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常败"的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常败"的英雄-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既然是搞“出敌之不意”的强手,所以陡然间数万敌军出现在汉中西大门,金鼓动山谷,旌旗蔽云天,他也毫无惧色。当下夏侯渊遣麾下大将张郃、徐晃,在前依险拒守,自率大军为其后盾。由于曹军是以逸待劳,凭山守险,刘备几番进攻都未能得手。随从刘备出征的智囊法正,认为长期僵持对远道来攻的客军不利,建议加强兵力,以求速决。刘备也有同感,于是送出十万火急文书,命令镇守益州的诸葛亮大发援兵。

诸葛亮接到文书,暗自思量:如果大发援兵,后方势必空虚,万一有什么风浪出现,岂不是动摇根本?卧龙先生谋略智计盖世无双,此刻竟也犹豫起来。好在真正的智者是不耻下问的,诸葛亮便向益州从事杨洪征询意见。杨洪当即明确答道:“汉中乃益州之咽喉,存亡之关键。若无汉中,则无蜀地。可见这是家门口的祸患,发兵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诸葛亮豁然明朗,立即征调各郡兵丁,北援刘备。刘备得到后方派来的数万援军,势力大振。夏侯渊的军情报告送呈曹操后,曹操心想:看来此番大耳儿对汉中是志在必得,我须当亲赴长安声援夏侯渊。于是,这年七月间,曹操西进关中。九月到达长安后,他也遣军调物,支援汉中。这样一来,西线曹、刘之争,就比东线曹、孙在淮南的争夺,还要热闹一点了。

不过,曹操对夏侯渊的支援,在实际效果上却远不如诸葛亮支援刘备。首先是曹操的动作慢了一步,等他赶到长安,那边的刘备早已得到数万生力军,并且将其投入战场。另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即是关中到汉中的道路通行更加困难。

当时,要从关中穿越秦岭山脉进入汉中,主要有四条南北走向的通路。最东边的一条叫做“子午道”,它北起长安,径直向南穿子午谷,即可到达汉中郡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之西。这条路凿自西汉末年。子午道以西是“骆谷道”。由长安以西的武功县(今陕西武功县西)东南,向南穿骆谷,即可到达汉中郡成固县(今陕西城固县东)之东。骆谷道以西是“褒斜道”。由武功县以西的郿县(今陕西眉县东),向南穿过斜谷和箕谷,即可到达汉中郡的褒中县(今陕西汉中市北)。褒中南距汉中郡的首府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仅有五十里。褒斜道以西,也就是四条通路中最西边的一条,则是“故道”。故道又名“陈仓道”。它北起郿县以西的陈仓县(今陕西宝鸡市东),西南出散关,沿故道水的河谷行百余里后,折向东南进入箕谷,与褒斜道相会而至褒中。

以上四条通路中,以险阻程度而论,前三条都陡峻崎岖异常,唯故道稍微平缓;而以直捷程度而论,自以褒斜道最为近便。所以曹操支援夏侯渊,人马物资都经由故道和褒斜道。但是,这两条道路,不仅其“危乎高哉”足可和汉中以南的古蜀道相比拟,而且战前曹操又没有大力加以整治。因此,一旦需要承受大战期间的交通重负,就都像高血压患者的血脉一般,堵塞难通了。曹操对夏侯渊的支援实际效果不如敌方,其主要原因在于此。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春正月,朔风犹劲,积雪满山。刘备凭借其优势兵力和强大的后援,由阳平关南渡汉水,沿着南岸谷地一路向东,推进到了定军山下。刘备之所以之要沿南岸东进,乃是出自避实就虚的考虑。从阳平关沿汉水北岸东进,其间要经过沔阳、褒中(今陕西勉县、汉中市北)二县城下,才能到达南郑。而沔阳、褒中城坚兵精,攻之未必能速决,舍之守敌将在后追击。汉水南岸则是一二百里间无一城市,自可放心向前推进。夏侯渊见刘备要乘虚而入,忙同张郃赶到定军山下阻挡,殊不知他这一去便送了性命。

汉水南岸的定军山下,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谷道,名叫“走马谷”。走马谷的地势,是西高而东低。如果从阳平关方向向东策马,在西端谷口顺势松缰,则四蹄生风,迅疾如飞。一出东谷口后,距离地势开阔低平的汉中平原就不远了。刘备大军刚刚推进到走马谷的西端,夏侯渊的兵马也占据了东谷口。双方马上安营扎寨,立住足跟。夏侯渊见自己处于不利的低下地势,便在营盘之外广设“鹿角”,作为屏障。所谓鹿角,即是砍取粗大树枝,将其尖端向外安放,有如雄鹿之头角向外刺向来敌。夏侯渊在营外足足安置了五层鹿角之后,觉得自己的大营虽不算“固若金汤”,抗御一时是绝无问题的。但是,他的想法错了!

在谷道西端的高处,刘备与部属把敌方的部署看得一清二楚。老谋深算的刘备,已经胸有成竹,他在心里暗暗说道:“夏侯渊呀夏侯渊,你的死期就在明日!”

