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笑林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笑林大全-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选出的材料,我们根据故事的形式、手法和内容,分为嘲讽、诙谐、幽默、滑稽、影射、巧言、机敏、夸张、荒诞、世情等部类。因为笑话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往往是多元化的,可此可被的情况很多,因此,上述分类也只能是大致上的。
  为了使更广大的读者领略这些作品的妙处,我们对所选的材料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一种处理即是用现代汉语翻译。特别是隋唐以前的作品,有的纯用文言文写成,翻译可以大大缩短原文与读者间在语言上的距离。考虑到笑话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意译的手法,在完全保持原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并不拘泥于原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
  另一种处理是对原文中较为难懂的地方加上必要的解释。这里选的材料都产生于古代,涉及到古代社会生活、典章制度、古籍掌故等许多方面。有些问题,只靠语言上的翻译是解决不了的。例如:
  有中贵者,奉命差出,至驻扎地方,亦谒庙、行香、讲书。当讲时,青衿心厌薄之。乃讲《牵牛而过堂下》一节。中贵问曰:“牵牛人姓甚名谁?”青衿答曰:“就是那下面的王见之。”中贵叹曰:“好生员,博雅乃尔!”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这则故事讽刺太监愚昧浅薄却又附庸风雅,其中用的“《牵牛而过堂下》一节”,指《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孟子》是《四书》之一,当时的读书人都很熟悉,所以对这则笑话也就不存在什么看不懂的问题。而对今天的一般读者来说,恐怕不引出《孟子》原文,上面那则笑话就不太好懂了。凡遇到这种无法靠意译解决的问题,我们便加上几句话,作适当的说明。
  如果这本书中收集的笑话能给您带来健康的欢笑,使您受到某种教益或启发,我们将感到由衷的高兴。对本书存在的缺点,无论是哪个方面的,都衷心希望读者朋友们给以批评指出。
  唐子恒
  1994年冬于泉城
  嘲讽类
  说明
  嘲讽类笑话,嘲讽的对象,多是贪官污吏、贪得无厌者、吝啬者、假道学、伪善者、撒谎者、吹牛者、怕老婆者、庸医、懒汉、无赖,另外还有屡试不第的、好读别字破句的读书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等等。
  在这类内容中,有的是对吏治黑暗的无情揭露,有的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冷嘲热讽,有的是对世风恶薄的鞭挞和讥笑,于幽默、诙谐、谐谑中,针砭时弊,警世、喻世、劝世。但更多的内容是对社会百态百相中的有悖常情常理的人和事,进行了讽刺,有激浊扬清的积极作用,使人读后,会心一笑,颇获教益。少部分内容属于无聊之作,如一些讽刺怕老婆者的篇什。至于讥笑乡下人无知,实在是一种浅薄的偏见。
  读者诸君自能见仁见智,欣赏品味。
  自讨没趣
  某甲想拜见新到任的县官套套近乎,但又不知县官喜好什么,就问手下的人:“你们谁知道这个县太爷有什么喜好?”有个讨好的人对他说:“听说县官老爷喜读《公羊传》。”
  某甲后来就去见县官,县官问道:“请问先生您喜欢读什么书?”某甲答道:“最喜欢《公羊传》。”县官想试探他一下,就问道:“那么请问是谁杀了陈佗?”
  据《公羊传》记载,鲁哀公六年,是蔡国人杀了陈佗。某甲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他当然听不懂县官问话的意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还以为县官在问是不是他杀了陈佗呢,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我真的没杀陈佗。”
  县官已知某甲不学无术,就进而戏弄他说:“您既然没杀陈佗,那么请问是谁杀的?”
  某甲一听,吓坏了,跌跌撞撞地就跑了出来,连鞋子都跑掉了。人们见他光着脚在街上跑,就问他究竟出了什么事,他语无伦次地大声说:“是那县太爷,他劈头就问我杀人犯的事,我以后可不敢再来了。至于那个杀人犯,恐怕遇到大赦就会出来吧!”
  ——魏·邯郸淳《笑林》
  有其父必有其子
  齐国有一个富人,家里已积蓄了可观的钱财。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愚笨,他只管自己挣钱,对他们从不管教。一天,艾子对那个富人说:“您的两个儿子长得虽然很帅,但不通事务,今后怎么能承担起家业呢?”那个富人一听就火了:“我的儿子聪明伶俐,而且多才多艺,哪里能不通事务呢?”艾子说:“您不用考问他们别的,您只须问一下您的儿子所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若他们说得上来,我刚才那番话就算胡说八道,向您赔礼就是了。”
  那个富人就招呼他的儿子,问他们粮食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儿子笑嘻嘻地说:“我们难道连这个都不知道吗?粮食每次不是用布袋装回来的吗?”那个富人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悲哀地说:“儿子们也真是太蠢了,那粮食还不是从地里来的吗?”
