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美人志- 第9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农政水利部也提出了自己三大工程,一是五湖地区总体防洪灌溉工程,以确保五湖地区在今后二十年中保持帝国第一粮仓的地位不动摇;第二是覆盖整个燕云郡、捷洛克郡、北原郡西部的三水工程,对湟水、渭水、大清水这三条河系进行全方位的整修,完善堤坝和储水库工程,让燕云郡、北原郡西部以及捷洛克郡在五年之内逐步建立完善的防洪灌溉体系,力争使这三个地区的农业和水利发展水平赶上或者接近现在河朔地区的水平;第三则是准备将索利安郡建设成为帝国仅次于五湖地区的第二大粮仓,为此帝国将斥巨资进行对索利安地区严重老化的水利设施进行重新修缮,要力争索利安郡在未来五年内粮食产量超过江南郡。

行政事务部和建设部还规划继续和新建几座府城,捷洛克郡的狼山府、北吕宋郡的奎羊府、帕米尔府、北原郡的鄂霍次克府(由鄂霍次克特别行政区变更而来),这几座府城要么是地处边疆地区,要么就是对促进一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军政双方都对这个规划建设工程十分重视,尤其是鄂霍次克和奎羊,更是对帝国日后的战略布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财政部和帝国中央银行经过慎密的分析和论证,决定在701年中效仿西大陆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发行国债,701年国债的预计发行额度为三亿帝国金币,为期十五年,利息较商业利率存款略高,但远低于商业贷款利益,这种国债在一宣布发行之后便受到了热烈追捧,帝国各郡的商会都要求包销这种国债,这让帝国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都有些始料未及。

三亿国债甚至连江南郡商会一家的要求都未能满足,后来帝国中央银行又不得不和帝国财政部紧急磋商之后,增加发行了七亿帝国金币的国债,但这仍然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在印德安各地区,拥有海量资金的印德安富绅们希望用购买国债来获得稳定无风险的收益,而紧紧分配给印德安地区每个郡一亿的额度几乎就是一抢而空,甚至引发了骚乱,而帝国内地各郡也对帝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优先考虑印德安地区表示了不满,甚至引发了监察院的介入和审理院的诉讼官司,要求帝国监察院和审理院纠正这种明显带有地区歧视的分配方案。

最终帝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在考虑了帝国财政偿还能力之后再度增加了五亿帝国金币的国债,并表示将在701年的下半年在增加五亿帝国金币的国债发现才算勉强让这场风波平息下来。

帝国国债发行大获成功使得帝国手中也有了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也才使得帝国经济发展部、建设部以及农政水利部有了底气,大模大样的提出了各自的计划。

枢密院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鉴于帝国军政双方都已经确定701年度的国策方针以经济发展为主,枢密院两位枢密使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稳定陆军大力发展海军的策略,在保存目前十四个陆军军团和十个骑兵团前提下,解散和整编其他一些非正规编制的陆军部队,就近整编补充到所属战区的其他军团中,进行以提高陆军机动作战能力和持久作战能力的大规模演练,确保帝国在任何情况下两个月之内向帝国境内任何一个地方完成一个军团兵力的投送,三个月内可以完成三个到四个军团的兵力投送。

在建设海军规划方面,枢密院也对海军军制进行了正规化的调整,海军不再设海军统领一职,只设海(水)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兼任帝国枢密院枢密使助理,帝国海军下设三支大洋舰队、一个内水舰队、九个海军陆战师团以及专门的海军情报局、海军参谋训练局、海军后勤局。

枢密院虽然在陆军方面放弃了大规模扩增,但是在海军方面的狮子大开口还是让政务院颇有怨言,尤其是海军陆战师团编制的飞速扩增让许多政府要员认为这是枢密院在变相的进行扩军,多达九个师团编制的海军陆战师团已经相当于两个陆军军团,还成立了专门的海军情报局这个游离于帝国两个情报机构之外的机构,这相当于把在陆军方面削减下来的经费全部丢给了海军,事实上帝国军费在701年年度并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增加的趋势。

但是枢密院的官员们也据理力争,尤其是力陈由于西南地区的锡金岛纳入和波罗的海和爱琴海上的斯波拉泽斯群岛纳入,使得帝国已经成为三面临海拥有漫长海岸线的海洋大国,要想更好的捍卫帝国的海洋权益,就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帝国海军,而现阶段,帝国海军甚至连基本的构架都尚未搭建好,要想和西大陆那些海军强国一较高下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所以帝国在初期建设方面不得不投入更大,花费更多,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帝国海军和其他强国海军的距离。

