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咒-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方修这么说,王名扬也笑了,他想起当初与方修初次见面的一段“公案”。

当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方修初入政坛,便精密的头脑算计和对政治的敏锐把握获得了“黄金童”的美誉,当时的台湾总统沈扁在欣赏之余,礼贤下士亲自登门拜访这位政坛新人,力邀他出任总统府秘书一职,有感于沈扁的礼贤下士,同时也渴望施展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负,方修权衡再三后接受了这一挑战。时值总统换届选举之际,方修鞍前马后日夜奔波,殚精竭虑为沈扁领导的民进党出谋划策,以确保沈扁能够继续连任台湾总统。而经历了政权丧失之败的国民党经过几年的痛定思痛,这一次也是全力以赴,势在必得。一时之间,台湾选战如火如荼,烽烟四起,参与群众如痴如狂。群雄逐鹿,究竟鹿死谁手? 

众说纷纭,旁观者更是莫衷一是。大体而言,赌国民党胜者居多,估民进党赢者几稀。据台湾主要媒体《联合报》投票前最后一次民调显示,国民党党魁蓝战获41%选民青睐,而民进党主席沈扁仅获得38%群众支持;坊间赌盘则传出“228牵手护台”和“313反扁呛声”后蓝战依然保持票数五十万以上的绝对优势。至于专家观点有哈佛大学戈迪温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徐博东教授等铁口直断蓝战终将取得胜利,大局已定。

蓝战多次表示,沈扁在四年前的胜利是一场“历史的偶然”,而今年320后泛蓝阵营就要结束泛绿执政,成就“历史的必然”。沈扁则声称自己“必然”连任成功,从此让蓝战死了“偶然”夺位之心。不过,虽然沈扁口头上强硬,但形势比人强,在预选结果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他的助选班子也有心无力,深感回天乏术。在这危急时刻,沈扁带着方修悄悄拜访了一位神秘老人,这位老人就是有着民进党第一智囊之称的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名扬。

在民进党的发家史中,王名扬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影子人物,他从来不参与民进党的活动,只是以布衣之交的身份与民进党的领导高层少数人保持一份淡泊的默契,民进党每有疑难决断都会请教这位教书先生,而王名扬也每每能出奇谋妙计,助民进党化险为夷,以弱胜强。民进党能由一个十几人的在野小党在短短的不到十年时间里一跃成为拥有几百万支持者的大党,最后击溃了在台湾经营多年的国民党,夺取了执政权,其中王名扬的作用功不可没。沈扁当选总统后,第一个拜谢的不是那些大力支持他竞选的财阀和地方黑势力,而是这个不为外人所知的教书匠,没想到沈扁的拜访却吃了这个古怪老头的闭门羹,他深夜站立苦候至黎明也不得入门,最后老头只从门缝递出一张白纸,上面有《问政》诗一首写道:

贫贱相交易,富贵共享难;

天下一局棋,政党如走台。

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只闻新贵笑,谁见苍生哭。

执政求民权,设谋求民生;

心中存一念,相忘五湖间。

沈扁见此诗只好洒泪而回,他知道这个从青年时代就立志推翻国民党残暴统治的老人,在民进党功成之际选择了身退。而且在最后退出之时他也对民进党是否能够逃出中国历代王朝“兴起——腐化——堕落——灭亡”的怪圈表示了怀疑……

沈扁执政台湾后曾多次聘请王名扬出山,可每次都吃闭门羹,可沈扁始终不死心,最后烦得老头一气之下,跑到澳大利亚做了两年客座教授,吓得沈扁再也不敢“骚扰”这个脾气古怪的老头了。不过这次换届选举民进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沈扁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次深夜拜访这个民进党的第一智囊,没想到王名扬不仅让他进门而且在了解了情况以后还为他筹划了一条“苦肉计”。沈扁听后如获至宝,侍立在一旁的方修听了这条苦肉计却大惊失色,力阻沈扁不可冒此奇险,在苦劝无效后方修忍不住当堂大骂王名扬老糊涂,搞得当时的场面十分尴尬,沈扁再三赔礼还是让火冒三丈的老头将他们赶出了家门。

3月19日,沈扁在竞选演讲途中遭不明身份枪手袭击,当场被送进了医院,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台湾为之哗然,顿时民情汹涌,掀起了轩然大波。

3月20日,台湾选举公投,先前以大比分落后的民进党却以微弱优势胜出,沈扁再次当选台湾总统……

“想想当年也真险,要不是您老人家兵行险招,巧出奇计,现在坐在总统府的也许就是蓝战了。”方修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道。

“就凭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他也配作总统的位子?”王名扬不屑一顾道。

方修好奇地问道:“王老,当时您为什么那么不看好蓝战,认为沈总统一定会再次当选?”

