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姓什么来着?詹金斯,没错。詹姆斯,詹金斯,您若能帮助我,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因为我太担心了。麻烦都来了,要是奥尔加小姐害死了卢埃林-斯迈思夫人的话,而乔伊斯看见她下毒手……听律师们说她要得到很多钱之后,奥尔加小姐那么得意,可当警察询问她时就不同了,她突然溜走了。没人问过我什么,一个人也没有。而现在我却纳闷当初是否应该说出来。”
  “我觉得。”奥列弗夫人说。“您很可能得把这些跟卢埃林-斯迈思夫人当时的律师说一说,我相信一个好律师会理解您的感情、您的动机的。”
  “嗯,我相信要是您肯替我说句话,告诉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不是故意的—您见多识广—告诉他们我不是故意要做不诚实的事。我是说,我所做的一切—”
  “您所做的一切就是保持缄默。”奥列弗夫人说,“这似乎是个很合适的解释。”
  “要是您能够—先替我说句话,解释一下。我会感激不尽的。”
  “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的。”奥列弗夫人说。
  她瞥了一眼花园的小径,看见一个衣装笔挺的人走了过来。
  “那就太感谢您哪。他们说过您心地善良,我肯定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的。”
  她站起身来,重新戴好手套(她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不停地搓手把手套全搓掉了),屈膝行了礼,就快步离去了。
  奥列弗夫人静候波洛的到来。
  第十八章
  “过来,”奥列弗夫人说,“坐下。你怎么了?好像很难受。”
  “我的双脚痛死啦。”赫尔克里·波洛说。
  “就怪你那双该死的漆皮鞋,”奥列弗夫人回答说,“坐下,跟我说说有什么要告诉我的,然后我要告诉你点事情,你听了没准大吃一惊!”
  波洛坐下来,舒展了一下腿说:“啊!好多啦!”
  “把鞋脱了吧。”奥列弗夫人说,“把你的脚解放出来。”
  “不,不,那怎么行呢。”波洛显然觉得这样太过分了。
  “哎呀,都是老朋友啦,”奥列弗夫人说,“要是朱迪思从屋里出来也不会介意的。不是我说你,在乡下穿什么漆皮鞋呀。干吗不买双好皮鞋呢?那些看上去像嬉皮士的男孩子穿的那种鞋也成啊。你知道吗,那种鞋一蹬就穿上了,又从不需要擦—看样子有一种特别的自净过程。多省事。”
  “我根本不会喜欢那种东西的。”波洛—本正经地说,“真的不会!”
  “你的毛病在于,”奥列弗夫人一边说一边拆桌上的一小袋东西,一看就知道才买了不久,“你的毛病在于你一味地追求风度。心思全放在衣服呀、胡子呀、姿势呀什么的,完全不顾舒服不舒服。如今舒适可是一个大问题。人一过了五十,舒服不舒服就是第一位的啦。”
  “夫人,亲爱的夫人,我不敢苟同。”
  “是吗。你最好听我的,”奥列弗夫人说,“不然,就是自找苦吃。一岁年纪一岁人,不服老不行。”
  奥列弗夫人从纸袋中掏出一个漂亮的盒子,揭开盖,她用两个手指夹了一点里面装的东西送入口中,然后舔舔手指,又拿手帕擦了擦,顺口小声嘟囔了一句。
  “太粘了。”
  “你不再吃苹果啦?从前老看见你手上拎着一袋苹果。要不就是正在吃。有时候袋子破了。苹果滚得满地都是。”
  “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奥列弗夫人说,“我跟你说过我连看也不愿意再看一眼苹果了。
  不看。我讨厌苹果,兴许有一天我会克服这种心理又吃起苹果来—可是苹果给我的联想太糟糕了。“
  “你吃的是什么?”波洛拿起颜色鲜艳的盒盖,上面画着一棵椰枣树。“啊,改吃枣啦。”
  “没错,”奥列弗夫人答道,“是枣。”
  她又拿起一枚枣放人口中,去了核,扔到树丛中滚了好几下。
  “枣(早),”波洛说,“很不寻常。”
  “吃枣有什么不寻常的?吃的人多着呢。”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吃枣,是你说‘早’字让我听着觉得不寻常。”
  “为什么?”奥列弗夫人追问道。
  “因为。”波洛说,“你一再给我指路,告诉该怎么办,你指明了方向,我愿意听你的,早晚,时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事情发生的日期多么重要。”
  “我不明白早晚跟这里发生的事有什么关系。没牵涉到什么具体的时间。整个事情也不过发生在—仅仅五天之前。”
  “那件事发生在四天前,对,没错。但是对于发生的每一件事来说都有一个过去,过去与现在并非没有任何关系,过去可以是昨天,也可以是上个月、去年。今天总是植根于昨天,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前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一个孩子目睹了这次谋杀,正因为那个孩子在过去的某一天目睹了这起谋杀案,她才会在四天前丧命,对吧?”
