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英花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云英花嫁-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云英刻意将“分家后没个大人教导”说得重之又重,就想让乔成银知道:不是我们不仁,而是你们不义!

正文、220 九月初四

最终,乔成银和乔石头爷俩还是被云英说得哑口无言,见远根不但没有回护之意反而一副赞同的模样,两人只有阴沉着脸离开了云英家。

唐卓然其实就在唐屋内,全程听见了云英的质问,虽然没阻止云英,但也不甚赞同云英的绝情,待得云英姐弟俩进屋时脸上就浮现了一抹不豫。云英也不是没看见,只是有些观念和这位老大人真心难以一致,她不想因为别人的眼光就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

“老头子你瞪什么瞪?难不成你觉得云英做得不对?”唐老太太像是在京城为了给唐卓然留面子压抑久了,来乡下后脾气越发的彪悍,照她的说法来讲,她是在给云英和曼儿示范今后应该挺直了腰板行事。这不,见着唐卓然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想训话,立马就帮云英撑腰来了。

“我朝立国以来就以孝治天下,再怎么说,来人也是他们姐弟三个的正牌祖父和伯父,她不请人进门奉茶说事,反倒一味咄咄逼人。老夫这不是担心云英性子如此刚烈、遇事太过睚眦必报,怕她日后在夫家亦如此惹夫家不快么。”唐卓然摇了摇头,云英的处事方法太过于直接,这样怕是不讨好。

“你又不是没听王嬷嬷打听来的那些事儿,就云英爷爷奶奶家处事方法,他们配让人尊敬吗?要是我,非得拿大扫帚叉出去不可!”唐老夫人一副掳袖子大人的模样,让云英心里暖烘烘的,这半路上认回来的奶奶为人真好,今晚就做一个梅菜扣肉犒劳下她老人家;至于唐老先生最爱的东坡肉,嗯,过些日子再说吧。

唐卓然犹不知最喜欢的菜肴已经挥手远去,顾自和老妻辩驳道:“早年我们俩在京城的时候你娘家哥哥嫂嫂到府上时你怎么不是拿了扫帚叉出去?”当年唐老夫人哥哥不孝敬老人,竟然活生生任唐老夫人瘫痪的母亲饿死在chuang,后来知道唐卓然官升四品。还好意思带着家小到京城投靠,唐老夫人却并未作出什么过激的举动,反倒是客客气气供吃供穿,最后还掏了银子在城郊给她兄弟置办了田产屋舍。

唐老夫人也是想到了这一茬。面色稍霁:“那时候老头子你不是才刚刚升任京城府尹吗?我怎么能给你的名声抹黑。”

这话让唐卓然得意地摸了摸颌下胡须,微微眯了眼睛扫了一眼若有所悟的云英和远根,接着说道:“那你给两个孩子说说后来又做了些什么?”

“这个?老头子,你确定要我和她们说这些?”唐老夫人不是没分寸的人,在云英家即使教导云英姐弟三个平日里待人接物的技巧,却是很少论及一些阴私不入流的手段,在她看来,李家村民风还算淳朴,云英未来的夫家听着也没那么复杂,所以有些下作手段还是有所保留的。

“少说一些也无妨。看各人悟性如何。”唐卓然真的很满意远根这个闭门弟子,不对,应该说是干孙子。 看他神色,怕是已经领悟到了什么。

“咳咳,这个还是奴婢帮夫人说吧。毕竟后面的事情都是奴婢找人去办的。”王嬷嬷不知道什么时候拿着针线篓子回到了堂屋。拿针头在头发里戳了戳,简单解释了一遍当年的故事始末:“当年老爷刚刚升官,自然是不能让人捉住错处。即使夫人对舅老爷恨得咬牙切齿,哭过了还是对舅老爷夫妇笑得亲热,花了大价钱帮着舅老爷一家在京城立了足。当时京城谁不说咱们老爷和夫人重情重义。”

云英和远根听到这儿大概懂得了唐卓然让唐老夫人说这番话的意义。远根是要参加科考的人,名声上不能有半点污点,云英虽然也想到了这点尽量站在前面唱了黑脸。但现在想来,这根本没用。要是以后有有心人想要编排远根的不是,谁还管出面拒绝乔成银的是远根还是她乔云英!老院子那边可还有乔远贵和乔远福两个有秀才功名在身的刺头,不得不防。

“后来呢?”曼儿小姑娘刚才躲去了后院,回来就正好听到王嬷嬷讲故事,撑着小下巴追问了一句。

“后来。你王嬷嬷我就在京城里找了个闲汉,给了他些小钱,让他引着舅老爷的儿子吃喝嫖赌,也是舅老爷家教不好,两个表少爷都是禁不住诱/惑的。没多少天就学坏了。吃喝嫖赌没了银钱就坑蒙拐骗、偷摸盗抢,一来二去的把夫人给他们家置办下的家业全都败个精光,还惹下了一身的官司。同样是老爷在任京城府尹,判了两位表少爷流放横山矿,舅老爷夫妇在京城没了房产,还处处被人追债,就拿了夫人偷偷塞的几件首饰追着去了横山矿。一直到现在,京城的人都还拿这件事说我们家老爷为官清正不徇私枉法,说夫人有情有义、对亲人仁至义尽。”

