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笑林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笑林大全-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出角、尾就变成‘羊’。”王元景听了,张口结舌,尴尬万分。
  又有一次,徐之才宴请客人,卢元明也在座。席间,卢元明戏弄徐之才的姓说:“‘徐’字也就是未入人(”未“字加上”彳“和”入“)。”徐之才当即嘲弄元明的姓——“卢”(繁体为“盧”)字:“‘盧’这个字,安‘’为‘虐’,加‘丘’为‘虗’,生男成‘虜’(虏)‘,配’馬‘(马)成’驢‘(驴)。”直说得卢元明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满座人笑得前仰后合。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马、王对笑
  隋朝时,有一位姓马的人和一位姓王的人有一次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姓马的人便嘲笑“王”字说:“你这个‘王’啊,原来本姓‘二’,只因为你漫天走来,所以用‘动钉住了你的鼻子。”姓王的人立即戏弄“马”字:“你这个’馬‘(马)啊,原来本姓’匡‘,拗着你的尾巴往东北走,你的背上驮着王郎。”二人各遇幽默高手,一时大笑尽欢。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不是六斤半
  隋文帝开皇年间,越国公杨素任尚书令。当时有一位姓出名六斤的人想拜见杨素,便带着名纸到尚书省,在门口遇到了儒林郎侯白,请求侯白代他署上姓名。侯白遂写成“六斤半”。名纸很快传到杨素手里。
  杨素对这个人的姓名感到奇怪,便召来出六斤问道:“你的名字叫六斤半?”出六斤回答道:“您搞错啦!是出六斤。”杨素拿着名纸在他面前一晃:“这上面为何写成六斤半?”出六斤解释道:“刚才在门口请侯秀才代写的,大概是他写错了。”
  杨素马上把侯白召来,指了指出六斤问道,“你怎么把人家的名字给写错啦?”侯白分辩说:“没写错呀。”杨素便拿起出六斤的名纸,指着侯白书写的“六斤半”三个大字,得意地问道:“肯定是你写错了。若不是你错,为什么人家姓出名六斤,请你代笔,你却写成了‘六斤半’?”
  侯白恍然大悟,回答道:“是这么回事,刚才我在尚书省门口遇见他,他求我写字,既然他说是出六斤,我捉摸着那只能是六斤半了,不料到竟写错了。”杨素听后,笑得前仰后合。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遇见贤尊
  侯白经常与尚书令杨素在一起谈天说地,戏弄玩耍,尽欢极乐,往往从早晨一直谈到晚上才能回家。
  一天晚上,侯白刚走出尚书省大门,恰逢杨素之子杨玄感。玄感一把拉住侯白的手,央求道:“侯秀才请跟我来,到府中给我讲几个有趣的故事。”侯白被留无奈,想走出也走不成,便给杨玄感编造了一个故事:
  “有一只猛虎,到山野去觅食,忽然发现一个刺猬仰卧在地上。它以为是一个肉团,便伸口去衔,冷不防被刺猬卷住了鼻子,吓得掉头就跑。紧跑慢跑,来到山中。一路奔跑跳踉,早已累得困乏无比,不觉昏昏欲睡。刺猬见老虎睡着了,这才放开了它的鼻子。老虎顿觉轻松,便欢天喜地地蹦了起来。走到一棵大橡树下,低头看到橡斗,吓得侧着身子对橡斗说:‘早晨遇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燕窝与牛犊
  侯白后来做了唐朝的官员,经常跟人们在一块猜谜语,侯白先对众人约法三章:“所猜之物,一、必须是能看见的实物;二、不能虚作解释,迷惑众人;三、如果解释完了,却见不到此物,就应受罚。”接着他先出谜面:“背与屋一样大,肚与枕(车后横木)一样大,口与杯子一样大。”大家猜了半天,谁也没猜中,都说:“天下哪里有口和杯子一样大而背却和屋一样大的物件?定无此物,你必须跟我们大家打个赌。”侯白跟众人打完赌,解释说:“这是燕子窝。”众人恍然大笑。
  又有一次,侯白出席一个大型宴会。席间,大家都让他作个谜语助兴。所猜之物,既不能怪僻难识,又不能抽象不实。侯白应声而道:“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这是何物?”
