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当家by络缨123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女当家by络缨1231-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氏笑着没说话,只是推着仲秋出了上房,一直把仲秋送出了上房这才回去吃饭。

作者有话要说:地终于种完了,下面就要育秧。


第72章 脱土坯盖房子


仲秋家忙了好几天,总算是把该种的地都种上了。家里的人都也累得够呛。

仲秋和子汐每天都到镇上去买骨头和肉,探春因为已经十二了,方氏就不让她再跟着下地,与半夏两个在家里做饭,收拾屋子。没事的时候就做些女红针线什么的。

仲秋和子汐就是把东西买完了往家里一放,其他的时间就是往镇上跑,探春和半夏也不说两个,由着她们四处撒欢儿。

随着地渐渐地种完了,仲秋家河滩那块地就提到了饭桌上。

“爹,我想着种水稻。”仲秋的口气是不容人置疑的,而且,种子她都买了。现在中田下田荒地都种上了,人也有些闲,就跟王兴文说起来要育苗的事。

虽然说现在分家,可东厢房还是由着她们住的。

南屋的窗下,正好有一块三分大小的地,平时的时候,这边都是要种些菜的,今年因为上房缺了劳力,这功夫还没有翻地。

仲秋想着和王兴文说一下,看看能不能用这块地来育苗。

用这块地,肯定高氏就要说她们家里占便宜,三分的菜地,其实也不是多大回事。平时的时候,高氏都是在这边养了两只鸡的,今年仍旧是。

不过是因为老大家分了出去,高氏就把鸡都移到了后院里。至于为什么,仲秋一家都没有说。

现在空出来的这块地,仲秋就想用上。

“水稻咱们家也没种过,光靠着你看书能成吗?”王兴文有些吃不准。心里头有些犹豫。

“也不怕,第一年虽然不知道怎么种,但书上也说了。总好过要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种了种不了的。”仲秋家在偏北的地方,那可是种过水稻的地方,就算是古代的天气比现代要冷一些,但是,晚种还是可以吧。

六月下种,十月就可以收获了是吧。

关键是,大米要比玉米多卖好几倍的钱。同样是辛苦,为毛她不种能卖钱多的呢,谁不知道白米饭好吃啊。

王兴文见仲秋已经下定了决心,改是改不了的。只得到处打听水稻怎么种的方法,问的人都摇头,让王兴文更是有些不安,最后连老爷子都惊动了。

“种田的事,哪里能让一个孩子作主,她懂个啥?”老爷子叫过王兴文,劈头盖脸的就一顿说。

王兴文低着头,即不反驳也是解释,只是听着。

高氏一边见老爷子面色不好,虽然不喜欢老大一家。但也怕老大一家收成不好,到了年底给不上她的钱粮,自然也是向着老爷子说:“我早就说过,你一个大男人,当初连女人的家都当不起,现在可好,连孩子都要爬上你的头顶,你说一个大老爷们儿还能干啥?种田的事由你爹说了算,河滩地虽然水多些,可是种玉米还是能有收成的,咋就非得种什么水稻。那东西咱们这儿压根儿就没人种过,谁知道咋种。你要是有钱没地方扔,就孝敬你娘我,我可不嫌少。”

王兴文抬头看了看老爷子道:“爹,那书我也找人看了,是说种水稻的事而且,仲秋也都请教过人了,咱们就想今年试试,若是种得了,今年的饥荒就能还得上一大半儿呢。”

老爷子叹了口气,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王兴文虽然平时都是闷头干活,可是打定了的主意,也不会轻易地改变。老爷子也是担心儿子家到秋了打不成粮食。是怕儿子一家子饿着,可是跟高氏怕大儿子一家给不上粮是两个心思。

“你既然已经定下了主意,那就多找老庄家把式问问,就算是收成少,也是好的。可别把种子都糟蹋了,那也是钱啊。”老爷子深深地觉得自己老了,大儿子一分了家,他就觉得自己老了下来。

三儿子若是考上了秀才,分了能老怀大慰,只是,三儿子若是考上了秀才,二儿子一家如何呢?

眼看着已经快四世同堂的时候,却在这个时候,老大一家分了出去。

老爷子反对不成,便跟着王兴文一家子忙前忙后的。仲秋虽然不太喜欢和上房有牵扯,可是老爷子的心意仲秋还是领的。

正好把要用屋前的地说了,老爷子哪有不肯的。亲自和王兴文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地翻好。第二个就把院外已经弄好的肥撒了进去。

高氏因为这事和老爷子吵了一架之后,也没能拉住老爷子要把地让仲秋家育苗的事,最后只能骂了几句,躲回到了屋子里。

种子什么的,自然是按照书上写的做,育苗的时候,都是仲秋跟着王兴文一直在盯着。

仲秋家打算种水稻的事,还是传了出去。村子里的人都不看好,老村长还特意地到了仲秋家里,说起水稻在北方种不起来的事,就是让老爷子说说。

仲秋很是感谢老村长的关心,不过,却仍旧我行我素。弄得老村长摇着头走了。

一直忙到了六月,天也渐渐地暖了起来。

仲秋看看屋前的秧苗按照书上写的,也可以移到地里去了。便提前一天,给家里的男人和女人都打了招呼。

秧苗要一天都下地,自然,仲秋空间里也是有的。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子都早早起来。起秧苗的,都放到了筐里面,一筐筐的往河边滩地上送过去。