次日凌晨寅时,一支两千人的“放火大队”,在大将魏延的带领下,悄悄摸近了曹营。此刻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曹营的哨兵,在长时间的严寒包围下,困倦异常,完全没有发觉敌人的动静。魏延的放火队接近敌营的鹿角后,立即沿鹿角安放线散开。接着,在曹营正面长百余丈的鹿角上,放置带来的易燃之物。大约在寅时与卯时之交,也就是现今的早上五点钟左右,魏延一声令下,两千名兵士一齐放起火来。走马谷中的劲风再一助势,曹营的鹿角围墙顿时燃成一片火海!

最先被惊醒的曹营哨兵,还以为自己一觉睡到了红日东升。及至发现那耀人眼目的是烈火而非霞光,而且来自西边而非东边,他立刻狂呼告警。待到中军帐里的夏侯渊穿衣下床,披挂上马,点起兵丁,赶到大营正面时,五重鹿角都快要化为一圈灰烬了。

这时,天色已经微明,曹营正面毫无屏障的形势被看得清清楚楚。夏侯渊急忙命令士兵从他处移来鹿角,暂时应急。正忙乱间,忽听得谷西鼓角齐鸣,杀声震天,刘备挥军进攻,人马如潮水一般从高处倾泻下来。为首一员大将,年纪在六十左右,须发如雪,目光似电。这员老将不是别人,便是刘备麾下的先锋老将黄忠。

夏侯渊见领兵抢寨的敌军先锋乃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将军,心中先就有几分轻视之意。他跃马挺戟,率领帐下两千卫队径来接战。他刚与黄忠一交手,就觉得这员老将不是等闲之辈,不仅其武艺神出鬼没,而且力重千钧。夏侯渊这里稍一慌神,黄忠已经乘隙而入,在他的坐骑后腿上劈开一条半尺长的血口,那匹黄骠马立时前颠后跳起来。夏侯渊立身不稳,慌忙控制坐骑。不防黄忠一个大斜劈,登时将其头颅连同右肩臂砍落尘埃。曹军见主将落马身亡,纷纷四散逃命。夏侯渊的副将张郃阻拦不住,只好率少数亲兵逃回北岸的南郑城。

刘备乘胜推进,强渡汉水,兵锋直指汉中的首府南郑。此时,曹军诸将公推张郃为代理统帅。富有实战经验的张郃,知道大势已去,南郑难守,便收合余众,向阳平关方向撤退。这样一来,敌对双方恰好调换了位置,刘备占领了东面的汉中、褒中和沔阳,而张郃则率军据守西面的阳平关口一带了。

曹军失利的消息,迅速传到长安。曹操大为震惊,继而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他心痛汉中这块战略要地,更心痛夏侯渊这员赳赳虎将。夏侯渊与曹操,既有血缘之亲,又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总角之友,而且还是连襟。曹操平定关中和陇右,立功最大者即是夏侯渊,史称他是“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所以,曹操之有夏侯渊,正如孙策之有周瑜,真有超逾骨肉之亲。当下曹操立即传令:兵发汉中,为夏侯将军报仇雪恨!

这年三月,曹操率精兵五万,经褒斜道直扑汉中。刘备闻讯,毫无惧色,对众位部属说道:“曹操此番自来,亦无法挽回败局,我必将取得汉中全郡之地!”

他那胸有成竹的神情,使部属大受感染,莫不振奋自励。曹军出箕谷后,刘备收合部众,据守坚城,断绝险阻,一直不与曹军正面交锋。与此同时,又遣黄忠、魏延等将领,率敢死健儿潜入箕谷,偷袭曹军的粮道。曹军战不能战,食不能食,渐渐恐慌起来。一个月后,曹营开始出现大批兵士逃亡现象。曹操见人心渐散,情知前景不妙,想放弃汉中,又还舍不得,犹豫不决。一日,下属请他指定当晚军中口令,他随口说了“鸡肋”二字。他的幕僚杨修听到后,当即收拾行装准备撤离。众人迷惑不解,杨修说道:“鸡之肋骨,食之无多肉,弃之又可惜。大王以鸡肋比喻汉中,当然是想离开了!”

果然,五月间,曹操即命令全军退出汉中,把防线北撤到关中一线。

刘备据有汉中全郡地盘之后,借着胜势,又派大将刘封、孟达率军东进,把汉中东面的上庸、房陵二郡(治所分别在今湖北竹山县、房县),从曹操手中夺了过来。至此,刘备终于算是拥有了益州的全境。

