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小事生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要为小事生气-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小时候所受的那些教育,只够我们在生活当中知道怎样去明辨是非。在明辨是非之外,就要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信念和约束自己的力量,去遵循我们所知道的正确的道路。成功不是那么轻易可得的,只有那些时刻能够掌控自己的人,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的目标。
  勤奋与懒惰、清醒与执迷,这些虽说是一些相反的观念,但它们并非距离遥远,只不过是薄薄的剃刀的两面,其间只有一刃之隔。你翻过一刃之隔,便是勤奋与清醒;如果停留在那边,也就是懒惰与执迷。要不要翻过,这也只是你在短短的一念之间的差别。
  清醒的时候,如果你下决心,你便可以清醒;如果你决心执迷,你就将继续执迷。当然,这“决心”的实现,重要的在于你肯不肯,而不在于你能不能。
  只要把自己战胜了,你就会看到一个崭新的明天。在比赛场上,输赢完全是由你来决定的,所以你千万别让坏情绪打败。
  培养良好情绪
  人生来就是行动的,就像火光向上腾,石头往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伏尔泰
  天天都有好心情是每个人的愿望,身心健康的重要心理条件就是稳定的愉快情绪。因此,培养良好情绪能够增强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情愉快呢?以下七点是你保持心情愉快的良方:
  第一,热爱生活的人都是乐观者。
  能够在一件事情完成的时候具有成功感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情绪稳定、乐观积极、富有事业心、热爱工作的人,也只有他们才能够体验到满足感与成功感,这些情感都有益于身心健康。而对生活没有兴趣的人,不但情绪苦闷,而且整日患得患失,怨天尤人。
  第二,良好的人际关系帮你心情舒畅。
  人的情绪会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友好,将引起满意的、愉快的情绪反应,使人心情舒畅,有利于身心健康。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或是一些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都会让人心情抑郁,对身心健康也不利。
  第三,适当的诉说可以帮你减压。
  善于倾吐心中的积郁,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情绪的变化也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冲突,长期压抑在心中,就可能因为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引起疾病。人在情绪苦闷的时候,可以找知心朋友谈心,倾吐心中抑郁,这样可以使心情平静些。
  第四,对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控制。
  人的情绪是善变的,因为它是受人的意识和意志控制的。因此,人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疾病的出发点就是任意放纵消极情绪滋长,经常发怒、情绪失调都是造成疾病的原因。
  第五,幽默是生活的调剂品。
  缓解紧张情绪、适应环境的有力工具是幽默感。因为幽默感可以减低愤怒与不安的情绪,使情绪变得轻松。
  第六,身体健康快乐的源泉。
  每个人在生病的时候都会产生坏的情绪,所以,人的情绪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往往精力充沛、心情开朗。一个人长期疾病缠身,就容易引起忧郁的心情。所以,要合理安排生活,积极锻炼身体,进行适当的睡眠,保证情绪饱满。
  第七,锻炼情绪
  身体与情绪一样都需要锻炼。锻炼是健康的需要,是平衡调节的措施,更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人们的情绪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积极情绪,如愉快、高兴等;消极情绪,如愤怒、不愉快等。
  情绪需要有一个“度”,对这个“度”要把握好。以愉快和不愉快情绪为例,愉快过度了,则要乐极生悲。古时有范进中举之日便是疯了之时的先例;不愉快过度,则忧以伤心,郁以伤肝。
  调解情绪关键在于平时的锻炼,而不是不可控制的。平日里,我们应力求做到:对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不要看“死”。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种花等,择其所好,修身养性。不要经常无缘由发脾气,遇事量力而行,有自知之明,相信别人,为别人着想。要学会发泄,在欢乐时可以跳一跳、唱一唱来表示;有苦恼也不要闷在肚里,可向朋友倾诉或大哭一场,广交朋友,排除孤独,还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这对情绪的锻炼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总之,情绪锻炼中要掌握:激怒时要疏导,过喜时要转移,忧愁时宜释放,思虑时应分散,过于悲伤时要转移,恐惧时要寻求支持、帮助,惊慌时要镇定、沉着。
