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王维忠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大代表王维忠传奇-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多问题,与会者赞叹不已。 
  2001年九届全国人代会四次会议上王维忠提出8件议案:制定“刑事诉讼证据法”、“司法鉴定法”、“护士法”,修改《土地管理法》,“《民办教育法》要强调公办、民办教育一律平等”,“选举法增加人大代表条件款”,尽快出台《产品质量法》配套法规,“保留加强大中城市药品检验所”。其中“刑事诉讼证据法”、“司法鉴定法”、〖JP2〗“民办教育法要强调民办、公办教育一律平等”和修改《土地管理法》被立为全会议案。在代表团领导的支持下,王维忠以“个人和公家打官司为什么输的多是公家”、“以梅河口市公安局违法介入经济案,使一民营企业濒临破产看公安部工作”为题,分别向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提出质询案,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公安部副部长分别与王维忠协商后转为建议交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处理。本次会议王维忠共接受11家新闻媒体采访,电视、报刊报道11次,被媒体称为“议案大王”。 
  2002年九届全国人代会五次会议上,他向大会提交议案12件:制定“强制执行法”,修改《刑事证据法》,《刑法》应强调对证人作证保护,修改《水法》并制定、修改相关法规促进水产业化、修改《义务教育法》(以上四件被人大常委会立为议案),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纳入医疗纠纷、房地产纠纷及垄断行业纠纷、制定“企业转让法”,制定“网络空间法”,制定“医护人员权益保护法”,修改《仲裁法》,“关于对特大型国有企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议案,“关于农村费改税、税收分配向农村福利事业倾斜”的议案。大会期间他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人民教育报》、《法制日报》等18家新闻媒体采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一无所知”到“议案大王”(2)   
  几年来,王维忠向各级政府提交的议案,先后有五项被省、市评为优秀议案。反映的社情民意有两次直接引起洪虎省长的重视,其中“农民手中余粮亟待出售”解决了德惠县农民售粮难的问题;“关于农村费改税的再思考”在吉林省政协《社情民意》和新华社吉林分社《内参》上刊出,省长、主管副省长亲批调查处理。 
  及至2002年的全国人代会上,王维忠共向大会提交议案34件,建议近40条,被采纳的议案有13件,吉林代表团被采纳的议案有35件。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王维忠提交了18件议案,被采用了14件,提交议案数和被采用数名列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的前茅;2005年王维忠已向大会提交各类议案88件,被采用58件,并提出建议近200余条。由于王维忠提的议案多,有一定质量,都是用事实和数字说话,因此引起了各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新闻媒体先后有200多人次采访过王维忠,各种报道文章160多篇,从多方面多角度宣传了吉林。就这样,这位医学教授,像小学生一样学习法律知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终于成为全国几千名人大代表之中的“明星”,成为名副其实的“议案大王”。 
     
  用生命换来的议案(1)   
  在当选人大代表后,王维忠把身心和精力投入到下乡调研工作之中。他不顾自己上了年纪,经常像年轻人一样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2000年1月,王维忠正在着手整理“建议制定‘民办教育法’”、“建议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等7项议案的调研材料,此时只完成了其中4项议案的写作,没想到因注射一针德国进口的流感疫苗,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住进了医院。王维忠是从事医疗工作的,深知病情的严重性,没写完的三项议案,像三块沉甸甸的石头一样,压在老人的心上。病情最严重时,关在重症病房里的王维忠四肢有三个输液通道。在高度腹水根本不能坐稳,也无法侧卧的情况下,他竟然还在构思怎样才能写好这三个议案。尽管浑身无力,但只要有了灵感,他就要用颤抖的手紧捏着笔,写上几个字。医疗组教授、家人、领导都劝他要好好休息,千万不要再写了。连医疗组的医生都对他的病情没有把握,但是,对生命充满了乐观心态的王维忠从没想到过“死”,因为他是医生,是医疗专家,他了解这种疾病的发展规律。