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尽处之契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尘尽处之契丹-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睛。

三天后,皇上驾崩,传至皇城,举国悲恸。

皇城,御帐内,灯火通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端坐正中,她就是述律太后,地上满满跪了一地人,身披孝服,“皇上突然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诸子尚小不能担当重任,哀家觉得天下兵马大元帅最合适,他也是先汗的皇子。”述律太后沉着地说道。

“儿臣遵命!”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耶律李胡当然愿意,脸上的表情喜不胜收。

“请太后娘娘三思,臣觉此举不妥,安康王乃人皇王长子,况且又跟随皇上多年,由安康王继位最为合适。”耶律屋质说道。

“什么?安康王,那个毛头小子怎么能跟我争,我可是先可汗的皇子??”耶律李胡跳了出来,龇牙咧嘴,极力反对。

两方人正闹得不可开交,“皇上圣谕到!”侍卫快马加鞭进了皇城,将皇上的亲笔谕旨送到御帐。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朕子耶律阮??”

听罢,“臣等遵旨!”耶律屋质等立即喜色叩首,长长舒了一口气,还是皇上终究是皇上,早就想到这一点。

“不可能??这不可能??”耶律李胡见了棺材还不落泪,死活不肯奉旨,述律太后见这情景,颓然地唉了一口气,她也无力回天,就这样吧,她已经老了,还能活几天?

公元974年5月,安康王耶律阮继位,即是历史上的辽世宗,年号天禄。

 

 

……………………………

        相关史料

契丹起源与建国 

 ………………………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意思是〃黄水〃。人们把它看作是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所以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两河流域孕育了草原上的文明。传说中,一位驾着青牛车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土河骑着白马来的勇士,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他们便是契丹族的始祖。历史学家根据这个传说和一些相关史料的考证,对契丹族的起源作了如下解释:他们认为仙女和勇士所代表的分别是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一个以“白马”为图腾,居住在“马盂山”;一个以“青牛”为图腾,住在“平地松林”。后来两个氏族都迁徙到两河汇聚处的木叶山,他们联姻繁衍,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它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建年号为神册,916年即神册元年,耶律阿保机自称“天皇帝”,封妻子述律平为“地皇后”,册封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从此宣告契丹王朝的诞生。辽太祖多用汉人,康默记、韩延徽、韩知古等皆为佐命功臣,掠夺中原的财富和人口,在草原上按照中原模式建立城郭以安置掠来的汉人。918年(辽神册三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

唐昭宗??胸怀大志,无力回天 

 ………………………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原名杰,又名敏,汉族,是唐朝第20位皇帝,历史上的唐昭宗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性的皇帝,昭宗嗣位时二十一岁,是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但是唐朝已经积弱难返,回天无力。

在昭宗即位的第一年,主要政治问题仍然是宦官控制朝政的问题,当昭宗为重掌朝纲而进行斗争时,他又陷入与李克用的敌对行动之中。虽然李克用是剿灭黄巢的最大功臣,但是藩镇和朝廷双方都对沙陀突厥的最终目的存有戒心。因为沙陀对朝廷的效劳只是在允许他们占领大部分河东的情况下才取得的,从河东他们可以威胁关中、河南和河北。华北许多地方都普遍对突厥人怀有恐惧之心,这就给朝廷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去采取主动行动和对他们组织一场得到广泛支持的战役,以显示昭宗的领导地位,甚至使朝廷恢复对关中以外的疆土的控制。后讨伐李克用的失败使藩镇对朝廷更加藐视。

在长安城里,在宦官和官僚们之间的旧有矛盾又引起了另一场危机。以中尉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垂死挣扎,进行最后的抗争,他们策划废黜昭宗,拥立太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们实现了他们的计划,将昭宗关在了他最熟悉的少阳院,为了防止昭宗逃跑,又熔铁浇在锁上,每日的饭食则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

