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喷灌技术并不复杂,又适用于除水稻之外的几乎所有作物,因此可以在许多地区进行覆盖,这也是明年农改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几年华东政府一直在持续进行农改,但主要的重点是在机耕化的改革上,主要就一些不适合机耕的地区进行地形整改,改为可机耕的平地。

随着中国的秋收开始后,世界各国的农业也进入了一个寒冬时期,大量的农产品开始涌入国际市场,轻而易举的就将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击败。

其他国家的农业进入低谷期,农业收益减少,投入自然也就减少了。

这和工业发展原理是一样的,工业占据上风的国家在技术研究的投入上往往更高,因为他们有基础,而那些处于劣势的国家,在研究上投入绝对比不上那些占优势的国家。

农业上同样如此,此时华东政府正在积极的进行农改,而世界各国则出现了减少农业投入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增加了农业投入,以试图挽回农业上的颓势,但这显然也是徒劳。

——————

厚着脸皮求下月票

第一百六十五章:国战、国战!

第一百六十五章:国战、国战!

随着年底的临近,山东华东军进入了一个高度戒备状态,日本人向来喜欢不宣而战,为了胜利不折手段。

华东海军、空军也进入了作战状态,华东海军两艘航空母舰并未出动,而是出动了打捞并改装好的扶桑号、比睿号。

扶桑号此时已经被更名为‘山东号’,被列入了华东级战列舰的行列,比睿号则被更名为‘定东号’。

与此同时,华东海军还出动了五艘海盾Ⅱ型巡洋舰,十艘镇东Ⅲ驱逐舰,三十艘鱼雷艇,以及一百三十艘BIIV潜艇。

这是华东海军的大部分家底了,第一批正在制造的军舰之中,除了镇东Ⅲ驱逐舰下水服役了十艘以外,其他的都还没造好。

华东海军已经将力量集结在了黄海、渤海一带,特别是潜艇,散布得到处都是。

日本海军同样也有潜艇了,只是无法在水手下进行攻击,他们在游弋时时常与华东海军的潜艇遭遇,但无一例外的都是被华东海军的潜艇几枚鱼雷打沉到海底。

虽然此时在停战状态,但日本潜艇却是坚决以与击沉的对象,日本政府对此也没什么太大的办法,同样也对到处都是华东潜艇深感忧虑,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海军的反潜技术已经大大增强。

停水器、深水炸弹这些当前的反潜设备悉数都装备了,但同样也没有太大的突破,只是反潜船只的数量很多。

……

山东前线,双方的飞机探查越来越多,日本的飞机企图飞出作战区域的边界,结果与华东空军发生了激战。

日军战斗机是一种日本研究的双翼木制战斗机,同时还有美国卖给他们的一种三翼木制战斗机。

与华东空军的雄鹰Ⅲ战斗机一接触就处于下风,单翼的雄鹰Ⅲ速度奇快,根本不是那些双翼甚至是三翼的飞机能比的。

机翼更多,是出于升力的需求,出这方面就能看出日本和美国的发动机技术落后于华东一大截。

离开战还有两个月,双方的空军已经爆发了战斗,而且十分的激烈。

到十月二十一日,华东空军已经击落了近三十架日军战斗机和二十六架侦察机,而且这还是在未出动新式飞机的情况下。

尽管依旧有一些日本侦察机突入到华东军后方,但并未侦查到什么有意义的情报,华东军的战车已经完全用东西遮盖起来了,就算是日本侦察机发现了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双方在空中的厮杀在十一月开始升级,日本在试图出动轰炸机对华东军机场进行轰炸之后,华东军马上出动了战术轰炸机部队,对日本的机场进行了轰炸,当天摧毁了上百架日本飞机。

