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光明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掌光明顶-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必就会针锋相对,互相攻伐。况且,还有杨完者居中坐镇,调停双方。虽然可以试一试,成功的机会却微乎其微。而且,刘福通北地大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赵禹闻言后,也变得愁眉不展起来。刘福通兵败,影响最大的可以说就是滁州。滁州此地本就根基浅薄,五行旗之所以能在此地扎根下来并茁壮发展,除了借助天下纷乱形势之外,刘福通功不可没。若非有此人在北地生生拖住元廷人马数年,给滁州争取到难得的发展机会,不要说拿下皖南,就连保住滁州城都力有未逮。
    现在刘福通岌岌可危,汝阳王李察罕等随时可能会提兵南下,直接兵临滁州城下。若不能在此之前拿下集庆城,滁州形势将大大不妙。
    沉吟良久,赵禹才沉声道:“那就干掉杨完者!”
    听到这话,常遇春幡然色变,疾声道:“杨完者坐镇江浙多年,手握重兵,出入皆有数百精兵扈从守卫在侧,却是不好刺杀。否则,以他在江浙之间累累罪行,早不知死过多少次了。”
    “事在人为,成或不成,总要试上一试。总坛这些人手,个个都是一流高手,若布置得宜,成功机会极大!”赵禹沉吟道:“杀掉杨完者,一者可拿掉张士诚与方国珍之间的缓冲,二者可令张士诚心生自疑,对元廷生出猜忌之心,三者就算是为民除害。”
    讲到这里,赵禹又吩咐道:“天明后传信徐达,着他与方国珍开始联系起来。另外,随军秘营往江浙渗透,为刺杀杨完者先做准备。”
    常遇春闻言后,点头应下来。
    此时已经将近黎明,赵禹见常遇春已经难掩倦怠之色,便挥挥手让他先去休息,自己便在书房中调息片刻。
    天亮时,总管府的管家老莫给赵禹送来新的袍服,却是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浑没了以前侃侃而谈的样子。
    赵禹心下觉得好奇,便问道:“老莫,今天你是怎么了?怎么像个被煽的驴子一般?”
    老莫听到这话,登时急得跳起脚来,一脸哀怨道:“总旗使、不,教主,您是不是即刻就要做皇帝了?若是这样子,老莫虽然舍不得,也得跟您辞行了。我家这一代只我一根独苗了,肩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却是不能煽了自己做个大内总管……”
    赵禹听到这话,愣了一愣,才诧异道:“哪个跟你说的?”
    老莫低头道:“您府上大爷前段时间可是一直紧锣密鼓在准备,还要从账上支取银钱说是要悬赏民间,搜索那大秦皇帝传下来的传国玉玺。这不是要做皇帝是什么?那东西吃不得喝不得,寻常人家要了可是半分用处都无。还有,咱们府里虽然进项多开支少,却也禁不起您家大爷咬着牙金山银山往外搬。他搬进总管府里不到俩月,账上已经过了几千两银子了!”
    “他要那么多钱做什么?”赵禹皱眉道,听到老莫的话,他却是哭笑不得。若说赵琪聪明,偏偏做得许多不知所谓糊涂事。若说他糊涂,这些没意思的勾当却事无巨细没有遗漏,且不说纠集儒生鼓噪于市,竟连传国玉玺这等虚无缥缈的事情也要张罗起来。赵禹真想砸开他脑壳,瞧瞧里面到底装的什么。
    老莫一脸痛惜道:“还能做什么,不过是纠集一群穷酸腐吟诗写文。写的什么‘赵王奉天承运讨夷伐元正纲檄文’,单单这一篇狗屁文章,就被赵大爷说是千金不易,一个字十两银子的价格买下来,要送给教主当作百万大军来用。教主,原来我都不知道,咱们出生入死做这些厮杀,还比不上秀才挥挥笔写的酸文。原来咱们只要搂着婆娘窝在家里过自己安生日子,只靠那些穷酸写文章,就能把鞑子骂得滚回大漠去。”
    赵禹见老莫一脸愤慨之色,心知这也算是一条硬汉的老莫这段时间里是真的被大哥折磨狠了,否则也讲不出这些刻薄话,他拍拍老莫肩膀,笑道:“真难为你了,这般拗口的檄文也能记得清楚。”
    老莫顾盼自豪道:“那是自然!我既然打理这一家,花几千两银子买来的东西,莫说一篇文章,就是一坨马粪,我也得记下形状来,将来跟教主您有个交代。那个写文的卖得钱去可是高兴坏了,回去后还要卯足了劲继续再写几万字,幸亏老莫我请了以前军中兄弟趁夜摸黑打折了他的胳膊,若不然,咱们滁州城都卖了,还要倒欠那穷酸许多钱!”
