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 第5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行美将士兵集中后,立即出发。不能白天走,宋朝一万骑兵都象放鸭一样,满天飞,一下子就发现了。因此得夜行,这也是跟石坚学的。

话说回来,石坚还真开柘了许多国家将军的思维,可他这个老师也太不负责了,学生不少,可都是四不象。

到了早晨,找了一处大山潜伏起来。反正易州到处都有山,这时候还很环保,植被破坏得不凶,加上夏初树木正是生命力旺盛的时候,还真好找隐藏的地方。并且还在自己国家里面,就有老百姓看到了,也不会通风报信,吃饱撑得?难道石坚抢了他们的粮食财产,反过来还会感谢石坚不成。

到了中午,经过短暂的休息,契丹大军也恢复了体力,这时候山下面的宋朝大军还在掳掠。这一万大军猛然杀出,这是真正的以优势兵力对劣势兵力,况且宋朝士兵本来战斗力就不如他们。

然而战斗开始了,却不是那么回事。

看到契丹大军猛然杀出来,这些宋朝士兵除了少数人有些慌乱,大多数都很冷静。一个个都头的号声传出,很快结成一个个方队,不过这个方队不是用来冲锋的,而是用来撤退的,只不是撤退的方向有些奇怪,有的往北,有的往南,有的往东。

夏行美看了眉头直皱,这是一种很不合理的打法,他都不相信宋军一看到契丹大部队来了,就六神无主了。毕竟人的名字,树的影子,石坚也不可能调教出来这样的军队。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分散了,正好让契丹分而击之。

可当他下命令时,发生了一件事,这都四面八方跑了,自己该不该分兵追击,如果一分,宋朝军队聚在一起,反过来让他们以多胜少。如果不分,不能一万人追击一百人,或者两百人,胜之也不武啊。

咦,这种战术好熟悉。

当然熟悉,这本来就是从游牧民族手中进化来的,只不过现在的战术还没有到成吉思汗时那样先进。

甭管了,先击毙一些敌人再说吧。夏行美下令向南追赶。然而他们大军向南追赶,逃到其他方向的宋朝骑兵不跑了,开始返过头来,举起手中的步枪,或者拉起弓箭,开始从侧翼或者后面袭击。

人还没有追上,自己军队中都倒下了几十个战士。夏行美大怒,好啊,比野外作战,谁怕谁!于是分兵追赶。

他这一分兵,宋兵又开始逃跑了。当然未必每一个战士和每一匹战马都是好的,在追赶的过程中,不断地有宋兵中箭倒下。然而不知不觉中,契丹大军越分越散。

就在这时,远处的宋朝军队开始反追上来。夏行美站在山坡上看到不对劲,下令撤退,将大军再次拢到一起来。可是契丹这一万人当中,骑兵只占了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是步兵,速度上并不占优势。

当宋朝大军聚成大队,看到契丹小部队就聚而歼之,大部队就不断骚扰,将其速度减慢,然后涌过来更多的宋军围杀。我是战不过你,可我一个人不是你对手,两个人总行吧,再不行,添一个!

那有那么大的悬殊,如果有,杨业都不会让契丹人那么害怕了,一旦战胜了心理上的恐惧,宋朝士兵虽然弱一点,但也不会弱到不到契丹士兵一半的地步。

终于聚拢到了一起,可夏行美一看快要哭了。就这么一个多时辰,自己一万人只剩下一半了。这回宋朝军队可是很少用热武器,大多是真刀真枪格杀的。当然,宋军也倒下不少,但数量最少只有契丹的三分之一!

战斗并没有到此结束,风中卿或者马如龙,或者秦轩,那一个不是杀将。现在夏行美的军队是送到嘴中的肥肉,能不将他吃掉!号角声吹起来,在现在人数上占着绝对优势的宋军开始了冲锋。

这时候夏行美还在犯疑惑,不是在城中看到宋朝骑兵很散乱吗,是啊,就是战到现在,宋朝军队还是一窝窝,一群群的,根本没有一个正规军队的样子,自己的军队怎么就失败了?

第585章 脱变

夏行美也是一名名将,他不会坐看这一万人马上让宋军一口口地吃掉。

他立即下令盾牌军举起盾牌,保护好大军,弓箭兵拉起弓弦,随时射击靠近的宋兵,还有骑兵在中军随时策应。

看到契丹大军迅速地准备好了,风中卿与马如龙、秦轩相视一眼,再次吹响号角,但这次并不是进攻,而是迅速退后。

夏行美看着这些宋兵进退自如,心中有些发寒。可他在发寒,风马秦三人并不是很满意,为了这种野外的狼吞战术成功,石坚一直下令他们苦练,甚至买下上千亩的田地,田里的庄稼你们不管了,给我练吧。一开始的战术还在轨道上,避开主力,采用游斗骚扰。如果敌人大军不动,继续骚扰,而在远处用优势兵力将敌人派出去剿灭自己的军队歼灭。如果敌人全部化整为零,相互配合,甚至吹什么样的号角代表着怎样调动都要配合好。这也是最佳的调动办法,不能战马在奔跑,手中兵器还在厮杀,还有时间东张西望,看自己的首领举起什么样的令旗。除非武力值达到狄青那样的地步。

