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卫国大军阀-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冯国璋的利益已经联系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原本他是想要在政治上击败黎元洪,在军事上打压冯国璋,奠定他民国第一人的地位,同时接受日英等国的物资援助,重新编练部队,然后集中力量扑灭国内的反抗势力。可惜,事情并不如同他想的那样,无论是东北还是西南,实力都在急剧膨胀,北洋军虽然不惧,但是想要凭借皖系一系的力量打压两方势力压根就不可能。逼不得已,段祺瑞只能向冯国璋妥协,准备整合整个北洋系统联手打压东北治安军和西南新军。

毕竟皖系和直系现在还是北洋军系统,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整体,拥有共同的利益。而且拉拢了冯国璋的好处也很明显的,最起码黎元洪所依仗的力量消失了,在东北明确拒绝黎元洪的拉拢之后,段祺瑞彻底的在内部斗争中干掉了黎元洪。虽然现在黎元洪还是名义上的民国大总统,但是中央政府的大权却是已经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当然,冯国璋的直系和他还只是盟友,没有利益他们是不会支持自己行动。而直系力量虽然不如皖系,却也相差不多,段祺瑞唯一能够打动冯国璋的也就是现在和英日等国签订的秘密协定。

“启瑞兄,英日等国可以信任吗?他们可是始终对我中华虎视眈眈的。尤其是日本更是打着和德国开战的名义,出兵占据了青岛。现在日本人紧锣密鼓的鼓动咱们和德国宣战,不会又有什么阴谋吧?”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日本的崛起掺杂了太多中华的血泪。就算冯国璋是个军阀,但是心底对日本人还是没有好感的。

“阴谋肯定是有的!日本人对德国宣战却迟迟不肯派出军队去西方战场,英国佬已经等不及了。为了缓和英国人的注意力,日本就将注意打到咱们的头上。不过现在日本势大,不是现在的民国政府能够抗衡的。咱们不是冯庸那个愣头青。打仗不能靠运气,是靠实力的。所以,面对日本人的压力,咱们只能选择妥协。不过话说回来,对德国宣战对咱们也未必是件坏事。最起码在战争期间,咱们和日俄等国都是盟友,咱们的北方边界也能安定一些。就算日俄野心再大,也要顾及英国人的看法。现在世界形势向着两极方向发展,咱们中华这样的大国如果保持中立只会得罪两方,只有全力支持一方,最终以战胜国的姿态才能保护华夏不失。”段祺瑞神色凝重的说道。

“启瑞兄,你如何保证协约国就能胜利?同盟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德国。其陆军号称世界第一,而且国内科技水平和武器装备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就算是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对抗起来都非常吃力,更别说咱们了。而且现在西方各国陷入战争的泥潭,无论哪一方胜利,胜利果实都在西方,咱们就算成为战胜国,又能够得到什么?而且英日等国的援助也无法支持我们完成整个部队的换装。但是一旦战败,恐怕会导致政府统治的崩溃。”冯国璋虽然对国际形势的了解没有段祺瑞深,但他毕竟是北洋军大佬,中华民国副总统,见识也相当不凡。

“英法俄是西方古老而强大的三个国家,尤其是英国,更是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的殖民地无数,掌握的资源无法估量,虽然目前西方战场上双方实力相当,胶着在一起,但是从所占有的世界资源和战争潜力来看,英法俄等协约国还是占据上风的。所以这场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可能性极大。咱们现在参与进去虽然有些略早,但却比等到战争明朗化时再参与进去的好。更何况咱们派遣的只是劳工,又不是军队,影响不了咱们的实力。”段祺瑞对协约国极为看好,不是因为德国等同盟国一方战斗力不行,而是因为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底蕴实在是太过深厚,而且英国的盟友遍布世界,在亚洲就有日本这样的强国协助,听说美洲强国美国也已经有所意动。如果美国人也被卷入进来,那协约国占据的人口和资源就更加庞大。胜利的可能也会大大增强。

冯国璋沉思了一下点点头,虽然西方战场上同盟国和协约国战力相当,还处于胶着状态,但是协约国一方的软实力已经渐渐的超过同盟国一方,双方的差距还会随着英国外交的胜利而加大,如果将来不出现意外,同盟国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启瑞兄,黎大总统那里还是要只会他一声的!”冯国璋心头有些尴尬,黎元洪落到现在这步田地,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倒戈。政治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冯国璋自认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如果直系再和皖系死磕下去,只会消弱整个北洋的力量,如果没有东北和西南这两头猛虎虎视眈眈,冯国璋绝对会凭借手中的实力和段祺瑞较量到底。但是外界环境的变化督促他改变。再加上段祺瑞在某些利益方面的让步,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袁世凯去世以后的第一次联合。