杀死了曹操的功勋上将,又击退了曹操本人统率的数万大军,最后还夺取了一大片战略要地,刘备自认在声势上已经压倒曹操。接下来的要紧事,就是把自己的名位,提高到足以和曹操比肩抗衡的地步。此时,曹操已经当了魏王。因为他的王国封地,是冀州的魏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等十个郡,所以得了一个“魏”字。刘备也依样画葫芦,把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五个郡划为自己的王国封地,并且在当年的七月,立坛于沔阳城南的汉水之滨,举行仪式,自己封自己为“汉中王”。整个仪式的第一道程序,是先行宣读一篇由刘备的臣僚一百二十人,共同写给东汉皇帝的表章。表章由当时官阶和封爵都最高的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领衔,洋洋洒洒列举了刘备的功勋,特别是应当晋爵封王的充分理由。宣读既毕,便是第二道程序,群僚奉上王冠,恭恭敬敬给刘备戴上,这样,刘备就在群僚的“逼迫无奈”之下,不得不“勉为其难”,正式称王了。第三道程序,则是刘备再以自己汉中王的名义,上奏东汉皇帝表章一篇,称述自己既然在“群僚见逼”之下晋爵为王,那就不便再担任朝廷过去授予自己的左将军官职,以及宜城亭侯的低级封爵,所以派遣使者,将左将军、宜城亭侯两枚印章,原物奉还给朝廷,以示交接手续从此两清了。

其实,当时东汉献帝处于曹操的严密控制之下,而曹操与刘备是势同水火的仇敌,所以上面两篇表章和两枚印章,不要说送到汉献帝的面前,就是送过双方的边界也绝无可能。但是,这些政治上的过场,却是万万不能少,非走不可的。官样文章做够了,刘备便心安理得地当起汉中王来。他一心想借当初西汉高祖刘邦在汉中当“汉王”时留下的神灵气运,以“汉”字为旗号,以汉中为台阶,开创汉朝再度中兴的新篇章。

现今陕西省勉县城东郊高潮乡的旧州铺,还有当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时的坛场遗迹。鸡犬之声相闻的小村之内,一抹夕阳残照的荒草之中,赫然有清代光绪年间刻立的斑驳石碑一通,其上隶书“先主初为汉中王设坛处”十个大字,似乎还在给人们述说着千年历史的变幻沧桑。

翻过这一年,刘备正好满一个花甲,整六十岁。这正是:

汉中鸡肋今朝得,且看刘郎变汉王。

要知道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又怎么会乐极生悲,痛失关羽和荆州,请看下文分解。

二二 痛失荆州

刘备戴上珠光宝气的王冠后,当月就回返成都。

古往今来,“衣锦还乡”一直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无上荣耀。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是在熟悉自己过去的人们面前,展示自己现今所拥有的一切,所以成就感和自豪感特别强烈。一年前刘备出成都,不过是左将军兼荆、益二州州牧的衔头。如今入成都,却已是距皇帝只差一级台阶的王爷了。所以当欢迎的群臣把他簇拥着迎入成都的时候,他确实有一种近乎衣锦还乡的欣快感觉充溢于胸中。

回到成都,刘备立即设置百官,建立朝廷,正经八百地称孤道寡起来。当王就有这点特别的好处,若不称王,任随你官居极品,诸如丞相、相国、三公、大司马、大将军之类,也没有置百官、建朝廷的资格,因为你本身就是百官之一。当了王则不同。王位是在百官之上,距帝位相去不过一阶,可以自立门户。所以自西汉至东汉,要规定异姓不得封王。而异姓称王者,必是有问鼎之意的权臣。

当下刘备宣布任命:以许靖为太傅,麋竺为安汉将军,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法正为尚书令兼护军将军,李严为辅汉将军,廖立为侍中,赖恭为太常,黄柱为光禄勋,王谋为少府,以上是文臣;又以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以上是武将。其余的次要人物,亦各有委任,莫不欢欣振奋,得其所哉。

但是,如果以为刘备一人得道,其臣下就全数都能随之升天,那就大错特错了。也有因此倒了大霉的,此人就是过于显示自己聪明的张裕。

张裕,字南和,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人。其人天才绝顶,尤其长于占候。所谓“占候”,即是根据星象和云气的变化,对某件事情的前景作出预言。张裕占星候气,所言多验,名闻蜀中。起初,他在刘璋手下当幕僚,又以谈吐诙谐、口辩敏捷震惊四座。张裕本人颇以上述两项擅长自负,不料正是这两项擅长断送了他的性命。

那还是刘备应邀入益州时,与刘璋在涪城欢聚。一日,宾主会饮,张裕在旁作陪。酒酣耳热之际,爱开玩笑的刘备,针对张裕那满口胡须,说了一个笑话:“我过去在涿县老家时,毛姓人家特别多,真是东南西北皆毛姓也。所以涿县的县令感叹说是‘诸毛绕涿居乎!’”

这句“诸毛绕涿居乎”,念起来令人以为是“猪毛绕啄居乎”,也就是猪嘴巴一圈满是毛的意思。诸位酒客会意,不禁大笑哄堂。刘备十分得意,满饮一大杯后,顾盼自雄。张裕岂是肯服输的角色,瞟了刘备一眼,也讲了一个笑话:“过去有一位并州上党郡潞县(今山西潞城县东北)的县令,后来调到贵乡涿县任职。此人去官还家,有人与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