事关帝国701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的讨论持续了整整两周才算勉强定下了调子,其间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的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代表着各自地区和各自阶层的要求和想法,而事关军事机密的帝国军事计划则在很小范围内进行了论证,关于是否同意崔文秀提出了要在701年中夺取南梅利和西北印德安这个议题上也引起了很多争论,最终确定了原则上不支持在701年中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但是作为中大陆战区军事统帅,他也有权在特殊情况下采取必要行动。如果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军事行动,必须要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说明采取行动的原因,这中有些暧昧和模糊的语言拿帝国枢密院右枢密使薄近尘的话来说完全就是为了崔文秀进行军事行动寻找借口,当然他承担的责任将会更大。

而帝国枢密院也确认在701年秋季结束之后,帝国军方将完成对马其汗国军事行动的准备,第一阶段计划准备在702年完成对马其汗人的越京、安杰和罗尼西亚三个行省的军事行动,701年的军方的工作更多的是为年末的行动作准备,而外交部门将配合军方做好对以米兰为首的三国同盟的劝诱工作,巩固与三国同盟之间的合作关系,防止其倒向或者加入与马其汗人和南洋联盟的同盟中。

第四十三节 夜不能寐

温软的南风带着阵阵暖意沿着东南方向吹来,衣衫拂动,让人感受到盎然的春意,虽然祭春刚刚过去,但是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春耕大忙季节,河道两侧的沃野良田中已然是一派忙碌景象。

“觉天,你注意到没有,大唐那边他们的副相苏秦率领外交部长、商务部长等大批重要阁员访问米兰,还要访问安达科和马哈德,嘿嘿,他们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毕希利对于自己最后一句唐语成语的运用到恰到好处颇感自豪。

“嗯,看来大唐那边对于我们和米兰人的接触也十分敏感啊,不然不会派出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代表团访问米兰三国。不过他们要想化解三国的疑虑不太容易,米兰人也已经倍感压力了,大唐又在不遗余力的发展海军,大唐的海军也许还没有米兰那么成熟精练,但是在规模上已经完全具备了超越米兰人的实力,一旦海军力量超越三国同盟,米兰人唯一一点心理优势都会荡然无存,你说路易十世和贝多里奇会没有想法?”雷觉天站在河岸上遥望远方,运河工程已经全面开工,越京段由于地势原因进展十分顺利,现在虽然因为春耕大忙而有所减缓,但是现在的进度已经相当令人满意了,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越京和马其汗腹地连为一体的美好前景。

“觉天,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米兰人也好,三国同盟也好,他们只怕也不会也不敢轻易和大唐撕破脸吧?何况他们与大唐在对付倭人的问题上已然有共同利益,大唐现在不也就是想要修复因为大肆扩军给他们关系上蒙上的阴影么?”毕希利没有雷觉天那么乐观。

“哼,陛下,对付倭人问题上双方的态度早就是貌合神离了。倭人很聪明,他们在发现因为倭匪袭击大东洋沿岸地区使得大唐和三国同盟结成了统一阵线之后已经改变了策略,那些海匪现在只袭击大唐沿岸地区,而完全停止了米兰以及安达科和马哈德领地的袭击,改为官方和民间贸易来突破他们和三国同盟之间的关系,据说倭人还愿意就原来给三国同盟造成的损失进行谈判,虽然现在三国同盟迫于大唐压力还不敢公开支持官方贸易,但是民间贸易并没有受到多少限制,米兰还在表面上做些文章,遮遮掩掩,但是安达科和马哈德那边,根本没有多少影响,那是异常繁荣,大唐对倭人采取了贸易禁运,便宜了三国同盟,三国同盟的商人们更是想利用现在有利时机垄断对倭人的贸易呢。现在倭人不仅仅控制着倭地,而且还控制着宝岛、勘察加以及琉球,外加原来多顿人的新月半岛,生产和贸易都相当活跃,三国同盟的商人们都想从中分一勺羹,利益驱动,大唐想要压三国同盟官方采取行动也不那么容易,那样只会激起三国同盟的反感。”雷觉天淡淡的道。

“嗯,我看这一次苏秦率领外交部长和商务部长大概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听说大唐现在也在鹭岛那边疯狂扩充海军力量,估计是要在三国同盟仍然不遵守他们原来达成协定时诉诸武力了。”毕希利一边漫步,一边若有所思的道:“只是不知道苏秦这一次的成果究竟如何。”