“当然,他毕竟还是民国的大总统,这种事情让他来宣布最好不过!”段祺瑞眼中闪过一抹冷光,对黎元洪这样的老官僚,段祺瑞在心底是看不起的。这也是为什么两人势同水火的原因。

1916年11月1日,黎元洪大总统发布公告:

我中华民国政府,前以德国施行潜水艇计划,违背国际公法,危害中立国人民生命财产,曾向德政府提出抗议,并声明万一抗议无效,不得已将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等语。不意抗议之后,其潜水艇计划,曾不少变。中立国之商船,交战国之商船,横被轰毁,日增其数。我国人民之被害者,亦复甚众。我政府不能不视为抗议之无效。虽欲忍痛偷安,非惟无以对尚义知耻之国人,亦且无以谢当仁不让之与国。中外共愤,询谋佥同。遂于十一月一日,向德政府宣告断绝外交关系,并将经过情形宣示中外。我中华民国政府所希冀者和平,所尊重者公法,所保护者我本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初非有优于德国。设令德政府有悔祸之心,怵于公愤,改其战略,实我政府之所祷企,不忍遇视为公敌者也。乃自绝交以后,历时数月,潜艇之攻击如故。非特德国而已,即与德国取同一政策之奥国,亦始终未改其度。既背公法,复伤害吾人民。我政府责善之深心,至是实已绝望。爱自中华民国五年十一月一日上午十时起,对德国、奥国宣告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合同、协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间之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我中华民国政府仍遵守海牙和平会条约及其他国际协约关于战时文明行动之条款,罔敢逾越。宣战主旨,在乎阻遏战祸,促进和局,凡我国民,宜喻此意。当兹国变初平,疮痍未复,遭逢不幸,有此衅端,本大总统念民生,能无心恻。非当万无苟免之机,决不为是一息争存之举。公法之庄严,不能自我失之。国际之地位,不能自我圯之。世界友邦之平和幸福,更不能自我而迟误之。所愿举国人民,奋发淬厉,同履艰贞,为我中华民国,保此攸久无疆之国命而光大之,以立于国际团体之中,共享其乐利也。布告通尔,咸使闻知。此布。

中华民国五年十一月一日。

第二百五十一章 冯庸的支持

民国政府的宣战电文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也打断了所有人原本的计划。

长春,少帅府。

冯庸神色很阴翳。虽然他知道原本时空中,中国是对德国宣战了的,而且最终还取得了胜利。但是宣战的时间却和现在相差很大。最起码比原本时空中提前了十个月。冯庸想不通中国早早的加入协约国的战斗会引发怎么样的后果。因为无论是从原本的临时还是现在的情况判断,中国向西方派兵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大规模派遣劳工却也会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甚至有可能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快速结束。以后的一系列的历史大事也将会受到影响。这是冯庸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他毕竟只是民国的地方军阀,中央政府的决策者是段祺瑞和冯国璋,以他的身份压根无法对他们指手画脚。

“该死的,早知道就不那么干脆的拒绝黎元洪,让黎元洪多撑一段时间,段祺瑞也就不会这样激进。搞的现在东北的立场如此被动。”冯庸有些郁闷的说道。虽然他知道因为自己,历史已经发生了不可预料的改变。在他想来,中国对德国宣战这样的大事情绝度不会轻松的决定下来,这可是牵扯到整个中华民国的政治走向的决定,无论是段祺瑞还是冯国璋都不会轻易表态。但是事实却和他预测的不同,段祺瑞不但成功控制了中央政府的大权,甚至还和冯国璋暗中达成了协议,双方缔结了攻守盟约,共同推动了中华民国对德国宣战的议题。就算现在东北提出异议,但却无法改变即成的事实,反而会因为舆论的动荡而将东北推向风尖口浪。毕竟民国政府早就在几个月前就有舆论宣称德国攻击中国商船,无视中华外交抗议的报道。再加上后来德国和日本在山东的一战,伤害了不少的中国人,国内反德国的气氛比较浓郁。

“报告少帅,大帅和副司令到!”

