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舍评传-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九四四年(四十五岁)

1月,《火葬》在《文艺先锋》4卷1期开始连载,至4卷6期(1944年6月)续载完。

2月11日,《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发表于《时事新报》。

15日,《我有一个志愿》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3月,短篇小说集《贫血集》由重庆文聿出版社出版,收《恋》、《小木头人》、《不成问题的问题》、《八太爷》、《一筒炮台烟》等五篇作品。

《割盲肠记》发表于《经纬》月刊2卷4期。

4月15日,《新华日报》载:郭沫若、沈雁冰等二十余人发起举行老舍创作二十周年纪念活动。

同日,出席“文协”召开的座谈会,讨论“文艺与社会风气”问题。同时出席的有茅盾、胡风等。

16日,出席“文协”第六届年会并报告会务。

同日,昆明《扫荡报》刊郭沫若诗《民国三十三年春奉贺舍予兄创作二十周年》。

17日,由邵力子、郭沫若等签名的《老舍先生创作生活二十年纪念缘起》发表于《新蜀报》。

同日,《新华日报》发表贺老舍创作二十周年短评《作家的创作生命》;同时发表郭沫若的《文章入冠——祝老舍先生创作生活二十年》、茅盾的《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胡风的《在文协第六届年会的时候祝老舍先生创作二十年》。

又,重庆文艺界在百龄餐厅举行盛会,纪念老舍创作生活二十年,邵力子主持,郭沫若、茅盾等致词。

19日,昆明《扫荡报》发表罗常培的《我与老舍》。

5月,《火葬》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7月8日,与郭沫若、茅盾、夏衍等联名致电广西党政军学文化各界,声援桂林文化界发动的保卫东南运动。

10日,《文艺的工具——语言》发表于《新华日报》。

15日,《读〈逃出巴尔干〉》发表于重庆《扫荡报》。

9月1日,《戒酒——多鼠斋杂谈》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9日,《戒烟——多鼠斋杂谈二》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15日,《戒茶——多鼠斋杂谈三》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23日,《猫的早餐——多鼠斋杂谈四》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本月,《习作二十年》发表于《抗战文艺》9卷3、4期合刊。

11月5日,《最难写的文章——多鼠斋杂谈五》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10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在《扫荡报》开始连载,至1945年9月2日续载完。

同日,《文牛》发表于《华声》1卷1期。

11日,《最可怕的人——多鼠斋杂谈六》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15日,《衣——多鼠斋杂谈七》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20日,《行——多鼠斋杂谈八》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12月10日,《帽——多鼠斋杂谈九》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15日,《狗——多鼠斋杂谈十》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16日,“文协”在中国文艺社举行茶会,欢迎来渝作家,老舍出席并致词。

19日,《昨天——多鼠斋杂谈十一》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22日,《看画》发表于《扫荡报》。

24日,《傻子——多鼠斋杂谈十二》发表于《新民报晚刊》。

本月,《梦想的文艺》发表于《抗战文艺》9卷5、6期合刊。

一九四五年(四十六岁)

2月22日,《新华日报》发表重庆文化界对时局进言,老舍及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冯雪峰、马寅初、周谷城等三百余人签名。

3月30日,《说漫画》发表于《新民报》。

本月,《大智若愚》发表于《抗战文艺》10卷1期。

又,燕崖(即胡洁青)的《从北平到重庆》发表于《时与潮文艺》5卷1期。

5月4日,出席“文协”召开的“纪念文协成立七周年和第一届文艺节”大会,并报告会务。郭沫若、茅盾等同时出席。

5日,出席“文协”为庆祝第一届文艺节而主办的文艺欣赏会。

7日,“文协”改选理事,老舍继任原职。

6月24日,与郭沫若、叶圣陶、巴金等联名发起庆祝茅盾五十寿辰及创作二十五周年。

同日,《给茅盾兄祝寿》发表于《大公报》。

7月,《写与读》发表于《文哨》1卷2期。

8月3日,《新华日报》刊载消息:茅盾文艺奖金开始征文。老舍与靳以、冯雪峰等七人为评选委员。

13日,“文协”成立“附逆文人调查委员会”,调查文化汉奸的罪行。老舍与巴金、夏衍等任委员。

14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阐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