但是宦官们害怕李克用,李茂贞和韩建等人会兴师问罪,将包袱抛给了朱温。而朱温并不想在残酷的宫廷政治中使自己陷得太深,相反他派人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们一个一个都暗杀了,于光化四年拥立昭宗复位,昭宗改元天复,加封朱温为东平王。但是昭宗也完全落入了朱温的监控之下,苟延残喘的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大概是为了报答朱温,昭宗任命朱温为诸道兵马副元帅,相当于军队副总司令。又加封朱温为梁王,并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称号,还有御笔《杨柳词》五首。朱温早就利欲熏心,看重的怎会是这些呢。

天复四年正月,朱温将昭宗迁到由他控制的重建的汴梁。在途中杀害了所有剩下来的皇帝侍从。八月,朱温密令朱友恭、氏叔琮等人弑杀昭宗。

纵观昭宗的一生,他颇想有番作为,整顿内政,但是事与愿违,大唐事实上早已经支离破碎,任何一个手中有些兵力的藩镇几乎都能随心所欲地置大唐于死地,昭宗所作的,只是勉强使大唐多存在了几年而已。

关于摩尼教及母乙起义 

 ………………………

 在古代中国,摩尼教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五代、宋、元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或译作“牟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称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黑暗力量。五代梁朝贞明六年(920年)陈州摩尼教徒母乙、董乙聚众起义;立母乙为天子;势力遍及陈、颍、蔡等州,称雄一时。起初,母乙他们只有1000多人,起义后攻打乡村中的地主豪绅,州县官吏害怕,不敢过问,母乙又派人和淮水的吴国人取得联系,使得起义队伍进一步壮大,后梁末帝多次发州兵镇压,都被起义军击溃。由于起义军的发展迅速,严重威胁后梁的政权,于是,梁末帝便出动禁卫军和几处州郡兵,对其进行分路包剿,结果,因寡不敌众,起义军失败,摩尼教首领80多人被俘,解送大梁,惨遭危害。

历史上的摩尼教即明教,也叫未尼教、明尊教,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当时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唐代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发展起来。摩尼教教义的核心,是说在世界的一开始,就有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着,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黑暗占据南方。在光明王国里,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洁净,摩尼教经典《下部赞》“叹明界文”说: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

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

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

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

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

快乐充遍常宽泰,言有相陵无是处。

光明王国的统治者,波斯称为察宛(意为永恒),东土称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国到处充满烟火、闷气、飓风、污泥、毒水,由黑暗魔王统治,住着五类魔,整天沉溺在情欲和争吵之中。光明和黑暗数次大战,黑暗魔王使恶魔生下了人类的祖先。因为人类是黑暗之魔的子孙,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来拯救人类的灵魂。

耶律倍生平(一) 

 ………………………

    辽义宗文献钦义皇帝,即耶律倍(约899年'4'或900年'5'?937年1月11日),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里人(今中国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姓耶律,汉姓刘,汉文名倍,契丹文名图欲(或作突欲、托云等),大契丹国(后改称大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和章肃皇帝耶律李胡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东丹国国王(称人皇王,一般也通称东丹王,926年?930年在位)。他生前为大契丹国的皇太子(916年?927年在位),但未即位为皇帝,其子耶律阮即位后被追尊为帝,以后的辽代诸帝除辽穆宗耶律?外都是他的子孙。

由于耶律倍在死后被追尊为皇帝,史书中除了称他为太子倍、人皇王或东丹王外,也常以义宗,让国皇帝和文献皇帝等称之。

耶律倍作为统辖一方的君主,其政绩并不突出,但他文武双全,不但是统兵的战将和军事谋略家,更集藏书家、阴阳学家、医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翻译家、汉学家和画家等于一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儒家学者,在文化和艺术方面颇有成就。

早年

唐昭宗光化二年或三年(899年或900年),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图欲出生,当时阿保机虽未成为契丹部落联盟的首领,但他领导的耶律氏部落是契丹诸部中最强大的一支,所以他也是契丹的显赫人物之一。

