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反攻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贵女反攻记- 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者团来的,其时那时候父王和母后本来就是想让儿臣来的,可是恰逢皇祖母身子不适,所以便耽搁了。如今姨母生辰,所以文宇便央了父王和母后的同意,带着使者团来了,不让他们散播是我带团是我的意思,要不然,各项礼仪都要周全,文宇反而不能这么亲热的和姨母说话了。姨母莫怪。” 

跟着贺启暄这么多年,慕嫣然也早就变成了个不愿意被规矩拘着的人,此刻见司徒文宇这般说,慕嫣然哪里有怨怪的,满心的欢喜。 

“大梁无人识得你,既如此,那我们也就不到处宣扬去了。这些日子,你想去哪儿,我让我娘家三哥陪着你,可好?” 

慕嫣然关切的问道。 

点了点头,司徒文宇不自禁的抬头去看珠儿,再回过头来,正对上慕嫣然的笑脸,司徒文宇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晚膳摆在瑞安宫,算是为司徒文宇接风。 

用罢膳食,一行人起身去了御花园,闻着风中飘拂过的淡淡花香,再看着身后不远处,司徒文宇诙谐的给几个孩子讲着秦国的风俗民情,不时的惹得珠儿和蕾儿浅笑不已,慕嫣然的面上,不由而然的泛出了淡淡的笑意。 

贺婉茹和慕嫣然情同姐妹,这么多年了,书信来往从未中断,而珠儿和司徒文宇,也会通信,小孩子之间的纯真情谊,慕嫣然倒也通情达理的由着她。 

珠儿的七岁生辰时,贺婉茹兴师动众的让人从秦国送了贺礼到郓州,其中,还包括司徒文宇的太子玉佩,信中,贺婉茹态度严肃的说要聘珠儿为大秦太子妃,以玉佩为定礼。 

如今,司徒文宇亲来为慕嫣然恭贺生辰,这其中的涵义,慕嫣然哪里有不清楚的。 

刚生下珠儿时,贺启暄和慕嫣然开玩笑总说,将来珠儿的郡马,一定要她喜欢才行,就像贺启暄和慕嫣然一般,要了解对方的心意,才会让珠儿出嫁。 

所以,即便是贺婉茹送来了定礼,以秦国太子妃相聘,慕嫣然也丝毫没有心动。 

对她而言,女儿的终身幸福,远比太子妃一类的虚名要重要的多。 

可从司徒文宇一出现,看到珠儿欣喜的眼眸和娇羞的面庞,慕嫣然心中便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意,果然是最纯真最难让人难以忘怀的。 

轻轻的叹了口气,慕嫣然抬眼看着天边艳丽的晚霞,唇角边,泛起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天色还早,你们想玩便一起玩一会儿吧,只一条,不能离湖边太近。肇哥儿,跟娘回去……” 

回头吩咐了宫人好生伺候着,慕嫣然冲司徒文宇和珠儿几人说完,牵着一步三回头的肇哥儿,转身朝瑞安宫而去。 

身旁,白薇有些关切的说道:“主子,若是有人瞧见,怕是不好。” 

抬眼看了白薇一眼,慕嫣然满眼的笑意,“才十岁的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再说了,瑜哥儿和蕾儿都在一起呢。我和婉儿关系亲厚,我们的孩子,自然也要多亲近亲近才是。” 

说罢,慕嫣然回头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些许回忆的怔忡,似是看到了自己和贺婉茹。


第八百三十六章 密见
司徒文宇在大梁逗留了一旬,便带着使者团回秦国去了。 

自始至终,都无人发现秦国储君来过大梁都城一遭,除了驿馆接待的官员感叹了一番来人过于年轻,秦国未免有不尊重之嫌,其余倒是没有人心存疑惑。 

司徒文宇此次前来,另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秦国暗中增派了五万兵力给贺启暄对阵北疆,而那五万兵力,是秦王布置在秦国边境处的军防,尽数都是精兵,于贺启暄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 

这样一来,北疆落败是迟早的事,而贺启暄能早日回来,也指日可待。 

想到此,慕嫣然的心里便多了几分期待的欢喜。 

送司徒文宇走的那日,珠儿的情绪,颇有些低落。 

慕嫣然看在眼里,心底却多了几分了然,哄慰女儿的话语,便愈发温柔,“秦国和大梁世代通好,你婉儿姨母都派人来瞧过咱们许多次了,咱们还没去瞧过她呢。等到你爹爹回来,有他看顾着你弟弟,娘带你们去秦国看婉儿姨母。” 

“娘,是真的吗?” 

