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是条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媒介是条鱼-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不是没有收获,作为一个有外企经验的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苏豫在就业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的,事实上不是人挑他,而是他挑人。不是薪水太低,就是老板水平太次,要不然完全是皮包公司的架势,三五个人,一两间办公室,就是一广告公司,完全超出他之前的想象范围。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其中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总,明确表示了对苏豫的欣赏与肯定,觉得像他这样的人才在这个内陆城市是很难得的,而且非常希望他能留下来,只是薪水方面无法满足苏豫的要求,并且说自己作为老总,也没有苏豫之前拿得多,整个大环境就是这样,这个城市这个行业这个岗位每月能拿2000块钱已经非常不错了,希望苏豫能够好好考虑考虑,能跟他一起共创大业。

苏豫一边表示感谢,一边在心里暗忖。2000块钱,已经算是高工资了,那之前自己所拿的岂不是高工资中的高工资,想想自己还曾经那么不知足,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到现在这种处境,也真是活该。然而,自己真的要折堕到这种地步吗?毕业的时候,自己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当时被华为等几个公司快包圆了,作为一类高校的毕业生,被明码标价每个月8000。自己虽然没有那么厉害,可是好歹也差不太多,也是各企业抢着要的重点高校高材生,怎么现在就到了这种地步了呢!

当苏豫离开那家公司走在大街上的时候,还在苦笑不已。真是不一样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搁以前,那位老总提出这样的价码,他一定以为是在侮辱自己,可是现在呢,自己还得表示感谢,感谢这样的知遇之恩,虽然到最后他还是没有把自己贱卖出去,可是那种折辱的感觉挥之不去,像苍蝇一般在耳边嗡嗡作响,让人心烦。

苏豫茫然的走在街上,只觉得前路漫漫,仿佛黑夜里前行,一点亮光也看不到,不知道前面是否有路,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找到出路。

25年来,苏豫首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的决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之前的过度自信到现在的彷徨无助,一下子扭了360°的大转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太过一帆风顺的人生,当遇到一点点挫折的时候,就会显得特别脆弱。苏豫过去25年的人生太顺当了,学习好,长得好,被老师捧着,被家长哄着,一路毫无悬念的上了大学,在学校的时候,虽然专业不喜欢,还是轻轻松松的拿了奖学金,自己又是校报的主编,在校内也曾叱咤风云,一时风头十足。等到毕业的时候吧,大学生还没那么廉价,工作还是很好找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总共投出去了三份简历,就得到了三个offer,挑肥拣瘦的选了家各方面综合指数都比较高的公司,又遇到了一位好领导,竟这样过了两三年,竟然还不满意,跳了槽,薪水翻了番的往上涨,那种志得意满溢于言表,以为自己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了,全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处境。

怀着郁闷的心情,苏豫从街边的报刊亭买了一份报纸,随意进了街边一家小饭店,要了两瓶冰镇啤酒,两个小菜,一个人自斟自饮起来。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苏豫正在苦闷合适的工作难找,一边喝着闷酒,一边无聊的翻着报纸,却猛然发现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他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仔细一看,正是这家报纸全面改版,面向社会各界招聘“英才”,有记者、编辑、策划等职位。

他自嘲的想,自己也勉强算得上“英才”吧,哈哈,或者可以勉强一试。何况自己对报纸媒体一直是情有独钟,在学校的时候,就做过校报的主编,也曾雄心勃勃的想毕业了要进报社做一名记者,只是由于专业原因一直无缘得进,现在也算是上天给自己的好机会了!只是做记者是没有可能了,不管是专业还是经验都不对口,策划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虽然不能做自己理想的职业,好歹也进了媒体这道门,也离得更近了一些,算是间接圆了自己一个梦吧!

第一卷 初入媒体 第三章 过关斩将

苏豫到报名点的时候,已经是报名截止的最后时刻了。

负责报名的一位老师正在整理报名材料,桌子上厚厚一沓的简历,在苏豫看来,每一份简历后面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有一颗备受折磨的心。

整了整因来回奔走凌乱的头发,深呼吸了几下,苏豫镇定地走上前去:“老师,我来报名。”

“填张表,两张照片,50元报名费。”接待的老师随手递过来一张报名表,头也没抬,继续整理桌上的材料,说话的语气让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到一丝丝的冷意。

压制住心里微小的不愉快,苏豫以异常认真的态度填完报名表,恭敬的交给那位老师,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字倒是写的不错。”老师接过表简单看了一下,又对苏豫从头到脚审视了一番,“小伙子人长得也精神,学校也可以,好好准备准备,迎接考试吧!”