“快请!”冯庸没有丝毫惊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两个肯定会第一时间赶过来的。

“庸儿,民国政府向德国宣战了。怎么会这么突然?”冯德麟一进门说道。

冯庸神色阴沉的说道:“我也刚接到消息。这件事情民国政府做的非常秘密,咱们的情报力量虽然发现民国政府与英日等国家的使者接触频繁。但却没有想到民国政府会如此干脆,出现这种结果恐怕是北洋和英日等国签订了秘密条约。”

“秘密条约?能探查到条约的内容吗?”冯德麟沉声问道。

“不行,这种事情太机密了,段祺瑞是不会留下任何尾巴的!咱们的人还没渗透到那种程度。咱们现在已经处于被动了,必须要调整决策。大哥,军队的战略布置的怎么样了,发生这样的事情,治安军的战略也必须调整了!”冯庸对蒋百里说道。虽然战略是他和蒋百里共同制定的,但是具体的实行却是蒋百里在负责。虽然李俊是东北治安军名义上的参谋长,但是实际负责参谋工作的却是蒋百里。

“不错!民国政府的动作将全世界的眼光都吸引过来了。不管咱们内部怎么纷争,但是牵扯到国家的战争就必须谨慎了。我建议停止西部军区西进计划,军事占领改为政治诱降。停止或者减弱扩军计划,建议治安军规模扩编到五十万左右!”蒋百里想了想说道。

在冯庸的计划中,是趁着现在民国政府无暇顾及的时候,占领新疆,辐射西藏。但是现在不行了,民国政府名正言顺的加入协约国,自己如果大规模西进,会有和俄国人开战的危险,如果引来英国佬的不满,凭借协约国控制的无限资源,东北繁荣的贸易便会受到影响。而且东北的家门口还有日本这头恶狼。如果英国支持日本消灭东北治安军,相信日本人会非常有兴趣的。这样的风险对现在的东北应该尽量避免。

冯庸想了想道:“西进计划继续进行,大规模进攻改为小股部队渗透,步步蚕食新疆地区的土地。告诉张小山,我不管他用什么手段,在新疆,占领一个地方,就必须安定一个地方。至于扩军计划可以暂时放缓,治安军预计规模从八十万下调到六十万。部队的训练和思想一定要控制好!”冯庸知道,就算中国加入了协约国,但是因为不会派遣军队去西方战场,在协约国中的地位不高,如果不是协约国在战场损失惨重,继续要劳动力来弥补损失,恐怕中国都没有资格加入协约国。如果现在国内出现战乱,恐怕北洋政府的地位会更低。冯庸虽然是个军阀,实力强大的军阀,但是他却有一颗爱国心。知道这次是中华第一次主动参与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正是因为中国取得一战战胜国的地位,让国人的信心暴涨,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才会引发震动全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冯庸不知道因为自己的穿越还会不会有五四运动,但是他却真心希望中国能够借助这次外战的胜利打开民族思想上的枷锁。

“庸儿,我们东北是不是应该对中央政府对德宣战的行为作出反应,毕竟现在的东北占据七省之地,已经有能力影响全国的政局,同时我建议联系西南蔡锷,共同商讨今后面对政府的态度!”冯德麟想了想说道。中国政府已经对德国宣战,使的整个国家处于一种精神动荡的状态,毕竟几十年来,中国参与的外战无一不是以惨败收场,每一次失败都是对中华民族自尊心的沉重打击,中国要想崛起,就必须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接触民族枷锁。

“父亲,致电中央政府,东北总督及东北治安军支持政府的决定,拥护中华民国对德国宣战!”冯庸斩钉截铁的说道。

“少帅!”蒋百里满脸惊讶的说道。在蒋百里想来,东北的现在已经快要发展到极致了,如果东北想要继续膨胀下去,入关成为必然的选择。而北洋军就会成为必须面对对手。现在的东北之所以和西南蔡锷亲近,冯庸和蔡锷是把兄弟这压根不能成为理由。亲兄弟同室操戈的都常见,更别说是把兄弟了。东北和西南的默契在于双方拥有同样的敌人——北洋。前一段时间,北洋内部纷争激烈,直皖之争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东北和西南地处边陲,还能淡然处之,但是现在段祺瑞的皖系和冯国璋的直系一反常态的联合在了一起,这对东北和西南的压力大增。按照正常思维考虑,政府支持和德国开战,东北应该反对。不应该这样态度明确的支持!

“大哥,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这件事情我自有计较!”冯庸坚定的说道。冯德麟和蒋百里对视一眼,皆无奈的点点头。

东北发表通电:东北总督府及东北治安军支持政府对德国宣战的正确决议!

东北的通电让各方势力大跌眼镜。各地督军立马将准备弹劾政府宣战行为的电文收起来,然后将目光看向西南。等待西南新军司令蔡锷的反应。

毕竟北洋,东北,西南是全国公认的三大顶尖势力,现在有两个强大的势力已经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