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探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李探花-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夫人更得皇上看重,加上京里面的四王八公同气连枝,相互联姻,就是皇上有心思也不会轻易动他。”

李衍背后生出一丝冷汗,到底是自身自恃过高,他有何资本看不起贾家?想到这里,李衍对自己又多反省起来。

莫夫子看到小学生如此模样,心中点了点头。

以前收这个学生,一边是因为李家恩情,一边是这个李衍特别像他小时候,调皮却灵气。没想到,李家大姑娘定亲,还让他看到学生的另一面。

莫夫子觉得有必要改一改他的教育方式,他既然不能出仕,就让这个学生完成他的梦想。

“今天晚上,你将今日教授的《大学》文章给我抄十遍,明日我会随意抽取,若是不能背下,惩罚加倍。”

李衍点了点头,背书抄书什么的,他不怕。李衍记忆力十分好,而抄书,他就当自己练字了。

以前的时候,他的脾气也是十分容易暴怒,但是偶尔看到爷爷写大字,他便静下心来学,一时写着写着就入了神,不仅脾气趋向于温和,养气的功夫也越加精深。

李衍从莫夫子处没有直接回自己的致学斋,而且去了李纨所在的绫然阁。

绫然阁热闹万分,李衍大老远就听到她那姨母孙杨氏的大喉咙。

“从小儿,我就觉得宫裁(李纨及笄赐下的字)是大有福气的,如今芷卿就要嫁入国公府,可不是应验了!”

随后一对的亲戚迎合,李衍心中不痛快,可是想起师父的教导,他带起一丝浅笑,凝神静气,缓缓地走了进去。

“见过母亲、大姐姐……咦,姨母和表姑姑也在,衍哥儿给诸位长辈请安。”

孙杨氏连忙上前扶起李衍,脸上竟然欣喜之色,直接夸赞道:“衍哥儿又长高了。”说完就要去摸李衍的头。

李衍抬起头,孙杨氏的手只能放下。

“姨母,智表哥怎么没来?”

孙杨氏笑道:“你智表哥昨儿个没做出文章,被你姨夫关在家里读书呢,你姨夫就是严厉,一般的孩子,八岁字都没认全,可你姨夫就要求写文章了。”

李衍敛下表情,这话稚子听不懂,但是李衍的内芯子已经换了,如何听不出她话中□裸的炫耀之意。

八岁稚子做文章,当真不凡。

李杨氏和李纨自然听懂了,虽认为自己儿子/弟弟也不差,但是她是客人,两人又不是什么爱炫耀的性子,所以当做没听见。

李衍露出可惜之意,说道:“衍哥儿还想和智表哥玩。”

孙杨氏笑了笑,女儿嫁的好虽然是喜事,但是妇人靠的还是儿子。

“改日他文章做好了,就让他过来陪衍哥儿玩耍。”孙杨氏许诺道。

李衍连忙点头,道:“衍哥儿还想请教智表哥一些《大学》上内容,也好让师父夸赞夸赞。”

孙杨氏的笑容有那么一瞬间凝滞,就是她不是才女,但是出身书香之家,自然也只《大学》是考进士的必修书籍。

她的儿子还在学《论语》,现阶段就《论语》做文章也是为童子试做准备,这衍哥儿比自家儿子还小一岁,竟然学到大学去了?怎么可能?

孙杨氏并不知道,莫夫子教学和其他夫子不一样,他的确教了《大学》,但是也是有针对性的。

书中内容有难解和易解之处,莫夫子在教授基本的《论语》等书时,偶尔会说几章《大学》《中庸》以及一些史书易解的地方。

这也是让李衍提前习惯,让未来更轻松一些。

“还是衍哥儿聪明……”当下就有表姑姑和另几位亲戚夸了起来。孙杨氏反应过来,拉过李纨和李衍,眼中闪动着喜悦,笑对李杨氏说:“还是长姐福气大,这一双儿女可羡慕死妹妹了。”

李杨氏看了看儿子和女儿,心中也痛快。

“得了,你少贫嘴,小孩子家家的,你越夸他,他越骄横,前些天,他还被老爷给重罚了,说是调皮。我啊,还指望着他向智哥儿好好学学,省心点才好。”

李衍扯了扯嘴角,妇人们聚集在一起,不是谈论儿子,就是一些内宅或者珠宝胭脂之类的事情,今日说的最多的是奉承。

主要奉承李纨,话里话外都是说李纨嫁进国公府,可不能忘了亲戚。

其次,便是奉承李衍聪明伶俐的,这里面的真心就说不定了。

及至黄昏,这些人才个个打道回府。

李廉也回了后院,一家子用过晚膳,李廉和杨氏说了几句,李衍在李纨身边呆了一会儿,都各自回去休息。

婚事延迟

日子悄然而过,转眼间贾珠和李纨的婚礼基本准备就绪。

就在要定吉日之时,荣国府的当家贾代善逝去。

李家也派人去祭奠了,李纨和李衍这些小辈倒是呆在李府未去。

贾家丧事隆重结束后,贾家就派人来李家道歉,说是将婚事延长到洪庆二十二年六月十八。

现在是洪庆二十一年四月,也就是说,李纨要一年后李衍高兴大姐姐不要那么早早嫁进贾府,不过烦恼的是这婚事已经定下,他父亲那性子,哪怕是贾府没落了,他也不会毁了自家的信诺。

如果这一年,如果贾家被抄,这婚事就算还是成了,贾家还敢怠慢李纨不成?

