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能力感兴趣,但是这个马如龙却在这个地方一个人生存了三年多时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有坚忍不拨的毅志,还要有强悍的身体,不然在这地方都有可能随时被人杀死。特别是因为契丹人的欺压,党项人岱尔族起兵反抗。辽国也曾派兵镇压,但岱尔族仗着大山和对地理的熟悉,辽兵屡次出兵不能成功。这个地区这几年战争不断。这次行动若没有这个马如龙引导,根本没法完成。

同样,这两支队伍的统领也是石坚指名道姓要求的。他们更不能小视。这不是他们现在有多大本领,而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折家折从阮,云中大族五代名将,从后晋、后汉以来,独据府州,经营西北,那时中央政权软弱,但折从阮勇武过人,少数民族因此不敢进犯陕北,史称“中国赖之”。然后是折德扆,折德愿兄弟,德扆是长子勇猛善战,从阮生前就已经让他实际负责府州军事,担任永安军节度使,自己则担任了四州节度使,时人以父子两代节度使而荣之。有意思的是折德扆把女儿嫁给在北汉为将的杨业,自己却是后周的铁杆,屡次因打北汉为功。其实当时杨业的哥哥杨重勋在麟州也服从北周,说起来,倒是杨业属于有点儿一根筋,跟着北汉一条道跑到黑,直到刘氏灭亡才归顺北周的后身宋朝。

第三代折御勋,折御卿兄弟,这是和杨家最密切的折家将了,是折太君的哥哥,杨六郎的亲舅舅!评书《杨家将》的辽帮大将韩昌,实际没有和杨六郎怎么交手,反而是和折氏兄弟有殊死的血战,特别是老二折御卿。在契丹大将韩德威(评书里韩昌)纠集各族军兵自振武犯边时,折御卿出战,把契丹打得大败,各族兵反水,德威仅以身免。第二年,御卿病重,韩乘机来报仇,御卿抱病出战,《宋史》记载极是感人:御卿力疾出战,德威闻其至,不敢进。会疾甚,其母(就是杨老令公的岳母)密遣人召归,御卿曰: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言讫泣下。翌日卒,年三十八。

第四代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三个堂兄弟各有特点,惟信勇猛,很早就战死战阵,惟忠多智,治军镇定,惟昌则勇谋兼备,在惟信战死一战中,他也被射中坠马,但依然带伤上马突围,此后屡立功勋,真宗召见,赏识其箭术,欲赏赐的时候他说:“我叔叔御卿当年立功,圣上送了三十面大旗给他,上阵十分威风,您能不能也同样赐给我呢?”时人夸其豪迈。折惟昌之死和御卿很相似,病中辽军截击宋军粮饷,惟昌出兵为援,“力疾领步骑屯宁远砦,冒风沙而行。时疾已亟,犹与宾佐宴饮,谈笑自若焉。明日卒,年三十七。”

如果单论宋朝四大武将世家,折将毫无疑问要排在首位。当时杨业冤死,折老太君那么快将潘美搬倒,并不是什么八贤王,而某种程度上与折家有着关系。

现在折惟忠正是担任六宅使、知府州兼麟府路都巡检使,领普州刺史。上次延州城,援兵能够迅速到达,与他的调兵遣将无不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援兵没有起作用,还因为贪生怕死,被朝廷与报纸狠批。但没有这些援兵的压迫。元昊可以安心地奸灭延州城的守兵,如果让元昊占领了延州城,现在宋与西夏的边境形势将会变成两样。朱历也因为此次的功劳升为麟府路副都巡检使,折惟忠正好是他的顶头上司。

折继祖与折继世都是折惟忠的儿子。当时朱历看到石坚的安排后,心中也不想让这两个人去。这一次行动可是很危险的,并且在很长时间里朝廷不能嘉奖功劳。就是石坚真能做到将辽国消灭,他们的事迹也没有办法公布出去。

但是折惟忠看到石坚竟然指名道姓的叫他两个儿子主使这项任务,他乐得眉开眼笑,说道:“咦,石大人也知道我这两个小嵬子?老夫这个面子可大了。”

这个折惟忠有几个儿子和侄子都很出众,但其中这两人最出众。

望着这个老将军喜不自胜的样子,朱历都无语了。自己父子虽然被别人称为杀神可与人家相比,还是差远了。人家可是好几代都是杀将,根本不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一听有仗打就嗷嗷直叫。其实如果不是自己两个儿子进了京,朱历也想自己的儿子代替。这次的任务就是将士一定要会说标准的党项语和契丹语。而且长相也不能象汉人,最好象蕃子,无论那一个条件自己儿子都符合。

当然他与折惟忠都不知道石坚知道折继祖弟兄两人有本事的原因。更不知道现在石坚不但知道他们有本事,还知道他的孙子折克行、他的曾孙折可适比他们的祖先一点也不差,只是现在折克行还小,不能用。折可适还不知道在哪里。同时石坚还叫人注意种家将老祖先种世衡,也就是那个假隐士种放的侄子。不过他得知道种世衡现在担任凤州通判的职务,在地方官声不错,可还没有引起朝廷注意。但石坚也没有想放过他,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智将,很有谋略。

朱历看着这一行人,他也没有说什么虚言假语,直接说道:“我再次向你们说一声,此行相当危险,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能暴露你们是宋人的身份。不过石大人说过了,此行朝廷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如果你们战死了,朝廷也会善待你们的家属。你们应当相信石大人的话吧?”