仲秋趁机把空间进而的苗放到了最后的几个筐里面,她想看看,空间里育的苗和在家里育的苗在收成后,差多少。

听说仲秋家要去插秧,村子里闲的好事者都跟着老王家一家子往河边走看热闹去。

仲秋用手拎着秧苗的,就着秧苗下的土,向田里一抛,就看到一道绿影闪过,那秧苗就稳稳地落到了水田里。

王兴文和方氏有样学样,先开始的时候还不敢太用力,抛着抛着,就抛出感觉来。一上午的功夫,家里能下地的都下了,这都学得也快。中午的饭就是在地头上吃的,家里除了最小的子汐,都上阵了。

赶了几天,终于把河滩上不到八亩的田都插上了秧,仲秋看着田里的小苗,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田现在就算是都种上了,天气也都暖起来。除了一些地里要除除草之外,算是农闲了。

王兴文便把建房的事提了上来,土夯的到底是费力费工的。王兴文和家里的人一商量,就决定请几个要好的,仲秋家里供饭,帮忙趁着天好脱土坯。

村子里的男人女人干活都不抻劲,王兴文把要脱土坯准备不着边际房子的事一说,村子里大多数的人都过来帮忙。

仲秋也没有小气,每天大家都是在家里吃了饭过来的,中午和晚上就在仲秋家吃。

仲秋和王兴文商量了一下,决定中午就做玉米面和白面参和的馒头,大锅炖菜,里面肉片,当然,汤是骨头汤,闻着就香。

晚上是土豆炖粉条,外加几片大肥肉。高粱米饭和玉米饼子管够。

仲秋为啥要把伙食弄这么好啊,那脱土坯可是最累的活儿。每天这些男人都脱上几百块坯。仲秋一家子可是还想在村子里混下去呢。人缘的问题那绝对得处好了。

来干活的都是和王兴文好的,还有当初帮着杀猪的两家男人都来了。

算上王兴文,一共是八个男人。

仲秋的伙食搞得好,这些男人虽然每天累点,可是在农村里。除过年逢节的能看见点肉丝,其他的时候可见不着。

这菜虽然是炖的大锅,可是里面的肉可是眼见着的。而且,闻着这大锅里的汤,那是真香。吃着喝着,再加上还加了白面的馒头。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说仲秋家的人特敞亮儿。

这一干就是半个多月,总算是要把五间房的土坯都脱出来了,现在就等着干了之后,在秋收之前,把房子给盖起来。

最后一天的时候,仲秋特意让探春和半夏帮方氏弄了几盘子炒菜,又打了一坛子酒(十斤),把老爷子也请了过来,算是感谢的吧。

一院子的男人你吃我喝的,倒是热闹非凡。

只是高氏坐在屋子里,和王秋月生着闷气。

每天看着院子里的人吃着馒头,喝着骨头汤,高氏心里就觉得瞥气,尤其是,仲秋到了晚上还会端上一大碗的汤送到上房来。看到老爷子和于氏及三个孩子的那个馋样儿,高氏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可偏偏她还不能说不能骂,外面院子里都是人,高氏也知道脸面。最重要的是,她的老闺女已经到要到了说亲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名声可是很重要的。

所以,高氏是有苦说不出,气得每天脸色都不好看。

最后一天,仲秋家算是请客感谢帮忙的人,老爷子被请了来一起吃饭喝酒,自然,仲秋这天就没有把菜拿到上房来。

看着桌子上家常的炖菜和咸菜,高氏一直压着火终于还是爆发了。

作者有话要说:仲秋家马上就盖房子了,高氏什么的,就不用去管她了。


第73章 补品与补药


仲秋家弄了两张桌子,把来帮忙的十来人都请到了屋子里吃饭。

方氏和探春姐妹两个都跟着方氏在灶间侍候着。而仲秋则带着子汐让半夏把锅里还剩下的菜分出一些来,装到了一只小盆里。

屋里吃的热闹,上房自然是知道的。

仲秋他们请了老爷子来一起吃饭,老太太高氏就不可能请了。

仲秋深知高氏的脾气,若是这回见不得肉,只怕又要闹起来。可总是这样的依着高氏的脾气,仲秋还真怕把高氏养起来,到以后再有事,想改就不成了。

仲秋这边端着盆,到屋里和王兴文道:“爹,你们这边先吃着,我先把这盆菜给我奶端过去。”‘老爷子正在酒桌上喝着酒,听到仲秋的话便道:“每天都要端过去,哪里吃得了那么多,今天就不用端了,昨天送过去的还有呢。”