“陛下这一次可能料错了,大唐在这个时候是不会和三国同盟撕破脸皮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对付我们,现在正需要和三国同盟修补日渐疏远冷淡的关系,防止三国同盟倒向我们,现在之所以组成这么庞大的代表团出访,一方面要显示对三国同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就经贸关系进行谈判,但是绝对不会因为三国同盟和倭人在贸易往来方面的勾勾搭搭而大动干戈,那不是把三国同盟往我们这边推么?这一点上大唐那帮政治家们可是清醒得很,不会出此下策的。”雷觉天摇头并不赞同自己大汗的看法。

“唔,那我们还得谨慎一点,继续关注他们在三国同盟的表现,别让米兰人他们给大唐拉了过去才行啊。”毕希利有些忧虑。

“陛下,如果三国同盟打定主意要和大唐结盟,也不是我们做一些工作就能改变他们立场的,正是因为大唐在几个方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让周围所有邻居们都心生忌惮,原来米兰人不是一直认为我们在搞扩张么?安杰、越京和罗尼西亚,但这与李无锋在半岛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中大陆的表现相比,我们这一点行为算什么?连零头都比不上。何况米兰人也清楚我们马其汗人实际上对他们并没有生死存亡的威胁,顶多也就是一些意气之争罢了。”

“而大唐呢?嘿嘿,说句难听一点的话,以三国同盟那一点力量,如果大唐真的打定主意要拿下,只怕也就是三五个月的事情,他们很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正因为如此咱们橄榄枝刚刚举起,他们的手就伸了过来,陛下不会以为米兰人一直就和大唐关系不睦吧?当初唐河帝国时,米兰人觉得自己有反击之力,可以保持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关系,现在呢,情势变了,他们就不得不考虑另外的应对之策了。当然他们不会和大唐撕破脸,毕竟能够正面避免与大唐的直接冲突是最好的,但我提醒过他们,无论大唐下一步向我们南方任何一方举起屠刀,事实上都是对我们整个南方的宣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倾巢之下,岂有完卵?现在的大唐不是昔日的唐河,还可以和睦相处,李无锋胸中装着的是整个大陆,不是司徒明月那个庸人可以相比的,而现在他手中又掌握着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我们要想生存下去,就只有联合起来。”雷觉天耐心的解释着。

“唉,就怕米兰那帮蠢货不明白这个道理啊。”毕希利第一次露出了忧色,这是这么多年来雷觉天从未见过对方露出过这种脸色,始终都是气宇轩昂信心百倍的模样,但这一次毕希利却显得有些凝重了。

“陛下好像有些担心米兰人会和大唐重修旧好?”雷觉天知道自己大汗心中所想。

“嗯,恩威并施之下,我担心米兰人不一定抗得住。而马哈德和安达科又是唯米兰马首是瞻的,如果他们真的和大唐搅在了一起,我们所处的局势就有些恶劣了。”毕希利并不掩饰自己的担心,换了是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也一样要三思而后行。

“陛下,不要小看路易十世和贝多里奇,米兰人不会如此短视,也许他们会在表面上和大唐保持和睦相处,但是内心深处担心和恐惧被吞并的种子一经播下便会发芽,对于大唐的强势米兰人不是没有防范心理的,米兰人这一年多来不停的以防范我们的威胁扩充陆军力量,现在已经组建了第四个陆军兵团,陆军力量已经从十年前的二十万扩增到了现在的四十多万,难道真是防范我们?哼,那还不是拿我们当一个挡箭牌罢了,真正针对的对象只怕会还是大唐吧。这一点大唐一样是心知肚明,所以才会百般安抚,但这有用么?提升自己军力那是一国内政,大唐兵力已经达到一百七八十万,难道就不允许其他国家提升军力?这种强弱极不对称的情况下,没有人会相信那些空口的承诺。”雷觉天安慰毕希利道:“陛下放心,现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唐永远无法赢得米兰人的友谊和信任,尤其是大唐在四面不断掀起战争已经让三国同盟如坐针毡,深怕大唐哪一天就会将刀锋指向他们,为了自保,他们也不得不与我们走到一条路上。”

毕希利半晌没有搭腔,这一年来他仿佛苍老了不少,也许是大唐势力的疯狂扩张让他感受到巨大压力,良久方才道:“觉天,你觉得我们现在要如何才能让我们利于不败之地?说实话,大唐现在如此强势,我虽然是个不甘人下不愿服输的性格,但是现在我还是得承认,我们马其汗要和大唐抗衡是不可能的,但是环顾四周,夜里苦思,我又总觉得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应对现在日益危急的形势。上一次我们在三江上的主动退缩虽然避免了战争,但是大唐收复了三江,而且现在又在西南地区取得了胜利,我们现在被大唐牢牢的锁住在这囚笼中,看着大唐势力日盛,我是夜不能寐啊。”

轻轻叹了一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