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幸识丹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尘有幸识丹青-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解开包裹的丝帕,皇后宝印和皇帝玉玺并置在案上。
两方印大小、玉质一般无二,不同的是,皇后印上雕双凤朝阳纽,侧面分刻“凤凰、青鸾、金乌、仙鹤”四神鸟。翻过来,八个阴文篆字:“纯仁定慧,福祚绵长”。
两方印放在一块,显出一种天造地设的和谐之美。它们本是一体,只不过被两个人各执一端。当初决定刻印的人,不知倾注了多少深情和心意。
然而天命不测,人心难守。又有谁能够真的坚贞似玉?更何况并排站在巅峰的两个人,谁能保证一定齐步向前,携手并进?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真可惜……”丹青喃喃念叨。
时也命也,再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亲手毁掉一件集造化之美、人力之工的艺术珍品。如此一来,那代表着无上权威的帝王玉玺,这代表着坚贞不贰的皇后宝印,一并残损。它们不是两块石头那么简单,是一番宏愿,一个传奇,一种理想。
不过——遗憾归遗憾,难过是难过,丹青心里并没有犹豫。无论如何,让它受损,总比让它沾染鲜血要好得多。
忖度一番,转头冲赵让道:“有劳大人。”
赵让点点头,走到殿外,向侍卫借来一把单刀。
“请大人削去三分。”
赵让站定。提刀,凝神,左臂轻挥,肘腕微动,刀刃无声无息的切入玉石。
“啪。”一声轻响,宝印刻着印文的部分整片倒在案上,厚度不多不少,正好三分。
赵让把刀还回去。丹青低头看看,案上连一丝刀痕都没有。玉石的横切面光滑平整,比磨出来的效果还好。
从皇后宝印上削下来的那片白玉,因多年使用,正面沾染了印泥,一片浓淡相间的朱红色。字深两分有余,在三分厚的玉片上,几欲镂空。红白相衬之下,竟似美人肌肤里渗出血丝来。
一时赵让回来,丹青道:“还得劳烦大人,把切下来的部分也处理了。”
赵让将玉片放在手心,双手合掌,默运玄功。刹那间,“纯仁定慧”也好,“福祚绵长”也好,统统化为碎屑齑粉,飘飘洒洒,随风而去。
“咱们这就开工吧。”丹青袖手起身。照影前头引路,照月捧着两方印章和那些碎片,往对面的东配殿走去。
原本承安带着照影几人住寝宫东配殿,贺焱赵让几人住在西配殿。自打确定丹青即将到来,承安便命令把整个东配殿都挪出来给他当工作室,自己和属下们全部挤在西边,只留了照影住在旁边耳房里,关照他的起居。
丹青走进东配殿中间的正房,案上早已准备好全套篆刻工具。一眼扫去,连当日被赵让掳来时随身携带的包袱都在——这包袱里有自己惯用的毛笔刻刀,都是吃饭的家伙,确实不能丢。笔倒也罢了,那刀可是多年前刚开始学习篆刻时,水墨师兄专门在京城“冶石坊”花了大价钱,请蒲大师特地为自己打造的一套左手刻刀,天下再难找出第二套。
逸王府中人办事果然稳妥细致。苦笑一声,请他们放下东西出去,坐下来默默发呆。

第 51 章

“冶石坊”蒲大师打造的这一套刻刀共七把,或尖或平,或薄或厚,或钝或利。刀柄密密的缠着丝线,刀身装在头层磨砂牛皮套里。丹青将中间那把硬度和韧性都极强的平刃厚背刀抽出来,用指腹试试刀锋。因为用的时间长了,刀身显出一种乌沉沉的青黑色,偶尔银芒闪过,让你知道它足以削金断玉。
这小小一把刻刀,如今——挑着不知多少条人命!
丹青对着它沉思良久。终于拿过磨石,仿佛带着韵律一般轻轻打磨刃锋。一下一下,将刀子磨快——将心中的恨意磨光。
七天。只有七天。六月二十六,是最后的期限。要在七天里补好皇帝玉玺,并且在皇后宝印上完成仿刻的印文,手上功夫、体力精力,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如此伟大的挑战,不容心中有恨。
磨好刻刀,又看了一会儿,才放回去。起身绕过北侧的纱幔,来到外间作为隔断的碧纱櫥。刚打开门,对面耳房的侧门应声而开,照影已经站在门口。
“照大哥。”
“敢问公子有何吩咐?”
这些人对自己是越来越客气了。逸王府诸人仿佛认定了某种事实一般的恭谨客气,每每叫丹青怒火中烧。不过,此刻他已不再计较。
有什么好计较的呢?人生苦短,涛生云灭经得几看?风云际会,因缘遇合身不由己。眼前此一时,谁知那一刻?我需要做的,不过是立定当下,尽我所能,顺心而行,问心无愧。
“从明日起,烦请照大哥每天午时将饮食和洗浴热水送到这儿,需要收拾的东西,我也放在这碧纱櫥里,有劳大哥照应。正房内请勿让任何人打扰。”
照影垂手肃立:“是。”
丹青合上门,回到房里,倒头便睡。
六月二十。
丹青不见任何人,早在意料之中。承安只好叮嘱照影时时留意,处处上心,事无巨细,一律汇报。
吃早饭的时候,见到照影,问:“他吃什么呢?”
