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当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村姑当官-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里,她立即和领导班子成员通了气,要田副镇长马上写出通知,公告招工方法及报名条件,明确报名截止日期和考试的科目、时间、地点。凡符合条件的村民都可以报名。同时她又交待办公室,按布告的内容电话通知所有向她打招呼的关系户,抓紧时间准备参加考试。 

三天的报名时间,共报了近300人,比原来统计的关系户数还少了60多人。很多的关系户得知要凭考试成绩,自知无望,无奈只得退出竞争。 

通知公布后,几乎没有人来打招呼了,即使有少数不了解情况的人打招呼,经他们按布告的内容一解释,也都表示理解,一场用人的危机就迎刃而解了。 

可能是我们的考试太多了,人们适应了考试,也看惯了考试,对考试这个方法挺服气。奔牛镇采取考试的办法招收工人的做法,反响很大,很多的关系户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有很多人说,春花很聪明,脑子好使,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嘴。也有人说,这样做公平合理,不以权谋私,是个好办法。 

考试那天真正到场的又少了20多人,考试结果,合格者为65人。紧接着第三天就进行了体检,在体检中又有6人被减了下来。王助理的儿子因2分没过关,进不了厂。王助理老婆又一次闹到镇里,要他给孩子找个出路,不然就离婚。她哭着闹着,看热闹的人挤满了院子。 

有很多人边看热闹边议论,镇里这次采用考试的办法招工是对的,没有舞弊,就连榨油厂厂长的儿子没考好,也进不了。有的说,小李庄的一个孩子,去年刚高中毕业,没有任何关系,这次考上了,全村人都为他高兴呢。有的议论说,春花这样做是一碗水端平,我们老百姓服气啊。总之采用考试的办法,赢得了广大农民赞扬。 

可是王助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有很多天不能回家了,整天沉默寡言,眉头紧锁,精神萎靡。但是领导安排的工作,却毫不含糊,还是那样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田厂长是看在眼里,满心同情,又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一天,他劝王助理回家看看,做做嫂子的工作,也安慰一下孩子。王助理说,回不去啊,回去日子不好过,再说厂里现在任务紧人手少,也离不开他,等开工投产后,再回家看看。王助理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了田副镇长的心,激起了他的强烈的同情感。于是他鼓起勇气,找到了春花,把王助理家的情况作了详细的汇报。春花听了也深受感动,是啊,这样的干部太少了。他从不向组织叫一声苦,说一声困难,谈一件自己的私事,越是这样的干部,我们越应该帮助他。可是田副镇长认为,现在把他的儿子安排进厂,矛盾太大了。春花思索了一会说,政策是为人服务的,考试是为了消除矛盾的,先缓一缓,等两个月后,你把他儿子安排到外地跑营销,这样既可以解决王助理的困难,又可以避免很多的矛盾。田勇超完全赞成春花的办法。 

第二天,春花和田勇超到了王助理的家,王助理的老婆看到春花和田镇长来了,就哭着说,跟他几十年了,没有沾到一点光,享过一天福,家中的几亩地都是她一人种的,一家老小都要她照顾,喂猪、赶羊全都指望她一人。他平时很少回家,就是回来了,也住不了几天。 

春花和田镇长再看看屋内,一套家具十分破旧,来人坐的凳子也都是缺胳膊少腿的。唯一显示富有的是墙上挂满了王克己的奖状,从他参加工作以来几乎年年得奖,岁岁先进。春花又走进里屋,看到王助理的老母亲躺在床上,已生病多年了。看到这里,春花心里难过极了,这是多么好的同志,他整天考虑的是大家,整天考虑的是工作,整天忙碌着奔牛镇的事啊!胸中装的是奔牛镇,唯独没有他自己。在他身上有着浓厚的朴实的农民气息,这样的干部遇到困难,如果我们组织上不去关心,不去帮助,还有谁能关心和帮助呢?我们对不起他啊。她对王助理的老婆说:“老王是个好干部,是条老‘黄牛’,他公而忘私,勤奋工作,吃苦耐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儿子的事,等两个月后,直接找田厂长就行了。”说着从身上掏出了500元钱,给了王助理的老婆,说:“钱不多,只能表达一下心意,你太不容易了,你是个好家属,好媳妇,好母亲。”王助理老婆听说给儿子解决了工作,又见春花拿了500元钱,感动得流泪了。说:“王克己工作这么多年,从没有领导来过我们家,今天你们来又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么大的困难,大妹子呀,你给我儿子安排了工作,你是我们家的恩人,我们一家人永远忘不了你。钱,我不能拿啊。” 