  艾子说:“有这么愚蠢的父亲才生这么愚蠢的儿子啊!”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吃肉未必聪明
  艾子的邻居,都是齐国粗俗的人。一天,他听见邻居有两个人在议论。一人对另一人说:“我们与齐国的达官贵人,都是受有天地人三才的灵气的,但为什么他们聪明,而我们却不聪明呢?”另一个人说:“人家每天吃肉,所以聪明,我们平日粗茶淡饭,所以就不聪明。”还是第一个发话的人说:“我恰好有卖粮的钱好几千,不妨我与您每天吃肉试试。”
  过了好几天,他又听见那两个人在议论。一人说:“我自吃肉后,觉得心明了,长见识了,碰到事情要处理就很有办法,不仅有办法,还能把事理说得头头是道。”另一人说:“我现在再看人的脚,往前迈步很是方便,若是倒着往后走,还不是让后边的人踩着了。”
  第一个人又说:“我现在也发现人的鼻孔,朝下很是有利,若是朝上,下雨的时候还不是让雨水灌了吗?”两个人在那里互相称赞彼此变得聪明了。艾子叹了口气,说:“吃肉的人的聪明就是这么个样子!”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口是祸门
  艾子得病发烧,脑袋有些发昏,梦中神游阴府。见阎罗王升殿治理政事,有好几个小鬼抬着一个人进来,一个差役上前禀告阎王道:“这个人在阳间,专门以探听别人的隐秘之事而进行要挟,诈取财物。有的人虽无过失,他也能施巧计谋制造事端,让人上钩而再进行陷害。根据他的罪行,对照法律,应当把他放到大鼎里煮,煮的时候要用五百亿万斤柴,煮完再释放。”阎王立时批准,命令监狱执行。
  有一个牛头鬼把那人揪住带走,那人偷偷地对牛头鬼说:“请问您是干什么的?”牛头鬼说:“我是用大鼎煮犯人的狱主,只要是用鼎来煮犯人的事我都管。”那人又说:“您既然是为狱主,要巩固您狱主的地位,应该穿豹皮裤子来保佑自己。”牛头鬼说:“阴间没有这种皮,只有阳间的人烧化了这种皮,我这里才能得到,而我的名字在人间没有知名度,所以没有人会烧皮赠送给我的。”那个人又说:“我的外家亲戚是猎户,家里常有此皮,若蒙狱主可怜我,减少烧柴的数目,我得生还,当烧化十张豹皮,为您做裤子。”牛头鬼欢喜地说:“给你去掉‘亿万’二字,以蒙混狱卒。为了使你快点还阳,现在就可以给你减免沸煮之苦的三分之二。”于是把那人叉入鼎中煮,那牛头鬼不时来问问怎么样了,小鬼见牛头鬼一心想包庇那人,也不敢把火烧得过旺,便匆匆报告说已把柴烧足了。
  那人出了大鼎,穿戴好就要走,牛头鬼说:“不要忘了皮呀!”那个人便回过头来说:“有诗一首赠给您:‘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刻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皮褌(kūn)。’”牛头鬼大怒,把那人叉入大鼎,添柴煮了起来。艾子醒来,把刚才做的梦讲给弟子听,并说:“应当相信,口是惹祸的门啊!”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嘲人好色
  东方朔说:“世界万物中极其微小的,莫过于蝼蚁蚊虫这一类的了,然而听它们互相辩论,所说也都很有道理,何况人是万物之灵呢?只听蚂蚁说:‘我们虽然长得微小,但是我们出入有君臣之义,发现死了的可食的虫子之类,我们又能一块共同分享,有忠孝的美德,这些都应当属于我们的长处。’苍蝇说:‘你们不如我们享福。不管是公家还是私家,只要开筵设席,我们都能登堂入室,偷袭他们的饭桌,舔吃他们的衣裳,品尝他们的美味佳肴,喝他们的酒水琼浆,这些都应当属我们的长处。’蚊子说:‘您二位忠孝富贵,都不如我活得潇洒快活。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些美人居住的香阁兰房,到了夜深烛灭,我就飞到她们的纱橱之内,停在美人的玉体之上,聚集在美人的酥胸上,更选择香软美嫩的地方而叮咬,大饱所欲才停下来。’只听蚂蚁和苍蝇都骂蚊子说:‘看你一个嘴子细细尖尖,却是如此好色!”