这些士兵都知道他所说的石大人就是石坚。现在西北的事务也是由石坚负责的。某些方面他呆在西北,最苦最危险,可是待遇却没有那些京城的禁军待遇高。所以他们心目中石坚的威信比朝廷还要高。至少他们知道石坚的人品,还知道一件事,他会赚钱。

延州城一役,朱家父子身先士卒,元昊退走时,这父子三人全部成了血人,朱历身上还带着大大小小几十道伤口。而且他平时沉言寡语,但对手下士兵很好。这一点就如同丁杪一样。而这几百士兵全都是种世衡挑过来的最勇敢的士兵,特别因为参加过延州城大战,延州城的士兵占了多数。他们对这个大狼将军打从心眼里面佩服。

因此朱历说完后,这些士兵全部拍胸脯保证。

朱历又看着折继祖和折继世。这次的计划是石坚“蚁穴”行动之一,就是朱历不认识多少字,也知道千里堤岸,溃于蚁穴这句话。而且他也看过石坚的部份计划书,这是典型的以小博大,只要这次计划成功,辽与西夏非得翻脸不可。想想通过这一点点的代价,使两国不能联手,这将胜过了千军万马。因此这次行动很重要,而且绝对不能让西夏人与辽人发觉。任务可不轻。

折继祖和折继世也向朱历打包票。折家祖居西北,对西北的民俗语言这弟兄俩都十分地精通。而且这弟兄俩特点也鲜明,折继祖勇猛,折继世多智。朱历这才吩咐他们出发。

四天后,夹山下。

亥时。

夹山夹在祁连山与阴山之间,有黑河穿过,向南有黄河。地势也从祁连山拖延而来,一路海拨渐低,在夹山南北,有许多适宜居住的盆地和平原。这时候沙漠还没有那么严重,即使这时人口密度不高,这里也因为得天独地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许多人来居住。特别是石坚引进了大量的旱粮和棉花,来这里定居的人更多。

自从元昊进攻宋朝之后,宋朝对西夏实行闭关政策。但西夏的资源贫困,从南边除非攀越青海的大山,才能打通交易路线,这根本不可能,更不用说蕃人对西夏政府的痛恨。那么只有选择向北。现在辽主动向西夏伸出善意之手,而宋朝却不敢得罪辽国。于是这里形成了一条新航线。无数西夏出产的货物从这城进入宋朝的太原府,然后宋朝的货物从太原府再进入辽国,从夹山这条线返回西夏。这却使得本来就动荡不安的形势越加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在夹山下有一个党项人的部落,可金族。这个族群在夹山大大小小上千个族群中只是较小的一支。因此所居的环境不好,他们处在盆地的边缘地带,人们的生活贫苦。不过这两年因为大量种植旱粮,才使日子有所好转。这个族群大约有人口五百多人,其中壮年男子仅百人,其余都是老幼妇孺。

折继祖站在山林里,手拿着望远镜,他从日暮就拿着望远镜望到现在。其实石坚也没有能力做出夜视望远镜,他现在在望远镜里什么也看不到。虽然他知道这次行动的重要,可是他们面对的不是军人,而是平民。他傍晚时还看到那些帐蓬外面小孩子在无忧无虑地玩耍,青年男女在对唱着情歌。

他有些下不了手。他在心里自嘲地想:听说那个天下最有名气的少年,他还制订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件事传开后,人们只是再一次赞叹石坚的仁慈,也让元昊笑石坚的迂阔。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少年竟然制订出这个计划。也许那个少年制订这个计划时也很痛苦吧。

转眼到了亥时的末尾,那个族落的人全部进入了梦乡,折继祖看了看身边这个马如龙,这次所有夜袭的部族全部是他挑选择的。目标一要符合落单,四周地形复杂。这样即好袭击,也好逃脱。第二要族群的与周边的人缘好,这样才能引起其他族群的气愤。第三族群不能太大,否则吃不下来,也不能太小,否则造成不了震动。

象这个可金族虽然势力小,但与世无争,与其他族群,特别是党项族群关系好,族长触吐浑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嫁到了几百里外一个党项人较大部族达乾尔族族长第三个儿子。然而这个老族长没有想到就因为这条,他这个族群才引起了无妄之灾。

