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圃和丁覃父子听了大喜,这时候人民懂事较早,连丁覃也知道得到石坚指点,是多荣光的事情。两人千恩万谢。丁圃的小儿子就比较调皮了,可他也惧怕石坚,在石家也不敢捣蛋,跑到外面玩去。石坚此时时间宝贵,还真怕他在家中调皮,看到这种情形也放下心来。

但这样一来,外面来到石家的文士们看不到石坚整日伏在书桌上写字景象,他们不由咒骂起那个长史。

时间又来到了五月初,眨眼之间他们来到这个新居有一年多时间,从春天开始,石坚也没有给什么人写过词,但他声名在大宋更响。这是因为《三国演义》比起《西游记》引起的轰动更大,所有的大酒肆都有说书人在说《三国》。

这时青州老儒董谊上书说石坚混淆视听,制造伪史,他这封上奏中指出《三国》中出现的一百五十二处错误。并说魏代汉乃是正统,可石坚却在《三国》中说蜀是正统,这种明显的错误岂是一个读书人所犯的。现在《三国》流传天下,还不知道要花多大精力才能使百姓知道原本历史真相。

他这本奏折中没有弹劾石坚,可处处针对石坚,比弹劾还要厉害。真宗看了也没有办法,其实他本人也是一个《三国》的忠实读者,每天盼望石坚更新的心情比谁还要急切。他现在正读到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时,明知道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他还盼着石坚笔下生花将诸葛亮写活过来。眼巴巴地怀着又想看下一章,又怕看到下一章诸葛亮真的死去的复杂心情。可现在老太太心情也好了,石坚自己任务又重,讲书的速度在放慢下去。其实他不慢要行?《三国》完了只有一本《红楼梦》了,上完《红楼梦》再上什么?难道是《金瓶梅》,或是《水浒传》,或是《回到明朝当王爷》,那不是瞎扯蛋。真宗都好几天没有看到下一回传来。

但他对董谊这本奏折不能不慎重,古代人可对历史极为甚重,无论每一个朝代都有史官专门记载历史,在唐李世民之前,就连皇帝本人也无权翻看史官究竟写的什么。

真宗就托人下了一道喻旨说这本《三国》写得是好,问石坚可为什么改写历史?

第36章 口水

石坚一读,不由哑然失笑,搞到现在这些人还把小说在当史书读,那自己可真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他写了篇很长的奏折上奏了朝庭。在这奏折里他先说了草民讲说这两篇小说只是为了使祖母开心,没有想到轰动天下,更惊动了圣上,草民真是难以恕罪。然后说春秋时有《诗经》、《楚辞》,汉有汉赋,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小说与戏曲虽不是正规的文学,可也作为文学的一种。小说与戏曲都以虚构故事情节吸引人教育人。由于长期的不重视,正规学者鄙视这种艺术性质,这才至于这两种艺术流于俚俗,更有艳奇下流情节充斥其间。其实小说与戏曲写得好,不亚于诗词对人民的影响。譬如草民去年看到游人离别时,感概其中的凄苦,曾私下里写了一首曲子。

写到这里,他又抄袭了一首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譬如小子借《西游记》说明正义将战胜邪恶,一切妖魔鬼怪终就是灭亡的下场。再借《三国演义》告诉百姓要忠君爱国。曹操虽是雄才大略,可草民认为他掌握大权,不去保大汉振兴,反而挟天子以令诸候,这种行为不值得歌颂,所以草民在小说中用了蜀代为魏成了正统。只是草民只顾得祖母开心,忘记了让百姓造成了误会,罪莫大矣。再请圣上恕罪。

这份奏折到了皇宫时,刘蛾正捧着新上的《三国》一百零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流泪呢,她用手帕擦着泪花儿说道:“官家,这孩子怎能这么狠心,就将这诸葛武候给写死了。”

宋真宗想到这孩子已经跑调跑了不少哪,难道不把诸葛亮写死,还写出蜀灭魏统一天下不成?

这时候下好太监将石坚写的奏折送来。首先真宗看到奏折上的字,就叫了一声:“好字!”这次石坚还是用了董其昌的书法,这是石坚用这种书法誊抄《资治通鉴》一百多万字,可以说天下除了石坚外,再无第二人能得到董体的神髓。没看内容,光这行行楷书写得行云流水,叫人就看得心旷神怡。刘蛾在边上也说道:“官家,你看这孩子字写得越发长进了,可那些人为什么找这孩子麻烦,难道他们家孩子有这孩子有出息?”

宋真宗无语,一个石坚,可以说千古难有,还想找第二个这样的少年?

