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海伦-失聪少女自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假如我是海伦-失聪少女自传-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喜欢在湖边幻想。 
  现在,每当我坐在湖边,东湖、洪湖,深圳所有的“湖”边,望着淙淙湖水,幻想着,湖里面一定有美丽的水晶宫吧!不然湖为什么那么美丽呢? 
  湖里面一定有很多很多秘密吧!不然湖为什么那么神秘呢?总有一天,我要到湖底去,去那美丽的水晶宫做客。 
  湖是迷人的,美如梦境…… 
  呵呵。依然在写作中寻求慰藉。   
  初来深圳136   
  我的小学校,大概在深圳还是一个大村庄的时候,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小学之一。 
  有水贝,有田贝,水田之美,洪湖之美。湖,我爱美丽温柔的湖,也爱我的古老的校院。 
  你看,校园中间留下来的那棵千年老榕树,好比一座绿色的生物楼房,我常常一个人爬到它浓密的枝叶中间,与白鹭作伴,逗弄着用长长的用丝吊起自己的小青虫子。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是我一个人静静做的。 
  上下学的时候,我也常常是一个人走路,很少有同学同行。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耳聋使他们嫌弃。 
  总之我一个人走路。 
  并且心里头默默地念:你要自己看得起你自己!你要自己站起来!如果你自己倒下,就没有人会扶起你啦…… 
  常言道:扶竹竿扶不起井绳。 
  那么,你就要做竹竿! 
  我们上下学,都要穿越水贝村,那是深圳典型的城中村,我非常喜欢这里宽松的情景。这里有很多“草根”。 
  他们多是外地来的农工,也有很多东北的下岗工人。 
  他们是城市贫穷的一族,但是,活得却很顽强。有卖菜的,卖水果的,卖衣服和小玩意的。一个收废品的老阿姨,她自己每天只吃馒头充饥,却要养活一家人还要供一个儿子上大学和一个女儿上高中…… 
  呵,这开的是什么样的帝王的玩笑,向一个乞丐伸手求乞! 
  他们,城中村的“草根”们……脸上,除了写着疲劳还有希望,那就是儿子毕业后的好生活…… 
  我要写城中村。 
  当我说到“城中村”,那里面除了有些脏乱以外,实在还有太多吸引人的东西。 
  小时候我上学,天天都要从这个村中穿过。早上,它几乎是静静的,村庄很晚才会醒来,因为它睡得太迟。 
  那时我往往七拐八拐地不走正路,每天都要探出一条新的小道。村子里,房子盖得七歪八扭的,小道也密密麻麻,地图似的。 
  不久,我就把整个村子跑遍了。 
  我惊奇地发现,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门户,都是做生意的。那么多的铺子,东西究竟都卖给谁了呢?难道是你家卖给我家,我家卖给你家吗? 
  到了晚上,谜底才会被揭穿。 
  大约我们放学的时候,城中村才渐渐热闹起来。各家各户开大了门户,各种各样的小贩开始出动,道路两边的夜市也开张起来。 
  他们挂起一色的红灯笼,做你一切需要的买卖。 
  不久,村子外面打工的外来人开始潮水般向村子里面拥进。 
  理发的,洗脚的;贪嘴的,买日用品的;甚至是闲逛的……生意最好的大概算是路边的小食摊了。一串串的猪肉、青菜、海带、豆腐、鱼生,还有臭不忍闻的臭豆腐,在滚水里就那么一烫,捞起,就被打工者迫不及待地塞进口中,津津有味地吞下肚去…… 
  大概是工厂里的伙食太差了吧,所以每天来“补亏”的外来工络绎不绝。 
  我有很多同学都是住在城中村的,大约占到班上的一半人吧。 
  但是,只有极个别的是村中的“土著”。 
  这“极个别的”他们可是了不起的人啊!享有各种各样的特权。由于有了土地出卖出租,所以村中的分红相当可观。每人每月大概有几千元吧?! 他们还在剩余的土地上建满了私房,每家每户的房租收入更是可观。 
  村中的“原村民”(当地人这么称自己)几乎是从不用干活的。他们的子女也很看不起外来租房子人家的孩子。出租屋和“原村民”两类人的子女很少往来,除非是“原村民”的孩子们有作业实在不会写了,才有例外。 
  我家是住在村子外头的,房子正对着村中夜市的小街。所以,我们家的日常消费品,几乎都从村子里买来。因为那里的小商品品种多,价格也平。 
  村中最厉害的要算是民兵了。他们是村中执法人员。身着迷彩服,手提大棒,每天气势昂扬地在大街小巷子里穿梭。见到没有给村里交钱的小商贩,二话不说,一律罚没。不听话的,还得“挨几下子”。 
  昨天晚上我就看见三个卖葡萄干的“阿凡提”,车子被他们收走。周围有人围观,惹得一个民兵恼火,照着一个送矿泉水的男人的自行车尾就是一脚,并对周围大声吼道:“看什么看?!都给我滚!” 