就这样,只要手能动,只要脑子清醒,他就坚持写下去,几个字、几句话,就这样努力地写下去,写下去……好多次,药液都漏在皮下,滴在床上,他竟没有察觉;有时,家人正在护理他吃饭时,他会突然停下来,让他们拿来纸和笔,因为他又想起了一句很好的话;有时在半夜三更,守护他的亲人竟会猛然看到老头子不知何时早倚靠在病床上,一边喘着气,一边眯着双眼,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一笔一画地在笔记本上写着,写着……就这样,王维忠将构思好后的东西全部写成提纲,有时是在儿子、学生和朋友的帮助下,由他口授,他们记录,最终完成了三个议案。经过14天无尿、高度腹水后,虚弱的王维忠只能以血液透析、排除体内毒素等手段来维持生命,曾先后透析12次,放腹水9次。由于省、市及学校、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抢救及时,治疗到位,他的病情终于一天天好转。此时已是2000年的2月底了。在王维忠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赶到北京及时参加人代会。当躺在重症病房中的王维忠指着摊在病床上的那几份议案,对看护他的二儿子王绍申提出想进京参会时,绍申急了,他好言劝阻老人说:“爸爸,其他的事我可以由着您,但这事可不行!您也不想一想,现在您病得这么重,身体还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别说去千里之外的北京,就是离开医院我们都不放心呀。”最后,绍申实在劝阻不住固执的父亲,只好又把老母亲、姐姐和妹妹她们拉来劝导,可还是没有用。医院领导和治疗组的同志们获知后,一个个想方设法跑来劝阻他。就连吉林省人大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坚决不同意他带病参会。可固执的王维忠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他一边积极配合医院治疗,一边躺在病床上绞尽脑汁地想点子呢。2月20日,为了能早日出院,王维忠要求撤掉身上所有的静脉给药,改成口服和肌注。25日上午,他向院里提出去北京参会的想法。院领导和医疗组的教授们一听,都不同意,并说出种种理由来阻止他参会。本来就是医学专家的王维忠当然能理解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良苦用心:自己尽管刚刚脱离生命危险,身体也开始恢复,但多项化验指标不正常,随时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万一会出什么事。见正面的不行,王维忠又换了一个理由:“你们以前不是多次找过北京的专家为我会诊过吗?这样吧,我开不开会不重要,但可以借开会期间请北京专家会诊,再对病情作一次全面的检查。”2000年3月1日,春寒料峭的长春是个好天气,新春的太阳透过医院住院处的大玻璃,投射到王维忠的病床前。他面朝东升的旭日,贪婪地呼吸了一大口新鲜空气,然后趁人不备,拔掉身上的针管,倚着墙壁,开始练习走路了。随后,他趁儿子去买早点的机会,急不可耐地打通了省人大有关领导的电话,大声地说:“我今天完全可以出院了,真的,请领导相信我。人代会要召开了,我这身上的病也全好了。我明天一定得跟随大家一起去北京,一定要参加人代会。”他接着又动情地说:“这次人代会,我特意准备了7份很好的议案,如果我写的议案交不上去,那就是失职,就是辜负了全省人民,就是辜负了信任我的选民!”他又耐心地说服了家人。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后,确信他已不存在危险后,医院领导无可奈何之余,只好让他出院。 
  3月2日一大早,身体还极度虚弱的王维忠在儿子的陪同下,跟随吉林团的全体代表赴京参加全国人代会。 
  3月3日到京后,他根本顾不得休息,就赶到人民大会堂。尽管身边有儿子绍申的搀扶,尽管是慢慢地行走,尽管是走一步歇一步,在上人民大会堂台阶时,每上一级,他都要喘息着休息一下,花了近半个小时,一路休息了二十多次,这才顺利进入人民大会堂。里面的代表们看到老人一边喘着气,一边在儿子的相助下艰难地走进来,几乎全都站了起来,大家敬佩的目光聚在他的身上,纷纷将最好的座位让给这位可敬的老人。   
  用生命换来的议案(2)   
  每次回宾馆时,他都拒绝绍申背他,而是坚持走楼梯,就这样每天坚持锻炼几次。到了3月5日开幕式时,奇迹出现了,王维忠甩开儿子的双手,自己挺直腰板,竟不太费力地步入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就这样,在京的十几天会议期间,他坚持步行,从没有休息一天,不但没有倒下,相反体力一天比一天增强,步履一天比一天沉稳。大家对他恢复得如此之快表示惊讶,他笑逐颜开地回答:“都是‘两会’救了我,没有参加这次大会,我也许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快呢。” 