  “嘿,是的。至少我觉得没错。也许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兴许就是一个精神失常的人干的,他以杀人为乐,一玩水就想把某人的脑袋摁在那儿不动。可以说成是一个心理变态者在晚会上尽情娱乐了一番。”
  “你当初请我来这儿不是出于这种想法吧。夫人。”
  “不是。”奥列弗夫人说,“当然不是。当时我不愿意凭感觉办事。现在我还是不愿意跟着感觉走。”
  “我赞成。你说得对,要是不喜欢跟着感觉走,就得把事实弄个水落石出。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想弄个明白,不过你也许不这么认为。”
  “就凭这里走走那里走走,跟人们聊几句天,看他们是不是好人,然后问几个问题?”
  “完全正确。”
  “那弄出什么结果了吗?”
  “弄清了一些事实,”波洛说,“这些事实到一定的时候按时间先后顺序一排列就能说明问题。”
  “就这些吗?别的还弄清什么了吗?”
  “没有人相信乔伊斯。雷诺兹会说实话。”
  “是指她说目睹过一桩谋杀案?可我亲耳听见她说了。”
  “对,她是说了,但没有人相信是真的。因此,有可能不是实话。”
  “我怎么觉得。”奥列弗夫人说,“你那些事实像是引你倒退了,没有坚持你的立场,更谈不上有什么进展啦。”
  “事情要前后一致才行。比方说伪造遗嘱的事,大家都说那个外国女孩博得了上了年纪的富孀的欢心,老太太留下一份遗嘱(或者说遗嘱的一个附加条款),把全部财产留给了这个女孩。这遗嘱是女孩子本人还是别人伪造的呢?”
  “还会有谁伪造遗嘱?”
  “村子里还有一个伪造文件的人,他曾经被指控过,但是因为是初犯,并且情有可原,就被放过了。”
  “是一个新角色吗?还是我早已知道的?”
  “你不知道他。他死了。”
  “哦?什么时候死的?”
  “大约两年前,具体日期我不得而知。但我会查清的,他伪造过证件,而且住在本地。仅仅因为交女朋友招来嫉妒,在一天深夜被人用刀杀死。我有一个想法,这些事故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联系更紧密。有一些我们想象不出来。兴许不是全都有联系,而是有两三桩。”
  “听起来倒挺有意思,”奥列弗夫人说。“不过我不明白”
  “目前我也是,”波洛回答说。“不过我认为日期可以对我们有帮助。具体事件发生的日期,发生的地点,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时他们都在干什么。每个人都认为那个外国女孩伪造遗嘱,也许,”波洛说,“也许大家都是对的。她不是直接受益人吗?等一下—等一下—”
  “等什么?”奥列弗夫人问。
  “我突然有个主意。”波洛说。
  奥列弗夫人叹了口气,又拿起了一枚枣。
  “夫人,你回伦敦吗?你还耍在这里呆好长时间吗?”
  “后天走,”奥列弗夫人回答说,“我再也呆不下去了,我还有好多事要办呢。”
  “那—你家里,你搬了那么多次,我都记不住是在哪儿啦,你家里有客房吗?”
  “我从来不肯说有。”奥列弗夫人说,“要是你-说在伦敦有一间空的客房,马上就有人想租用,所有的朋友,还不仅仅朋友,有的只是熟人,或者熟人的远房亲戚都会写信问,让他们暂住一晚上我是否介意,我真的介意。他们门一来,又是换床单啊、枕头啊、洗衣呀,还要送早茶,还得供饭。所以我不告诉别人我有一间空房。我的朋友们来了才可以住在那儿。是我真正想见的,而不是别人-不行,我帮不了你的忙,我不喜欢受人利用。”
  “谁会喜欢呢?”赫尔克里·波洛说,“你可真精明。”
  “不过,究竟是什么事?”
  “如果有必要,你能留一两位客人住下吗?”
  “也许可以吧,”奥列弗夫人回答说,“你想让谁住在我那里?不是你自己吧。你自己的房子那么漂亮,超现代派的。那么抽象,全是什么正方形、菱形之类的东西。”
  “只不过是也许有必要采取明智的保护措施。”
  “保护谁?又有人会被杀害吗?”
  “但愿不会,可是这种可能性尚存在。”
  “谁呀?是谁呢?我不懂。”
  “你对你的朋友了解多少?”
  “对她?不十分了解。我只是在旅途中与她相识的,后来我们总是一块出去。她挺叫人-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跟别人不一样。”
  “你觉得会把她写进你的书中吗?”
