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家的那点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隔壁家的那点事儿-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舟故作讶异道:“王珣?怎么是你们?放学了为什么不回家?来接你们的家人呢?”
想也知道问不出什么来,撒个谎骗骗家里还不简单,反正都住在城里。王珣抱着怀里的半大食盒哭得好不伤心,看到他走近还转身背对他表示愤懑。
文舟把那只粉色还绣着红艳艳月季的小手绢掏出来,递过去,“别哭了,先擦擦。”
王珣嫌弃地一把挥开他的手,拎着食盒往外跑,文舟叫不住,赶紧让几个孩子都跟着走,省得再闹事。
文舟远远看着王珣一路跑到大门口,几家接孩子放学的人或者马车都还在,王珣上了一辆马车很快离开,其余几人知道犯了错,但以为老师没听到他们说话,故而觉得低眉顺眼就算过关。
文舟的确没想计较,不过欺负同学这件事涉及到为人的品行,实在不能轻易放过,但他现在又不好直接说他听到那些话了,那会让王珣更加觉得丢脸。
“回去吧,”文舟堪称温柔地笑了笑,“明天来了再算账。”
学生们抖了抖。
柏君在文舟房中等晚饭等得犯困,最后直接躺下睡着了。
“喂,这是我屋,”文舟放下食盒,没好气道。
柏君被他叫醒,还有些意识不清,“你怎的这么久?”
文舟叹气,咬着筷子呆怔半晌,神神秘秘地凑近他,“嗳,告诉你一个秘密。”
“嗯?”柏君吃着菜随便应道。他正饿呢。
“班里那个王珣喜欢你,今天还想给你送南瓜糕,人家亲手做的。”
柏君吃饭的动作顿都没顿,脸上也毫无异色,“是该买点南瓜糕吃了,也不知膳堂师傅是否做。”
文舟“嘶”了一声,又压着嗓子道:“但是被其他学生拦住了,说你喜欢的是我。”
柏君侧头看他一眼,似笑非笑,然后继续吃饭。
文舟挫败,“你怎的不觉吃惊呢?到底是不是男人啊。”
柏君淡淡道:“王珣是个女孩儿。”
文舟微微倒吸一口气,“啊?”
莫武轩从来不收女学生,至少明面上是,女孩子要读书,只能请女先生回家教导。
在一个全是男孩子的地方上学,还有可能待很久,未免太大胆了。
不得不说之前也装得真像……难道周围师生都没怀疑过吗?
“她家里求了孙先生很久,”柏君摇摇头,“孙先生告知我,多照顾她些,别叫人欺负,但我没答应。你看她年岁小么?其实已经十三了,去年入的学塾,将来我开小课的时候,她必定跟着升内学,我要说她和她家人都心思不纯,只顾紧盯着我,你信不信?”
天,真相委实太过令人震惊了些。
文舟实在想不到,迟疑道:“不该吧,那孩子看起来……”
“哦,也许王珣自己是个善良的,不过她家里……”柏君讲到这里停住,伸手摸了摸文舟的脑袋,“不说了,跟我家里也有关系,这些事情连孙先生都清楚,大家留个面子也罢。”
“真是,这都怎么想的……”
柏君无所谓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知否?”
敢情王珣上次看他生病是怕柏君不开心,才为了表示大度和关切来送他手绢的,但自己又觉得委屈,还有点害怕旁边的柏君知道自己的心思,所以那么别扭。
文舟对他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也没觉得有什么吸引小姑娘的地方,调侃道:“看不出柏先生如此备受好评,竟是深闺梦里人,我看那王珣水灵灵的,配你倒是可惜了。”
柏君眉梢一扬,在他耳边低声道:“你究竟懂不懂什么叫近水楼台?”
文舟:“啊?”
没等他想明白,那人已经退回去,悠闲地喝汤。
什么意思?
柏君对上他略微迷惑的目光,淡淡道:“你昨晚打呼噜将我吵醒了。”
文舟:“……”
“我一直在想该如何惩处你。”
“!”
文舟惊恐万分。
作者有话要说:

、文舟(七)

张济华拿着一本诗注,温文尔雅道:“文先生,此诗题为观景,却无一句写景,要如何赏析呢?”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冷风从半开的窗户吹拂进来,窗台上的盆栽花卉被打湿,暗淡无光。
柏君背对着窗户,低头专心翻阅试卷。
阴沉的天色与密密的雨帘成为他的背景,桌上一灯如豆,昏黄的烛火为他的眉眼添上一分柔和。
“文先生?”
文舟蓦地回过神来,“嗯?你刚问什么?”
张济华好脾气地摇头笑笑,温声道:“先生这几日心不在焉,有心事?”