两人伏下头看他奏折上怎样写的(关于这段描写,历史上确有此事,身为皇后的刘娥,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石坚本来对古文在前世就有一定造诣,现在为了写好《资治通鉴》,这一年来苦攻文言造句,单论笔力已不逊于当世大家多少。这篇奏折婉转曲折,加上他这一笔好字,让这奏折更是花团簇簇。

两个天下最尊贵的人一边看一边还比划着这个笔划是怎样用笔的,那个笔划是怎样落笔的。当看到那首小令时,刘蛾又说道:“哀家好外没有看到他写的新词了,小首小令写得多好啊,难怪王左议说论笔力他是当今大宋第一,就是太凄苦了。官家,你就不要在这件事上为难那个孩子了。”

那个董谊在是知道连皇后都在为石坚说好话,不知道他还敢不敢上这份奏子。

真宗将石坚这份奏折随同邸报一同扮发到各地,意思是说石坚在这奏折上说得很清楚,小说也就是书面版故事,是虚构的,允许和真实有点出入,况且他说过了在这本《三国》里他宣扬的就是忠君思想。难道忠君也是错误的吗?

他本来意思不管怎么说,石坚出发点是好点,你们就不要为难这个小孩子。可随着这邸报,却引起了更大的纷争。有些愚直的大臣上言说汉朝灭亡乃是汉末外戚当政,宦官专权造成当时民不聊生,才引起黄巾之乱。唐太宗说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应当以史为鉴,勤政爱民。可石坚用了一句忠君将事实真相隐盖,对陛下有百害而无一益。可以王钦若为首的大臣则说石坚在这份奏折里已经说过这是小说,以史实为基础,虚构一些有趣的故事,他丑化曹操是应当的,当时曹操手掌大权,不行伊尹、霍光之事,图谋不诡,虽魏代汉成为正统,这种行为本就是不值得赞扬。示看历史结局如何,随后三国争霸,司马炎又学习曹操,以晋代魏,而后五胡乱华,南北对峙,三百多年时间,老百姓就没有得到过安生。这些大臣明说以史为鉴,实际上鼓励这种叛逆的行为,其心可诛。还有一派官员说你们就不要吵了,也许那个少年精通诗词还有那个什么曲子,笔力好,但人家只有九岁,不可能样样都精通的,也许他对历史不熟悉才造成《三国》中大量的内容与史实不符。但这派人声音最弱,写这个《三国》,石坚不去看《三国志》?才怪!

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连石坚在和州城也心惊肉跳,飞快地将《三国》说完,示图早点结束这场口水仗。他想这幸好还是在宋朝,没有什么大型的文字狱发生,否则要是换成前世几十年前三家村加上自己就会变成四家村。

其实这场口水仗到了现在这地步已演变成了民重还是君重的争论,岂是他想结束就结束的。这天朝会刚进行到了一半,不知是谁引起的话头,争吵又开始。真宗无奈地看着这些大臣,心想人家一个九岁的小孩子不就为逗老祖母开心,讲了一个长的好看的故事,犯得着这样争吵不休吗?

他看向范仲淹问道:“范爱卿,你对这件事该如何看?”

范仲淹走出来说:“启禀陛下,以臣看就如石相公所说,这只是一篇小说,供人民茶余饭后娱乐而。石坚虽然年幼,可身负天下所望,不该这样窜改历史。”

这句话说完,那些执前面观点的臣子大喜,你看,人家可是那少年看中的人物,都这样说。

范仲淹又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咦,喜从何来?”真宗都让他们吵得头都炸开,还有什么喜,奇怪地问。

那些大臣也是一愣。

范仲淹又说道:“可是臣从这本书里看到了那个石相公对陛下的忠心。”

是啊,真宗一下子坐直了起来。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臣还看到了石相公的智谋。”

一句话将满朝文武震醒。一部《三国》,用火攻,用水攻,间谍,反间,离间,美人计,连环计,层出不穷。非大智谋者怎可写出。

王钦若,林特等人首先反应过来,跪下施礼,连说恭喜天降重臣,辅佐大宋光盛繁荣。

“呵呵。”吵到现在,真宗第一次笑出声来。

然而石坚又没有让他安稳,这件事已经用了不管石坚对错,可他对皇帝忠心,有智谋定论,可石坚又讲了第三部小说,这部小说引起轰动更大。

第37章 红楼

转眼到了六月中,早稻开始成熟。石坚又再次走出家门,毕竟和州大多数多农民采用了他抛秧的办法。

老妪也要跟着去看看,石坚只有答应,他在前面打着油布雨伞,替老妪遮着太阳。红鸢和绿萼在后面推着轮椅,一行四人来到了田头。

看到他们,这些农民们都千恩万谢,现在庄稼已经成熟,明显采用石坚抛秧法比其他插秧稻子长势好得多,也就是他们增添了一份收入,自然感谢石坚,也感谢老妪,要没有老妪的请求,也许这个神童还没有想到他们呢。