  综上所述,只有在情绪好的时候,人的心理才会健康,再加上身体健康,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愤怒的自我控制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苏格拉底
  当某人向你挑衅时,你肯定会有激动或者血往上涌的感觉,在这个时候,就要控制自己不要发火,要对自己说:“现在我有点儿激动,有点儿惊慌失措,但我知道怎样控制自己。这一点有什么可怕的,不要把事情看得那么严重。这虽然让人气愤,但我有自信。我要努力做到冷静、放松才行。”
  平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被卷入冲突时。你要想办法使自己平静下来,你要对自己说:“冷静、放松、冷静。”只要保持冷静,就能自我调节。这时,可以想一想,比如:我为什么要发火?发火能让我显示出我的厉害吗?所以,这事不值得我去发火。就这样,自己心中的怨气就会很快地消失了。
  找一找事情积极的一面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就不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中去;考虑一下事情最坏的后果,这样也就不会急于下结论了。“他竟然如此表现,实在是可耻。”“有谁的脾气像他那么坏,他可真不幸。”“不要怀疑自己,他讲的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我正在非常有效地控制着这个局面,局势是可控制的。”
  当你遭到对方打击的时候,特别是在被激怒的时候,你要对自己说:“我现在的肌肉已经开始紧张了。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放松,慢一点儿,慢一点儿,惊慌失措只能帮倒忙。如此生气毫无价值,我要把他当成一个可笑的家伙。我当然也有急躁和发怒的权利,但是,还是要忍耐一下。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自己不要发火,应该做几次深呼吸。不要手忙脚乱,问题要一个一个去考虑。也许,他真的想激怒我,好,就让他彻底失望吧。我不应该指望人人都按照我所想的那样去做。放松一点儿,不要逞能。”
  事过之后,可以对自己进行一下自我评价,来点儿自我奖赏,别忘了对自己说:“这件事,我处理得非常好,棒极了。原来,事在人为,事情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难,虽然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但我还是解决得很好。虽然我有可能更加失态,但我没有那样。我也可以在不发怒的情况下,很好地把这件事处理掉。我的自尊心虽说受到了一点点的伤害,但如果我不把它看得那么严重,也就无所谓了。”
  吃亏是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有人认为吃亏是福是傻子理论。吃了亏不发怒、不伺机报复已是不错了,还要让人认定是一种福气,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说过不去了。但吃亏是福的说法确是有道理的。假如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受过气,娇生惯养,一路顺风,将来到社会遇到麻烦事,遇到让他非得忍气吞声、低三下四的事,他一定会承受不住。有许多事情达不到目的,只是因为你不能承受造成的。要成功,必须学会受气,懂得吃亏就是福,吃亏就是占便宜的道理。其实,世界是公平的,也许你今天受了别人的气,吃了一点小亏,但你却从中学到了忍耐,学会了坚强,正是今天的忍耐和坚强成就了你明日的成功。
  老板的出身也并不见得多么的高贵,也许他们没有多么高的文化,没有多么大的背景,但他们在生意场上却是一名高手。有一个砂厂老板,他经营的工厂多年来一直都是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甚至在有些人的眼里可能是一个笨人干的愚事:他在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总是把大头让给对方,自己只拿小头。
  凡是与他合作过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大家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原因就是因为他只拿小头。可是如果把那些小头集中起来,最大的大头也就产生了。真正的赢家,就是这样形成的。
  正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所以吃亏是福。自己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这样才会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起来。
  小华毕业后到了一家公司,他明白只有尽快地提高自己适应企业的能力,才能增加他生存下来的砝码。可是他发现周围的员工似乎总是与他作对,对他的态度都不是很友善;上司分配工作时,也没有给他安排一个发挥特长的岗位。他疑惑不解:难道新人就要吃亏吗?