王嬷嬷丝毫没顾忌曼儿年纪还小,一口气把唐卓然夫妻俩合作的双簧给完整讲了出来,不只是云英和远根,就连曼儿都托着下巴煞有介事地点头道:“所以,很多事情明面上不能留尾巴让人说道,至于私底下做些啥那就看本事了。”

家里的三位老人正好对应云英姐弟三个,唐卓然喜欢远根毋庸置疑,唐老夫人着力把云英培养成她那种恢弘大气的大家正室气度,而王嬷嬷显然是想把曼儿养成宅斗中的战斗机,听到曼儿这么分析,王嬷嬷满意地摸了摸她的发髻:“曼儿说得对,嬷嬷说了半天就这意思。”

云英看曼儿得意的小脸很是担忧,就算日后远根有所建树,她也不赞成曼儿嫁入大户人家,学那么多宅斗经验别把孩子心理给扭曲了反而不美。好在曼儿似乎一直保持着天真无邪的吃货人生态度,嗯,至少表面看上去是如此。

道理是知道了,可是乔成银那边不得罪也得罪了,暂时也只好装作鸵鸟什么都不管不问。不过,接下来要忙着秋收,有心想打听下老院子那些人为何没什么动静也是找不着机会。

别人家的秋收忙个几天也就算了,然而云英家五十亩的稻谷、好几亩的玉米、红薯、辣椒,这时候她才发现在科技跟不上生产力的时代人力有多重要。好在她真是订了个好人家,像是知道家里缺人手似的,辛震和辛离一前一后来了家里。辛震是带着胡伯一家四口从西山上直接下来的,辛离却是带着岐山脚下的三姑乘着马车绕了一大圈路程晚了足足三天时间。

三姑这次倒是学聪明了,只是走了个过场说了一大堆祝福的废话,然后就和唐老夫人敲定了九月初四的婚期,到时候她就不过来了,而是直接在新郎那边等着辛离另外找人接了云英过去。云英是在边城订做的家具,三姑临走的时候还拿了她做家具的订单,回去后要负责帮着把家具运到岐山别庄安上。当然,一来二去的,三姑又挣了十两白花花银子,跑得那叫一个上心。

直到八月中几乎忙完了田地里的事情,云英才后知后觉发现老院子那边根本就没人过来找茬,一点都不科学。有了空闲赶紧让王嬷嬷出去打听消息。

很快,王嬷嬷的消息就反馈回来了,简直让云英有些摸不着头脑。乔成银一家已经从村里消失了,连着乔成金一家都没了踪影。

岳氏不是买了乔成银家的院子吗?现在两个院子里都住着岳氏娘家的两门亲戚,据说岳氏是发达了,这房子送给了娘家。

发达?怎么发达?而且依着岳氏的性子她发达了怎么会带着乔成银家?

一时间,云英只觉得满脑子问号,与其坐在家里面面相觑,倒不如找个内行人问上一问。要说谁可能知情,那肯定是和老院子那边一墙之隔的三婶婆杨氏了。

云英提着一袋子红薯干进杨氏家的院子时,杨氏正抱着小孙子喂鸡蛋羹,如今家里的日子好过了,鸡蛋羹孩子们随便吃。乔齐媳妇见着云英也是笑得眉不见眼,毕竟现在珍味居每次收购家里出产的肉蛋产品时总会问一句“云英小姐最近可好”,让乔齐媳妇想不记云英的人情都难。

“云英,你是为着那边的事情来的吧?今后啊,你们姐弟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杨氏这段时间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即使包了一肚子话也没找着人倾述,云英主动找上门来还省得她穿越大半个村子专程去说一遍。

“我这是来请三婶婆帮忙的。”云英手里另外还拎着个点心盒子,正是辛离马车上拉来的其中一个,“三婶婆,前两天三姑来了,定下了日子九月初四。唐奶奶说,这村里该请谁,怎么请法还要你拿个章程出来。”

“哟哟哟,也不害臊。”杨氏一把拉过云英在面前上下打量,不由喟叹出声:“云英长大啦,你娘要是能看到这一天指不定怎么高兴呢。请客的事情包在我身上,这张老脸在村里还算能行得通的,倒是你大爷爷和你爷爷家的事情你就不想知道么?”

当然想知道,这可是云英过来的主要目的。

正文、221 举家搬迁

杨氏现在想来都还觉得不可思议,乔成银家怎么说搬走就搬走了呢?

