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书院(女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山书院(女尊)-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颖只是静静看下面的众将义愤填膺的陈述着各种不能放过齐国的理由,等到她们见陆颖一直面无表情的沉默,才慢慢都闭了嘴,等她开口。
“我知道——”陆颖缓缓道,“大家不甘心。在占有完全优势的情况下,放弃攻占齐都,看着满可以吃到嘴的肉飞了,未免太过可惜。但是我们打仗是为了什么?”
停顿了一下,见众将都闭着嘴,无人回答,陆颖又继续道:“没有无坚的时候,大家只想守住大燕就好。有了无坚,大家便觉得现在这天下无处不可去,无人可以挡,既然齐国欺压大燕多年,如今不好好找回场子,岂不是显得我们没血性,没记性,没骨头?可是,我想说的是,大燕已经耗不起了。”
“十四年前,太女赵楠殁,大燕就开始政局动荡,朝堂不安。几年后接连的涝灾,农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瘟疫出没。虽然并没有出现大的庶民动乱,可是民无收,税收也少,加上又要赈济灾民,国库入不敷出,一年不如一年,已是坏了根基。先皇驾崩之后,太女赵榕与康王赵昱针锋相对,挑起内战……那一段日子,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好在当今圣上力挽狂澜,终于在大厦将倾的时为稳住了濒临崩溃的政局,让大燕土地上兵戈销止,百姓能够回归土地,安心生产。可是这个节骨眼上,齐国来犯,一下子又把大燕拖向悬崖。”
“这仗一打就打了四年,这四年,战争就像一个无底洞,吸着本来已经虚弱到极点的大燕血肉,士兵,粮草,盔甲,武器,药材,衣食……若非那些民间那些忠善的富庶家族大义解囊,大燕能不能支撑到现在,根本是未知。”
“纵然攻占了齐都,踏平了齐室,想要完全收服齐人的心,也要二三代人的努力。同时不可避免的是齐地必然也有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人,我们还要四处镇压这些反叛军队……如果我大燕根基稳固也罢,可实际上是如何,大家心里都明白。”
陆颖将众将的表情收到眼底,见她们中几个虽然表情若有所思,但是不服气不甘心还是占了大半。她也没有打算一次就说服所有人,挥一挥手让众将散去,拿起齐皇送来的这份求和国书,开始研究谈判时的细节。
谪阳等众将离开后进来,向外面一抬下巴:“就让她们这么走了?”
陆颖笔尖在砚台上微微舔了两下:“她们需要时间消化我的决定。”莫说她们自己,便是她们手下的士兵也需要时间来消化。今天她给出的理由很充分,但是最根本的理由,陆颖没有说,也不会说,那便是她的内心是认同姬香君。
自人类诞生以来,为了利益的争夺,分分和和,已是常事。便是今日大燕打赢了齐国,统一的天下,焉知道这天下能过上几日太平日子又会开始分裂。谪阳说过的故事里,秦统一七国,战力国力是何等强大,也不过二世而亡。唯一不变的,就是杀人的手段越来越残忍,杀人的办法越来越多。这个世界上最不需要进步的便是杀人之法,既不能让粮食物资变得更多,也不能让疫病灾害更少,不能让城市变得更繁华,也不能让人见识修养更高。
她手中的无坚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杀人怪兽,一旦松开缰绳,势必流祸千古。所以她必然会收紧缰绳,将无坚放在一个安全的位置。没有必要让这头怪兽加快这个杀人之法进步的步伐了。
如果存在一个不需要流血的办法就可以统一天下,她也不介意一试,可世界上有那种好事吗?
不过,现在又回到让她头痛的老问题了:到底把无坚安置在哪里好?
起身跺了两步,除了花山书院,什么地方既隐秘不易被人关注又随时随地有许多人保护着?这本来就是很矛盾的两个条件。
猛然,陆颖抬起头,她想起了普智曾经说过留给她的话:大燕皇陵。
对,这个地方非皇族不可能轻易进入,又常年有重兵把守,一般人再怎么无聊也不会想到跑到坟墓去闲逛,更不用说是皇族的坟墓——除非是大燕灭亡了。
只是如果大燕真的到了快灭亡的那一日,无坚也到了重出人间的时候吧。
陆颖扶住额头,喜上心头,她怎么早没有想到这么个好地方。兴奋的转了个圈,突然又停下脚步。皇陵是用来存放皇族遗体的地方,如何又有地方供她存放无坚利器呢?即便有,她需要避开老师的耳目,将无坚偷偷送入皇陵呢,难不成让她学姬香君在皇陵下面挖个地洞?
难道她想岔了?那老尼姑说的不是她理解的意思?