契丹老可汗死后,阿保机于第二年春正月十三庚寅日(907年2月27日)继承契丹可汗之位。由于阿保机仰慕汉族文化,遂取汉名为亿,故也称耶律亿,长子图欲也取汉名为倍,史称耶律倍;阿保机尤其仰慕汉高祖刘邦,遂令皇族耶律氏兼姓刘氏'12',故耶律倍也称刘倍,但一般不这么称呼他。

在扫除了政敌和称帝的障碍后,在担任可汗的第十年春二月初一丙戌日(916年3月7日),阿保机自立为皇帝,建大契丹国(后改称辽国),改元神册,是为辽太祖。同年三月初二丙辰日(916年4月6日),年仅十七岁的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大契丹国皇位的继承人。

崇汉

受父皇影响,耶律倍对汉族文化也相当尊崇,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当时汉化程度最高的契丹皇室成员,他对中原的文化尤其是儒学十分推崇。一次,阿保机问侍奉自己左右的大臣道:“受命之君,应该侍奉上天,敬仰神灵。立了大功、拥有崇高道德的人,朕想祭祀他,谁应该排在最先?”'13'大家都说应该让佛排在最先。阿保机却道:“佛教不是中国本土的宗教。”这时,在一旁的耶律倍建议父皇道:“孔子是万世所尊崇的大圣人,应该排在最先。”'14'阿保机闻言大喜,立即下诏建孔庙,让皇太子耶律倍在每年春、秋两季率领百官祭奠孔子。耶律倍对道教也很感兴趣,尤其喜欢阴阳学。孔庙造好后,神册四年秋八月初三丁酉日(919年8月30日),阿保机亲自拜谒孔庙,而命皇后述律平和皇太子耶律倍分别拜谒佛寺和道观。

征战

耶律倍不但有很高的汉族文化修养,他还是一位统兵的战将和军事谋略家。神册四年冬十月丙午日(919年11月7日),他随父皇向北征讨乌古部,为先锋都统,带兵开路。阿保机命耶律倍率领先锋部队进击,破乌古部,俘获牲口一万四千二百头,牛马车乘、庐帐器物二十馀万。于是乌古部全部投降契丹。

神册五年秋八月初一己未日(920年9月15日),党项各部发动叛乱。辛未日,阿保机御驾亲征,耶律倍跟随。九月十四壬寅日(10月28日),耶律倍率迭剌部夷离堇耶律污里轸等攻略云中县(今山西省大同市)、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冬十月十二辛未(11月27日),耶律倍率军进攻天德军。十月十四癸酉日(11月29日),天德军节度使宋瑶投降,改天德军为应天军。

神册六年十二月初九庚申(922年1月9日),耶律倍率王郁等经略燕地(指春秋、战国时燕国故地,相当于今河北北部、辽宁等地),一度打到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州市),扩张了契丹的领地。

耶律倍生平(二) 

 ………………………

 家庭与婚姻

父母兄弟

父亲: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阿保机

母亲:淳钦皇后述律平

大弟: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

幼弟:章肃皇帝耶律李胡

妻妾儿女

耶律倍的妻妾众多,知名的有5个,并为他生下了5个儿子。

正室(发妻):端顺皇后萧氏:契丹人,耶律倍母述律平娘家人'53',太子妃。

继室(继妻):柔贞皇后萧氏:契丹人,耶律倍母述律平娘家人,继为太子妃,在耶律倍逃往后唐以后为东丹国摄政,儿子耶律阮即位后尊为皇太后。

长子: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即位称帝,后被暗杀。

次子:庶人耶律娄国,曾任南京留守,掌管东丹国国政,辽穆宗时谋反被诛。

第三子:吴王耶律稍

继室(继妻):夏氏:汉人,后唐明宗所赐婚,后因耶律倍凶残,离婚为尼姑。

侧室(妾):大氏:粟末部??人,渤海国王族,不知所终。

第四子:平王耶律隆先

侧室(妾):高氏:汉人,与耶律倍一同逃往后唐,不知所终。

第五子:晋王耶律道隐

耶律倍生平(三) 

 ………………………

 东丹王

称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