    赵禹忍俊不禁,赞许道:“你这老家伙,做得漂亮,真是个好的管家人。过几日我就帮你讨一房婆娘,抓紧把传宗接代的事情做妥了。这样就算往后做了皇帝,也能把你煽了继续替我管家。”(未完待续。)


230章 科举抡才可收心
    老莫听到前半段话,尚是一脸自豪之色,待听到后面,脸色却垮下来,低头不语。
    赵禹心情好了一些,换了袍服之后吩咐道:“大爷受过罚后,将他禁足在家,闭门谢客,府里账上不许他支出一枚铜板。他若不听话,你不必跟他谈,押着他来找我。”
    老莫点头记下来,见赵禹要出门,便问道:“教主,您要去哪里?昨日我已经又向府衙里讨了一处宅子,地段算不上好,但却清净,您要不要去瞧瞧?”
    赵禹闻言后,摆摆手说道:“不必了,你既然已经安排妥了,就帮着搬过去吧。这么多人,的确不好一直打扰常将军家里。待安置下来,着人去府衙知会我一声就可以了。”
    说着,他便出门去了。
    老莫却大惑不解,自语道:“这么多人?不是只有小夫人一个么?”
    赵禹出门时,常遇春已经先一步赶去了城外卫所。他便带着几名亲兵径直走向滁州府衙,路上又着人往杨逍等几人家里问候一下。
    与数月前相比,滁州城益发繁荣,尤其北地义军溃败后,大批难民蜂拥而来,原本宽敞的街道也变得拥挤起来。路上随处可见衣衫褴褛,四处寻找活计的民众。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明教众,赵禹行过街道,登时又引起一片混乱。所过之处,许多人神色激动,忙不迭匍匐于地,口呼“明王”。
    对此,赵禹也觉无可奈何,益发认识到宗教在底层民众中强大的影响和号召力。这种力量,若能善加引导用到好的方面,自是事半功倍,无往而不利。但若用到坏处,却是贻害无穷。赵禹虽受着众人顶礼膜拜,心中却不自禁生出玩火之感,心中益发警惕。
    滁州知府叶琛听到赵禹到来,忙不迭出门迎来。这段时间,滁州民生压力极大,叶琛也是殚精竭虑勉力为之,人都瘦脱了形。
    入了府衙之后,赵禹先是就大哥赵琪之事向叶琛致歉道:“我家老大孟浪无状,让叶知府为难了。”
    叶琛闻言后,苦笑一声叹息道:“赵大人也是一片赤诚之心,只是书生意气浓了些,未免失于时宜。不过他在江南士林颇有名望,这番也并非全做无用功,举荐来一些江南士子,其中颇有一些可堪用的人才,还要总管酌情量用。”
    说着,他便罗列出几个人名,并作简单介绍,皆是在江南士林极富名望者,如吴中才子高启之类。
    赵禹对江南士林的出色人物也略有耳闻,听到叶琛的讲解,才晓得大哥散尽家财折腾这些年,也并非全都是浪费,的确是厮混出不小的名望,结交了一些真正有才情之人。原来士林和武林也无甚太大区别,除了门面要敞亮,一些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笑着点头道:“待抽出时间来,一定要见这些人一见。”
    原本的总管府已经被赵琪占了,赵禹便借府衙之地,召集一干总管府幕僚前来议事。
    一城一地,民生尤重,赵禹先是听取了众人各抒己见,而后又商讨归纳出一整套完整的安置流民的策略,务求在最短时间内将蜂拥而至的难民安置妥当。幸而滁州现下仍在高速发展,芜湖水营船坊等皆需要大批人手,可以尽量将负担转化为人力。然而还有更迫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
    滁州现下四望皆敌,且不说张士诚与方国珍,原本关系最缓和的徐寿辉现在也旗帜鲜明与滁州敌对起来。这个问题,现在却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滁州皖南两地多年的积累之外,也只能依靠商贾不惜花费重金、跋山涉水运输来。可以说,未来两年之间,粮食将是制约滁州发展最大问题。原本尚算宽裕的开支,仅此一项,便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要打破被封锁的僵局,要瓦解张士诚与元廷脆弱联盟从而攻下集庆,赵禹发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将没有闲暇时间。
    总管府越来越繁杂的事务,原本精简的构架也渐渐不堪用,势必要扩建起来。这件事,赵禹转手交待给长史刘伯温和参谋朱升,要他们快速拿出一个章程出来。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事情,一直到了夜里,也不过处理了一半。赵禹虽然尚有精神,可一干谋士却非武林高手,已经难掩倦色。眼见到众人皆蔫蔫没有神采,频频痛饮酽茶解乏,赵禹索性摆摆手,让众人暂且退去。
    在将要离开府衙时,原本昏昏欲睡的老参谋朱升却又来了兴致,拉着赵禹云里雾里说了半晌,无外乎什么人才匮乏,野有遗贤不得用之类。赵禹咂摸半晌才反应过来,老先生这是在劝谏自己要开选士之路,而不是依靠原本简单的举荐抑或征辟。所谓选士者,无外乎科举。