到现在她都还记得前些天某天傍晚发生的那些事儿。那天乔成银和乔石头不知道从哪里回上游,那脸色,当真是黑沉得出水,让人都不敢轻易上前打招呼。

紧跟着,杨氏就听见她二嫂在屋里又哭又闹,反正窝棚那边是乱作了一团。想着总归是亲兄弟,杨氏寻思着秋凉后乔成银和李氏在窝棚里住着怕是身体受不了,从家里找了两床棉絮亲自送到了地里。当然,也不排除她其实就是想去听听那家子究竟在闹些什么的八卦心思。

远远的,她就听到李氏说要去镇上哭诉远根不孝顺,让书院先生奏报上头取消远根童生资格。这怎么成?杨氏心里火急火燎的也顾不上在远处偷听了,凭着在村里的威望把几个聚在路坎下同样偷听的人赶走后,几步爬了上去。

正赶上那一家子混不吝的竟然还真的打算出门,忙放下棉絮就帮着乔成银劝了起来。也幸好乔成银和乔石头两人良心未泯,在家里说得上话的乔远贵也支吾着说念书不易什么的,这才让激愤的李氏稍微安定了些,站在原地大喘气。

见着杨氏上门,乔远贵也是大松一口气,他虽然也看不惯云英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但他看得很宽,一下子就想到了远在朝日城或是边城的五朵花。他赞成李氏去云英家主事,但却不赞成这个时候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去实施。

杨氏不愧是杨氏,很快就抓到乔远贵这点子微末的心理变化,不知道李氏究竟在生气云英姐弟俩什么,她就一直拿乔远贵说事。去镇上哭闹了不打紧,乔远贵正是各方来说亲的时候,要是被人拿捏着这点说道,不是都不敢嫁到乔家来了吗。

小李氏最是心疼这小儿子,李氏自然也心疼这“有出息”的孙子。被杨氏一劝就犹豫了起来。杨氏一边嘴上说着从长计议,一边寻思着赶紧再去一趟云英家商量着该咋办。谁知道就在她回家时,碰上了李家一个媳妇席氏,为了帮云英姐弟三个把名声稳住。杨氏就和席氏说了起来,席氏也是个麻溜人,应和着把云英姐弟三个一阵好夸,还大大方方应承下来要是李氏等人有什么异动她说什么也要帮忙拦着。

席氏就住在乔家人出村子的必经之路上,她这么一说,杨氏高兴得眉不见眼。不曾想没高兴多久,才刚刚走到家门口就听说乔成铜去女儿家送柴火喝醉了回来时摔了一跤,当下哪里顾得上找云英说事,回家拿着银钱就跟着报信的人往镇上去了。

听到这儿,云英就觉得奇怪了。杨氏去了镇上难道还能知道乔家人是怎么离开李家村的?而且,之后村里根本就没听说李氏她们有闹腾什么啊?

看出了云英的疑惑,杨氏神秘一笑,“他们离开村子的源头可就在镇上呢,村里头所有人到现在都是迷迷糊糊的。”

“三婶婆。三爷爷没摔出什么毛病吧?”云英相信杨氏既然开了头,后面就绝对不会瞒着,但乔成铜摔跤的事情可是能大能小,还是得关心一二。

“他啊,就是摔沟里把脸上蹭伤了。那天醉得太厉害,你四妮姑姑让她歇在镇上他非要回来,结果摔得满脸血还睡得死猪似的。这才把人吓得赶紧通知我。”想起乔成铜的“惊险”遭遇,杨氏就忍不住啐了一口,接着说起了李氏等人的消息。

那天过后杨氏不在村里,但席氏却是来了镇上,还特意告诉她李氏一家子规规矩矩在家收玉米,让她别担心。既然席氏都这么说了。杨氏干脆就放心地在镇上帮乔四妮看着家里顺带照顾脸上有伤不好意思回村的乔成铜。

她也记不清楚隔了是八天还是九天,镇上保长家突然传来了一阵锣鼓声响,外孙雷飞飞跑着去看了热闹,回来的时候失魂落魄的样子吓坏了她,仔细一问也是惊得瞪大了双眼。

乔远贵和乔远福年初不是上京城会试么?竟然有贵人觉着他们俩的文章都写得不错。虽然不足以成举人,但愿意给他俩一人安排一个九品县丞的小官先做着,后年会试再资助他二人重新来过。现在往百家集送消息的目的是让这两人赶紧地带家眷上任去。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关键究竟是怎么时隔半年落到了兄弟两个的头上呢?同乡关平下的力气?邸报上没提啊?

不管怎么样,一个县县丞的职位如同天下掉馅饼。盖着镇西将军府的推荐信不会假,县丞的官帖任命书更不会是假的。而且保长大人拿出了珍藏的地图一翻,这两个县相邻,还都是离京城不过一日路程的京郊,看来这位贵人人家真的是为兄弟俩想到了细处。

如此好事就差没让两家子欣喜若狂,庆功酒都没时间摆就匆匆收拾了启程。见到乔成银家一下子翻身成了官身,自诩精明的岳氏和乔金蛋又怎么忍得住。这两年,镇上谁都知道猪下水做菜油水足,不但猪下水涨了价钱,原料贵了不说还不好买了,乔金蛋餐馆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听说兄弟俩能够去京城附近当官,立马自荐要做两个的开路先锋,还主动承担去京城的路费;于是,乔成金和乔成银两家子就商量着上了路,连乔二妮一家五口也跟着说要去京城涨涨见识离开了,倒是乔远宏舍不得让刚怀了身孕的妻子舟车劳顿选择了留在百家集继续开他的春草纺。

这戏剧性的变化杨氏可说是到现在都还没回过神来,李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