春花在回来的路上思绪万千,像王助理这样的干部,在基层为数不少,他们因文化、年龄、性格等原因,常年默默无闻奉献在第一线,他们埋头苦干,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从不索取。尽管他们在职务上得不到升迁,但我们应该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田副镇长也在路上思索着,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太淡泊了,难怪有人说:50年代是各人顾各人,60年代是人帮人,70年代是人斗人,80年代是人骗人,90年代是人哄人。王克己辛辛苦苦干25年还是个助理,可悲,可叹,也可怜。正如社会流传那样,表扬了溜须拍马的,提拔了指鹿为马的,冷落了当牛做马的,整治了单枪匹马的,逼走了心猿意马的。我们太需要像王克己这样的干部了。 

重视科教,建国之大本;尊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为了提高干部素质,春花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

二十五章 研究农村明事理 教育干部八注意

奔牛镇干部培训班,经多方筹备,于五月初开学了,参加培训班的主要有村主任、会计和镇里的一般干部43人。培训班为期四天,开学的第一天,春花作了动员报告并讲了第一课,她讲的题目是《农民问题的研究和对村干部的工作要求》。 

春花运足了底气抑扬顿挫地说:“中国的农民是一个伟大的阶级,在我国的历次社会变革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战争年代,我们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是靠农民的支持,如果没有农民参加革命,没有农民做出巨大牺牲,中国革命就很难取得成功。 

建国以后,农民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每次重大转折,往往都是从农村开始的,如大跃进首先是从农村发起的;文化大革命是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的。每次我们经济建设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又是农民首先承受了主要负担,如50年代的粮食统购统销,就是在国民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农民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生活和生产资料;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农村接受了城市的下放人员,这是农民为国家分忧的表现;文化大革命中,知青的上山下乡,也是农村为城市减轻就业压力而做出贡献;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建设又是靠广大农民工的支持;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现在我们全部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 

可是就现状来说,城市和农村形成明显的对比,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城乡差别还很大,我们农村不仅物质生活贫瘠,而且精神生活也是很单调的。 

农民要摆脱农村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是孩子上大学,可是高昂的学费和低质量的教育,又能有多少孩子考上大学。二是当兵提干,这一条路的面也是很窄的,人数是微乎其微的。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正逐步繁荣起来,农民也逐步富裕起来了,农民的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要使农民过上小康生活,路还很远,任务很重,我们农村的干部责任重大啊! 

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处在大发展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紧跟形势,不辱使命,埋头苦干。我们需要王克己这样的干部,我们应该向王克己同志学习!学习他任劳任怨,公而忘私;学习他不怕困难,勤奋工作;学习他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我建议大家抽时间到王克己家看看,看看他的家庭状况,看看他的困难,可是他从没有叫一声苦,说一句难,皱一次眉头,工作总是那样认真负责。现在我们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嫉妒富人,看不起穷人。今天我们脱贫致富达小康,就需要王克己这样的干部…… 

当前,我们村干部如何做好工作,我看主要是,要做到八忌:一忌偏。我们大多数村干部都土生土长的,在村,组有亲属、同学、朋友或亲戚,要做好村里的工作,必须做到一碗水端平。特别是在土地承包、住宅基地、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等村民比较关心的问题上,一定要一视同仁。 

二忌贪。要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绝不能多吃多占,捞老百姓的油水,绝不能见钱眼开。民不畏你严,畏你廉。公生明,廉生威。 

三忌懒。对村民的生产、生活的情况要经常了解,不断帮助解决困难,不能不管不问,漠然置之。 

四忌馋。现在我们酒风很盛,什么一瓶两瓶不是酒,三瓶四瓶漱漱口,五瓶六瓶扶墙走,七瓶八瓶墙走我不走。什么少喝酒,多吃菜,挟不着,站起来,有人敬,耍无赖,吃不了,兜回来等顺口溜,都反映了我们部分村干部的酒风。把时间花在酒桌上,把成千上万的钱花在吃喝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五忌乱。财务管理混乱,收入不进帐,开支不合理,财务不公开,怕人监督,也无人监督,导致干部不清白,群众不明白。 