  民兵们还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办暂住证。公开的一个窗口,每件收100元钱,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其他什么也不要。 
  都说城中村太乱,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往村里面挤。 
  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在那里,一些穷困潦倒的外来人似乎找到了一线生机,看到了一丝光亮—— 
  出路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生路没有被堵死。 
  听说城中村就要被改造了。我不知道,到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对它有些怀念!比起外面的钢筋水泥,在这里你似乎更多的闻到了人间的气味。 
  城中村有着那种原始的、野蛮的、各地人民大融合的风情。   
  初来深圳137   
  秋天,学校里。 
  值日做清洁那天,学校走得没有一个人了。 
  我一个人爬到校园中间那棵大榕树上……我糊涂了,犹疑地站着,然后从我的口袋里慢慢地拿出一粒最小的玉米献上给你……泰戈尔的诗伴随我的行动。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我们的校园有什么不一样了呢? 
  喔,你看,校园内阳光特别透明。 
  特别亮。 
  一阵秋风吹过,树叶落了,黄黄的,像一只只蝴蝶在风中起舞;旋转一阵,落下来,龟缩在路边。 
  树叶一堆堆的。 
  同学们走上去,又软又松。 
  就像踩在棉花包上,好玩极了…… 
  只有大榕树青绿如旧。 
  几只正在吐丝的小青虫,不小心从密密的枝叶间滑了下来,连着丝,高高的吊在半空,引逗来调皮的男同学拿木棒棒把它们钩下来玩儿。 
  可怜的小青虫蠕动着,挣扎求生…… 
  我很可怜这些小青虫,它们是在营造冬天温暖的房子呢。 
  本来,它们可以舒舒服服地在里头过冬,早春从丝囊里飞出,就会成为真正的、花花绿绿的蝴蝶了…… 
  可是没想到……不过,毕竟它们只是些美丽的害虫罢了。想到这里,我心安了许多,继续欣赏校园美丽的秋景。 
  太阳落山了,夕阳把校园染成橘红色。那白的、蓝的教学楼好像是被镀了一层金,美丽极了…… 
  风继续吹着,吹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冬天的寒冷。我背着书包走出校门。 
  看见去年那个卖柿子的小男孩。 
  他端出了金黄的柿子,又在校门口的对街叫卖了。 
  有时候,美丽是要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的。还记得去年夏天我和你初次相见 
  从此后美丽故事在生命上演 
  你一点一滴付出了关怀 
  我不知不觉喜欢你 my friend 
  就算我不眠不休就算有大雨寒风 
  你始终在我心中温暖的角落 
  在每个最冷最深的夜里 
  你给我最美最好的回忆 
  I do love you I do love you 
  我会好好地珍惜你的心 
  I do love you I do love you 
  永远不会改变……大街上,永远有歌声。   
  初来深圳138   
   
  这就是我初到深圳的又矛盾又惊讶又生气又难过又高兴又美好的五味生活,也许到了将来,这些都是美好回忆。 
  “欢乐,如醉如狂的欢乐,好比一颗太阳照耀着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成就,创造的欢乐,神明的欢乐!唯有创造才是欢乐。唯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其余的尽是与生命无关而在地下漂浮的影子。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的。便是那些在巨大的火焰旁边没有地位的——野心家,自私的人,一事无成的浪子——也想借一点黯淡的光辉取暖。” 
  这是音乐天才克利斯朵夫的名言,也就是贝多芬的名言,他们两个都快乐得就要狂叫了。你愿意为此付出悲伤的代价。 
  每一天都做着别人为你计划的事, 
  你终于为一件傻事离开了家。 
  从此以后你有了一双属于自己的手, 
  你愿意忍受心中所有的伤痕。这就是我刚来深圳所经受过的,一些心理的和世纪的路程。呵呵,孩子,当你年幼,当你随着你的父亲或者母亲,来到这里,来到这个新兴的城市…… 
  初来深圳啊!     
  第十二部分   
  十一岁的花季139   
  孩子的岁月 清纯之恋 
  暗恋月光下的犁枕头下的心事 
  痛恨出卖了岁月的人岁月故事 平凡世界 
  记得当时还小设计生死 惊世少年 
  不过是一个青色年华。 
  当你承受着光明的时候,是否也像贝多芬那样觉得一阵电流在身上流过? 