王名扬微微一笑道:“西方史学家深信‘History repeats 

itself’。中国人则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两者意思其实相去不远,都是强调历史有一定的重复性。正因为历史具有这种自我重复的奇妙性质,后人方才得以借古鉴今,对未来趋势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有人问丘吉尔如何能在二战中最艰困绝望的时刻依然保持信心坚定,不动如山?丘的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他‘通晓历史’。其实对那次牵动亿万人心的台湾大选,历史已经启示我们大选结果的‘必然’与‘偶然’了。”

见方修迷茫不解的样子,王名扬不禁兴致大发,滔滔不绝地讲起三国历史:“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烽烟不断。先有黄巾之乱,后又董卓窃政。董卓亡后,群雄并起。群雄之中,以河北袁绍、河南曹操实力居首。但一山岂能容二虎?袁曹于公元200年4月在黄河中游延津、官渡附近布阵对峙,两军倾力一搏。

首先论兵力。袁绍当时坐拥北方四州,兵力雄厚,带甲数十万。反观曹操,名义上掌握了汉室朝廷中央政权,实则一后起暴发户而已,势力地盘局限在黄河以南;部队战斗力强悍,但不过七八万上下。论兵力,对曹大大不利。

次之谈人才。袁绍麾下能者极多,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乃忠义之臣;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张颌、高览、淳于琼俱世之名将。 

曹操左右亦不乏精锐,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张辽、许褚、徐晃、夏侯渊勇不可当;夏侯敦,天下奇葩,曹子孝,世间福将。谈人才,袁曹双方精锐尽出,呈五五平势。

第三拼后勤。袁氏家族经营河北逾数十年,地广粮多,府库丰饶,擅拼经济,商贾政治献金多以亿万、千万计,后勤扎实充沛,利在持久战。另一方面,曹家军虽久经沙场,骁勇善战,但方才上台四年,经济状况拮据,商贾捐输仅以百万、十万计,后勤乏力难支,是故急欲迅速突破,东游西击,寻找决战机会。拼后勤,袁胜曹一筹。

第四搏宣传。袁绍与刘备结盟后,将汉室宗亲遍布天下的宣传喉舌利用得淋漓尽致,《伐曹檄文》风行各州郡县,务求将曹操彻底斗垮斗臭,‘曹操赘阉遗丑,好乱乐祸,潜包祸谋,豺狼凶暴,心怀篡逆,摧残汉室,托名汉相,实为汉贼……’面对汉家天下铺天盖地的舆论围剿,曹操只能望檄兴叹,徒呼奈何。搏宣传,袁又胜曹多矣。

比了四样,袁三胜一平,占尽上风;曹操三负一平,遥遥落后。大河南北,酒楼茶肆,人人都说袁胜曹败。但是,一般人忘了统帅这一环!统帅乃三军之首,战阵之魂。古往今来,势劣帅优而凯旋者多,势优帅劣而奏捷者少。统帅之器,重中之重,不可不察。袁绍乃名门大家出身,衔着金汤匙出世,‘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名相之裔,遂为群雄盟主……然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真英雄。’相形之下,曹操出身微贱,全凭后天努力奋斗不懈,‘阉宦之后,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擅权谋,多机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讲了这么多你对袁曹两人及其势力背景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方修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王名扬继续说道:“掌握台湾蒋后时代最高权力的李登辉下台后,全台群雄并起。诸多政治人物当中,以国民党党魁蓝战和民进党主席沈扁实力居首。蓝氏家族历经三世到蓝战这一代,累积了富可敌国的财经实力和绵密雄厚的关系网络。蓝战本人才具平庸,民间戏称‘阿斗’,官运却一路亨通扶摇直上。沈扁则家庭贫寒,高考状元出身的他二十年如一日力战国民党权贵势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老百姓亲昵称打不扁的阿扁。尚未而立的他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时期曾勇敢承担‘叛乱死囚’的辩护律师,接着返回故乡竞选县长被对手以种种舞弊手段封杀,同时爱妻遭‘政治车祸’而终生致残,再被国民党诬陷入狱并剥夺律师资格,面对一波波严酷的挫折打击,他以惊人的韧性和旺盛的斗志,一步步从市议员、立法委员助理、立法委员、台北市长、直到攀登台湾权力顶峰。综观‘阿扁’的人生,与‘阿瞒’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官渡决战之前的曹操,曾是朝廷悬红追缉的要犯;在濮阳攻吕布时惨败;在宛城战张绣时丧子;在白马还被袁绍麾下头号战将颜良打得落花流水,损兵折将。长年的磨难历练在阿瞒与阿扁身上造就了刚毅坚韧、遇强则强、愈战愈勇的性格;这些都是袁绍、蓝战等世家子弟难以项望其背的,此其一。阿瞒和阿扁都从社会底层崛起,挺身挑战现有的反动权贵体制,却又不得不进入了体制,‘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贯彻自己目标。两人虽然爬到体制顶端当上了领导人,却因成天琢磨着改换‘国号’而落了个‘心怀篡逆’的骂名,此其二。当秉持‘汉贼不两立原则’的宣传喉舌声嘶力竭、口诛笔伐阿瞒阿扁时,老百姓雪亮的眼睛却注意到这两人除了‘心怀篡逆’以外,其实还拥有许多走在时代前沿的进步思想与改革理念。否则,老百姓会愚蠢到单单为了改换‘国号’而赴汤蹈火吗?此其三。”