  “我实在讨厌别人这么说,人们总这么说,可这怎么会呢。我并不把我认识的人写人书中。”
  “夫人,可不可以说你有时真的把某些人写入书中?我是说你碰见过的人,而不是你认识的人,我同意写认识的人没有意思。”
  “你算说对了,”奥列弗夫人说,“有时候你还真善解人意呢。就是那么回事。比方说,在公共汽车上你看见一个胖胖的女人吃葡萄干面包,她一边吃嘴唇一边不停地动着,你会觉得她要么在跟谁讲话,要么在想该打某个电话,也许是想起了该写封信,你看着她,打量着她的鞋子、她穿的裙子,猜测着她的年龄,还看她是否戴着结婚戒指。然后你下车了。你不想再见到她。但你的脑海中编出了一个故事,一位卡纳比太太坐在公共汽车上回家去,她刚刚在某处赴了一个奇怪的约会,在那里一家点心店里她看见了一个人,她以为那人早死了,可是显然他还活着,天啊,”奥列弗夫人停下来喘了一口气,“就是这样的,我离开伦敦之前在公共汽车上是见过一个人,现在我脑海中就编成了这样一个故事。马上完整的故事就出来啦。像她将会说什么,她是否会陷入危险。或者别人会陷人危险什么的。我甚至还知道她的名字。她的名字是康斯坦斯。卡纳比。只有一件事能毁了这一切。”
  “什么事?”
  “要是我在另一辆公共汽车上又遇见她,和她搭话,对她有所了解的话,一切都毁了,毫无疑问。”
  “对,对。故事必须属于你自己,角色也是你自己的。她就像是你的孩子,你创造了她,开始懂得她,知道她的感觉,知道她住在何处,在干什么,可是若是换成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话,要是你知道了这个人的本来面目-那么,故事就不存在了,对吗?”
  “你又说对了。”奥列弗夫人回答说,“我觉得你刚刚问起朱迪思也有道理。我是说在旅途中我们常在一块儿,但事实上我并不太了解她。她丈夫死了,留下个孩子,可没给她留什么钱,米兰达你见过,我还真的对她们有一种很有趣的感觉,觉得她们挺重要,就像是与一场很有意思的戏剧有什么关联似的,我不想知道那是一场什么戏,不希望她们告诉我,我倒愿意把那场戏想象成适合她们演的。”
  “对,对,看得出来—嘿。她们会成为阿里阿德理·奥列弗的另一部畅销书中的角色。”
  “你真是狗嘴吐不出象牙,”奥列弗夫人嗔怪道,她停下来静静地思索了一阵说:“不过也说不准。”
  “这哪是什么俗不可耐的话呢。是人的天性。”
  “你想让我邀请朱迪思和米兰达到我伦敦的寓所里作客?”
  “还不忙,”波洛回答说,“等我能够肯定我的想法是对的时候再说。”
  “又是什么想法?我刚得来了条消息要告诉你。”
  “夫人,我真高兴。”
  “别高兴得太早啦。恐怕要把你那些想法全部推翻了。设想一下吧,要是我告诉你,你谈了半天的伪造证件根本不是伪造的。你怎么办?”
  “你说什么?”
  “那位叫阿。琼斯。斯迈思还是什么的太太的的确确给她的遗嘱写了个附加条款,把所有的钱都留给那个侍奉她的女孩。有两个见证人亲眼看见她签字,这两个见证人也当场并签了字。好好想想吧。”
  第十九章
  “利曼夫人。”波洛一边念一边记下了这个名字。
  “对,哈丽雅特。利曼。另外一个证人好像叫詹姆斯。詹金斯。自从去了澳大利亚就再没有消息了。奥尔加。塞米洛夫小姐似乎只听说回了捷克斯洛伐克或者别的地方,她的家乡,看来人都走了。”
  “你觉得利曼夫人可靠吗?”
  “我觉得她不会全是编造的,你问的是这个吧。我想她签了字之后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一有机会她就把它找出来看看。”
  “她能读书写字?”
  “大概是吧。但我认为有时读老太太的手书很困难,歪歪斜斜的挺难辨别,要是说起后来关于附加条款的流言四起时,她说不定觉得是因为太难认,所以她给认错了。”
  “真有这么一份文件,”波洛说,“但是确实有一份伪造的。”
  “谁告诉你的?”
  “律师们。”
  “也许根本不是伪造的。”
  “律师们对这些事是很仔细的,他们作好了准备,开庭时请专家作证。”
  “哦,那么,”奥列弗夫人说,“看来很容易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容易?是怎么回事?”
  “啊,第二天,也许几天之后,甚至一周之后,卢埃林-斯迈思夫人要么是和对她忠心耿耿的姑娘发生了口角,要么是同她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