  7月份,经医院再一次彻底的检查,王维忠身上的各项指标及体力基本恢复正常。2000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带病参会的王维忠又提出7件议案,它们是:制定“强制执行法”、“举报法”、“民办教育法”、“农村合作医疗法”、“发展中医法”、“人体器官捐赠法”,“农民权益保护法,要强调农民尽义务”。其中“民办教育法”、“农民权益保护法”被人大常委会立为议案。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6家新闻媒体采访,刊出报道17篇。《经济日报》记者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七份议案的背后”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七件高质量的议案,可以说是王维忠代表用自己的生命写成的,这是一个人大代表为国为民最真诚的奉献。”〖JP〗王维忠却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达到那样的境界,只不过是履行一个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而已。 
  这次病愈后,很多人对他这样说,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王维忠乐呵呵地回答道:“我要多做善事、好事,多为老百姓说真话,更好地回报我的选民,回报社会,这样,我才感到幸福呀。”但令这位医学专家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疾病令其肝脏大大受损,加上老人一直处于高度的劳累之中,仅仅五年后,引发了肝肿瘤,虽经两次换肝手术,最后还是过早地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第六章 只有立法,才能治国   
  “老虎吃牛”事件引出两例法律议案(1)   
  傍依在吉林著名的长白山山脉的张广才岭,山高林密,地理位置偏僻。在这风光秀丽、层峦叠嶂的大山之中,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其中最为世人瞩目的东北虎是世界级濒危动物,是国家明令严禁猎捕、予以重点保护的“国宝”。1998年正是虎年。2月12日,张广才岭下,蛟河市黄松甸镇双山子村六里地屯发生了一起令国人瞩目的“老虎吃人”事件!村民李义家有一头3岁牤牛被老虎吃了,50多岁的贾学山家一头已怀孕的两岁母牛也被吃了;第三个丧生虎口的,是青年农民张邑彪家的3岁怀孕的母牛。由于春节过后老虎频频吃牛,弄得六里地屯人心惶惶,再也不敢把牛群散放山中,更没有人敢单独进山砍柴,老虎能吃牛,还不能吃人吗?尽管这儿比较落后,但老百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都不错,他们认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打猎了,但是这样下去,村民的生命财产会受到威胁,必将严重影响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无奈的村民们只好成群结队地找到当地政府寻求说法。 
  “农民状告东北虎”的消息,在各地新闻媒体刊载后引起强烈轰动,长春几家媒体的有关跟踪报道,更引起了全国数百家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随后,有关“老虎吃牛,三农民状告当地政府”的报道,也引起了国人关注。不久,“全国十佳律师”之一的王海云决定免费为蛟河市三位农民讨公道。 
  此事自然引起了事发地蛟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先是邀请有关专家来确认事件是否属实。1998年2月21日,吉林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专家吴志刚来到事发地,经现场跟踪定位考察得出鉴定结论:这行足迹的确是一只雄性成年东北虎所留。这一消息令当地政府喜忧参半:有老虎,证明蛟河市的禁猎工作力度大,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强,但东北虎的活跃对山区农民财产的侵害,引起了农民的恐慌和保护区政府财政的尴尬,这令政府必须承担赔偿责任。蛟河市政府为东北虎而喜,又为东北虎而忧,因为三位农民状告东北虎不成,转而状告他们市政府了。 
  蛟河市政府也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得越好,野生动物必然就越多,那么,农民受害现象也就越严重。今后怎么办?野生动物猖獗,生命财产受到伤害,是否真的由政府来管?政府管得起吗?老虎吃牛,究竟谁买单? 
  1998年5月上旬,刚从边远山区调研回长春的王维忠,被《长春晚报》和《城市晚报》上的这些跟踪报道所吸引,“老虎吃牛,到底该由谁来买单”的争议,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 
  王维忠敏感地意识到,当地政府大力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境内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老虎多了,但人畜的受害率也因之越来越高,如果都由政府来“买单”的话,今后的补偿金额也会越来越大。这既会令政府不堪负重,更会令做了好事的官员们陷入迷惑:这究竟是功还是过?本地媒体的跟踪报道令王维忠陷入深深的忧急之中:此事充分暴露了我们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