战术到了这里,还算比较顺利。当然因为实战和练习并不是一回事,还是有许多士兵同样被对方击毙,可总的来说,战场上虽然两支军队士兵差不多,但因为调动与速度,宋军一直形成优势打劣势的局部战争,因此契丹大军死伤损重。

然而后面就没有执行好,在夏行美命令大军向后撤退时,这时候应当大军聚集起来形成一把或者数把尖刀,一战而定乾坤!但士兵还在飞惯这种奔跑,游斗,猛然再次从零到整,而且还在同时歼灭敌人的过程中,行动缓慢,终于让敌人平安逃回去。

宋军撤退的纵度很深,一直退到两里多地外。

然后各大首领就骑在马上开了一个简单的会议,怎么着,最后的失误,让敌人赢得了喘息的时间,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大家要讨论一下得失。还有一些新兵可以说这是第一次上战场,也是第一次杀人,有的还伏在马背上呕吐,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应过程,现在暂时让大家适宜一下。

那边夏行美也反应过来了,为什么失败,人家是有备而来,而且配合比自己的士兵好,还有一条,全是骑兵,在速度上也不如人家。实际上当初无论是自己还是萧蒲奴,对宋军的野战能力严重轻视,这已经犯下了一种错误。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宋朝士兵已经不是当初的宋朝士兵,至少石坚手下的士兵已经在完成一种可怕的脱变。这不是废话嘛,其实造成这种情况,也是契丹人对自己骑术的骄傲所至。但你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那又如何!我们同样也能训练,连吃饭都在马背上吃,几个月下来,骑术不长进才怪。而且我们更着重配合。就是现在单人作战能力不如契丹人,可照样我们利用人多,再加上配合,同样将这一缺陷弥补过来。

作为一个名将,夏行美刚才看得清清楚楚,他都感到进入真定府的一万士兵同样也未必捞到好处。现在在兵力上占了劣势,打法上更占了劣势,就是现炒现学也来不及,况且这种配合也不是一天两天学得会的,骑术只是一个基础罢了。还有要立即回去通知易州的耶律洪古与萧蒲奴,别要吃大亏了。别人不说,如果这两万大军让宋朝吃完了,整个幽州兵力在契丹没有援兵到达之前,将处于一种空虚的状态,到时候再加上宋朝河东路老种再来个配合,那么整个幽云十六州都有可能失守一大半。

各有各的妙招,我现在不如你,可我现在不与你打了。

我走。

夏行美立即下令,骑兵在外面,步兵在里面,一旦宋朝大军再发动攻击,骑兵出战,步兵防御,咱们现在不与你打,如果要打,咱们就比比骑兵,到底是谁厉害。

直到此时,他才佩服耶律焘蓉,有些战斗不一定要在战场上,如果不是她不断在用反间计,使得石坚现在与南宋朝廷形同水火,一旦让石坚还象去年春天一样,那就有无数的资源可以调动。宋朝现在不缺马,特别是在宁夏路与龟兹路饲养了无数的战马。只是南宋朝廷不给石坚而已。一旦让石坚通过这种练兵方法,手上有十万大军,也不要什么武器了,通过这种精妙的战术,就够契丹喝上一壶!

夏行美这么急撤向易州还有一条原因,那就是他发觉,石坚这一条战术同样适应于契丹战士,也可能比宋兵还适应一点。

站在一片土坡上,风中卿与马如龙,还有秦轩看着契丹大军的行动。其实他们心中也是暗暗敬佩。这是契丹士兵,如果是宋军,经过刚才这一战,早就崩溃了。但人家立即将阵型整顿起来,当然士气上也开始低落。

这一次宋军用的是契丹大军最善长的战斗方式,取得优势的。一旦契丹人在野外失去了优势,那么对契丹人将是一场恶梦。

风中卿看着幸存下来的士兵说道:“契丹人可怕不可怕?”

还得要打,昨天石坚特地对他们说过,不怕牺牲,主要就是要士兵通过实战培养士气,还有配合,把士兵变成一群狼,这样的大军才是天下无敌的,除非步枪全部装备起来,否则天下大可去得。

现在士兵也回过气了,刚才一战,自己也死了许多战友,可那又如何,双方的死亡率达到了一比三,特别是有些士兵击毙过契丹人,那才是扬眉吐气,石坚对战功封赏可是很重的,每击毙一名契丹士兵,尽管是士兵的职责,也奖赏十贯钱。就是放在现在,这笔钱对于普通人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于是扬起手中武器,说道:“不怕!”