石坚来到田间,他叫他们将那些长势好的成熟早的稻穗摘下来,留下做明年的稻种,并打了一个比喻,说身材高大的夫妇以后养出来的小孩子也比别人养出的小孩子身材高大。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小孩子就越来越高大。这些稻种也是这样。他摘下来这些稻种,到明年就会比别的稻种成熟期缩短,产量也高。用不了十年,这种双季稻就能正式推广。

当然他不能说出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以及物竞天择还有基因学的道理,如果说出来,再说出人是猴子变来的,还不知道引起多大的风波。一部《三国》都叫他差点吃不消,幸好他说大地是圆的还是假借一个海客之嘴。

他说完了这些话,在农民一片感谢声中才离开。

七月,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代贤相王旦以病求退,宋真宗枢密使、同平章事王钦若为左仆射、平章事,也就是正式让王钦若担任宰相职位。宋真宗很早就想用王钦若担任宰相职务,王旦说:“钦若遭逢陛下,恩礼已隆,乞令在枢密院,两府任用亦均。臣风祖宗朝未尝使南人当国,虽古称立贤无方,然必贤士方可。”意思是陛下对王钦若恩礼已经够隆重了,宋朝到现在没有用过南方人做过宰相(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今江西新余,有没有新余的大大,千万莫要生气),虽然古人说任用贤士不能拘于出处,然而宰相必须贤士方可,王钦若还不能称为贤士。真宗这才打消了这个主意。

等到王钦若担任宰相,他告诉别人:“因为王子明(子明,旦之字)的话,使我迟了十年做了宰相。”

对于这个命令,寇准以及石坚隆重对待的范仲淹在朝堂上极力反对,说王钦若才德不够,不能担任宰相职位。真宗怒,徒寇准于永兴军,范仲淹徒广德军(这里历史有所改,勿责)。刘娥对寇准没有好印象,可对这范仲淹印象不坏,对真宗说道:“那个范希文可是那个小孩子看中的。”意思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石坚面子上放过范仲淹一马。

真宗说道:“这个范希文胸怀大志,然而人如生铁,脾气比寇准还倔,朕将他放逐,是有意磨砺他的性格,将来他可为我儿的大臣。”

他意思是说范仲淹志向远大,可脾气太倔强,要磨练磨练,将来留给我儿子大用。

范仲淹在朝中做了没有几个月的京官,就被逐放,他也不以为意,对送行的人说:“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从此范仲淹声名始扬天下,进入人民视野,也从这一天起,他也摆脱了石坚的阴影,正如和州那个少年所说论气节,无人能比。

范仲淹赴广德途中,还特地拜访了石坚。

石坚听到他做了没有三个月的京官,又被打回原形,苦笑道:“譬喻工人撬石,用一杠杆,顺势而为,如硬用蛮力,石未必动,还会伤人伤已。节气固然重要,成功才是终始。”

范仲淹知道他的意思是自己所作所为,还不是为了大宋的百姓好,只要达到这个目标,有时候也要不择手段,不能硬干,他默然不语。只是石坚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摊到他自己,比他们还要干得干脆。

范仲淹没想到他这个举动进入一个卧病在床的老人视野。没有几天,宋真宗将王旦召见到滋福殿,这时候王旦病得连路也走不动,左右将他扶着才进了宫。真宗看到他这种样子哀伤地说:“朕刚要将大事托负给爱卿,可爱卿病成这种样子,叫我怎么办?”叫皇子出来拜见,王旦惶恐避开,皇子随而拜之,王旦说:“皇子盛德,可以担任陛下的事。”又推举了十来个大臣,这十几个大臣以后没有升达两府的只有凌策和李及两人,可见他的眼光。特别他提到范仲淹,石坚,说这两人气节高,胸怀广大,是将来大宋的重臣。

真宗将他的话一一记在心里。到了九月,王旦卒,真宗亲自登门吊丧,并为之而哭,然后废朝三日,优诏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录其子、弟、侄、外孙、门人、故吏,授官十数人。他想起了王旦的话,又将范仲淹调查回开封,这回可是担任户部侍郎的职位。这可是从四品的大官,一年之间两升一落,从从八品的小官升至从四品的大官,天下为之侧面,许多人拥进他的府中为之恭贺,范仲淹无喜无忧,说道:“我只听过和州八岁少年郎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从何来。”一时天下为之称颂。

这一年,和州农民因为使用了石坚的方法获得到了丰收,他们称这种方法为石郎抛,石郎听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