瞬时止住了伤感,珠儿的眼眸中,尽是期冀的星亮。 

点了点头,慕嫣然伸出手指,娇嗔的指着珠儿打趣道:“都八年未见你婉儿姨母了,娘以为你早都忘记她了呢,如今看来,珠儿心里还是极惦记着你婉儿姨母的嘛……” 

慕嫣然的话音落毕,珠儿姣好的面孔顿时罩上了一层粉晕,平添了几分娇媚。 

慕嫣然看着,心中却涌起了几分“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 

第二日一早起身,到乾安殿陪泰和帝用了早膳,又送他去上了早朝,慕嫣然才转身回瑞安宫。 

深秋的早晨,太阳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慕嫣然步履缓慢的走着。不时的侧头看看脚边苗圃里姹紫嫣红的花朵。 

回到瑞安宫没一会儿,小平子手里捧着一封信走了进来,“主子,从通州尹府送来的。” 

以为是文雅竹送来的信,慕嫣然顺手接了过来。 

信封上空无一字,打开看了几眼,慕嫣然的面色陡然凝重了起来。 

信是尹浩武写来的,说在通州附近。发现了焕王的行迹。 

顿时,慕嫣然便知,这封信,尹浩武其实是写给贺启暄的。可贺启暄带兵去了边境对抗北疆,尹浩武不知如何处置,才来告诉了自己。 

焕王…… 

对焕王的处置,朝臣们意见统一,谋反之臣按例当斩。 

是故,即便事情过去已经半年之久,可各州县的通缉文书,却仍旧张贴在城门处,而悬赏的银子也越来越多。 

如今。尹浩武送信过来,却并未说明焕王的藏身之处,可见焕王的藏身之处还未被发现,这只是个提醒。 

尽管如此,慕嫣然仍旧十分欣慰,一边,却打起了十二万分的小心。 

让小平子去请了秦洵等几位辅政大臣过来。慕嫣然未说明消息来源于何处,只说在都城附近发现了焕王的踪迹。 

还未踏出瑞安宫,几位大人便做出了决策,一边派人加强了都城周遭的防卫,一边,另派了五百精兵保卫泰和帝和慕嫣然等人。

便连慕嫣然带着孩子们出宫回幕府,也都加强了防卫。 

都城城门口,对焕王的通缉愈发严密。而每日进出城门的人也都严格盘查,一时间,便连百姓们也觉察出了几分不对。 

日落时分,是城门口最为拥挤的时候。 

戌时二刻,城门就要落匙了,进城和出城的百姓都生怕被拦住。蜂拥着朝城门口挤去。 

人群中,不时的就会传出谩骂的声音,而城门守卫的士兵,则会没了好脸色,挥舞着手里的长枪厉声呵斥,愈发显得拥挤嘈杂不堪。 

及至到守卫说结束盘查,不得再有进出时,人群的推搡拥挤便到了顶峰,拥挤中,自然会有几个身形灵巧的人浑水摸鱼的混进或是挤出城门。 

及至大门缓缓合起,成功的人暗自窃喜,失败的人则垂头丧气的转身去寻落脚的地方,没一会儿,城门处,便恢复了夜色来临前的静谧。 

城门内的一个茶摊上,一个络腮胡状似镖师的男子喝了两碗茶。 

抹了把嘴,男子从袖袋里掏出五文钱丢给摊主,眼神在四处探了一遍,起身朝外走去。 

熟络的在都城内四处游走,及至夜色深邃,男子已进入了一条深深的巷道。 

抬眼看了一眼匾额,灯笼下,“卓府”二字熠熠生辉。 

叩响大门,没一会儿,里面有人应声打开了门。 

看着门外完全陌生的络腮胡男子,那守门的人没好气的问道:“找谁啊?我家老爷这个时辰都不见客的,若是有亲戚在府里当差,便去侧门,这大门岂是你能来的?” 

听了这话,络腮胡男子却全然不生气。 

从袖袋里掏出二两银子塞到那人手里,络腮胡男子沉声说道:“我是从远处而来,帮我家主人带了封信给卓大人,还望小哥能帮传递一回。” 

二两银子的油水,已经相当丰厚了。 

当即,那守门的男子便眉开眼笑的应下,转而伸出了手,“那我便帮你跑一趟,我家老爷心情好,说不定会见你,你就在这儿等着,莫走远了。不管见不见,我都必定回来告诉你一声。” 

“如此,便劳烦小哥了。” 

络腮胡男子道了谢,从怀里取出一个封了口的信封,递给了那守门的男子。 

“吱呀”一声,门再度关上,巷道里,再次回复了方才的安静。 

一盏茶的功夫,大门打开,守门的男子恭敬的拱手一请,“这位先生请跟着小的来吧,我家老爷在书房候着呢。” 

似是早就预料到了会是这般情形,络腮胡男子颔首一笑,跟着守门的男子进了门,一路进了卓府的外书房。 

轻轻叩着门,里面传来了男子清朗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络腮胡男子迈了进去。 

书桌后,面色安然的端坐着的,正是卓远之。 

甫一照面,卓远之便认出了络腮胡男子,挥了挥手,示意小厮上了茶出去关上门,卓远之过来拱手一拜。“远之见过焕王。” 

络腮胡男子,竟是谋逆事败后逃走的焕王。 

摆了摆手,焕王走过去大大咧咧的坐在扶手椅中,捧起身旁案桌上的茶碗。抿了一口茶道:“如今,我已落魄如丧家犬,又何来的焕王一说?倘若你现在去顺天府报案,抓到了我,可是能得五千两黄金的。” 

说罢,焕王放下茶碗,抬眼戏谑的看着卓远之,眼中隐有探寻。 

“远之与王爷相交十几载,王爷觉得。远之会是那样的人吗?” 