普智若真有本事猜到她的心思,她刻意对自己说出大燕皇陵四个字,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谪阳,你去京城查探普智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皇陵和普智之间有什么关联?”陆颖问。
谪阳歪着头,凝眉想了一会,摇摇头:“应该是没有什么。如果硬要说有,只能说普智所在的大广济寺离皇陵比较近,所以皇族成员多有喜欢去那里祈福许愿的,京城的达官贵人也以去大广济寺为荣。”
陆颖的眉毛慢慢扬了起来,眼睛里透出不同寻常光亮:“大广济寺离皇陵很近?”
谪阳不明了地看着陆颖:“是啊。传说大燕立国不久,曾经有一位皇族成员在大广济寺出家,使得这座寺庙的地位变得无比尊崇,香火也日益鼎盛。后来,三百间又有几位皇族成员出家为尼,无一不是在这座寺庙。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皇室也将大广济寺周围的土地陆续赐给了大广济寺,经年日久,大广济寺不断扩建,规模越来越大。在很多年前,它拥有的土地差不多就和皇陵所在之地接壤起来。皇陵附近本没有什么人烟,大广济寺算是最近的了。”
陆颖忍不住笑了:普智一定知道什么,皇陵中也许有其他人不知道的蹊跷。看来是时候再去捉这个老尼姑让她开口说老实话了。
将自己所想告诉谪阳,谪阳也很认同这种猜测:“我立刻派人去查探普智的行踪。务必在我们返程前与她联系上。”
陆颖握着谪阳的手,渐渐眯起眼睛:“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得太多,我总觉得普智,大广济寺,大燕皇陵……或者与三百年前的什么事情有关?”
“你是说与姬香君——”谪阳只说了半句。
如果普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陆颖与谪阳对看一眼,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震惊和惆怅。
陆颖向京城去信,通报了自己认为应该接受齐国求和的请求和原因。
李凤亭的反应却让人玩味,直接把陆颖送去的信连同信封放在一个大信封里,又让人快马送了回来。除了被撕开了信封口表明老师已阅外,陆颖没有找到其他不同——老师愣是连一个字都没有给她。
陆颖拿着信,低头站了很久。
谪阳安慰道:“你老师的意思是——这种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就好。”
陆颖叹了一口气:“我真不知道是高兴好,还是不高兴好?”
谪阳笑道:“你老师想的是,反正大燕以后都是你的,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你揽上身的事越多,将来越脱不了干系,再想回花山过安逸日子,越发的不可能了。”
陆颖将信慢慢叠好,缓缓道:“其实——我早就知道回不去了。只是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总想着再挣扎一下,或许会有些机会。”微微一笑,“回不去便回不去吧。不过就是个储君之位罢了,我还能怕了不成。”
虽然远离了花山,但是至少老师和谪阳都还在我身边。
书院寒光看护的很好,也不要她再操心。
“哈哈,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老妇这段日子总在想,燕国这么多年,除了一个宋丽书能够拿得出手外,其他的连看都不够看。什么狗屁西北侯,一保不住西北,二连自己小命也保不住,也配在这块地盘上封侯,没得让人笑大牙!”
侯盈怒目相向,恨不得冲上去把这个老太婆斩成八节。
侯明玉按住她的手臂,轻轻摇头,最后只把目光投在了陆颖身上。
陆颖看着眼前明显是齐人风格的戎装中年女子,不用人介绍,她也猜出大概的身份。齐国大将军孟获,手握齐国兵权的第一人。她虽然朗声发笑,眼神却如同霜冻的表情,口中说着似褒若嘲的话。虽然是败军之将,偏偏气势一点也不落下乘。
也难怪,孟获在燕齐边界纵横二三十年,即便是宋丽书当年也只是把齐人的脚步阻在了边境线上,她一个黄毛丫头却踏进了齐国的领土,逼得齐帝俯首求和,而且还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换了是她自己处在她的位置上,也觉得不甘心。
孟获也把目光落在了众人簇拥中的陆颖身上,那目光看得极深,像一头嗜血的饿狼盯着食物,嘴角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传说中鼎鼎大名的嫡亲王原来不过一个弱冠少女。燕国总是自称人才济济,总觉得有些不信。今天总算大开眼界了,这世间真是无奇不有啊!”
陆颖微沉:这老太婆嘴够狠,看来能够成为齐国手握一方重兵的人物,绝对不是能打仗就够了,智谋和言辞上也不输人一等。
“说到不信,”陆颖既已占在胜利的一方,更不可能白白让对方占了口头便宜,“其实我也有一件事情不太敢相信,我原以为至少要等到大燕军队兵临齐都,齐帝才会愿意低头求和,不料贵国陛下这么快就表现出极大的诚意来俯首迁就我国——我以为,齐人的骨头,也不过如此。”
她此言一出,对面的齐国的谈判队伍立刻变了脸色,眼神一个个如同要吃人般的骇人,有两人甚至欲出列向陆颖挑衅,却被同伴死死按住。
齐人最是重视勇士的荣誉,将这种信念视作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因为这种信念,齐国的士兵才能在战场发挥出近乎一对三的战斗力。
陆颖却一开头就不带一个脏字的骂对方贪生怕死,一点没顾忌对方的颜面。
只是颜面这个东西,对方都已经不客气了,她有必要留情吗?陆颖微微抬起下巴,毫不吝啬的给了对方一个轻蔑的眼神。
先头齐军打进大燕,也是一连丢失数座城池,却没有一个燕人提求和之事,现在风水轮流转,齐国却是这么快低了头,这其中不能不说是无坚的破坏力太过骇人。
许言武虽是垂首静听,嘴角却忍不住上翘:这孟获果真是输得太惨,头脑都混乱了吗?跟花山书院的人斗嘴,还是花山书院的山长,你是怕气不死自己吗?
