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乔布斯突然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既然电脑终将为每个普通人所拥有,无论多么酷的技术,都终将成为普通人手里最方便的工具,那么,对普通人来说,电脑就应该像家用电器一样美观、方便、易用。

“对,家用电器!”乔布斯一下子获得了灵感,“Apple II应该像最时髦的家用电器那样,有一个塑料的机箱!”

当时,没有哪台电脑使用塑料机箱。因为此前的电脑都是给科学家、教授、学生、极客准备的,在那些人眼里,塑料只是玩具和不专业的代名词。可Apple II的使命是改变世界。一台即将改变世界的电脑怎么能像那些老态龙钟的前辈一样,使用金属或木质机箱呢?

乔布斯为这个想法而疯狂。他冲进每一家百货商店考察各种家用电器的外观设计。在梅西百货(Macy’s)的厨具区,乔布斯被Cuisinart牌食品料理机的塑料外壳所吸引。

“没错,这就是Apple II需要的,一个造型优雅、结实牢固、颜色柔和、表面有细微纹理以保证出色手感的塑料外壳。”

乔布斯找来了工业设计师杰里·曼诺克(Jerry Manock),请他为Apple II设计机箱。杰里最终拿出的设计稿几近完美。Apple II的机箱不仅外观优雅、出众,还拥有非常容易打开的顶盖,不用拆卸任何螺丝,直接就可以把顶盖取下来以便插拔扩展卡。

1977年4月,Apple II在西海岸计算机展销会(West Coast puter Fair)上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尽管苹果公司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响亮的名头,Apple II还是在那次展会上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走过苹果展台的人们不相信个人电脑还可以装进塑料机箱里,也不相信一台功能强劲的电脑在主板设计上竟如此简洁、大胆。展会之后几个星期里,Apple II就收到了300多份订单,这比Apple I在过去一年里的总销量还要多。

乔布斯为Apple II设定的市场定位是普及型的个人电脑。这不仅体现在机箱设计上。从一开始,乔布斯的头脑就非常清楚,对普通人来说,电脑在两个领域最有吸引力:游戏和办公。

游戏方面的需求,乔布斯在雅达利公司就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Apple II不仅拥有了全彩色的高分辨率图像,还有内置的BASIC语言解释器,在当时所有通用个人电脑中,Apple II已经具有了无可匹敌的游戏能力。

当然,光有游戏能力,并不足以说服美国和全世界家庭购买Apple II。毕竟,超过1000美元的售价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当时以及随后的许多年间,文字办公是大多数美国家庭和办公室购买个人电脑的第一需求。早在Apple II发布前好几年,各式各样的所谓文字处理机就充斥了市场。但那些机器只是英文打字机的替代品,功能单一,不像真正的个人电脑可以运行不同的应用程序。

Apple II问世前,大多数美国人还在用英文打字机处理文书信函,用惠普或其他公司生产的计算器来完成个人理财或商业报表的计算。只有让Apple II拥有强大的办公能力,这台1000多美元的机器才能真正进入普通人的家庭。

1977年4月刚刚亮相时,Apple II的办公能力还相当有限。当时的Apple II只支持缓慢、易出错的磁带机作为外置存储设备。软件方面,除了内置的BASIC语言解释器外,当时市场上也没有多少成熟的办公软件可供Apple II用户选用。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Apple II都需要继续改进。

在整个1977年里,Apple II用户对软驱的呼声越来越高。乔布斯和1976年下半年加入苹果的股东兼职业经理人迈克·马库拉都认为,尽早支持软驱,将是Apple II真正变成大众消费品,并在销售上取得突破的关键。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1978年1月即将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但直到1977年年底,沃兹和其他Apple II工程师都还在忙着别的事情,无暇给Apple II添加软驱支持。

马库拉找到了沃兹。他对沃兹说:“我们必须支持软驱,而且要在两周后的CES上演示。只有这样,Apple II才能真正在办公应用上施展手脚。”

“可我们只有两周的时间。”沃兹回答说。

“用户需要软驱,我们不能继续让用户忍受慢得像蜗牛一样的磁带机了。”乔布斯补充道。

“那么……”古灵精怪的沃兹想了想,终于说道,“如果能在两周内完成软驱功能的开发,我可以去拉斯维加斯参加展会吗?”

