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说刚才杜睿的话,还只是让他们内心震撼的话,这句否定儒家的话,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来自九幽深渊的歪理邪说了。

自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朝历代的君王不管是不是真的将儒家放在了正统的地位上,至少面子上还是将儒术当成了治国要点,便是太宗也未曾当真正眼瞧过儒家,但是却也不曾当着面,将儒家说得这般一无是处,只能教育自身。

“大胆!放肆!”

一声断喝,让人们惊讶的是这次跳出来的居然是在朝堂上一向装聋作哑的孔颖达,身为太学的学正,孔老夫子的涵养功夫一向都是极好的,现在这是怎么了?

孔老夫子放在站在队伍里,看着杜睿和一帮豪门大族的后生们打嘴架,虽然杜睿的一些想法,意见,让他也不大容易接受,但是杜睿的那一本《资治通鉴》着实起到了不少作用,让孔老夫子始终都把杜睿归结到了儒门精英的行列当中,可方才杜睿说了什么?儒学于治国无用!孔老夫子听到这句话,突然有了一种偶想破碎的感觉,再也站不住了,急慌慌的跳出来,大声呵骂。

看到孔颖达出来了,杜睿可不敢不敬,他的前身毕竟曾在太学就读过一段时间,和孔颖达之间有那么点儿师生的情分。

“孔大人!”

孔颖达怒视着杜睿,三缕长髯此时被气得几乎要飞舞起来了,指着杜睿喝道:“你也曾读圣贤书,虚知晓孔孟先圣之经典,讲的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你这黄口孺子,文不能通孔孟之精要,如何便敢乱言,你还算不算是儒门子弟!”

杜睿被孔颖达呵骂,也不着恼,笑道:“弟子原本就不算是儒门中人,于各家均有所涉猎,如孔大人所言,人人皆读孔孟之术,别家皆是歪理邪说,那弟子倒要问问,无法家之学,何以约束万民,无农家之学,何以耕田种粮,无墨家之学,百工何以兴,无兵家之学,何以拒敌四方,所以弟子才说,孔孟之学只可以用来增强自身修养,治国何以为益!?”

第二篇 浊世 第三十五章 有教无类

杜睿一连串的问题将孔颖达这个饱学大儒问的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他想要反驳,但是却无从下嘴,最后被气得涨红了脸,指着杜睿,气喘连连。

太宗见了,也是心中不忍,孔颖达这人虽然迂腐,但品行总归是好的,在太学担任学正,无论皇子,公主,一律严加管教,为人又刚正不阿,从来不趋炎附势,如今这样一个享有海内人望的大儒,被杜睿这么一个少年郎逼问的如此狼狈,要是传扬出去,孔颖达的名声有碍,对杜睿也绝非善事。

“杜睿!不得无礼!”

杜睿方才对着孔颖达发问,也是骑虎难下,从心里他是不想得罪这个老夫子的,此时见太宗出言申斥,也不辩解,忙躬身道:“臣知罪!”

太宗微微颔首,道:“杜睿!孔爱卿于学问上,是你的授业恩师,于朝堂之上,也是你的前辈,不可无礼!”

杜睿见机的快,忙向孔颖达也深施一礼,口称:“孔大人!学生失礼,还望老大人勿要见怪!”

孔颖达有心想要继续辩论,可是思来想去,那些圣贤文章又确实站不住脚,用孔孟精要去知道农耕?百工?兵阵?貌似不大可能,而且如今这般时节,孔孟经典之中,在对待治国上,好像也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要硬说有的话,也就是那么一句君权天授了。

见杜睿给自己备好了台阶,孔颖达一挥袍袖,便借坡下驴了,临了还加了一句:“竖子不足与谋!”

杜睿也不介意,接着就当今的科举制度的弊端,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每每有独到之处,太宗也连连点头,昨夜虽然杜睿已经说过一次,但毕竟不如今日说的这般详实。

“科举要考什么,还是其次,关键要是朝廷兴科举选才,是不是真的做到了蚌无遗珠,如今的科举,不过是每州每县推举上来的饱学之士,然臣不知道圣上,与诸位大人注意到了没有,但凡是来应举的,都是豪门大族的子弟,平民百姓又有几人?似马周,马大人这般能恩遇圣上,亲命擢拔,不过凤毛麟角!”

太宗没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继续和杜睿唱起了双簧,道:“依你之见,可是要在州城府县统统设立备考之法。”

杜睿道:“圣上所言不差,今后的科举,当自上而下,每一县设县试,但凡我大唐子民,尽皆可以参加科考,择优者汇聚于州府,进行州试,再择其优者,汇聚于京城,进行会试,选其俊杰,汇于殿上,由圣上亲试,排点名词,臣建议拔得头筹者,可点为状元,次者为榜眼,再次者为昙花,余下之人皆为进士。”

“荒谬!”