孟获虽然知道眼前这个弱冠少女就是陆颖,是齐国的心腹大患,是齐国的头号大敌,却只能将指节捏得发白,而不能对她轻举妄动。她毫不怀疑此刻陆颖身边有无数高手保护,如果自己轻易靠近陆颖,只怕还没有碰到她的头发,就会横死当场。孟获虽然看不起燕军,却不敢小觑燕国境内的武学高手。
想到这里,她稍微收敛了一些身上的傲慢之气,开始认真投入到谈判中去。燕国自然是漫天要价,大齐未必不能就地还钱。若不是有所顾忌,燕国何必答应求和,显然继续打下去对她们也有不利的地方。
只要掐准了对方的顾忌,就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少。只是燕国到底在顾忌什么,异位而想,孟获也也唯有推测到燕国内战初平,民生未定,战线拉长,于社稷未免负累太过而已。但若是燕军攻入大齐的时候心狠些,靠劫掠补给,并非没有机会占领齐都的。
孟获不相信哪个帝王能够忍得住这种将整个天下掌握在手中的感觉,比起可能遇到的种种风险,换做她是绝对愿意去赌一赌的:不过是百姓过的稍微差一点,慢慢调理几年或者几十年不就恢复了,可统一的机会哪里会有第二次?
话说,当听到燕国愿意接受和谈的时候,孟获也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或许,是她不够了解这位新登基的燕帝,也许到底是花山书院出身的,还是喜欢笼络些民心民意的。
“割地,赔款,交换俘虏……签署通商协议,互派留学生,互设使节团……”孟获越看越诧异。她现在看的这份和约是燕国草拟的,前面的割地、赔款、交换俘虏都是和约上惯常必有的部分,自然是没有问题,有的条约上甚至还有和亲,称臣纳贡之类。这都不奇怪,奇怪的是,这和约后面所说的通商协议,留学生,使节团都是前所未有的条款,而且规定之细致,显然不是仓促之间想到的,而是谋划甚久才会有这样滴水不漏的规定。
孟获看完协议后沉默表情让其他谈判人员也十分诧异,她们自然能猜想到燕国会漫天要价,但不管这个要价是否在大齐的底线之上,孟大将军都不可能露出出无动于衷的表情,至少也会咆哮作态一番,表示自己绝不可能接受这种无理的要求之类。
可如今,她这算什么是怎么回事?
这和约上到底写了什么,让孟大将军居然放弃了主动掌控谈判节奏的机会?
孟获知道自己身后的人心痒难耐,于是将和约拿转给她们传阅。
“这和约是燕帝的意思?”还是你陆颖的意思?
孟获终于开始正视眼前这个让她恨之入骨的弱冠少女。
她很想知道能写出这种条款的人,到底有一颗什么样的心!?换了谁也不可能在与宿敌之国大战之后,还能提出通商等等明显表现出建立长久友好关系的意愿的条款。或许这些条款确实对燕国有利,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天下有几个人会面对血汗深仇的敌人的同时,还能伸出友好的手?
陆颖不是冷情的人,孟获知道,如果她是,当年她就不会顶住压力,放燕白骑回来,然后在销声匿迹两年后,带着传说中灭世的无坚利器,仅仅在半年时间内将大齐军队赶出了燕国,残忍的杀死燕白骑,然后毫不留情地破开齐燕边境,占领了大齐数座城池,二十万齐兵拼都拼不完整的尸体在齐燕边境之地散落的到处都是……逼得皇上不得不果断求和。
陆颖记仇,记得很牢很深的那种。
可正因为陆颖不是冷情的人,她做这种决定的时候,需要多大的克制力,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多么客观的位置,以一个多么局外的人的身份来看待这一场战争?
这不是一个侥幸赢得了这场战争的少女,不是一个单纯凭借强兵利器便目空一切的无知小儿,这是一个能忍得住仇恨,背得起责任,战能痛快雪耻,和能掌控大局的……强大的敌人。
燕帝目光果然极好,这么一个弟子不留做继承人,即便自己生一个,花上二十年培养,能不能有陆颖十分之一,怕是谁也不能保证。
想想皇上那几个皇女皇孙,孟获不由得深深为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