“当然。”马库拉从沃兹调皮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

好吧,上帝沃兹再一次出手。虽然这次只有两周时间,可对他这样的技术天才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一次,乔布斯也很热心地提供帮助。帮沃兹找来了舒加特(Shugart)公司生产的5英寸软驱及其技术资料。舒加特公司的创始人阿兰·舒加特(Alan Shugart)是软驱的发明人。对新技术极为敏感的乔布斯很早就在注意这家公司的动向,这时正好派上了用场。

沃兹没日没夜地调试Apple II新增的软驱接口芯片和底层控制程序。苹果的第6号员工兰迪·威金顿(Randy Wigginton)则帮忙编写了高层应用接口程序。直到大家即将飞赴赌城的那一刻,软驱还没有正常工作。不过,沃兹和兰迪心里清楚,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到了拉斯维加斯,再有几个小时的调试时间,就可以大功告成。

那天晚上,沃兹和兰迪第一次看到了赌城拉斯维加斯如梦如幻的城市灯光,两个来自硅谷的“IT民工”一下子就被流金溢彩的都市生活震撼了。不过,震撼之余,他们还得赶到展会现场,连夜把软驱功能调试好。因为第二天,苹果需要他们的Apple II来震撼世界。

谁知道,这一晚几乎成了沃兹的灾难夜。他和兰迪完成所有调试工作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两个人都困得睁不开眼。沃兹专门为第二天准备了一张演示用的软盘,里面有预先准备好的程序和数据。临近收工,一向谨慎的沃兹决定,将这张软盘做一个备份,以防明天演示时出现故障。当时,他手中只有两张一模一样的5英寸软盘,一张已经存好了演示程序和数据,另一张还是空白。沃兹一边和蒙眬的睡眼作斗争,一边依次将两张软盘插入驱动器,指挥Apple II完成备份操作。

备份完毕,沃兹松了口气,睡意更浓了。但就在这时,沃兹心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不祥的预感,自己会不会在睡眼蒙眬的情况下,把空白软盘中的垃圾数据“备份”到了好的软盘上?快速的检查证明,沃兹的直觉无比正确,辛辛苦苦准备的演示软盘被刚才的“备份”操作清除了。

沃兹和兰迪觉得,明天是无论如何不能正常演示了。他们沮丧地回到汽车旅馆。第二天一早,清醒过来的沃兹又恢复了上帝般的自信。他赶到展会现场,开始了疯狂而有效率的重建工作,硬是赶在展会开始之前,重新调好了所有演示程序。

拉斯维加斯的展会上,带有软盘驱动器的Apple II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果说1977年4月的问世只是Apple II小试牛刀,那么,1978年1月在拉斯维加斯的表演则真正让Apple II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Apple II的销量从1978年开始直线上升。

作为当时最好的电脑,Apple II很快吸引到了无数软件开发者。成千上万的编程高手加入到了为Apple II编写应用程序的队伍中来。在所有应用软件中,对Apple II的销售最有帮助的还是要数办公类软件。而在所有办公类软件里,VisiCalc电子表格软件最为出彩。

今天熟悉微软Office办公套件的人们对电子表格一定不会陌生。但在VisiCalc诞生之前,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电子表格软件,也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在电脑上用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制报表或完成统计计算。

波士顿有两个编程高手,一个叫丹·布里克林(Dan Bricklin),另一个叫鲍勃·弗兰克斯顿(Bob Frankston)。布里克林在大学期间就有了创建所见即所得的财务报表软件的想法。让用户看着屏幕上直观的格子,在里面填数字和公式以完成计算任务,这该是怎样一种革命性的用户体验啊。

1978年年初,布里克林写出了程序原型,这是计算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电子表格程序。原型程序运行速度缓慢,于是,布里克林找来弗兰克斯顿帮忙改进程序,并合伙注册了一家名为软件艺术(Software Arts)的公司,专门从事电子表格软件的开发。1979年,历史上第一个电子表格软件——VisiCalc正式发售,这个版本是专为Apple II设计的。

VisiCalc成为了人们选择Apple II的一个重要理由。马库拉曾跟布里克林及弗兰克斯顿接触过,试图由苹果买断VisiCalc软件的版权。但因为价格过高而没有谈拢。

有了软驱功能,有了VisiCalc等出色的办公软件,Apple II一下成了可以大幅提高办公效率的工具。从1978年到1979年,Apple II每月的销售量快速攀升,从每月销售几百台,到每月一千台,再到每月一万台。1983年,Apple II成为了计算机历史上第一部销量超过100万台的电脑。毫不夸张地说,Apple II、软驱和VisiCalc共同铸造了这一销售传奇。

Apple II先进的设计、可靠的质量和准确的市场定位是赢得用户青睐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与Apple II系列电脑并行开发的Apple III,则是一个在市场定位上模糊不清,在设计制造上麻烦不断的反例。