  “他发抖了。那好像在黑夜茫茫的大海中突然出现了陆地。也好像在人堆里忽然遇到一双深沉的眼睛瞪了他一下。这种情形,往往是在几小时的胡思乱想,意气消沉之后发生的……”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物,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点事物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既然每一个错误的命题的反对面都是一个真理,所以真理的数目也同谬误的数目一样,是没有穷尽的。” 
  “在我们所能获得的知识中,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没有用的,有些则将助长具有知识的人的骄傲。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 
  后两段话都是大教育学家卢梭说的。 
  2001年匆匆的春天。 
  这个时候我还在10岁里头。 
  但是我的同班同学很多都已经十一二岁了。我的思想总是大于我的年龄。或许,那还不叫做“思想”,而只能叫做杂乱的感触。 
  有的人说,有思想者为高级动物,可是,等到有了机器人,人们才觉得:情感和情绪,是多么伟大的东西! 
  我都过了《城南旧事》中英子看世界的年龄了…… 
  那一年,世界脑库论坛在深圳举行,我拉着妈妈的衣角“溜”了进去,得以见到许多世界上一流的学者。比如,大经济学家我与斯蒂格里茨。 
  那一年的论题是“新经济”,当然了其实就是“信息”经济,后来人们称为“泡沫”的。我不是很懂得这些经济,但是庄严的会场,全英文的发言和材料却叫我大开眼界。 
  正像我妈妈所说的:“听懂多少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见过场面。” 
  后来,报纸对我的“出席”大加报道——论坛最小的听众嘛,虽然是炒作,却叫我大大得意了一阵子。   
  十一岁的花季140(1)   
   
  2001年。 
  我第一次被记者追上。 
  第一次上大报《深圳商报》和小报《深圳晚报》。 
  就连俺们老师也在课堂上表扬了我。 
  你看看陈莉姐姐的特别报道,是这样写的—— 
  “在昨天的脑库论坛现场,一位只有十来岁的小听众一本正经地坐在位置上认真地听着专家们的发言。还不时在本子上做笔记,而且她还不戴同声传译器!这么一位小姑娘出现在如此高规格、高层次的国际会议论坛上,立刻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 
  ”这位小听众叫张悉妮,是罗湖水田小学的一名学生。据妈妈介绍,小姑娘从小就爱看书,并且受研究经济理论的爸爸的影响爱看经济类书籍,《富爸爸》、《穷爸爸》系列的一套书她已全部看完,有时她还帮助爸爸打论文。别看悉妮年龄小,电脑、英语却非常棒,而且大部分是靠自学而成的。小悉妮不但好学,而且还很有抱负,她说现在就想考大学成为经济学学士,更特别的是,她的理想并不是仅仅想当一名科学家或经济学家,而是长大以后出来个人创业,很有一股深圳精神。 
  “2001‘全球脑库论坛’召开,小悉妮了解到论坛的主题是‘新经济与亚洲’,于是主动提出要妈妈带她去现场听听专家们的演讲,因为‘新经济’这个词在书中曾接触过,以增长见识。周末学校放假,小悉妮就跟着妈妈听脑库论坛来了。 
  ”一开始,会场管理人员以为一位小姑娘闯入论坛现场会影响这次国际论坛的严肃性,准备将小悉妮劝出来,了解情况后,会场管理人员表示欢迎这位小听众。听众亦非常欣赏这位小姑娘,说她从小耳闻目染,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中国脑库精英。“ 
  这些报道使我很得意,想到从我记事那年起,我就常听爸爸讲:”悉妮,爸爸很爱你,你是爸爸的心肝、宝贝!“ 
  虽然我当时还听不懂什么叫”心肝“、”宝贝“。 
  但我从我爸爸的眼神里知道他是多么的爱我! 
  毕竟,我是我爸爸的唯一的女儿啊! 
  小时候,我经常缠着他问:”我是哪儿来的?“ 
  我妈说:”不要问!“。 
  爸爸说:”应该告诉她!“ 
  从此以后,我便知道了我是妈妈”生产“出来的”心肝“、”宝贝“、”财富“;我拥有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爸爸妈妈共同拥有我…… 
  以此类推,人类就是这样相互依存、承前启后构成了多彩的社会。 
  听爸爸讲:”生产,是人类的全部的活动内容,是人类的全部的人文历史。“知道了什么是”生产力“、”经济现象“、”经济发展史“以及现在最时髦的”新经济“。 
  ”讲到新经济,就要讲到人类生存的目的,讲到我们自身……“ 
  这是爸爸常说的话。是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