文舟往后斜靠住椅背,笑容里带点玩味,“济华啊,这诗呢,是有感而发,首句‘入画’二字已能窥见景色之美,再多写就无趣了,诗人不过要你记住他这人,可不是拉你一同赏景。”
他继而又想起来什么,解释道:“孙先生讲过,这个诗人比较特别,他毕生所写观景诗大都以几个字带过,真正详写风景的只有一首,那是他亡妻所葬之地,现下你明白了吗?有空好好看看这本诗注,对诗人的平生事迹有个大致了解,再来问我。”
少年张了张嘴,一时无言。
“啪。”
一沓试卷落在文舟案上。
柏君站起身,拿过桌旁的雨伞,瞥了张济华一眼,朝文舟道:“随我去监考。”
文舟只好卷起那沓纸跟上。
柏君撑伞,揽着他肩膀匆匆穿过雨幕,书院里一切事物的轮廓都模模糊糊,唯有近在咫尺的人如此清晰,文舟侧过脸看了看柏君,有一点不自在,又有一点慌神。
“便罚你让我亲一下罢。”
“啊?你……”
雨水打湿了鞋面和衣摆,沁人的凉意散在风里,发梢顺着风凌乱地贴在脸上。
“在想什么?”
柏君忽然问。
文舟愣了愣,不知道该说什么,恰好教室到了,遂沉默不语。
学生们本来在交头接耳,见到二人进门很快安静,柏君没有说话,考试的规矩谁都知道,他只是扫视全班一圈,便分发试卷,坐在讲师席上静候上课的铃声。
文舟还是第一次监考,他四下里转悠两圈,检查是否有人藏掩书本,史学不比其他,各国列传特别长,课文都是院里刻印的,字迹清晰注解详细,十分方便当小抄。
“叮叮叮——”
满室“哗啦哗啦”的翻卷声,柏君的课堂上学生们一向很乖,考试更是如此。
文舟好奇地拿过案几上剩下的空白试卷,柏君一直盯着他,手上仍然拿着折扇,只不过不再扇风了。
试卷上的题目考得都是历史,但柏先生出题全按自己喜欢的来,比方说,考到本国史,他便问的是,开国后朝廷共颁布几次全境的税赋新政,每一次分别有哪些派系反对,哪些派系支持,最后成效如何等等。
文舟小声道:“嗳,一共税改几次?”
柏君道:“回去翻书。”
文舟耍赖,“哎你现在告诉我呗,我又不知道是哪本书。”
柏君唇角上扬,淡淡道:“听话。”
后来文舟才知道回去翻书是什么意思,柏君分了一半的试卷让他批阅。
“你这未免也太偷懒了。”
他忿忿不平地数落道。
柏君把笔塞给他,“批完一半再睡。后天要出成绩和排名。”
文舟深觉遇到克星了,这人就住他隔壁,两人的卧房就隔一块木板,要是不想让对方安眠,那真是太过容易,他要是不批,柏君威胁一定不会让他好好睡觉。
夜深,两个人对坐桌前,各自阅卷。
文舟批着批着猛然抓狂道:“卧槽到底几次税改!”
交成绩时郑监院瞅着眼圈青黑的文舟忍俊不禁,“怎的蔫了?帮柏监院阅卷这么劳累?”
“不是劳累,”文舟憔悴道,“是心累。我已经不学史论好多年……”
“看看,柏监院果然是个好老师,”郑监院笑眯眯地捋须,丝毫不见外地落井下石,“说不定也能教你学出个状元。”
文舟磨牙,这帮老先生太伤学生的心了。
学塾里月末小考是要排名的,内学学生一张榜,公学学生一张榜,老师们先行看过,然后趁着学生都在上课时贴于书斋门外的布告板上。
文舟站在榜前看了看,内学中张济华排第七,公学中王珣排第一。
“啧啧……”文舟挠挠下巴,摇头失笑。
考试折腾完了又来一个晴天霹雳——邻城的谭华书院发起慧彤诗会,遍邀文彤郡各大学塾师生参与。
孙先生偕同郑监院前来书斋安排人选。
毛先生推辞道:“这诗会正逢庆元节,我已定下假期回乡探望双亲,见谅,见谅。”
佟先生叹口气,“是呀,难得放假,家中亲友来访,实在脱不开身。”
另一位先生年近六旬,不愿舟车劳顿。
孙先生和郑监院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看过来。
柏君:“……”
文舟:“……”
无声的……妥协。
柏君再一次把相关事宜推给了文舟。
“喂喂,你好歹跟我商量商量,”他不满地追着人嚷嚷,“四个学生怎么选?”
柏君摆手,“你做主。”
文舟不依不饶,“不成,你得拿主意。”
柏君懒洋洋地伸手捏他脸,“没主意。”
文舟揪住他的衣领,深吸一口气,“我不跟你急,懒得想是吧?柏先生,以后你早饭中饭晚饭自己到膳堂去吃我不帮你拿了,写课案批卷子改作业你通通自己搞定,洗衣服领薪资买家用老子都不伺候,顺便的,我以后天天晚上打呼噜踹床敲木墙,至于你放在水房的木桶,呵呵……没、收!你以后就光着站在那儿洗吧!”