反问了一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卓远之提起茶壶往焕王的茶碗里蓄满了水,不解的问道:“如今都城里形势紧张,王爷来此不知有何目的?” 

见焕王不说话,卓远之径自说道:“焕王妃和小世子,俱在城外的罗氏庄园里。王爷若是想救他们,怕是十分不易,此事,当仔细筹措才是。” 

瞥了卓远之一眼,焕王沉吟着问道:“都城中可收到过确切消息,摄政王何时班师回朝?” 

卓远之摇了摇头,“六月底,摄政王才带兵出征。如今,堪堪三个月而已,想来是没那么快的。” 

手指叩击着案桌边沿,焕王的眼中,尽是算计。 

斟酌了许久,焕王继续问道:“每到了百官沐休那日。摄政王妃都会带着小皇帝等人回慕府,可对?” 

端着茶碗的手一顿,卓远之面色不明的抬眼看着焕王,见他正色盯着自己,卓远之缓缓的点了点头道:“正是。恩师是皇上的启蒙老师,而皇上又极是好学,便连沐休那日,也会前往慕府向恩师讨教,所以,每旬沐休,皇上都会跟着摄政王妃回慕府,从无例外。” 

眸色愈发幽暗,焕王收回手指,看着卓远之道:“多谢你的坦诚。如今,我虽已落魄,可也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这般待我,已实属不易,你放心,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说罢,焕王站起身欲朝外走。 

“王爷……” 

疾声唤住了焕王,卓远之起身上前几步,看着他低声问道:“不知王爷有何打算,可否告知一二?若是有用得上远之的地方,远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似是十分欣慰,焕王伸手拍了拍卓远之的肩膀,“破釜沉舟而已,我不会牵连你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我得不到的,也绝不会让他人得到……” 

说罢,焕王径自打开书房门,大踏着步子离开了。 

身后,卓远之愣在原地,低垂着头思忖着焕王话里的意思。 

过了许久,听到有脚步声由远及近,卓远之抬眼去看,便见妻子端着托盘,浅笑着迈了进来。 

“客人走了?” 

走到卓远之身边坐下,长平郡主将托盘里的汤盅端起来放在卓远之面前,话语温柔的说道:“承儿方才吵闹着要等你回来给他念书呢,等了好久你不回来,已经睡了。这是我让厨房给你炖的汤,还热乎着呢,快喝吧……” 

“渺儿……” 

心中感动,卓远之伸手,握住了长平郡主的手。 

回握住他的手,长平郡主柔婉的笑着,过了一会儿,才挣脱开,将汤匙递到他手里道:“快喝吧……” 

点了点头,卓远之掀开盖子,大口的喝了起来。 

温热的汤顺着喉咙流入胃里,身上也腾起了一股暖意,卓远之的心里,暗暗的有了计较。 


第八百三十七/八章 人心
 十月初五,是慕昭扬的寿辰,也是薛氏诞下的博哥儿的满月礼。 

等着瑜哥儿结束了早朝,又到上书房夫子们面前告了假,慕嫣然带着四个孩子并玉太嫔,一行六人出宫回了慕府。 

慕府大门外,早已张灯结彩的布置好,听闻慕嫣然来了,一众前来恭贺的宾客都尽数出来跪迎,泰和帝也一脸的处之泰然,叫了起,牵着慕嫣然的手进了明徽园。 

慕昭扬给泰和帝行了礼,又跟慕嫣然说了几句话,便出去招呼几个老朋友了,慕嫣然嘱咐好了几个孩子,又吩咐白薇等人各自照看好,起身跟着柳氏去了临风轩。 

“博哥儿,博哥儿……” 

抱着小小的婴孩逗着,慕嫣然将准备好的满月礼递给了薛氏,一边说着吉祥话道:“这孩子天庭饱满,将来必定是有出息的,抱了这半天都不哭不闹的,可见乖巧极了。希望你和五弟和和美美,多子多福。” 

“谢二姐姐……” 

如慕容谨一般,薛氏亲热的唤着慕嫣然。 

身后,玉太嫔也递过一个锦袋到薛氏手里,接连说了几句祝福的话,便退到一旁和叶氏说起了话,薛氏看到,眉眼间有些淡淡的怜惜。 

一回头,正对上慕嫣然的目光,薛氏抿嘴笑笑,却再未多言。 

慕嫣然知晓,薛氏虽嫁进慕府没多久,却也知晓玉太嫔身上发生的那许多事了,如今,定然有些深深的同情。 

可是,于玉太嫔而已,她必定不希望别人带着这样一份心情和目光看她。 

如是想着,薛氏再抬眼,已是一副明媚灿烂的笑颜,将方才的情绪尽数敛了起来,慕嫣然看到。心中愈发感叹薛氏的聪慧。 

少顷的功夫,白薇过来了,慕嫣然看到,瞥了一眼,起身走到了正屋。 

“你怎么来了?不是让你跟在瑜哥儿身边吗?” 

自从发生了上次肇哥儿被劫持的事,如今只要一出宫,慕嫣然就不自禁的紧张起来,几个孩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