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同志飞抵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不久,蒋介石即违背协定,继续调遣大批部队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

14日,“文协”召开理事会,决定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简称仍为“文协”。

16日,应周恩来同志之邀,赴曾家岩中共办事处参加晚宴。同座的有王若飞、徐冰、叶圣陶、以群、吴组缃、胡风、何其芳等。

19日,出席重庆文化界纪念鲁迅逝世九周年集会,并朗诵《阿Q正传》第七章。周恩来同志亦到会并讲话。

20日,“文协”举行记者招待会,老舍向记者介绍“文协”目前的主要任务。茅盾、胡风等亦出席。

21日,出席并主持“文协”会员联欢晚会。周恩来同志及郭沫若、叶圣陶、巴金、冯雪峰等到会。根据老舍指定的题目,周恩来同志在会上介绍了延安文艺界的情况。

11月7日,《读画小记》发表于《扫荡报》。

13日,出席复旦大学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八十周年集会并讲话。

23日,《新华日报》报道,老舍与郭沫若、茅盾、叶圣陶等联名致函美国援华作者委员会赛珍珠及全美作家,请求美国朋友阻止美士兵卷入中国内战。

一九四六年(四十七岁)

1月8日,老舍与茅盾、巴金等三十位作家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会员书》。

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等党派及社会贤达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协议,于31日闭幕。

20日,“文协”举行酒会,欢送老舍、曹禺赴美讲学。茅盾、巴金、阳翰笙、潘梓年等五十余人到会,茅盾主持并致欢送词,老舍讲了话。

本月,短篇小说集《东海巴山集》由新丰出版社出版。所收作品均选自《火车集》与《贫血集》。

又,《我要作个写家》发表于《文猎》第2期。

2月17日,《新华日报》发表季红木诗《送老舍出国》。

18日,“文协”上海分会在上海金联食堂举行大会,欢送老舍、曹禹赴美讲学。郑振铎、叶圣陶、夏衍、许广平、叶以群等到会,郑振铎主持并首先致词,老舍讲了话。

3月4日,与曹禺一起乘美国史各脱将军号运输舰离沪赴美。

20日,抵达美国西部城市西雅图。

同日,《上海文化》第3期刊登老舍为该刊的题字:“以最真、最善、最美的文字宣扬营养文化。”

4月4日,回忆录《八方风雨》在北平《新民报》开始连载,至5月16日续载完。

本月,月底到达纽约。

5月,《文协的过去与将来》发表于《抗战文艺》10卷6期。

6月5日,由纽约致函吴祖光。该信后来在《清明》第3号发表,题为《纽约书简》。

本月,中旬在芝加哥停留,然后去科洛拉多州丹佛大学,参与小剧场节目社会研究会议,并出席人道地方会议。

11月,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二部《偷生》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是年,应加拿大有关方面之邀,曾由美国去加拿大考察讲学一个月。

一九四七年(四十八岁)

1月,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由上海惠群出版社出版。

2月12日,在费城国际学生总会发表演说。(Zei8。COm电子书。整*理*提*供)

4月,短篇小说集《微神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收《上任》、《牺牲》、《柳屯的》、《毛毛虫》、《善人》、《邻居们》、《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铁牛和病鸭》、《也是三角》等十七篇小说。 10月26日,《傅抱石先生的画》发表于上海《大公报》。

是年,在美国进行创作。

一九四八年(四十九岁)

9月,中篇小说集《月牙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收《月牙儿》、《新时代的旧悲剧》、《我这一辈子》、《且说屋里》、《不成问题的问题》等五篇作品。

12月,《老舍戏剧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收话剧《残雾》、《面子问题》,新京剧《忠烈图》、《王家镇》。是年,在美国进行创作。

一九四九年(五十岁)

1月—9月,在美国进行创作。老舍在旅美期间,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并协助两位美国朋友将《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译为英文(《四世同堂》的英译本为缩写本)。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日,由旧金山登船,启程回国。

18日,到檀香山。'。电子书:。电子书'

27日,到日本横滨。

31日,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11月4日,到香港。

28日,离开香港。

12月6日,路过南朝鲜仁川,未登岸。

9日,早晨到大沽口,傍晚到达天津。老舍在天津休息两天,然后去北京。

一九五○年(五十一岁)