    隋唐以来,科举便是国朝选拔人才、收拢人心的最可靠手段。哪怕以元人朝廷之强势,也不得不在这一个方面做出妥协。不过这种国之大典,却非草率就能举行。尤其现在滁州仍然只是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镇淮总管府,且不说根本没有资格举办这种抡才大典,即便勉强为之,也难收到奇效。
    因此,听完朱升的话,赵禹皱眉沉吟道:“这件事,似乎有些操之过急吧。”
    朱升连忙说道:“倒并非即刻便办起来,不过必要的准备也该提上日程了。待集庆城下,平定江南之后,方可能立时着手去做。”
    赵禹想了想,便点点头,说道:“老先生所言正是,不若就先造一造势。”
    送走了朱升,赵禹也禁不住笑起来。他是赵宋皇室后裔,在滁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尤其大哥这一通闹,益发搞得人尽皆知。这一番利弊权衡,也难讲清楚。若说赵琪搞这劝进把戏,也并非全都一无是处,最起码,在江南士绅心中已经埋下了一个意向。
    而另一方面,他继任明教教主之后,在刘伯温等人引导推动之下,更成了广大明教众心中尊崇无比的现世明王。
    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虽然未必不能共存,但其中更深一层的对抗矛盾,却委实令人玩味,哪怕连赵禹自己,都有些分辨不清。或许就是当中这一丝模糊,令到朱升这种老成持重之人,都隐隐生出一丝急迫,迫不及待要用科举之事来一举压过民间正如火如荼在筹办的明王法会。
    想了半晌,赵禹便离开府衙,在府衙门口遇上了老莫派来迎自己的仆人,往新家中赶去。
    一边走着,赵禹还在思忖朱升所提议筹备科举之事。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是亘古不易的训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更是无数读书人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的追求和梦想,对于人心的聚拢更有超乎想象的奇效。若能施行出来,的确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在于是否能够成功拿下集庆。
    然而,朱升这席话,却给了赵禹一些启发。他行至半途,突然折转道往殷天正府上行去。
    杨逍、殷天正等人的府邸皆安排在城南一线,尚算幽静的一片区域。这些明教久负盛名的头目,因为赵禹还未有暇具体安排,因此地位有些尴尬。朱升等人软中带硬的提醒,加之赵禹本人的意愿,便连官场虚衔也不好给他们安排。
    殷天正也算得洒脱,放手天鹰教之后,身边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天鹰教老人,就连府里听用的仆人,都是刘伯温临时安排来的。
    赵禹现在万众瞩目,走到哪里,声浪便传播到哪里。等他到了殷天正家门前,老鹰王和闻讯赶来的杨逍等人早已经等在门前。
    寒暄一番,众人入府去,坐定后,赵禹望着殷天正笑道:“鹰王老当益壮,可有教书育人的打算?”
    听到这话,不独殷天正,杨逍等人神色也突然变得古怪起来。(未完待续。)


231章 釜底抽薪讲武堂
    听到赵禹这番话,众人神色皆变得古怪起来。
    不待殷天正答话,韦一笑已经先一步捧腹大笑起来,指着殷天正大声道:“殷白眉,教主这是在讥讽你这老家伙不学无术呢!你这老家伙,识得字可有你的年龄多?”
    殷天正老脸一红,却也不甘示弱指着韦一笑说道:“咱们多年老兄弟,哪个不晓得哪个。这句话,教主可说得,杨逍可说得。至于你,哼哼,你识得字可有我儿子年龄多?”
    此言一出,众人皆哄然大笑。
    待笑过后,赵禹正色道:“我说这话,却并非为了讥讽鹰王,而是真的有这个考虑。这世上,可并非只有识文断字,道德文章这一个行当。耍刀弄剑,拳脚功夫,同样有大大的文章可做。”
    听到这话,殷天正愣了愣,才问道:“教主是问我有没有再收徒弟的打算?这却是没有想过,年纪大了精力也越发不济,膝下两个孙儿教导起来,都要煞费苦心。”
    赵禹摆摆手,说道:“却非是这个意思。我的打算是,准备在滁州设立一所专学拳脚武功的学堂,且暂叫做讲武堂吧。可以预见,未来许多年,神州战火未必就会消停,随着日后总管府所辖疆土越来越辽阔,无论是保境安民、巡风缉盜,还是两军交战时攻城陷阵、侦查斩首,都需要大批勇武之人。军队之中虽也遴选精兵悍将,但所学疆场厮杀粗犷功夫,终究不甚合用。成立这讲武堂,以作人才储备,因此,我打算让鹰王暂且领这山长一职。”
    听到赵禹的解释,众人皆仔细思忖起来,良久之后,韦一笑才略显羡慕点头道:“教主这是打算要殷白眉开宗立派?”
    闻听此言,殷天正脸上也禁不住流露出喜色。能够开宗立派,成为宗门祖师,可说是武林中人最崇高的梦想。如张三丰一手开创出武当派偌大局面,在江湖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