  众人竞相猜个不停,有的说是獐子,有的说是鹿,但都被大家否定了。便让侯白说出谜底。
  侯白哈哈大笑道:“这是个牛犊。”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腊月何处有蛇咬
  隋朝时,有一个人内心特别敏慧,但却有个天生的缺陷——口吃。越国公杨素每逢闲闷时,便把他召来畅谈取乐。
  有一年腊月,杨素与这人在府中闲坐。杨素戏问道:“有这么一个大坑,深一丈,方圆也是一丈,假如把您放在里面,您可有什么办法出来?”这人低头想了好长时间,忽然抬起头来问道:“坑……坑里有……有梯子吗?”杨素说:“当然无梯啦,若有梯子,还用问您吗?”这人又低头想了好长时间,问道:“白……白……白……白天?还是夜……夜……
  夜……夜……夜里?“杨素不耐烦地说:”管什么白天黑夜?我问您可有法子出来?“这人反问道:”若不是在……在夜晚,眼睛又……又不瞎,为何掉入……入坑里?“杨素听了,大笑不止。
  杨素又问他:“假如我突然命您做一军官,守一小城,您手下的兵士不过千人,粮食也仅够吃几天,城外有数万敌军包围。您作为城中主帅,可有什么守城之计?”这人低头良久,问道:“有……有援……援兵吗?”杨素答道:“正因为没有援兵,所以才问您呢?”
  这人又沉吟很久,抬头对杨素说:“诚……诚如君言,失败难免。”杨素又大笑不止。
  接着,杨素又问道:“看来您多智多能,我提的问题没有能难住您的。现在再问您一事:今天家中有人被蛇咬了脚,您说应该怎么医治呢?”这人应声回答:“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雪……涂……涂即……即治。”杨素问:“五月哪里能有雪?”这人笑着反问道:“既然五月没……没有雪……雪,那么……么腊月何处有蛇咬?”杨素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把这人打发走了。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宋·高怿《群居解颐》
  不知诗为何物
  艾子喜欢作诗。一天,艾子漫游到齐魏之间,下榻在一个旅馆。夜间,他听到邻屋里有人说话:“一首。”不一会儿又说:“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无,一夜无眠。
  躺到拂晓,共听到邻屋那人大约说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为邻屋那人一定是个诗人,在静静月夜里专心吟诗,心里油然产生敬意,又爱那人文思敏捷,便决定结识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带,站在门口迎候。不一会儿,邻屋里走出一个商贩模样的人来,身材瘦弱,一脸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凭这副尊容,哪像个诗人?
  也许,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问道:“听说先生诗篇甚多,能否让学生我看一下。”那人说:“我是一个做生意的,从来不晓得诗是什么玩意儿。”始终拒绝拿出诗来。艾子固执地说:“昨天夜里听到您在屋里说‘一首’,不一会儿又说‘一首’,难道那不是诗吗?”
  那人听了,不觉哑然失笑:“您误会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泻一次,夜里找不到手纸,于是就用手揩。一夜腹泻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说的‘手’,不是诗篇之‘首’。”艾子听了,羞惭不已。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苏轼难荆公
  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他经常和王荆公(安石)在一齐研究字义。有一次,东坡指“坡”字请教王荆公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不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即么‘滑’字乃‘水’之‘骨’喽?”王安石闻之,半天默然无语。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不知辛苦为谁甜
  苏东坡字子瞻,他任杭州太守时,经常与诗僧佛印参禅、唱和,二人最是友善。东坡喜欢吃烧猪。佛印和尚住金山寺时,常常做好烧猪等待东坡来吃。
  一天,苏东坡又来到金山寺,而佛印做的烧猪却被别人偷吃了,佛印甚感不快。苏东坡便作了一首游戏诗,安慰佛印: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为甚酥
  苏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有一天,曾去何秀才家聚餐。何家做的油果非常酥脆可口,苏东坡边吃边问:“这种油果叫什么名字?”主人回答说还没有取名字呢。东坡又问:“为甚酥?”(为什么这么酥脆)座中众客皆曰:“您说的‘为甚酥’