柏君:“……”
文舟呲牙。
柏君揽住他,无奈地低下头,“亲你一下,别气了。”
“……”
公学一共有三个班五十来个学生,分别去年刚入学的癸巳班,学生才六七岁,两年前入学的辛卯班,学生不到十岁,这两个班于最终结业前还是会有学生来去,而文舟教课的这个班学得最多,当然也就是公学学生中最优秀的,柏君教其他两个班的课还不到教这个班的一半,两个人要选随行的学生,自然是从此处选择。
“同学们——”
文舟尽量表现出欣喜和激动,“邻城谭华书院举办慧彤诗会,邀请莫武轩参与,我与柏君领队,将选出四位学生随行。同学们,这是文彤郡学塾界一大盛事,各大书院师生都会前往,更有无数国学大家受邀临场,实属难得,相信谁都不想错过,有意愿的同学可以来找我报名。”
底下果然群情激昂,“老师老师!我我我——”
文先生连连点头,非常满意。
报名的名单由他下课后带回去找柏君商量。
“全都要去,”文舟又头疼了,“选谁好呢?”
柏君看一眼名单,淡淡道:“选两个成绩最好的,选两个成绩最差的,不听话脾气不好人缘差的不要,这样便可。”
文舟下意识道:“那王珣也要去?”
柏君转眼盯住他,眸中一抹捉狭,“你不想她去?”
“呃……”文舟反应过来,分辩道,“其实也不是,姑娘家不方便,出远门怕她露馅儿么……”他对着柏君的目光有点说不下去了,明明是很正常的想法,怎么就觉得别扭?
他补救道:“你别误会啊,我对她没有偏见。”
柏君笑了笑,“误会?偏见?柏某心思驽钝,文先生不妨讲明白些。”
“这个……呃……”
四个人选很快确定下来,学塾于学生家长征得同意,文舟开始嘱咐他们相关的准备事宜。
“东西不要带太多,成衣三套,笔墨纸砚不用,书本自便,手巾束发金项圈之类,自己看着办,此次诗会为期六天,一切花用由书院承担,但是,”他扫一眼面前站着的四个学生,停顿了片刻,着重强调,“但是,不包括你们看上的零嘴儿、小玩意儿,弄坏的东西自己赔,带回去的礼物自己买,路上碰见要钱的,别看我,老师没那份同情心,晓得吗?”
学生们忙不迭地应了。
“老师,那我们去做什么呢?”
“哦,我想想,”文舟扶额思索,一拍腿,“对,充门面。”
几人稍显茫然,“充门面?”
文舟郑重道:“你们是莫武轩的学生,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塾门面,诗会上文人云集,师生纷至,要时刻牢记平日先生们的教诲,名正,言顺,行端,有礼,克己,宽人,才学有逊不打紧,有品有德方是个好学生。遇事多思,冷静处理,应付不过交给老师,万不可畏怯,老师始终向着你们,帮衬你们,明白吗?”
学生们若有所得,严谨起来,“是,学生明白。”
于是究竟是去做什么这个问题,被抛到一边了。
文舟面色一整,朗声道:“最后一点,同学们,千万记住,笑的时候牙不要露出来!”
学生:“……”
柏君道:“解决了?”
文舟咧嘴呲牙。
书斋这时只有他们两个,明日放假,年纪大的那位调了课,已被家人接回去过节,佟先生和毛先生都在上课,柏君只上了半节,交代班里学生自学,跑来躲懒。
这几日一连下雨,道路泥泞怕是不好走,去邻城约莫七八十里,马车赶路要整整一天。
柏君拉开椅子坐下,盯着文舟的脸出神。
“笃笃。”
文舟望向门口,王珣抱着本书跑进来,在柏君身旁站定。
“老师。”她怯生生地喊。
这是个腼腆羞涩的姑娘,文舟心想,多半受家里长辈左右,不过能来莫武轩读书确是个难得的机会,看她成绩,将来多半能成一位才女,要是心思都放歪了,实在可惜。
柏君敛眸,“何事?”
王珣犹豫了一会儿,支吾着道:“老师……我也想去……跟着你去诗会……”
文舟歪着头,手支着脑袋看他们。
柏君道:“人选已定,你不合适,回去罢。”
王珣红了脸,似乎有点委屈但不太敢埋怨,愤恨地看一眼对面的人,又小声道:“老师,我真的想去……你以往都依着我的,现在怎么……”
柏君终于抬头,抱起手臂似笑非笑地看她,“王珣,小孩子说谎一样惹人生厌,你是学生,哪怕是女孩子,也应知书达理,这般言辞逾矩,目无师长,是嫌不够丢人?”
他的眼神十分凛厉,这是文舟从未见过的。
王珣泪眼盈盈,“老师,我是真的……我不是小孩子……”
柏君淡淡道:“你是什么与我无关,若再执意妄言,明日便退学,我不想看见你。”
文舟咂舌,这、这、这话说得可真够重的,他不由地道:“柏君,别说了。”
柏君轻轻嗤笑:“我学生很多,少一个不少,不把我当作老师的学生,拿来添堵么?”
王珣伤心极了,当下以袖掩面哭着跑出去。
“哎哎……”文舟挠挠头,“你看你,话说那么重。”
“几句重话赶不走她,”柏君不以为然,“你以为我没说过?这孩子心思颇多,没有半点自知之明,越看越烦,若是男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