风中卿点头,现在还不好说,一旦这一战完胜,这些士兵也就完成了脱变的过程,那时候就是把他们比作一群狼也不过了。

风中卿与马如龙再次改变战术,骚扰!

夏行美全军警备,我们也不想多牺牲士兵,不硬攻你们中军了。我们就骚扰吧。

一队队游骑鱼贯而出,每队达到了近百人,一共出动了十几拨,这些士兵都是军国的悍卒,而且骑的都是喀拉汗的马匹,也许耐寒和长途跋涉上不如契丹战马,可在短射爆发以及速度上,比契丹马要快得多。

一拨拨地骚扰,一碰即撤。或者有一个办法避免这些斥候的靠近,那就是不断地放箭,否则他们都在射程之外,一旦靠近了,只射出两箭,立即一个圆转,没有等契丹士兵反应过来,就再次撤军射程之外。

比射箭,契丹战士同样比宋朝士兵只强不弱,可你不能一个劲地往外射箭吧?也没有那么好的臂力。

如果派人追击,那么宋兵就开始逃跑,反正战马的速度比契丹的快。为什么这次石坚感谢玉素甫,这五千匹战马到了真定府,让他这种战术成为可能。如果到了一定地步,就象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一样,完全可以利用骑术的优势,将敌人的追兵化解。现在别指望宋朝军队能够做到这地步,况且对付的还是以骑术见长的契丹人。

马上其他方向的斥候继续骚扰。如果分成四面八方追击,正好,离中军距离稍一远,马上三两支斥候聚在一起,再次形成优势对劣势的战术。更不要说远处还有七千宋朝骑兵在随时准备进攻。

夏行美骑在马上越看越精妙,越看越佩服。从现在起他真正佩服石坚五体投地,要知道石坚是一个真正的南人,按照出身来说,还是一个文人。这战术是怎么想出来的?

如果契丹人学习了这种战术,岂不增加了战斗力?

想法是好的,可是这种战术骑术肯定是关健,没有好的骑术,分散合击,进退纵驰,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宋兵也就因为这一点,到现在还是二不象。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配合。

契丹人以草原上的狼自居,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狼,如果是狼,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都是草原上的主宰,就象热武器没有出现一样,他们能成为狼,在冷兵器时代早就雄霸草原,不会让女真人崛起的机会。因为狼是最会配合的群体,不是契丹人不会配合,但配合得并没有那么好。因此他们只是一群豺。

相对来说,论配合,宋兵做得比他们好。特别有时候连皇帝都会做梦,来个阵图,让宋兵按步就班的训练。因此他们比契丹人更是一个团体。可在宋朝的一些畸形制度下,这种团体的战斗力太弱,而且大多数是文人或者宦官带兵打仗,就是一群狮子,也不行。败的次数多了,士气也就没有了。

因此,一旦宋军骑术跟上后,反而比契丹人更容易上手这种群狼战术。

当然这要实战。成吉思汗当年也不是一天就形成这种可怕的战术的,这是经过多次的血战,士兵被迫形成配合,其实就是他们自己也只是觉得这种战术好,自发地去打,而不象后人一样为他们这种战术进行总结。

这也是后来蒙古人入关后,统一了天下,战斗少了,士兵安逸了,反而不会打了,最后让朱元璋带着一群他们看不起的南人,逐出了中原。

这种战术对士兵们的默契,最为讲究。现在宋兵做不到,契丹人就是学了,同样也做不到。

夏行美看着前方的骑兵,还有后面的步兵一个个倒下,对于这样的战斗来说,倒下的士兵并不多,每次宋朝斥候小队来袭,也不过射中十几个,同样为了避免牺牲,也不敢靠得太近,逗留的时间太长。可多了也肉痛。还有,马上天色就到了傍晚时分,这样不断地宋军袭击下,也别想安营扎寨了。

得,我怕了你。于是再次下令,骑兵进入中军,盾牌军拉到外围,用盾牌挡住宋朝小队的弓箭。我们得赶紧进入易州城,到了城中有高大的城墙阻挡,也不怕你这种狼咬战术了。

他想得很好。

可风中卿三员虎将早站在土地坡上看着契丹军队的变化。等的就是这一刻!

在正常来说,这也是一种正规的变阵。可是宋朝十几支斥候小队离契丹军队太近了。也不是夏行美看不到,只是他没有想起来,还以为宋朝军队就靠这种狼吞战术,以多胜少,避开主力部队,歼灭小分队的战术。

这使他终于犯下严重的战术错误。其实这种打法就是为了让对方疲惫,心理上产生畏惧。然后就等着对方阵型松懈或者变动,发动最后一击,一战而胜。

第一次风中卿他们因为宋兵还没有配合好,放过了一次机会,现在怎能放过!

进攻号角吹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