杜睿刚一说完,权万纪就再次跳了出来,之前拉出来的几个盟友,卢照成已经被太宗剥夺了官身,恐怕范阳卢氏也要完蛋,剩下的崔忠恕,郑玄策等人也被吓破了胆,不敢再言,唯独权万纪不长记性,一听杜睿说但凡大唐子民,皆可以通过科举入仕,如何还能坐得住,他们这些豪门大族,之所以高高在上,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政治权利,一旦这方面的权利被拿出来和那些贱民共享,他们的地位如何还能保证。

“自古以来,人有上下之分,我辈士人家学渊源,如何能与那些泥腿子为伍,杜大人此言,太有辱斯文了吧!”

杜睿冷眼瞪着权万纪,道:“权大人所说人有上下之分,才是有辱斯文,此辈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太宗听了权万纪的话也是一皱眉,道:“杜睿!你接着说!”

杜睿领命,道:“臣还建议,当在各个州城府县都设立官学,但凡大唐子民,尽皆要入学堂读书,刻在各乡里设小学,学制六年,乡里七岁以上童子入小学,在各县设中学,学制三年,此为九年义务教育,由朝廷聘用学正,讲师,予以教导,中学学习优异者,可通过考试,进入州府的大学,学制四年,今后科举,只有通过大学学习才能参加,考中乡试者授予秀才的身份,可免除兵役,圣上只要臣方才所说的义务教育能在我大唐的州城府县普及开来,则我大唐之才可源源不断!”

太宗闻言也是大喜,听着杜睿的话,他仿佛已经预见到了天下英才皆入瓮中的情形,刚要称赞一声,却见权万纪如丧考妣一般,跪在品级台前放声痛哭。

“权万纪!有什么话便说,朝堂之上为何失仪!?”

权万纪大呼道:“圣上!臣知罪,然臣所哭不为自家,而是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若是圣上听信了杜睿的妖言,则祸事不远矣!”

太宗闻言禁皱眉头,道:“权万纪!你倒是说说,什么祸事不远!”

权万纪道:“圣上!方才杜睿这妖言惑众之徒所言三事,件件都是在挖我大唐江山社稷的根脚,要是按他所言,天下万民皆要服什么劳什子的义务兵役,将天下的士子和平民百姓混为一谈,岂不是有辱斯文,还有什么官绅一体纳粮,圣上!山东七姓,陇西八家,乃是我大唐的根本,于大唐立国曾有大功,况且古制早有士人不纳粮,圣上要是听信了杜睿的话,苛待士人,还有谁愿意为圣上效力,这朝堂岂不是要大乱,还有那个九年义务教育更是荒谬至极,人生天地,士农工商,各有本分,岂能僭越,况且~~~~~~”

“权万纪!”

杜睿听着权万纪话里话外说得不过都是一件事,他们这些豪门大族的人,要比那些贫民百姓尊贵,和那些贫民百姓放在一起,对他们的身份有碍,其实说白了,就是担心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受到影响,还想着继续高高在上。

可是这权万纪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大唐江山,无耻至此,让杜睿也忍不住了,大喝一声,打断了权万纪的话。

杜睿一声冷笑,看着权万纪道:“原先在下还只是觉得权大人功利之心重些,不算无药可救,但今日,在下方才得知,这天下难道还有比阁下更无耻之人!你自诩儒门信徒,难道不知连孔夫子都说,有教无类。况且孔夫子何曾说过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大唐,难道看不出实行了义务兵制,可以避免各地主官做吃空饷,可以避免久戍不归,可以增强我大唐军力。难道你看不出施行了一条鞭法可以为我大唐增加财政收入,仓禀充盈。难道你看不出实施了义务教育,改良科举之后,可以为我大唐储备更多的人才,使天下大治。你这蝇营狗苟之辈,眼中只盯着自家利益,丝毫不为江山社稷着想,你还有可面目在此喑喑狂吠。”

就仿佛六年前一样,权万纪被杜睿一阵痛骂,险些晕厥,指着杜睿,呐呐不能言!

权万纪几次三番跳出来责难,让太宗对他的感官也是急剧下降,听了杜睿的话,更是将权万纪归结到了伪君子的行列当中。

“好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权万纪!你几次三番阻挠改制,是何居心,朕看你还是去蜀中吧!汉王李佑那边缺个王太傅,你去蜀中汉王府中任职去吧!”

一句话,就把权万纪从大唐的权利核心地带给赶了出去,赶到了人们眼中的蛮荒地带,权万纪如何能承受的了,这么大的打击,险些晕倒。

太宗见权万纪站在原地,连话都不说,一双虎目圆睁,道:“权万纪!你敢抗旨不成!”

权万纪被太宗一呵,这才反应过来,他知道旨意一下,已经万难更改,那些原先和他站在一边的同僚此时也是眼观鼻,鼻观心,这个时候谁要是跳出来求情,岂不是主动触太宗的眉头,给自己找晦气。

见大势已去,权万纪倒也硬气,双膝跪地,道:“臣谢圣上隆恩!圣上!臣还有一言,希望圣上牢记!”

