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笑林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笑林大全-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龟不算稀奇,如果是六眼龟,就难得了。”
  微仲问道:“六眼龟出自何处?”
  东坡答道:
  “当年后唐庄宗时,林邑国进献了一只六眼龟。当时优人敬新磨在金殿下进口号说:‘不要闹,不要闹,听取这龟儿口号:六只眼儿,分明睡一觉,抵别人三觉!”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以贱物为名
  宋代欧阳修最不信佛教。有一次,一个和尚在欧阳修家里,见他有个小儿子乳名叫“僧哥”,便半开玩笑地对欧阳修说:“您并不尊重佛教,怎么给儿子起这么个名字?”
  欧阳修笑道:
  “按风俗,一般人家的小孩,要好养,往往用贱物作小名。我叫他‘僧哥’,就像一般人家把小孩叫做‘驴子’、‘狗子’
  或羊、马一类一样。“
  ——宋·邢居实《拊掌录》
  酒色致罪
  欧阳修与别人行酒令,约好每人作两句诗,诗的内容必须犯罚徒刑以上的罪才行。一个人说:
  “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
  另一个人说: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轮到欧阳修,说:
  “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
  人们问他为何诗中没有犯罪的内容,他说:
  “到了这种时候,徒刑以上的罪也能犯下了!”
  ——宋·邢居实《拊掌录》
  在人脸上打草稿
  有个人叫陆东,做苏州通判官,并代理知州。有一次他判了一个人的流放罪。古时流放的人要用刀在其脸上刺字,陆东就命令在这个犯人脸上刺上“特刺配某州牢城”的字样。
  刺完之后,下属人员相互议论说:“凡是说‘特’的,都是罪没有那么重,而由于朝廷一时的旨意才判刑的。如今这个人本来就该发配,再用‘特’字,就不符合官府行文的通例了。”
  陆东听了这话后,非常害怕,赶紧把“特刺”二字改成“准条”,并下令在犯人脸上重新刺。此事传出之后,人们都笑他。
  后来,有人向朝廷中书省和枢密院推荐陆东,说他有才能,建议提拔。参知政事石中立听到后说:
  “我知道此人。不就是代理苏州知州时在人脸上打草稿的那位吗?”
  ——宋·魏泰《东轩笔记》
  竹叶太少
  宋时钱塘有位读书人作了一首《竹诗》,献给苏东坡,诗中有两句:
  “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
  东坡开玩笑说:“你这竹子叶似太少。”那人未解其意,东坡笑道:
  “十根竹子才生一片叶,还能说叶多吗?”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看灯
  宋时司马光在洛阳闲居。正赶上正月十五放灯。夫人想出去观灯,司马光说:
  “家里就点着灯,何必出去看?”
  夫人说:“也顺便看看游人。”司马光说:
  “难道我是鬼吗?”
  ——宋·吕居仁《轩渠录》
  酒的妙用
  晋人刘伶好饮酒。有人对他说,酿酒的工具腐烂得快,以说明酒对身体有害。刘伶答道:
  “你难道没看见肉放在酒中保存得久吗?”
  麻胡诗
  毗陵有位成郎中,宋徽宗宣和年间做省官,其貌不扬,胡须很多。他娶第二个妻子的那天晚上,岳母嫌他长相丑陋,说:“我女儿长得像菩萨,却嫁了个麻胡。”“麻胡”即指长像丑、又多胡须的人。岳母还命成郎中就这件事作诗。成郎中便提笔大书道:
  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
  高卷朱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宋·徐慥《漫笑录》
  脸往哪儿搁
  眉、眼、口、鼻四者,也各自有神灵。有一次,四个神灵在一起争位次。口对鼻说:“你有什么才能,位次却在我之上?”鼻答道:“我能分别香臭,然后你才能吃,所以我的位子在你之上。”
  鼻又对眼说:“你有什么才能,位置却在我之上?”眼答道:“我能观美丑,看东西,功劳不小,所以应该在你之上。”
  鼻又问:“那么,眉有何才能,也在我之上?”
  眉答道:
  “我也不懂得与各位争执,但如果我长在眼、鼻之下,不知你一张面孔往哪里放!”