而这也是朱历敬重马如龙的地方,当他看到了马如龙带回来厚厚的几大本,夹山周边所有族群的资料,都将朱历惊呆了。这些资料要有多大的毅力与风险才能得到。

马如龙看出了折继祖的犹豫不决。这种心情他能理解,当初他来到这里,亲眼看到两个族群交战,转眼尸横遍野,到处是断头残肢,他隐在一个林里一个劲地呕吐。

他向折继祖说道:“折将军,下令吧。否则时间拖晚了,天一亮,让其他部族知道,我们很难脱身。”

他指的是,这里的人虽然开始定居,但也没有放弃畜牧,家家户户都养着马。因此他们都善骑。在天亮之前,不能将这个部族消灭,其他与可金族交好的部族赶来支援,他们就很危险。因此他们袭击的时间选择在亥时。这时候人们开始入睡,没有防范,而且也有充足的时间奸灭他们,还有充足的时间逃脱。

折继祖咬咬牙说:“杀。”

一道怒龙冲下山去。

八月二十八,可金族全族被匪人消灭,只有十几个年轻人动作快逃了出来,其余人全部被杀死,全族的财产也被掳掠一空。但这十几个小伙子在逃脱的过程中听到这些匪徒说的全部是契丹语。

这引起所有党项人的抗议,他们向辽国管辖夹山的云内州知州提出要求契丹人交出凶手。但云内州知州到哪里交出,他连是那个部族人做的,都不知道。

九月初一,另一外党项人的部族脱尔丹族全族三百人再次被屠,这次脱尔丹族连一个人也没逃脱。

九月初四,党项人葛达翰族四百人被屠。

这三个部族的遭遇,使夹山内所有党项人中小部族人人自危,纷纷结盟自保。

可就是这样,在九月初九,党项人合坤族一百余口人再次被屠。

这四个部族的命运,使得所有党项人都感到气愤。九月十三,在契丹高兴与嘲笑党项人时,一个契丹的部族罗嗜族六百多人被屠。而且屠杀的人还把这个部族六百多个人头全部摆在这个部族的寨门前。

九月十五,就在契丹人为罗嗜族震惊时,党项人昆合尔族一百来人被屠。与前几次一样,财物洗劫一空。而且这一次屠杀者,连帐蓬营房都烧空了。

这使得夹山一带到处充满了猜疑和不安,也到处弥漫着一层血腥。

九月十八,契丹人滋阔尔三百余人全部被杀,将这层厚厚的血腥化为了熊熊大火,将夹山全部点燃。

第210章 王师

石坚问道:“她不是在庐州的吗?怎么跑到京城来了?”

丁圃向他解释,原来自从石坚走后,因为这个花小姐胆子小,怕齐家报复,现在哥哥也有了下落。于是她将家产变卖,也来到京城,与她老母亲做点小买卖。她上次让这个刘大少吓怕了,因此在石坚家不远处租了一个店铺,卖茶叶。

因为丁杪经常在训练后回城看望老丁圃,顺便买一些东西孝敬。老丁圃喜欢喝茶。于是三头两往地就认识了。本来丁圃也不同意,但又考虑到这个花大小姐,为了她哥哥与母亲,竟然都跑到青楼卖唱,这份孝心可嘉。而且品行也不错,不然那天也不可能拒绝齐大少爷。

因此他要找石坚参考。

石坚郁闷,他在想到现在我自己的事都没有弄清楚,可怜到现在他还没有恢复过元气,走路两条腿打着飘儿,又有什么资格为他做建议?

其实对于这些清倌人来说,某些程度上就好象前世的歌星影星。当然大多数时候都在鱼目混珠。这一点也和前世一样,有许多星什么的,与高级的XX也没有多大区别。把她们的面纱揭下来,与发廊里的洗头妹没多大分别,只是价格高贵。这些清倌人混杂在这些娼妓里,耳闻目睹之下,就是好人最后也会被带坏。所以石坚也不好为他作主意。况且他珍惜身名,也没有去过这些地方,更没有参考的权利。

最后他想了想,说:“这样吧,你让她们母女到我家来。反正我家现在缺少下人,你让她们先在我家做点生活。以后你慢慢观察她的品行,好就将她嫁给丁杪。不好就将她们辞了。还有丁杪真要是想娶她,一个姑娘家在外面抛头露面的也不好。”

第二天,这对母女进入了石府。那个少妇的母亲还向石坚答谢。石坚也没有时间对她们关注。现在他在临行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因为赵祯要大婚了。刘娥果然没有按照赵祯的意愿,立张氏为皇后,立了郭崇的女儿,因为在刘娥的眼里郭氏出身名门,而且相貌端庄。不过与历史上的赵祯一肚子哀怨不同,现在赵祯对此事并没有计较,他的心思全扑在刘从德家中那个王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