太宗看着权万纪一副栖栖遑遑的模样,心中反倒有些不忍,有心收回成命,但旨意以下,万难更改,叹道:“你说吧!”

权万纪道:“杜睿小儿!不过一奸佞之人,所言所行,狂悖不堪,且不可大用,更不可听之任之,否则~~~~~~~”

“好了!”太宗见权万纪都到了这般田地,还不长记性,大呵一声,打断了权万纪的话,道,“你下去吧!”

一个堂堂的朝廷二品大员,就这样被赶出了朝堂,到一个位于蜀中的亲王府去做什么王太傅,可以预见权万纪的仕途恐怕就要到此为止了,要知道这时节的亲王可不比别的朝代,他们的权利虽然要比清朝的那些闲散宗室大,但是基本上也就是个被困在笼中的病虎,没有太宗的旨意,他们想要离开封地一步都难,更不要说什么抱负了,等待权万纪的恐怕也只是到蜀中养老的结局了。

权万纪走了,剩下的那些还有心反对的朝臣顿时经若寒蝉,没有人敢再跳出来玩儿三青子,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流行一一文死谏!

反对的声音暂时消失了,太宗当即宣布散朝,然后将李承乾,杜睿,房玄龄,长孙无忌,李世绩,马周,褚遂良等重臣召集到了承庆殿,岑文本也在其中。

除去岑文本力捧李恪这件事,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岑文本在朝堂上时,也曾做过不少大事,称得上是个良臣,况且此时身兼着中书侍郎的职司,属于天子近臣,他来参加小朝议,倒也没什么奇怪。

在这些大臣当中,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昨晚便被杜睿给说通了,满门出身的马周也是杜睿坚定的支持者,同样出身不好的李世绩关心的只是兵制改革,余下的倒也不怎么上心,他可以想象,一旦施行了义务兵制,大唐的军力定然将会成倍增长。

兵强了,到时候要做什么,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他的老师李靖灭东。突厥,灭吐谷浑,靠兵戈打下了赫赫威名,李世绩不可能不着急,好在李靖为人还算厚道,给他留下了不少立功的机会,比如那个太宗一直以来的心病一一高句丽!

可以说,被太宗召集而来的这些人,基本上都赞同杜睿的改革,他们当中除了长孙无忌之外,其余人的出身,都称不上显赫,平日里和那些眼高于顶的世家子弟也时有龌龊,要是通过改革能打掉他们的威风,这些人自然乐意为之。

太宗也是个急性子的人,打定了主意要改制,便一刻也容不得了,特别是在杜睿将那些隐患指出来之后,太宗更是起了居安思危的念头。

连续七日,这些被太宗引为肱骨的大臣们,便吃住在了承庆殿,没日没夜的讨论,修改,完善,先后出。台了《贞观军制改革方案》、《贞观税制改革方要》、《贞观田制改革大纲》、《大唐义务教育制度》,这些方案在日后被人们统称为一一贞观变法。

“出来了!总算是出来了!”杜睿刚一出承天门便不禁一阵感叹,让身边的众多朝臣们一阵好笑。

李承乾看着杜睿,笑道:“承明!你这样子要是被我父皇见着了,非打你板子不可!看你这副模样,简直把皇宫当成了监狱!”

杜睿闻言一笑,他还真有这样的想法,被关在了承庆殿整整七天的时间,如今好不容易出来了,他心中不禁生出了一种重获自由的感觉。

“小弟生性惫懒,最受不得的便是这个,好在如今总算是料理完了,圣上在想抓人操劳,恐怕要等上一段时日了!”

变法制度被草定之后,太宗并不准备立时发布,而是想要再详加钻研一遍,免得再出了错漏。

说到此处,杜睿也不禁有些汗颜,他自以为比古人多出了千年的见识,誰知道他所提出来的那些方案,经过讨论之后,大多数连他自己都觉得幼稚可笑,好在有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政治老手的完善,要不然画虎不成反类犬,平白的让天下的百姓吃亏,要是那样的话,杜睿可就当真百死莫赎了。

法是通过了,可是更难的还在后面,如何施行,如何应对肯定要到来的反抗,这些都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不过对此,杜睿也有了应对之法,他怕的不是别人闹,而是别人不闹,对太宗的心思,他算是摸的一清二楚了,对付那些豪门大族,太宗这个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继续被那些豪门大族绑架朝政,显然是太宗不允许的,现在有了一个解决的途径,要是那些豪门大族识抬举也就算了,要是不识抬举的话,也正好趁着这次变法的机会,将那些毒瘤一举铲平。

出了承天门,杜睿便看到了前来接他的杜平原,这几日杜平原每日都要过来等候,每次都被告知杜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