  ——宋·罗烨《醉翁谈录》
  “三毛饭”
  苏轼曾对刘贡父说:“我和弟弟在学经义对策、准备应试时,每天吃三白饭,吃得很香甜,不相信人间会有更好吃的美味。”贡父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刘贡父听了大笑。
  过了很久,刘贡父写请帖给苏轼,请他到家里吃皛“(jiǎo)饭”。苏轼已忘记自己对刘贡父说的话,就对别人说:“刘贡父读书多,他这‘皛饭’定是有来由的。”等他到了刘贡父家吃饭时,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是贡父用“三白饭”
  开的玩笑,便大吃起来。
  吃完饭苏轼告辞出来,临上马时对刘贡父说:“明天到我家,我准备毳(cuì)饭款待你。”刘贡父害怕被苏轼戏弄,但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第二天便如约前往。
  两人谈了很久,早过了吃饭时间,刘贡父肚子饿得咕咕叫,便问苏轼为何还不吃饭。苏轼说:“再等一会儿。”像这样好几次,苏轼的回答老是这句话。
  最后,刘贡父说:“饿得受不了啦!”苏轼才慢吞吞地说:“盐也毛(冇,音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
  刘贡父捧腹大笑,说:“本来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报昨天的一箭之仇,但万万没想到这一点!”苏轼这才传话摆饭,二人一直吃到傍晚,贡父才回家。
  ——宋·朱弁《曲洧旧闻》
  靴子多少钱
  五代时冯道与和凝二人同在中书省为官。有一天,和凝问冯道:“我看你穿的靴子是新买的,花了多少钱?”
  冯道慢慢举起左脚说:“九百。”
  和凝性子急,立即回头斥责自己的下属说:“我让你给我买的靴子,怎么会用了一千八百钱?”
  冯道这才慢吞吞地抬起右脚说:“这一只也九百。”
  ——元·无名氏《群书通要》
  酒令相谑
  宋神宗元丰年间,高丽国派一位僧人到宋朝来,其人很聪明,能饮酒。朝廷派杨次公接待他。一天,两人行酒令,约好要用两个古人姓名,争一件东西。僧人说:
  “古人有张良,有邓禹,二人争一伞,张良说是良(凉)
  伞,邓禹说是禹(雨)桑“
  杨次公说:“古人有许由,有晁错,二人争一葫芦,许由说是由(油)葫芦,晁错说是错(醋)葫芦。”
  ——明·潘埙《楮记室》
  兄弟对句
  吴中有个老头,原本出身低贱,家境贫困,靠耍蛇维持生计。他的长子沿街乞讨,次子钓青蛙,三子唱“采莲歌”要饭。后来,这一家家境渐好,生活富裕了。
  一天,老头把全家召集到一起,说:“我们家原来贫贱,如今有幸富足,还必须读书长学问,才能使家声振兴。”于是,便请了老师到家里教三个儿子读书。过了几个月,老师时时夸奖老头的几个儿子学业进步得快。老头便设宴请客,还请了一位有名的学者当场考验儿子们。
  学者来到后,考对对联。先试小儿子,出的题是:
  “纷纷柳絮飞。”
  小儿子对的是:
  “哩哩莲花落。”
  接着试第二个儿子,出句为:
  “红杏枝头飞粉蝶。”老二对的是:
  “绿杨树下钓青蛙。”
  最后试老大,出句是:
  “九重殿下,排两班文武官员。”
  老大对的是:
  “十字街头,叫几声衣食父母。”
  老头听了,斥责道:“你们说的这些,还都是当年我耍蛇人家的事!”
  ——明·耿定向《权子》
  青山跳出来
  河南有个士大夫,请老师在家里教儿子读书。他儿子很愚笨,老师出对子说:“门前绿水流将去。”士大夫的儿子对句为:“屋里青山跳出来。”士大夫听了很生气。
  有一天,士大夫带儿子的老师一起到一个道观去拜客。观中有个道士叫彭青山,是个瘸子,他听说士大夫来了,连忙单腿跳出门来迎接。那位老师见了,对士大夫说:
  “前几天令郎所谓‘屋里青山跳出来’,还真有这样的事!”
  士大夫听了也大笑起来。
  ——明·徐渭《谐史》
  怕馒头
  有个穷书生,穷得没饭吃,只好去给人家干活。有一次他跟主人上街,看到饭铺里卖馒头,他很馋,又吃不到,便大叫一声,跌倒在地。主人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我怕馒头!”
  主人听了说:“岂有怕馒头的道理?”回家后便在一间屋里摆了百十个馒头,将这个人锁在里面,自己则在屋外观察动静。过了一阵,里面静悄悄的,主人很纳闷,便从壁缝向里看。只见那人手捧了馒头,已吃了一多半了。
  主人赶紧开门,问他为何敢吃,他答道:“我见了这些馒头,忽然不怕了。”主人知道他是假装了骗馒头吃,便怒斥道:
  “你现在还怕什么!”
  那人赶紧回答:“现在只怕两碗热茶!”