“哎呦,王叔,你家的这个三丫头可是真是孝心,咱们村子里这么丁点大的孩子,还都只会有好吃的往自己嘴里塞呢,哪里还知道要记着自己的爷奶啊。王叔,你可真是有福啊。”来吃饭的大多数都是和王兴文投脾气的。

投脾气的人也不都是像王兴文不太爱说话的,也有会说话的。今天是最后一天,大家看着这桌面上的菜,都快赶上席面了。而且,六碗肉菜,六碗素菜,个顶个的都满满的。

加上这些天来,在王兴文家帮忙,那吃的叫一个好。哪一天都能看到肉,而且,不是一片两片的那种肉。都是大片大片的,不说管够也让人吃得满嘴流油。

大家都知道,王兴文家的小丫头是个小当家的,从镇找活给自家干,到现在,家里的吃用算计都是小丫头在跑。大家心里羡慕嘴上自然也说好话。

老爷子让众人说得有些飘飘然的,夹着菜,脸上笑得都快开了一朵花。

仲秋端着一盆菜,看着两桌子人吃得欢快,便和方氏说了一声,转身带着子汐出了门往上房去了。

高氏这边正不自在,看着于氏弄的大锅炖菜,汤面上就飘了几颗油星,而另一大碗里倒是有肉有菜的,不过是昨天她没舍得都让家里人吃,剩下的。这还是昨天仲秋送过来的。

于氏还是那样,一大家子加起来有八口人。现在除了老三和子沣不在家外,还有老爷子被大哥请了去。现在围着吃饭的就剩下于氏带着子沧和子泊,高氏和王秋月五个人。

高氏看着于氏在那碗肉菜里横挑竖捡的把碗里本来就不多的肉片几乎都夹到了两个碗里。而于氏则是大口大口地喝着菜汤。

香浓的菜汤让于氏泡在高粱饭里,一边吃一边呼噜呼噜地响。弄得高氏是烦上加烦,最后忍不住一把将筷子拍到了桌子上,跳起脚来就开始骂。

高氏刚刚骂了两句,屋外就响起了仲秋的声音:“二婶儿,快帮我把门打开,我端着菜呢。”

于氏噢的一声,就跳下了地:“来了来了,二婶来了。”于氏快步地跑去外屋地开门。把仲秋迎进来,“哎呀,仲秋啊,你咋端了这么大一盆菜啊,看看,看看,这得多少肉啊。”一边说一边接过仲秋端着的盆,一边往里让仲秋和子汐,“吃了没?没吃就在这儿吃吧,我们也刚刚吃呢。正好这菜还热着呢,等到放凉了,还得费柴火。”

仲秋和子汐被于氏让到了里屋,高氏在听到仲秋的声音的时候就已经停了嘴。

看到于氏手里端着的大盆菜,脸色越发的铁青起来:“去,把你娘叫来。”

高氏狠狠地对仲秋说,一屁股坐回到了炕上。

“奶,我娘在我家侍候叔叔伯伯们吃饭呢,来不了。”仲秋站在炕下,看着高氏气得铁青的脸,心里暗笑。

“败家的娘们,好好的一个家都得让她败完了。整天的鱼肉,我看你家有多少钱由着你们这么的改。”高氏对着仲秋骂道。

“奶,我们家虽然穷些,可是乡亲们都过来帮忙,就算是再穷也不能让家里人丢了脸面啊。”仲秋很是认真地给高氏解释着。

“脸面?你们家还要什么脸面啊?借钱去吃肉,我们老王家可没有你们这么不知羞的。”

“奶,我们这不是心里也想着奶和爷吗?今天是最后一天帮忙,我爹就请了爷过去陪陪客,奶你不能去,所以,我就把菜装了一大盆来给奶,奶你还想吃啥?我再过去给你端去。”

“谁稀罕你们家的菜,还不是怕村子里的人说闲话,用这些剩下的菜堵我的嘴嘛,真当我不知道啊。”高氏咬着牙,恨声地道。

“奶,这可是新鲜的菜,哪回给奶你们送菜送剩菜了?”仲秋脸上露出了不乐意的表情,小嘴也嘟了起来。

“娘,这菜一看就是新鲜的,那剩菜啊,颜色可是和这个不一样呢。”于氏闻着菜里冒出来的香味儿,真是想马上就尝尝,可是高氏在这边一个劲儿地说起来没完,再等一会儿,这菜都凉了。

“你个馋嘴婆娘,你害馋痨了?一会儿都等不了,那你就吃,看吃不死你。”高氏正想着找仲秋扎筏子,可不想于氏在一边开了口,让高氏想再找茬儿都找不到,直接把火投向了于氏。

于氏笑嘻嘻地端着把盆放到了桌子上,也不搭高氏的话。伸手把子汐抱到了炕上,拿了一只碗就给子汐挑肉片。

子泊见子汐也上了炕,小手飞快地和着于氏的节奏,一片子汐一片自己的吃着。小嘴满都是油花儿,看得一边的子沧不时地用眼睛瞄向高氏。

“小五儿,咱们回吧。还有事等着咱们做呢。”仲秋看着子汐吃了好几片肉,这才叫子汐下炕。

她可不想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