1978年,乔布斯和马库拉决定针对高端商用市场开发Apple III电脑。项目由温戴尔·桑德(Wendell Sander)负责,内部代号是萨拉(Sara),这是桑德女儿的名字。

当沃兹等技术高手忙于Apple II的开发时,Apple III在苹果内部呈现了另一种不大相同的开发模式。乔布斯和市场部门不断为Apple III团队提出各种需求,对Apple III的设计施加影响。在Apple III项目组里,工程师并没有多少发言权。

Apple III的设计定位是高端商业用户,为此,Apple III内置了软驱,配备了比Apple II多得多的内存和更好的显示器。但Apple III的售价在4340到7800美元之间,昂贵的价格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

更要命的是,Apple III的开发团队并不像Apple II团队那样拥有浓厚的工程师文化。来自乔布斯和市场部门的设计需求朝令夕改,却很少有人关心产品的质量问题。

例如,乔布斯坚持Apple III要安静运行,不能有风扇的声音。工程师不得不为Apple III设计了笨重的金属散热片。即便如此,Apple III在发售后还是屡屡因为过热而死机。有的用户发现,芯片因为太热而直接从主板上脱离。有的用户抱怨说,机器过热时,屏幕上就满是垃圾字符。甚至有用户发现,把软盘从驱动器中取出时,软盘已经被烤焦了。

终其一生,Apple III只卖了6万多台,这和Apple II数百万台的销量相比,真是一场灾难。1984年,Apple III正式停产。

相比之下,Apple II的质量要优异得多。即便在很多年以后,沃兹还骄傲地说:“没有什么电脑比Apple II更可靠了,它几乎从不出错。今天,你可以很容易从eBay网上买一台二手Apple II,它仍然可以工作。”

真正解决用户问题、操作简单、质量可靠的电脑,就一定会畅销。这一点在Apple II身上体现得尤其突出。让我们看一看Apple II的辉煌历史吧:

1977年,Apple II开始发售。

1979年,增强型的Apple II+问世。

1983年,Apple II系列中最为著名也最畅销的Apple IIe隆重登场。就在这一年,Apple II系列成为了历史上第一部销量超过100万台的个人电脑。同样是在这一年,《时代》周刊评选出1982年年度人物,其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当选者是“电脑”(puter)而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

1984年,Apple IIc发布。

1986年,Apple IIGS发布。

1988年,Apple IIc+发布。

1990年,为了在Macintosh上运行Apple II软件,苹果专门发布了用于Macintosh机的Apple IIe模拟卡。

1993年12月,Apple IIe停产,同时也正式宣告了Apple II家族的谢幕。

还有哪一种电脑像Apple II系列这样经久不衰?从1977年问世到1993年谢幕,即便在苹果内部,一个又一个新项目在Apple II身边诞生和发展,又迅速地销声匿迹。无论是Apple III还是Lisa,它们都因为各自的设计、质量或定位原因,上市不久就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相比之下,长盛不衰的AppleII家族成了苹果公司在很多年里最大的利润来源。

Apple II改变了世界,这正是乔布斯一生追求的理想。但这仅仅是乔布斯个人生命传奇的开端。在Apple II之后,还有着一个又一个改变世界的奇迹,等着乔布斯和他的伙伴们去创造。

关于沃兹,再多说上几句。

乔布斯乔帮主的一生是个传奇,在乔布斯的生命剧情中扮演过重要戏份的人,往往也是传奇。

正如讲乔峰就不能不讲他和段誉、虚竹等俊杰侠士的交情,讲乔布斯也不能绕开沃兹这样不世出的天才工程师。

其实,沃兹自己的传奇程度丝毫不亚于乔布斯。

乔布斯和沃兹因为蓝盒子被警察盘查的那天,两个史蒂夫被朋友带回乔布斯家里时已经是深夜了,沃兹仍坚持单独开车回伯克利。路上,身心疲惫的沃兹竟然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W//RS//HU)当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汽车已经失控冲向了路边。沃兹拼命打方向盘,失控的汽车在路面上疯狂打转,安全带把沃兹死死固定在座位上。那一刹那,沃兹觉得自己就像在梦境里一样。万幸的是,车祸只毁掉了车子,沃兹本人毫发无损。而且,如果不是这次车祸毁了车子,沃兹就不会在上完大三后为了挣钱而退学工作,估计也就不会在1976年和乔布斯一起创建苹果公司了。

祸不单行。1981年年初,沃兹被乔布斯从Apple II团队调到Macintosh团队。那时,他刚和第二任妻子订婚不久,也刚刚拿到自己的飞行驾照。沃兹兴奋地开着私人飞机带未婚妻兜风。2月的一天,沃兹驾机带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