  ——明·李贽《山中一夕话》
  “琵琶”结果
  有人给一位县令送来一些枇杷,但在礼单上错写成了“琵琶”。县令笑着吟出二句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
  正好有位客人在座,听了县令的话,当即续出后两句: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明·姚旅《露书》
  怕“溘然”
  北宋嘉祐治平年间,有个供奉官杜渐,喜欢与读书人同游,学些书上的文辞,却并不懂其中的意思,只用来装点门面。他住在扬州,给亲友写信时,如果想说“这件事很重大”,他偏要写成“兹务孔洪”。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苏东坡有一次路过扬州,地方官苏子容接待他,杜渐也在常座中苏子容精神倦怠,打了个瞌睡,杜渐忽然说:“相公何故溘(kè)然?”“溘然”常用来形容人突然死去,杜渐不懂这个意思,所以闹了这个笑话。
  后来,苏东坡参加一个聚会,他问主持人是谁,有人告诉他是杜供奉。苏轼说道:
  “今天可不敢打瞌睡,我特别怕‘溘然’!”
  ——明·谢肇淛《五杂俎》
  总姓王
  唐朝沧州南皮县县丞郭务静初上任,通判官王庆来见他。
  郭务静问道:“你姓什么?”王庆答道:“姓王。”
  过了一会儿,王庆又来,郭务静已忘了刚才的事,便问:
  “你姓什么?”王庆又答:“姓王。”
  郭务静惊奇了好半天,仰头看着王庆说:
  “怪,南皮县里的属官怎么总姓王?”
  ——明·谢肇淛《五杂俎》
  偷偷戴
  唐明皇有一天坐在勤政楼上,看见下面有个锔锅碗的人,便召呼过来问道:“朕有一顶破皇冠,你能修理吗?”锔锅匠回答说:“能。”于是拿来让他修。
  修好后,明皇说:“朕要这顶旧皇冠也没什么用,就把它赏给你吧!”锔锅匠很惶恐,不敢接受。明皇说道:
  “你拿回去,等夜深人静时,关上门在家一个人戴戴,也没什么妨害。”
  ——明·谢肇淛《五杂俎》
  判官租马
  宋仁宗时,有个叫孙良孺的军巡判官,为人狡诈,好打扮得像个村野农夫。京城人出门多租马骑,马主讲价时,往往先问“只走单程,还是来回都雇?”如果骑一个来回,价钱便是单程的两倍。孙良孺因家贫没有养马,出门必租。
  有一天,他要押一批死囚到法场去杀头,便出来租马,打算骑了去。马主问道:“官人要到哪里?”孙良孺回答:“到法常”马主又问:“官人去了还回来吗?”听到的人都大笑。
  ——明·郭子章《谐语》
  背后无眼
  有个叫陈音的官员入朝,把官帽戴反了,冠缨转向了后面。他看到同僚们冠缨下垂,低头看看自己下巴处,看不见冠缨,大惊道:“为何我没有冠缨?”旁边一个人拽着他的冠缨给他把帽子正了过来说:
  “您自有缨,只不过背后无眼看不见罢了。”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皇帝尚且害怕
  唐朝大臣房玄龄的夫人性情嫉妒凶悍,房玄龄很怕她,一个妾也不敢娶。唐太宗让皇后召见房夫人,告诉她现今朝廷大臣娶妾有定制,皇帝将赏给房玄龄美女。房夫人听了,坚持不肯。皇帝让人斟了一杯酒,谎称是毒酒,用来吓唬房夫人说:“如果你再坚持不肯,那就是违抗圣旨了,抗旨者应喝毒酒死!”房夫人听了,毫不犹豫,接过酒来,一饮而荆
  唐太宗见了,叹道:
  “这夫人我见了尚且害怕,更何况房玄龄!”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都统惧内
  唐朝中书令王铎,很怕老婆。当时正值黄巢兴兵造反,已接近京城,朝廷让王铎做都统官带兵镇守诸宫,出京时他只带了姬妾随行,把夫人留在了京城。
  有一天,部下忽然来报:“夫人离开京城前来,已在半路上了。”王铎闻报,十分惊恐,对属下说:“黄巢兵渐渐向南逼来,夫人又气冲冲自北方赶来,旦夕之间,就要到达,这可怎么办?”幕僚开玩笑说:
  “不如投降黄巢吧。”
  王铎听了也大笑起来。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免得拆了伴
  苏轼到邻人家相聚饮酒,盘中有四个黄雀。一个人接连吃了三个,只剩下一个向苏轼推让。苏轼笑道:
  “您再吃了吧,免得黄雀拆了伴。”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吊丧的玩笑
  有个年轻人父亲死了,他却并不悲哀。有个叫杨南峰的便特制了一个宽大的帽子戴了前去吊丧。下拜时,帽子脱落下来,滚到了座椅下面,杨南峰便把头伸进去,穿进帽中,再起来,引得年轻人在帘帷中哄然大笑。这个年轻人便蒙上了不孝的名声。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大姨小姨
  薛简肃公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