可是,李衍皱紧眉头。

那个抄贾家的皇帝现在还只是一个皇子,现在的皇帝对贾家可护得紧,一年灭了贾家,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的事。

“衍哥儿,你在这做什么?”

李衍一惊,连忙站了起来,看到李纨,连忙丢下手中的树枝。脚在他身后的沙地上乱踩了几脚,因为这沙地上写着一些简体字,尽管让人认不出来,但是那些内容是不能让人知道的。

“大姐姐怎么来了?”

李纨瞥向那块沙地,道:“大老远就看见你在蹲在这里。”

李衍“嘿嘿”笑了几句,一脸讨好道:“我在挖蚯蚓,准备去池塘钓鱼,大姐姐可千万不能告诉父亲。”

李纨蹲下身子,拉起李衍的手,然后细心的给李衍擦了擦还有些许泥土的手掌。

“功课可完成了?”

李衍连忙点头:“今天的都完成了。”

李纨又拿衣袖给李衍擦了擦脸,道:“下不为例。”

李衍一喜,道:“谢谢大姐姐。”

李纨整理好李衍的行装后,道:“也别玩这个,随我去给母亲请安去吧。”

李衍点了点头,手拉紧了李纨的手。

李纨一脸温柔,李衍很享受,这样的姐姐他怎么能不喜欢?

宜正院。

杨氏在做刺绣,听闻下人来报,便将绣活给放下了。

李纨和李衍请过安后,杨氏招来李衍,道:“荣国府的二太太(贾代善死后,王氏这个二奶奶变成了原著一般的二太太)在去年得了个哥儿,听说啊,这哥儿一出生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众人都说这哥儿是个有出息的。贾老太太更是对这个孙儿爱如珍宝,这一出生,贾老太太就给孙子取了个名叫作宝玉。”

李纨睁大眼睛,道:“还有这等事?”

杨氏点点头,笑道:“以前代善公还瞒着,但是这样一桩奇事,现在哪里还瞒得住。所以,贾家虽在孝期,这宝哥儿的周岁宴还是准备小办一下。”

李衍撇了撇嘴:“他们不怕御使参奏?”

杨氏摸了摸李衍的头,道:“哪里会这么糊涂了?他们也只不过请亲近的人家吃顿饭罢了,连酒都不让上的。”

李衍顿时不说话了,说来,他以前对贾家的意见没那么大的,可是最近他觉得自己一直在针对贾家。

“我们家要和贾家结亲,这宴的主人公也是你姐姐未来的小叔,所以贾家也派人来请了。你父亲跟着皇上南巡去了,这家里的男子就你一个,所以,这次就有你代表咱们家去吧。”

李衍眼睛一亮,随后看了看杨氏,问道:“大姐姐不去儿子明白,为什么母亲不去?”

杨氏脸色有些不好,道:“娘的身子有些不爽利,你替娘向贾家老太太告个罪。”

李衍一听,立刻围着杨氏急道:“母亲那里不舒服?看过大夫了没?月莲姐姐,母亲可吃药了?”

月莲笑道:“夫人看过大夫了,只是前几日受了寒,咳嗽几句而已,衍哥儿不比担心,奴婢会好好照顾夫人的。”

李衍听罢,坐到一旁的矮凳上。

“你们若是好好照顾母亲了,母亲也不会咳嗽。”李衍话中虽是埋怨,但是却无怪罪。

月莲的笑容顿时散去,只剩下惊慌。

不过瞧这小主子转头关心夫人去了,仿佛那是一时毫无在意的嘟囔,她放松之余也承认了自个的疏忽。

从这说明,李家的教育要比贾家严谨。贾家的丫环若是被一个小孩子这样埋怨,只怕心中怨了去。

李纨笑了笑:“人哪里会不生病的,衍哥儿若是希望母亲早早好起来,就一定要好好听母亲的话,别让母亲为你担心。”

李衍连连保证,杨氏很欣慰的笑了笑。

洪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晨。

杨氏看着收拾好的李衍,满意的点了点头。

身穿银白色的小袍,小袍上的装饰很简单,不过串着几颗银竹,文雅而不失大方。

贾家在守孝,李衍不能穿喜气等犯讳的衣物。同样的,李衍参加的是贾宝玉的周岁宴,这是个喜事,李衍也不能穿得太素,这样也是不尊敬主人家。

所以,李衍这身衣裳最是适合不过了,既淡雅,也不失贵气。

杨氏叫月莲递过一个锦盒。

“这是你以个人交付给宝哥儿的礼,至于咱们李家的贺礼,娘已经叫小厮帮你提着去了。”

李衍好奇道:“这盒子里是什么?”