对方态度的转变让苏豫感到莫名其妙,不过想来也是,任谁忙活了一天,接待了那么多报名者,说了那么多话,都难有什么好气儿!他不由得觉得,眼前这位老师其实还是不错的,之前那点腹诽与不满意也随之烟消云散,连带着对这家报社的印象也好了起来。

看苏豫听到夸奖并没有喜形于色,只是客气有礼的说了声谢谢,举止得体,言谈有度,既不过分套近乎,又言语得当知进退,那位老师不由暗暗点了点头。

苏豫没有想到的是,面前这位老师,与自己的缘分远远不止目前这么简单。这位老师姓郭,主要负责总编办公室的工作,由于资格老,又热情爱帮助人,报社同事都叫他老郭。老郭在他初进报社的日子,给了他很大帮助,让他在一摸黑的环境里,不至于碰得头破血流。以至于后来他们俩每每在一起喝酒的时候,都会回忆起初会面时的这一段,老郭总是非常豪迈的喝完酒,然后自得的说自己曾经“慧眼识英才”,每每让苏豫想起自己的青葱时光,然后感慨莫名。

报完名后一星期举行笔试,在这一星期时间里,苏豫恶补了一下关于报纸媒体的相关知识,根据之前的工作经验,暗自揣摩了一番,心想策划的本质应该都是相通的,只要抓住最基本的东西,然后了解报纸媒体自身的特质,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话是这么说,苏豫心里还是十分忐忑。在准备考试的日子里,他一会儿非常自信,有一种“天下滔滔舍我其谁”的豪情,一会儿又想恐怕“高手”如云,自己未必能笑到最后。

对于考试,苏豫从来就没有担心过,从小到大,大小考试没有上千,也有几百,早锻炼出来过硬的心理素质,而且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单纯的考试他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他担心的是考试之外的事情。在这样的内陆城市,大家的出路并不多,虽然说报社现在已经改革,变成了所谓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招聘进去的人也不再有事业编制,可是依然不妨碍报社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何况大家都觉得进了报社即便工资不算很高,也有许多特权可以享用。像苏豫这样,家里一没钱二没权,又在这个圈里没什么熟人,仅仅凭自己的能力想进去可真是太难了。苏豫的几个高中同学已经在这个城市混了几年,深知这些单位的操作规则,对此都不乐观,觉得苏豫能进去是运气,不能进去是在预料之中。

苏豫对此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觉得成不成都是个经历,努力了就不会有遗憾。至于结果怎么样,则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一转眼笔试的时间到了。

那天苏豫起了个大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了床,洗漱完毕,然后沿着金水河畔一路走过去,路上看到有家永和豆浆店,进去要了一杯豆浆、一根油条、两个鸡蛋,希望能取个好兆头。以前每次有重大考试的时候,母亲总是精心地这样准备,既补充了足够的能量,又不会吃的太饱,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

到考试地点的时候,时间刚刚好,考生正在按顺序鱼贯入场。

考场设在市中心一所小学里,校园门前的林荫大道上站满了人,熙熙攘攘,苏豫粗粗估计一下,大概有上千人。

这次考试对于媒体圈来说,规模空前。很多年这些报社没有大规模的面对社会公开招聘了,即便需要人也都是零星的几个,不像这一次,由于这家报纸经过体制改革,新上任的一把手决心以铁血手腕为报社来一次大换血,争取来个一炮打响。这样一来,即便在职者也要通过入职考试,与报考的人一起参与竞争。也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在这样的政策下,有人欢喜有人忧,可是谁也阻止不了,更改变不了。

从程序上来说,这次招聘考试无疑还算是公正的。不同职位的报考者分属不同的考场,有不同的专业试卷。每个职位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往低数,根据录取名额,以3:1的比例进入面试,然后再根据面试成绩确定名单,经过政审和体检合格之后,正式办理录用手续。

