐泰身上,皮笑肉不笑的应道:“潘校尉?哪个潘校尉?是之前因为保卫济南,立了战功,所以被打入天牢的那个潘校尉吗?他可是内臣,内臣不能参外政,更不能掌管兵权。而且,他犯了欺君之罪,现在还是戴罪之身呐。”
这一番话就连傻子也听得出来他是故意说给黄子澄听的,当即也没人敢再说话。方孝孺偏头看了看黄子澄齐泰二人,不露痕迹的叹了口气,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顿时,朝堂上的气氛僵持得有点儿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时,中军都督兼太子太傅徐辉祖站了出来,抱拳朗声说道:“皇上,臣愿意领兵前去征讨燕贼。”
他这话一出来,安静的朝堂又开始喧闹起来。
黄子澄就是个不懂看人脸色的主儿,在这个时候竟然还出声讥讽道:“徐将军,谁不知道你跟朱棣的关系?你去征讨,莫不是想直接开了城门引燕军进应天吧。”
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子,是徐仪华的哥哥,也是朱高炽的亲舅舅,按理来说那关系绝对是亲到不能再亲。这一点满朝文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徐辉祖为人耿直,他一直都是反对朱棣造反,所以跟朱棣关系并不好。
之前朱高炽三兄弟被扣留在应天,设计逃跑之时,就是他带着人跟潘安一起前去追击,算起来也是导致朱高炽跳崖的间接凶手。而这一点,倒不是全部的人都知道。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黄子澄的话很能引起共鸣,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文臣。
徐辉祖也不发火,只是睨了黄子澄一眼,说道:“那要不黄大人领兵前去?”
一句话就把黄子澄噎得说不出话来。
“徐将军。”朱允炆开口叫了一声,“你走了,应天要怎么办?”
“这……”徐辉祖微微蹙眉略做思索,“皇上放心,有臣在,朱棣就进不来。”
朱允炆摇摇头:“将军带兵只能镇守一方,而燕军既然能绕过山东,取道河南,谁又能知道他会从哪条道攻进应天?所以将军还是留在应天,朕才安心。”
朱允炆知道徐辉祖的忠心,也知道徐辉祖的能力,满朝文武之中,怕是只有他,还能抵挡上朱棣一阵子。而正因为如此,他才更不能让他离开。他要是走了,应天这京畿重地谁来守卫?黄子澄齐泰他是靠不住了,燕军打进来,他们连刀都提不起。
徐辉祖没有答话,他知道朱允炆说的在理,朱棣谋略过人,就算进了直隶,也还有无数的道路可以到达应天。他万一带兵离开了,朱棣从后方来袭,就真正是措手不及了。
“可是皇上,朱棣的军队已经到达肥河,这……”
朱允炆抬手打断他的话:“容朕再想想。退朝。”说完不等诸人反映,起身离开了龙椅。
当夜,潘安在御书房请旨,表示愿意领军前往肥河迎战。
朱允炆看着他,沉默了半晌才点头应允。因为他知道,除了潘安,他再也想不出能够替他出征的人了。
翌日,朱允炆在朝堂之上宣布,认命潘安为大将军,率兵前往肥河抵御燕军;另,驸马都尉梅殷与潘安一同出发,前往淮安驻扎,形成第二道防线,抵御燕军渡江;中军都督徐辉祖率兵镇守应天,是为第三道防线。
潘安、梅殷领命出发,可让潘安没想到的是,他还在半路,战报就传了过来。朱棣已经过了肥河,攻下齐眉山,朝灵璧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年过完了,孩子们又开始潜水了哈。鞭打ING……出来,出来,出来!不出来我丢水雷咯!!!还是没人出来……离离蹲河边儿画圈圈内流……TAT亲们不爱离离了……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第八十七章、决战灵璧

燕军农历三月从北平出发,挥师南下。从冀州,邯郸一路而来,绕过山东,攻下安阳,取道河南,连续收服开封、虞城等地,进入直隶,攻破肥河、齐眉山,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就连克数座城池,兵临灵壁城下。比起之前花了三年时间都没出山东,那效率的的确确是翻了好几倍。
灵壁是直隶很重要的一个城邑,也是著名的古战场。当年刘邦大败项羽,就是在这个地方。只要拿下它,就等于打开了通往淮安,直趋京师的大门。所以朝廷在这里一直有重兵把手。
潘安接到燕军前往灵璧的消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总算赶在朱棣前面进了灵璧。下令守军在城外筑起坚实的营垒,以抵挡燕军的进攻。
朱棣是傍晚才到灵璧城外的,得知朝廷军已先他们一步进城,他也不急,下令大军在城外五里之外扎营,根本不急着攻城,美其名曰这些天连日行军,让将士们休息休息。
朱高炽才不信他的话,营帐才支好,他就奔了进去,直接问道:“父王又有啥好主意了?”
朱棣正在收拾随身携带的兵书地图等物,听见他的声音,回头看他一眼,放下手中的东西,故做神秘的左右看了看,朝他勾勾手指:“儿子,过来老爹告诉你。”
朱高炽不疑有他,乖乖走上前去。
朱棣皱眉:“再过来点儿。”
朱高炽眨了眨眼睛,心说我又不是聋子,用的着靠这么近?
但他看朱棣一脸神秘,想必是有何妙计暂时不想让外面的将士们听到,遂听话的朝前凑了凑。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趁着朱高炽不注意,飞快在他唇上啄了一口,大笑着退开。
朱高炽气得直瞪眼,挥舞着拳头就要揍他,却被朱棣一把扣住儿手腕儿拉到了怀里:“嘿,要跟你老爹打,你得再练两年才行。”
“你……”朱高炽正要说什么,帅帐却在此刻被人撩了开来。
“四哥,你让我办的事……”朱权从外面走进来,看到两人奇怪的姿势,不由得停下正要说的话,“你们在干嘛?”