“公子吩咐每日午时送一次饮食即可。”
“他在干什么呢?”
“我隔着碧纱櫥的帘子看了一眼,似乎在睡觉。”
——嗯,养足了精神,好干活。承安不再说话,低头吃饭。
送走几位探视皇帝的宗亲,又去长庆宫看了看大皇子的状况。承烈正在写字,看见他,亲亲热热迎上来,拉住他的手,唤道:“承安哥哥,你好久没有来看父皇母后,好久没有来看小烈了。”
——这可怜的孩子,自从当日摔碎玉玺,昏厥过去,再醒来,心智完全回到了五岁,回到了他母亲凤贞皇后去世以前的状况。这辈子,他将永远活在五岁。承安想起自己在皇叔面前立下的誓言,要叫他“平顺安康”——永远活在五岁,何愁不能“平顺安康”?自己必将竭尽所能,让他一生无忧无虑。
看着承烈开心快活的样子,承安忽然十分羡慕他。如果……昏过去就能活在往日的时光里,我愿意敲昏自己一万次。
吃午饭的时候,承安又问照影:“送过去了吗?”
“送是送过去了,不过……公子还没有起来。”
怎的还没起来,会不会身体不舒服……立刻就要起身去看个究竟,想起他冷冰冰的模样,心里头又怯怯的。不如……再等等。
申牌时分,朝里各位大佬依例集体进宫探视皇帝。末了却没有一起走,左相、右相、礼部尚书和内务府大臣留了下来,与逸王商量凶礼事宜。
这件事,虽然之前大家都不曾出口明言,其实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早已全面展开。
“寝陵是早就修好了的,金丝楠木梓宫已于三日前运到,如今正在赶着布置陵道。”
“寿衣,殉品,牲禮等各处所需用物俱已齐备,定国寺的大师和玄真观的道长也都请好了。”
“……祭文打算请礼部尚书仆射印初怀大人执笔,只是……”几位大臣露出要请逸王定夺的表情。这位殿下自是随和仁厚,但是人家身份在这儿摆着呢。程序上的事情,自然遵照典章制度,有些关键性的问题,却非得他拿主意不可。
印初怀就是印宿怀的长兄,以状元身份入仕,乃是当朝士林领袖。
“如此安排甚好,只是什么?”
“这个……谥号……”
承安想一想,郑重道:“皇叔英明神武,功业直追太祖,就用‘平武’二字吧。”
几位重臣大觉欣慰,齐齐行礼,退了出去。
直到亥时,东配殿中间的灯一直没亮。承安手里拿着下午内务府大臣呈上来的清单,看不几眼,就抬头望望对面。等了又等,忍了又忍,将近子时,终于看见灯亮了起来,心头大定。
照影知道主子的心情,手上事毕立即过来回话。
“刚起来。送去的东西都换了新的。洗漱沐浴之后,吃了饭。不过……只略略动了几口。”
“明天去尚膳监问问,有没有南边来的厨子,每天送一份江南风味的饭菜过来。”
“是。”
“这会儿做什么呢?”
“正在瞧玉玺的碎片。看样子——是准备干通宵。”
承安心疼得很。又觉得这惺惺作态的心疼连自己都忍不住要鄙夷一番。顿时烦躁起来,扔下手里的东西,干脆不看了,睡觉。
丹青把四支巨烛都挪到案前,将一堆碎片在丝帕上摊开,研究它们的形状和纹路,一小片一小片看了半夜。看罢,闭上眼睛,把每一块碎片放在指间,用心感觉它们的棱角。如此三番五次,直到所有碎片都在脑海里立起来,凝神入定,那些在脑子里飞旋的碎片一块块乖乖的排成队,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角。
睁开眼睛,窗外已经发白。照着脑海中的印象把碎片按顺序排好,准备粘合。拿起旁边盛胶的罐子,打开一看,厚薄适中,色泽清亮。用小刷子蘸一点试了试,粘性极强,立竿见影,竟像是水师造船用的胶。越州靠海,丹青知道,水师造船用的胶是所有胶中最好的。不论金玉木石,皮革织物,涂上极薄一层,便可合二为一,而且不惧水浸火烧,效果能坚持上百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好的胶,粘合起来自然事半功倍。而且用量很少,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缝隙的宽度,降低误差。不过,这样一来,对手上的准头要求也高到了极致——决不能有一丁点差错,因为没有任何推翻重来的可能。
真是好东西呀。丹青一边搅和一边觉得兴奋。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挑战,这样好的材质和工具,把他骨子里的豪气和斗志全部激发了出来。
人生能得几回博,且看我回天手段。