六忌散。有的村干部争权夺利,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桌面上握手,桌面下踢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整个班子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 

七忌变。对工作没有长期规划,临时观点很强,遇到问题是羊吃碰头草,毫无方向。有的更是朝令夕改,叫人无所适从。 

八忌瞒。有的是上下两头瞒,遇到不利的事,隐瞒不上报。对需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商议的大事,也不让村民知道,有的是几个村干部说了算,甚至是一个人说了算。” 

春花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报告,很有说服力,也很有针对性,有很强的感召力,村干部听后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村干部在讨论会上,发言踊跃,各述己见,场面热烈。有的说什么叫达小康,现在的指标太多,我们也记不清,用我们农村的话讲就是:住的讲排场,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用的讲高档,行的讲便当。有一个村干部说,还可以压缩一下,关键是两条:白天有酒喝,晚上有奶摸,说得大伙开怀大笑。这时坐一旁的另一位村干部说,你弟弟现在还没有结婚,你是不是扶贫一下,使他也能和你一样达小康,说得大家更是仰脸大笑。有的说,带领农民达小康,我们的镇干部也要改变工作作风,现在有的人,上午说粗话,中午说酒话,下午说醉话,晚上说梦话,见老婆说谎话,这怎么行呢。 

总之,尽管讨论有时离题,但很热烈,也有利于消化报告的内容,领会报告的精神,落实报告的要求,达到了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 

随后榨油厂又出了一件事,春花抓住不放。

二十六章 立新规狠抓典型 为厂庆巧做安排

榨油厂在田勇超的精心组织下,各项工作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从外地聘请的两位技术人员已经到位,电路已接通,机器设备全部安装完毕,人员已全部到齐,收购油菜籽的工作正在进行,预计6月28日试产没有问题。 

这些天,春花几乎是天天泡在厂里,她发现有什么问题就及时提醒他们并帮助解决。在油菜籽收购环节上,春花发现由于人太多,秩序比较混乱,对杂质和水分的折扣标准也不一样,出售菜籽的群众有意见。她意识到收购环节上,人为的因素多,很容易出问题。就在她考虑该如何操作才能少出问题的时候,收购菜籽那里吵了起来:一农民出售菜籽时,收购员没有打折,就按一等品收了进来,被别的人看到了,很有意见,纷纷质问收购员,结果吵了起来,大家都说收购员有意抬高等级,以次充好,收人情菜籽。部分群众对收购员打折扣太多而不满意,也跟着起哄,结果吵成一锅粥。王厂长立即过来了解情况,处理矛盾。结果查明,收购员是出售菜籽人的亲戚,事情虽然解决了,但问题的隐患还在,这个问题如处理不好,很可能出现更大的纰漏。 

是啊,讲人情、要面子是农民的一大特点,也是千百年来农村的传统习俗。这是由农村的特殊环境所形成的,长期以来农民在田间劳作,他们基本不受什么规章制度的约束,唯一约束他们的是自然规律,是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因为是分散的,无组织的,因此他们之间的联系靠的是血缘和人情关系,因而把人情、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认为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这些年轻的农民刚进厂,怎么能一下去掉几千年的传统习惯呢?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工业生产要打破人情关系,撕掉面子,严格用规章制度、纪律、标准规定来协调作业,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赢得时间和效率,农业社会最终将被工业社会所取代,农民最终会成为工人,可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长期过程。 

春花越想越感到创办工厂的艰难性,经营好工厂的艰巨性,管理好工厂的复杂性。创办榨油厂对我们来说就是一项很难的事了,可是要维持一个厂的正常运转,可就更难了。办厂不仅要有科学技术,而且要了解市场变化,同时更艰巨的是还要改造一批人啊,这谈何容易! 

榨油厂虽然很小,可是它涉及的领域很多,它要求我们要学习科学规律,学习经济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些知识太多太深了。 

晚上,春花一脸凝重,召集了厂里有关人员会议,谈了她的看法,提出了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要加强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