朱棣忙放开朱高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了一句:“本王在教炽儿练习拳法。”
朱高炽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儿,笑嘻嘻看向朱权,老老实实的点头道:“对。”
朱权狐疑的看了他们一眼,心想要练拳法也该到外面去啊,这营帐里空间有限,哪里打得开?
朱高炽接触到朱权怀疑的目光,有点心虚,忙打着哈哈岔开话题:“十七叔,父王让你办什么事去了?”
“你老爹让我当贼去了。”朱权听到问话,才想起来要回报的事,边说边走到桌边拎了茶壶倒了杯水。
“当贼?”
朱棣瞪了朱权一眼:“别胡说八道教坏小孩子,本王只是让你去探听朝廷军的虚实。”
朱高炽听到那句“小孩子”,嘴角不自然的抽了一下,朝前走了几步,站到朱权面前问道:“朝廷这次派了多少兵马?领兵的是谁?”
朱权仰头把杯中茶水喝了个干净,才抹了抹嘴答道:“带了三十万,领兵的是潘安。”
“才三十万?”朱棣挑眉,“看来小允炆对潘安倒是很放心,三十万兵马想抵挡本王六十万大军?”
“我看不尽然。”朱权撇撇嘴,“朝廷之前为了抵挡我们南下,已经派出了不少兵马,这次我们来得如此迅速,他们短时间内根本调配不到更多的兵马,所以这三十万只是先遣部队,朱允炆肯定还会在各地调集兵力前来支援。”
朱高炽听得连连点头,转身看向朱棣道:“父王,十七叔说得有道理,朝廷一向畏惧燕军,每次所派兵力都在我军之上,没有道理只派三十万兵马前来迎战。所以我们必须赶在朝廷的援军到达之前攻下灵璧。”
朱棣听完两人的话,依然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不着急。将士们都累了,总得让他们休息休息。”
朱权急道:“四哥,时机不等人,万一朝廷援军赶到,与灵璧城内军队里应外合,我们就得受两面夹击之苦了。”
朱棣拍拍他的肩膀,勾起唇角笑了笑:“那我问你,灵璧城高池深,营垒坚固,城内有潘安亲自率领十万兵马死守,城外还有二十万大军备守,咱们要是硬攻,得多长时间才能打下来?”
朱权略做思索:“我亲自率领朵颜三卫冲锋,咱们有六十万大军,只要你一声令下,不出五日,定能将灵璧攻陷。”
朱棣看着他,点点头:“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要是硬打,根本不用五日,本王有把握在三天内将灵璧拿下。但你别忘了,来的人可是潘安,要是他再弄几百个父皇的牌位挂城墙上,咱们是打还是不打?”
一句话说得朱权和朱高炽同时一愣,他们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
朱棣继续说道:“皇上派潘安前来,首要目的就是拖住我们,等候援军,所以我猜测,就算我们攻城,他们也会死守,不会反击。等我们的将士精疲力竭,他们却在城内以逸待劳,援军一到,我们就更无还击之力了。”
“所以父王是要给他来个以静制动?”朱高炽说完兀自皱起眉头,“可是孩儿觉得此举不妥。他们不动,是等待援军。我们要是也不动,不是正中了潘安的下怀,白白的给了他们等候援军的时间?”
“所以不是以静制动,而是要围点打援,引蛇出洞。”朱棣高深莫测笑笑,转身走到桌前,拿出羊皮地图,“你们过来看。”
两人依然走过去。
朱棣指着灵璧朝四周画了一个大圈:“朝廷要调援军,绝对不会舍近求远。而目前,离灵璧最近的几处拥有重兵的城邑,便是徐州、宿州、毫州、滁州以及淮安、淮南。这几处的朝廷兵马加起来,应该在四十万以上。其中宿州兵力最弱,约有五万,但它离灵璧最近,全速行军,不出两日就可到达。可是有一点,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灵璧,必须先渡过濬河。如果你们是本王,该如何?”
朱权兴奋得摩拳擦掌:“那还用说,派兵在濬河拦截,让他们有来无回。”
朱棣笑眯眯:“行,那濬河就交给你了。只给你三万人马,一定给哥拦住了。”
朱权一听,老大不高兴:“不去。对付几万宿州兵,你随便派个人去就得了,我要留在这里打灵璧。”
朱高炽失笑,朱棣摇头:“别小看那几万宿州兵,听说他们的统领是个勇猛无比的悍将,派别人去哥还真不放心。”
朱权还想说什么,朱棣已经把脸拉了下来:“你要是不去,这次打灵璧也没你份儿。”
“我去,我去还不行吗?”朱权摸摸鼻子赶紧改口,“啥时候去?”
“难道你要等他们过了河再去?”
“呃……”朱权眨眨,立刻转身奔出帅帐,“我现在就去。”
“啧,我还没说完呢,跑得比兔子还快。”朱棣边说边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
朱权走了,朱高炽忙兴奋的问道:“父王,我去哪?”
“你去……”朱棣顿了顿,捏捏他的脸,“你去把张玉朱能他们都叫进来。”
“父王,我是说……”
朱棣打断他的话,总算是拿出点老爹的威严来:“还不快去?”
“是。”朱高炽只好领命出去。
不一会儿,朱棣麾下大将都陆续进了帅帐。
朱棣指着地图,将目前的形势和援军路线分析了一遍,即刻下令,让张玉、朱能、沐晟、孟善各领精兵五万,兵分四路,分别于半路设伏拦截毫州、徐州、滁州及淮南的朝廷援军。其他将领留守大营,整军备战。
一切安排妥当,各将领命退去,朱高炽才发现好像漏了一个地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