  ——宋·罗烨《醉翁谈录》
  杜正伦嘲讽任环怕妻
  任环特别害怕妻子。唐太宗认为任环有功,特地送给他两个侍女。任环很感谢皇帝,但不敢把这两个女子带回家。
  唐太宗召任环的妻子到皇宫,赐给她酒说:“做妻子的若妒忌,应当训斥离弃。你若能改掉妒忌,就别喝这酒;若不改,可以喝。”任环妻说:“我就是改不掉妒忌,我愿喝这酒。”等到她喝得大醉回到家里,就与家人道别等死。其实,她喝的不是鸠酒,所以不会死。
  有一天,大臣杜正伦嘲讽任环说:“妻子值得怕的时候有这么三种情况:一是刚出嫁的时候,那端庄严肃样像是菩萨,人哪里有不怕菩萨的呢?二是在生儿育女之后,就像是母老虎,人哪里有不怕老虎的呢?三是等到老了,脸面皱皱巴巴,又瘦又黑又黄,活像是鬼,人哪里有不怕鬼的呢?”听者都大笑起来。
  ——宋·罗烨《醉翁谈录》
  刘伶嘲妻请酒不醉
  魏晋问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嗜酒如命。他的妻子为此很是气恼,就与刘伶的妾串通一气,酿了一大缸酒,想谋害刘伶。
  一天,刘伶要喝酒,他妻子说:“待把酒酿熟了,我就请您喝个醉。”到了酒熟的时候,他的妻子与妾就请刘伶俯缸就饮,乘刘伶不防备,就一齐用力把刘伶推在酒缸中,然后用东西把缸口盖住,上边再压了大木头,心想这下子刘伶必淹死在酒缸中。
  过了三天,听缸中毫无动静,以为刘伶必死无疑,就开缸察看,只见酒已光,而刘伶大醉,坐在酒糟之上。过了好大一会儿,刘伶才抬起头来,对他的妻子说:“你说过要请我喝个大醉,而今却叫我在此闲坐干什么?”
  ——宋·罗烨《醉翁谈录》
  李越吝啬
  李越归明人,作蔡州上蔡县令。李越性情很是小气,处事多让人不好理解。他们家一年到头很少吃肉,每到腊月初八祭祀祖先的时候,就派采购人员到肉行里借熟肉一斤回来,切作数块,放在盆中,再用几个碟子盛钱数文,就这样来祭祀祖先。并祷告说:“酒是我用作官的钱买来的,清醇可爱;肉是我从肉行里借来的,新香可吃;因为事忙没来得及买果子,就用钱权当果子吧。”等祭祀完毕,就拿着肉招呼采购人员说:“快还到肉行里去吧。”人们都笑话他太吝啬了。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嘲人轻薄
  湖北多雪,每逢大雪飘飞之时,知县就会同官员们赏雪吟诗,以附庸风雅。当时有个国师姓杨名筠松,很有真才实学,因遭受变乱而隐名埋姓,周游海内,人们不了解他的才能。
  他偶尔参加了一次县官的赏雪吟诗宴会,坐在下座。每人即兴吟诗一首,最后轮到筠松,他吟诗道:
  大拳大块满天飞,挺挺筠松被压低;
  冷笑这般轻薄物,难熔能得几多时。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做官不识字
  南宋乾道年间,有一个学子不愿读书,屡试不第,到了年纪老大不小的时候,才得到了潭州清湘主簿的官职。有一天,他想带领全家郊游,但抬轿子的人手不够,就写了一封信向他的上司求借二卒。他以为“卒”字左边还应有“立人”偏旁,就写成了“倅”字。“倅”
  字是副职的意思,“借二倅”就成了要借两名副职抬轿子。他的上司接信后,知道他写错了字,就复信嘲笑他说:“承蒙开导要借‘二倅’,本州人没有副职,只有一员主管,他也抬不了轿子,还请您明察为幸。”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讽刺对客干坐
  有一富家子弟,每天都喜欢听人谈论古今兴亡之事。但他为人小气,对来客只管干坐谈论,从不茶饭招待。
  一天,有一个客人对他谈论说:“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吃了败仗,萧何统率兵马一直赶到一个地方,地名叫做淮河。韩信跃马声入深山里面去,见山中树林荫密,岩石可爱,就中有一块盘陀石,韩信下马就坐。”说到这里,就打住不再往下说了。
  那个富家子弟正听得入迷,见客人不再往下说了,就发急问道:“下马就坐后怎么样了?”客人说:“坐便只是干坐,反正没有什么东西吃。”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嘲客不辞酒
  深山荒道常常发生老虎伤人的事情。有个客商贩卖瓷器,忽然撞见一只老虎,只见老虎张开血盆大口跑近前来。客商慌忙将一瓷瓶投过去,但老虎不走;客商又将一瓷瓶投过去,老虎还是不走,一担瓷瓶都快投完了,只留下一只,客商便高声说:“畜牲畜牲,你去也只是这一瓶,不去也只是这一瓶。”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嘲客久住不去
  从前,有这么个女婿到丈人家久住,丈人厌烦了,想让女婿走而女婿偏不走。
  一天,丈人说:“我非常欢迎你远道来我家住着,不过家里的鸡鸭都宰完了,已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