苏豫报考了两个职位,记者和策划。这两个职位的考卷除了后面的实践操作题不一样之外,前面的几部分完全相同。

第一部分是文学常识和时事新闻,一类是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的古典文学知识,还有就是关于王小波、王安忆等当代作家作品等相关知识,以及当年度的热点新闻,或者有特殊意义和影响的新闻等,如河南救人民工李学生。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文学素质和对新闻的关注程度,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实力,如果平时不关注这些,靠一时半会儿临时抱佛脚突击,是肯定不行的。

第二部分是改错别字和改病句,类似于《咬文嚼字》里面的知识,比如“悬梁刺骨(股)”、“金壁(碧)辉煌”这样的常见错别字,容易混淆和写错的。这可是需要有扎扎实实的语文基本功才行,因为无论是记者和策划都是跟文字打交道的,如果写出来的东西出现明显的错别字和病句,可就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第三部分就是实践操作题了。记者的题目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消息,一篇评论,自拟题目。这次考试所给的材料是关于*瓜农进城的相关内容,有政府出台的政策,有瓜农们的声音,也有消费者的关注。材料都是相同的,可是如何烹调得当就看各人的水平了。策划的题目更具有实战性,一道小一点的题目是关于报纸自身的广告语点评和拟定,完全看你对这份报纸定位和读者群的理解了。还有一道大一点的题目就是写一个报纸改版的策划案。

记者的考试不必多说,苏豫本来就没做过记者,写的消息也好评论也好,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只求不犯错,但是绝难出彩。策划方面可就是苏豫的专长了,再加上这段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对这家报纸做了全方位的了解,在考场上刷刷下笔写来,如有神助。等到他揉着发酸的手腕搁笔时,才发现整个考场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一间教室里几十个考生都已经交卷离场了,看看时间,还有15分钟考试结束。苏豫大致审查了一下卷面,觉得没什么遗漏和更正的了,收拾收拾就交卷离场了。

考完试之后,苏豫反而彻底放松了,不再庸人自扰的想东想西,只是继续积极的找工作,别的什么都不多想。

没想到的是,两个星期之后,苏豫接到了面试通知的电话。

等到了面试现场苏豫才知道,原来自己竟考了个第一,这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凭着自己考试时发挥的水平,这个第一应该是十拿九稳;意料之外的是没想到自己真的就稳稳当当拿了这个第一。不过进入面试,大家又是同一起跑线了,这时候主观性就会更强,很难说结果会是怎么样了。

侯考室里有十几个人,有的人看起来胸有成竹,听他说来,对报社的熟悉程度简直就像自己家开的一样。有的人则是惴惴不安,紧张兮兮,有一个小姑娘甚至拉着苏豫问东问西,像没头的苍蝇似的。

苏豫第一个进去面试。只见房间里做了三位面试考官,两男一女,苏豫先对考官问了声好,然后坐在自己该坐的位置上,目光坦然的面对主考席上的三位。

面试的时候,那位年轻女考官率先发问,口气咄咄逼人,让人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凭直觉,苏豫觉得这个考官不喜欢太过平庸的表现,也就使劲浑身解数毫不藏拙的表现了一把。

当对方问道:“你在南方发展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回来呢?”

苏豫先说了母亲的原因,又提起了之前曾经有过的一次面试,“当时要进那家单位总共需要经过三场面试,从人事经理到部门经理,再到公司总经理,那是一个台资企业,三位面试负责人都不约而同的问了我同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河南人,怎么看待河南人被歧视这个问题?’”

苏豫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不想多说我当时的感受,相信每一个河南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我当时只是说我自己心中的河南人,我的亲人、朋友、师长,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河南人,至于说那些害群之马,相信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不单单是河南人。”

苏豫观察到其中一位面试考官微微的点了点头,只见这位考官五短身材,面目可亲,虽然没多说话,却一直在主导着面试的节奏和进度。而另一位考官则纯粹是陪衬,完全没有在这场面试里有任何表现。

面试结束了,苏豫可以感受到考官对自己的满意,可是结果如何他却不能预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只要努力了,奋斗了,经历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一卷 初入媒体 第四章 昔日荣光

两个月之后,苏豫接到了报社录用的电话通知。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久的足以让人失去信心。等待的第一个月,苏豫还满心焦虑,时时期盼,也打过几次电话问过,要么是没人接,要么接电话的人很不耐烦的说:“等通知!”后来干脆也不抱什么希望了,彻底不去想这件事情,继续投入到找工作的大业中去。

接到电话的时候,苏豫正在进行一个面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