说到这里,王名扬感叹道:“阿瞒与阿扁的政治理念究竟有多开明,多先进?仅举两例就可说明,公元198年阿瞒亲率大军讨伐张绣。一路上见到麦田已熟,可百姓却因大军压境,逃避在外,不敢收割。阿瞒于是命手下四处张贴皇榜宣告:‘操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人民毋须惊疑。’百姓看了之后,欢喜称颂遮道而拜。大小官兵经过麦田皆徐徐慢行,兢兢业业,不敢践踏。不巧阿瞒路过时,田中忽然窜起一只班鸠,吓坏了阿瞒坐骑,结果那马奔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尽管部下极力劝阻,阿瞒依然坚持自己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随即挥剑割下头发充当首级,命令三军传阅通告:‘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从此全地法令畅行,军民秩序井然。

而平民总统阿扁做得也不错,台湾举行花连县县长选举期间民进党籍参选人游盈隆被国民党支持者检举涉嫌‘期约贿选’。花连县检查署检查官李子春认为阿扁既然身为民进党主席,对于游盈隆提出的选举支票应该有所知悉,因此决定传唤阿扁到庭应讯。

注意,这是历史性的一刻。阿扁如何回答中国人自己已经问了千万遍的问题:权大,还是法大?‘九品芝麻官’是否真能对‘九五之尊’开铡?许多台湾法界人士认为,李子春越级传讯阿扁或许‘合法’,但不‘合理’,恐怕有逾越职权之嫌。如果每一个基层检查官都可以越级传唤领导人并要求他为下属党员的行为负责,岂不天下大乱?而且李子春以前曾与谢启大、高新武等宋楚瑜的人马过从甚密,这次是否‘奉命行事’借机‘以下驷对上驷’?对于这些争议,阿扁一笑置之。1月14日他按时抵达花连地方检查署,在没有任何安全人员保护警戒下,循一般平民程序步入检查庭应讯。庭讯现场阿扁首先向李子春行礼示意,表达对司法的尊重。接着李子春请阿扁就坐,阿扁则表示既然一般老百姓都是站着应讯,自己不愿例外。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侦讯,阿扁全程站立,不露一丝倦容,没有任何特殊要求。结束之后随即返回台北,继续处理政务。权大,还是法大?王子犯法,是否与庶民同罪?阿扁以实际行动给了人民一个完美的答覆。”

方修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沈总统带我第一次见去您,一进门您就对他花连县之行称赞有加。”

王名扬淡淡地说到:“民进党当选执政党后,本来我不想再掺和政治上的事情,几千年了中国的政治从来就没有真正把老百姓当人看,民众只不过是权贵们驯养的家畜,拥有的私人财产,被愚弄的奴才。经过这件事后,我决定再帮阿扁一把,助他连任总统。说实话,沈扁不是所谓的‘伟人’,他个性上有不少瑕疵,媒体舆论经常毁多于誉。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他思想上的开明、进步、前瞻一扫中国几千年陈腐的官气,真正把自己摆在了一个民选总统的位置上,依法执政,就这一点,他还算有可取之处吧。”

“不知道王老这次让总统一大早观日出,所取为何?”方修见老头子开始褒贬总统了,连忙开玩笑转移话题,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有些话还是少听为妙,他可不想像杨修一样聪明外露成为“曹阿瞒”的牺牲品。

“取天下!”王明扬轻轻吐出三个字。

“您是指反攻大陆?!”方修听了震惊万分。

“不错,一直以来台湾总是处于防守之势,现在大陆战火连天,群雄逐鹿,台湾应当转守为攻,将眼光向外,主动去经略大陆,夺取政权,不能偏安一隅,固守现状。否则台湾即是独立也终不免一死,民进党更会因为成为执政党而固步自封,丧失活力,僵化腐朽。”

“可是,如果现在台湾出兵大陆,岂不是要担一世骂名。当年日军入侵中华,国共两党血海深仇都共弃前嫌一直对外。今天,我们怎么可以在这时候出兵大陆。这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况且以中共在大陆的多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