  幸好有一位老员工告诉他,吃亏能顺利地融入到工作团队中去。吃点小亏算什么,相比而言,是因祸得福啦。
  吃亏是福,并不是仅针对职场中的小人,对生活中的人更是重要。有些人常怕自己吃亏,因此他们总爱斤斤计较,处处较劲;即使是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他们若是占了别人的一点便宜,心里就会像吃了蜜一样格外舒服。
  其实,做人是不能怕吃亏的,做人的可贵之处倒是乐于亏己。事实就是如此,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西汉时期,有一年过年前,皇帝一高兴,下令赏赐给每个大臣一头羊。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负责分羊的人犯了难,不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满意。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一名大臣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效,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头羊就走,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这名大臣既得到了众大臣的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对于这名大臣来说,亏己不正是福吗?
  吃亏者,能让人们觉得他有肚量而加以敬重。这样,吃亏者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当他干事业时,别人也肯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他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历史上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但凡那些取得了成就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宽广又能亏己的人。由此可见,亏己也是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避免不了吃亏。这时,拍拍胸膛,无愧我心,于是由衷地说一句:吃亏是福!正所谓“吃亏人常在,财去人安乐”,这已是千古定律。人的生命轨迹总是有可预料之处,对于那些吃亏的人,不论是社会还是他人总会适时地给予其相应的或更多的补偿。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让人背后戳脊梁骨。试想世间有多少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自己不吃亏、少吃亏,或者为了多占他人便宜而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你争我夺的人间悲剧。吃亏占便宜,正如祸福相倚一样,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争不来,不能总想着占别人便宜。
  郑板桥曾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我们应牢记这句话。
  朋友们,吃亏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它能够让我们认清事情原来的本质,以便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得以借鉴。
  人,应该学会吃亏是福。
  老李上中学的儿子是学校的足球队员。在一次客场比赛时,对方一名球员死盯他不放,一次他起脚破门,那球员眼看盯不住了,就朝他膝盖猛踢一脚,他应声躺在地上,被救出场外。对方球队论水平比他们差一截,但由于他这位主力队员受伤,影响了全队的情绪,最终他们队以0∶1输给了主场队。
  比赛结束后,他气哼哼地被同学送回家。正在厨房做晚饭的妈妈看见儿子一拐一拐地被人搀扶回来,急切地问:“儿子,你怎么了?”妈妈的话刚出口,他就哭了起来。他对妈妈讲了今天踢球的事。妈妈非常生气,抓起电话打给老师,请求老师让儿子退出这既影响学习又要挨打的球队。过了一会儿老李下班了,听到母子俩高一声低一声的对话,看了看儿子的伤腿,对夫人说,没伤着骨头,过几天就会好了,孩子受点气也没什么不好,古人有句话,吃亏是福嘛!
  儿子不爱听爸爸这么说,心想是爸爸不疼爱自己,但又不好反驳,于是在心里记了爸爸一笔。
  一天,他到同学家玩,看到同学家的客厅里挂着两幅拓片,一幅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另一幅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德人情之平,内德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吃亏是福”。
  他对同学说:“这两幅拓片上的话跟我爸爸教训我的话一样。”同学说:“我爸爸也经常拿它教育我,还说这是修身之道。”
  吃亏能锻造和打磨人的承受能力。学会甚至习惯了承受,你做起事来就百折不挠,自己倒了自己爬起来,在哪儿倒了在哪儿爬起来,成了一粒蒸不熟、煮不烂、打不碎、响当当的铜豌豆。
  吃亏是福,也是因为吃亏让你加深了记忆,让你自我反思和了解人情世故。你可以从中得出教训,总结经验。经验教训会提醒你哪些事可以彼,哪些事可以此,哪些可以参与,哪些不能涉足。吃亏是让你以后少吃亏,或者不吃亏。
  古人云: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办法,你可以得到比期盼的更多。换言之:吃亏是福!
  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
  贪心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