粘上最后一块碎片,丹青轻轻吁出一口气,把玉玺捧在手里欣赏。很好,虽然不是完全复原,也足以令自己满意了。若不仔细看,会以为那些裂纹是玉上天然的纹理。只是有几处因为摔得极碎,细屑和粉末实在找不回来,留下了稍稍明显的痕迹。
看罢印身,又看印文。左下角的“昌”字一补齐,整个印章立刻气韵流动,生机无限。丹青双手捧着,小心的把它放在案上。不过四寸见方的印章,散发出柔和晶莹的光芒,仿佛穿透历史时空,照见人间百态,竟让人觉得如泰山压顶,可镇天崩地裂;庄严华妙,可辟妖鬼邪魔。
丹青看了又看,让那光芒从心中穿过,禁不住百感交集。陶醉、骄傲、感动、喜悦……一颗心似乎随着它变得无限广阔,足以承受桑田沧海,足以容纳斗转星移。
缓缓回过神来,看一眼窗外,黑漆漆的。宫外夜更似乎敲了十二下,子时。六月二十二了。
想要站起来,这才发现跪在案前时间太长,浑身都麻木了。刚把身子挺直,就觉眼前发黑,头晕目眩,无法控制的向前一倾,额头往案沿上磕去。心里却惦记着不能震动刚补好的玉玺,生生拧过身子,倒在地上,一时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见。
照影听到动静跑进来,吓得赶快过来扶他。丹青抓着照影的手:“等……等一下……”终于等到眩晕平息,睁开眼,看见照影一脸担忧,笑笑:“没事——累了,睡一觉就好。”随他把自己搀到床上,躺下来,想:“果然心为形役啊,心为形役。”
话说那日赵让掳走丹青,水墨第二天早上起来,在丹青房间的桌子上发现一张留言:“逸王请丹青公子一叙平安勿念。”四处检视一遍,竟无一点痕迹,当即收拾东西,掉头返回试笔山,找海怀山师徒商量对策。
海怀山人虽然离京,“素颜堂”的生意却是照常做着的。一打听,知道逸王已被皇帝召入宫中。这个时候突然把丹青找去,究竟为了什么?从王府行事的手段看,分明早已掌握丹青的行踪,为什么等到此刻才有所动作?这位王爷的心思,还真是叫人琢磨不透。三个人商量一番,决定先把消息通知江自修,海氏师徒和水墨立即回京。乾城王梓园那里,只说舅舅舍不得外甥,非要留着多住些日子,以全骨肉之情。

第 52 章

六月二十二。
丹青一直睡到将近午时。却不忙起来,躺着细细回味印章补好后留给自己的第一印象,把最鲜明的感觉深深刻在心里——这种整体感觉记忆准不准,到位不到位,是仿作能否出神韵的关窍。唯有把最后要达到的境界先立好了,手、眼、心才能协同合作,在操作过程中实现百川到海,万流归宗,让那境界重现出来。
一番洗礼下来,只觉灵魂如意自在,安定祥和,心头一片宁静,这才决定起床。不想灵魂甫一归位,肉身的痛苦立刻席卷而来,四肢百骸酸软难当,胸口一阵一阵闷闷的抽痛。
“这样下去可不行……”慢慢凝聚力气,爬起来,走到碧纱櫥里。东西都备好了,冒着热气。浴桶里的水散发着淡淡的药香,旁边整整齐齐放着一叠素色衣裳。
洗完了,坐下来吃饭。食盒下层装了热水保温,上层三个精致的盘子:素四宝,大煮干丝,开水白菜。都是最见功夫的江南菜式,不知拿多少山珍海味折腾出来的白菜豆腐。另有一碗熬得俨俨的五子粥,浓香扑鼻。
——不是不用心的。
丹青扬扬嘴角,拿起筷子。
——不是不领情的。
吃不下,也得逼着自己吃下去。人是灵肉合一的生物,终究不能只靠魂魄行动。
承安听老太医絮絮叨叨说了大半个时辰,又叮嘱一番值夜的太监宫女,然后在赵炜床前静坐了一会儿。
这么多天日日夜夜陪着一个垂死的人,足以叫你不由自主的把生死勘破好几个来回。那些因果缘由,都已忘却,只有眼前即将逝去的生命,留给自己无尽怅惘。死的尽管死了,活着的却要努力活下去。既然无法一死了之,只有争取活得更好。
走出寝宫,望望东配殿正房的窗户,已经熄了灯,应该是睡下了。一想到生命中还有这个人的存在,承安心里就涌起深深的感激之情。不管命运多么残酷,能够遇见他,拥抱他,爱他,恨他,哪怕伤害他……都是上天赐予的莫大幸福。
——这样无奈苍凉的人生,只要你还在我的生命里,就值得奋斗。
六月二十三。
早上,照影过来汇报。
“……昨天倒是多吃了几口。”
“嗯。叫御膳房多花点心思。支出用度也不必通过内务府,从咱们府里直接出。”
“是。”
“昨夜……睡得可好?”
“……”
“嗯?”
“我觉着,公子昨夜……好像一宿没睡。”
“怎么说?”
“白天的时候,对着补好的玉玺看了大半日。入夜就熄了灯,坐在那儿把玉玺放在手里,似乎在摸上边的字。我睡前瞅了一眼,还坐着,今儿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