杨氏道:“文渊阁的相墨。”

李衍立刻不干了,道:“儿子都没机会用相墨,那宝兄弟不过周岁,能写字吗?”

文渊阁的相墨是近十年来最珍贵的墨,一小块就需要五十两银子,瞧这盒子的大小,没有二三百两银子哪里能置办得好的?

两三百年,可以让平民好吃好喝过一辈子了。

他家这么有银子?李衍这么一问也是在试探。

杨氏摇头道:“少在这儿撒浑,这相墨送过去也是为了你大姐姐,虽说是以你的名义送,但是众人都会知道是你大姐姐亲自掏银子给买的。”

李衍一愣,道:“是大姐姐的银子?”

杨氏点点头。

李衍纠结的拿起锦盒,杨氏笑道:“相墨精贵,你的字练好了,娘就将你姐姐送给你的相墨交给你。”

李衍欢喜道:“大姐姐真的给儿子也买了?”

杨氏用力拍李衍的头,道:“你个小没良心的,你大姐姐对你多好,又怎会忘了你的?”

李衍摸了摸后脑勺,然后抱着大锦盒跑出屋子。

“儿子现在就去,一定亲手交给宝哥儿。”

杨氏听了,只得让下人赶快跟上。

初见贾家人

贾府坐落在权贵集区的东北方,李衍掀开轿子的纱窗向外看了看,这里的街市繁华,人烟也是阜盛之极,比起他家清流巷大为不同。

终于,到了地儿,李衍下了轿子,看着面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完全打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门外站着十几个仆妇,个个穿的讲究。

“这是李家小哥儿吧,快随老婆子进来,珠大爷可时常念叨,老太太和太太也念着小哥儿呢?”一个婆子殷勤之极的迎上来说道。

称太太,不称二太太,看来是王夫人身边的人了。

王夫人身边得力的婆子应该是周瑞家的,这周瑞是贾府得力的宠奴,李衍点点头,然后示意后面送礼的婆子随着贾府下人而去,最后对周瑞家的一笑,道:“还请嬷嬷领路。”

周瑞家心中嘀咕,这李家哥儿真是不容小觑,这么小的年龄就能安排事情,又极其有礼,可见李家的教养不错。

虽说不错,可是夫人对先太爷定下的婚事实在不乐意,这未来的大奶奶日子只怕不会很如意。

随着周瑞家的进了荣府,众下人引着路,东转弯后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

李衍掩饰眼中的异光,这贾代善才一去,这荣国府的正堂就被贾政一家子占去了。

面无异色,带着浅笑随着周瑞家的走进去。

正堂热闹万分,众多的爷们在一旁闲聊喝茶,周瑞家的并没有多做停留,携着李衍想向一侧去后堂。

李衍嘴角扯过一丝笑容,对着首座的贾政和一旁看似贾赦的人无声的施了一礼。

礼毕,李衍转过头随着周瑞家的向后堂走去。

大堂内,立刻就有陪坐奉承,道:“那小哥儿既气派,又懂礼,也不知是府上那位公子?”

贾政笑言:“国子监守中家的幼子。”

陪坐道:“贾大人目光如炬,就瞧着这小李公子这般模样,贾大人必得一位佳媳。”

贾政对于李衍很满意,他自恃文人,对他礼数周全的人,他会格外喜欢。

贾赦似乎没听见,只是和一旁的人喝茶说趣。

***

后堂内,李衍远远就听到女子的笑闹声,时而传来孩童的哭闹和稚子的童稚之语。

“李家的小哥儿来了。”周瑞家的隔着后堂帘子禀报道。

李衍自书童李文身上拿着礼盒,听到里面请唤,便走了进去。

周瑞家的和李文便候在堂外两边。

入眼的就是十二三个妇人,各人有各人的气派,身穿华服,虽然带着些许的素雅,但是件件精致漂亮。

她们中间自然有一华贵舒适的摇床,铺着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一个娃儿睁着他那双伶俐的眼睛四处张望。

他的周围摆着几盆清香的鲜花卉,更有一茶几在旁,各类用具已备齐。

李衍进来的时候,就有候在屋里的丫环搬来一小凳在最首位的老太太旁。

“李衍见过老太太,愿老太太安康喜福。”

贾母自李衍进来就打量起来,长得俊秀,就让贾母心中有了些许好感。说来这珠儿的婚事是老爷子定下的,贾母就算心里不乐意,但是她还是尊重自家老爷子的。

如今看到李衍这般品貌,加上老爷子、二儿子、孙子都对李家赞誉有加,她的心里总算舒畅通了。

更何况,珠儿的科举未来还需要李家的岳父多多提携,所以,现在的贾母对李衍态度极好。

“乖,快让看看,大伙瞧,衍哥儿长得可俊啊。”

众人细细相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