  三字就可以作为它的名字了。“
  还有,潘长官因知苏东坡不能饮酒,东坡每次来赴宴时,就特地为他准备了一些度数低的甜酒。苏东坡饮之笑着打趣道:“这酒一定是错煮水了。”
  一天,苏东坡忽然心血来潮,想吃油果,便作了一首小诗向何秀才索求之:
  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煮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都是药名
  苏东坡和姜至之参加朋友的宴会,二人同坐一席。席间,姜至之先说了个酒令:“在座的诸位各要打一个药名。”于是指着东坡说:“你就是个药名。”东坡莫名其妙,连忙请教。姜至之说:“子苏子。”东坡随口对他说:“你也是个药名,如果不是半夏,那一定是厚朴了。”姜至之一时不解,反问东坡有何说法。东坡笑着告诉他:“不是半夏、厚朴,为何以姜制(至)之呢?”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文字游戏
  苏东坡听说王荆公的《字说》刚完成,前去荆公处祝贺,并戏言道:“大作中说:以‘竹’鞭‘马’为‘笃’。但我还有个疑问:”不知以‘竹’鞭‘犬’,又有什么可‘笑’的?“荆公笑而不答,却反问道:”‘鸠’字以‘九’从‘鸟’,难道也有什么证据吗?“
  东坡立即作答:“《诗经》上说:‘尸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娘,恰好是九个。”
  王荆公听了,欣然点头应允。时间长了,才知道苏东坡又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三分诗,七分读
  秦少章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诗人郭祥正有一次路过杭州,把自己写的一卷诗送给苏东坡鉴赏。未等东坡看诗,他自己先有声有色地吟咏起来,直读得感情四溢,声闻左右。吟完诗,征询东坡的意见:“祥正这些诗能评几分?”
  东坡不假思索地说:“十分。”郭祥正大喜,又问何以能有十分。东坡笑着答道:
  “你刚才吟诗,七分来自读,三分来自诗,不是十分又是几分?”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免税
  苏东坡被朝廷贬谪黄州时,监管黄州的贸易税收工作。有一个书生给东坡写了一封信,请求减免他家的税收。信中说:
  “我的船上没有什么货物,因此无法纳税。一切听凭大人您的指挥,请求您让我到荆南府取回亡父的灵柩吧。”
  众官员看了,笑得前仰后合。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好了你
  苏东坡生性豪爽率直,内心最存不住事,他曾说:“比如食中有蝇子,必欲吐之而后快。”晁美叔(晁端彦字)每次往见东坡,东坡都说这样的话。
  有一次,东坡对美叔说:“我被昭陵选拔在贤科,当时的文魁俊彦,往往相结为知己。
  皇上在便殿召群臣策对,我每每直陈时事,都蒙皇上赞许采纳。不久,我便屡屡呈上章疏议事,词旨虽然很剀切直率,皇上也从不怨怒。假使不是我给朝廷提建议,又有谁能提中肯的建议呢?我现在所担心之事,只不过害怕朝廷杀我罢了。“美叔闻之,默然无语。
  东坡长叹良久,又说:“朝廷如果真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又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有一件事,杀了我以后,反倒好了你。”
  二人遂相对大笑而起。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瓦学士
  诗人石曼卿(石延年字)性嗜酒,有李谪仙(太白)之奇才。曼卿举止放荡,善为谈谐幽默之语。
  有一次,石曼卿乘马游览报宁寺,牵马人一时失控,马惊走,曼卿不慎坠马落地。侍从人员连忙把他搀起来扶上马鞍。行人见此,都聚拢来围观,都以为他一定会大发雷霆,把这个牵马人痛骂一阵。不料,石曼卿却慢悠悠地扬起马鞭,半开玩笑地对牵马人说:
  “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的话,岂不早被摔碎啦?”
  ——宋·邢居实《拊掌录》
  换羊书
  黄庭坚开玩笑地对苏轼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被世人戏称为换鹅字;今人韩宗儒为人贪得无厌,每得到您的一幅字,便到殿帅姚麟那里换取十斤肉。如此来说,可以称您的书法为换羊书了。”
  一天,苏轼在翰林院撰述正忙,这时韩宗儒派人送来一封信,目的是想让苏轼回信,以便拿他的字换肉。来人站在门庭下,督催甚急。苏轼笑着对他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上司,今天就断了他的肉食吧。”
  ——宋·邢居实《拊掌录》
  老婆子涂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