1月4日,全国文联举行茶话会,欢迎老舍自美国归来。茅盾、田汉、冯乃超、周扬相继致词或讲话。

6日,太平歌词《过新年》在《光明日报》、《新民报》同时发表。

22日,鼓词《别迷信》发表于《人民日报》。

本月,《美国人的苦闷》发表于《文艺报》1卷8期。

2月,《由三藩市到天津》发表于《人民文学》1卷4期。

鼓词《生产就业》发表于《说说唱唱》2月号。

3月2日,胡洁青携子女由重庆到达北京。

7日,《习作新曲艺的一些小经验》发表于《人民日报》。

29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郭沫若为理事长,老舍、钟敬文为副理事长。

5月5日,出席北京大学文艺晚会,讲“曲艺运动”问题。

18日,《让我们团结起来》同时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民报》。

28日,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老舍致开幕词。

31日,北京市文代会闭幕,老舍当选为市文联理事。

6月5日,北京市文联举行第一次理事会,选举文联领导人,老舍当选为市文联主席。

本月,《鼓词与新诗》发表于《人民文学》2卷2期。

8月11日,出席北京市文联和文艺处召开的戏曲座谈会。

20日,《〈老舍选集〉自序》发表于《人民日报》。

21日,话剧《方珍珠》在《光明日报》开始连载,至9月14日续载完。

本月,《暑中写剧记》发表于《人民戏剧》1卷5期。

9月1日,出席北京市文联召开的新年画创作座谈会。

本月,话剧《龙须沟》在《北京文艺》1卷1期开始连载,至1卷3期续载完。

10月1日,《略谈文艺普及工作》发表于《文汇报》。

同日,《写于一九五○年十月一日》发表于《新民报》。

12月,《略谈戏改问题》发表于《文艺报》3卷4期。

《怎样写快板》发表于《北京文艺》1卷4期。

《从美国兵说起》发表于《人民文学》3卷2期。

一九五一年(五十二岁)

1月1日,《元旦》发表于《新民报》。

14日,《宣传文艺要通俗,结实》发表于《人民日报》。

25日,《我热爱新北京》发表于《人民日报》。

本月,《谈〈方珍珠〉剧本》和《谈〈将相和〉》发表于《文艺报》8卷7期。

《周末游园》发表于《新观察》2卷1期。

《北京的春节》发表于《新观察》2卷2期。

2月2日,话剧《龙须沟》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演出。

4日,《〈龙须沟〉写作经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发表。

本月,《美国的精神食粮》发表于《北京文艺》1卷6期。

《〈龙须沟〉的人物》发表于《文艺报》3卷9期。

《怎样运用口语》发表于《语文学习》第2期。

3月4日,《学习当先》发表于《人民日报》。

13日,《我们在世界上抬起了头》发表于《人民日报》。

本月,《散文并不“散”》发表于《北京文艺》2卷1期。

5月6日,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作家史沫特莱逝世一周年,北京隆重举行追悼会,茅盾致词,老舍、肖华、康克清等在会上讲话。

本月,《怎样写通俗文艺》发表于《北京文艺》2卷3期。

6月26日,《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发表于《光明日报》。

本月,《谈体验生活》发表于《人民戏剧》3卷2期。

7月4日,《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发表。

8日,《青年朋友们再多创作吧》发表于《光明日报》。

8月,《我怎样学习语言》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卷1期。

又,《老舍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收《黑白李》、《断魂枪》、《月牙儿》、《上任》及《骆驼祥子》(节选)。

9月21日,《为人民写作最光荣》发表于《人民日报》。

26日,《高高兴兴的活着》发表于《光明日报》。

10月18日,《充实我们的学识》发表于《人民日报》。该文系为纪念鲁迅而作。

22日,《人民日报》刊登老舍写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封信,题目为《我们的心随着你们的心兴奋地激跳》。

23日,《关于写作的几个问题》发表于《中国青年报》。

本月,《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发表于《人民文学》4卷6期。

《谈文艺通俗化》发表于《文艺报》4卷11、12期合刊。

11月24日,出席北京文艺界召开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