随后日本炮兵向华东军发起了炮击,华东军马上进行了猛烈的炮火还击,双方炮兵顿时大打出手。

战争一触而发

而离正式开战还有一个月。

消息在一天之内就传遍中国各省,整个中国的神经都因为山东的冲突升级而紧绷了起来,华东自治政府于十一月二日紧急发布了战争令。

夏钧利用广播向华东各省人民传达了必胜的信心,并宣布将再次动员五十万人投入前线。

“中国必然赢得胜利,此时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输的理由,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还流淌着祖先的意志,我们每个人都此时都可以感觉到这种意志正在苏醒。更因为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华东人民军早已为倭寇准备了诸多秘密武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的胜利的脚步了。东洋倭寇既然意图提前挑起战争,那么他们的末日也即将降临……”

“必胜必胜”

“中国必胜”

“消灭东洋倭寇……”

这场演讲持续了近二十分钟,演讲中他展露出了无比的信心,这种情绪也感染了华东各省人民,使得他成功的将国民的士气鼓舞了起来。

前线华东军的时期同样高涨,此时双方炮战不断,华东空军于十一月四日大举触动。

新式战斗机利剑Ⅰ如同屠杀一般的对日军飞机进行了痛击,在这种专业的战斗机面前,日本的战斗机简直就是玩具。

华东空军毫无悬念的取得了制空权,其后轰炸机部队铺天盖地的出动,对山东日军进行了深度轰炸。

轰炸的重点就是日军的火炮,日本政府不仅加紧生产了众多火炮,而且还从美国那里进口了大量大口径火炮。

在之前的炮击中,华东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吃亏了,虽然凭借着快速的反应给了日本炮兵部队更大的损失,但这依旧算是失败。

轰炸机编队的出动,就如同一盆冷水直接浇到日军头上,日军的火炮霎时多数哑火,不得不把火药掩藏起来在关键时刻使用,华东军E集团军的炮群马上占据了绝对性的上风。

日本政府得知山东的空战如此惨败,顿时大感吃惊,没想到他们在空军方面投入如此巨大,结果却依旧无法扭转空中局势。

华东军则是士气高涨,他们不用面临敌人的火炮和飞机,反而看到己方的飞机和火炮肆虐日军阵地,士气自然是高涨。

这给很多刚上战场而稍显紧张的士兵打了一针强心剂。

不过战争并未完全爆发,双方也仅仅停留在空战、炮战的层次上。

……

山东打起来了,华东各省马上进入了紧张的战备收尾阶段,最高指挥部正在紧张的进行布局,只等待夏钧一声令下,就可以实施对日军的海上围堵。

为了提高民族凝聚力,夏钧于三日通电全国,号召各省响应国战。

“告各省同胞,今中日山东之战已临,此战关乎国之命运,孰能无睹。民国四年钧出兵战倭寇于山东,所为者非一己之利,所争者亦非仅胶州一地。他日甲午之败,尚可言满清无能。然今民国已立,国待振兴,岂可任由倭寇肆虐我中华之土,欺凌吾等四万万同胞之尊严?钧自当率华东子弟奋勇一战,以为国民之表率。不才初胜,然寇焰亦炙,今寇卷土而来,意灭吾国。吾等炎黄血脉岂可作壁上观,当奋勇响应国战。只需国民不怯,四万万人同心力戮,定能荡灭山东日寇,以雪甲午之耻,告慰先人之灵……”

通电一出,各省沸然。

北京、天津等地师生罢课走上街头,抗议北洋政府置身度外,随之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市民挥舞着旗子走上街头高喊:“响应国战,打倒日寇~”

北洋政府就算是出动军警也无济于事,许多军警甚至都对北洋政府置身度外感到不满,特别是帝制闹剧之后。

人民情绪激动,北洋政府内部同样乱成一团,袁世凯此时威信大跌,已无法完全镇住那些北洋军官。

袁世凯是不想掺和这场战争的,因此并未及时对民众做出答复。

消息传到四川,蔡锷接到电文,当即决定响应国战,随即发出通电支持,并承诺至少动员川军三十万奔赴山东。

蔡锷的决定当即得到了四川人民的支持,熊克武等四川军阀同样拥护国战,意见出奇的一致。

四川子弟同样以打国战为荣,从各地奔赴报名点参军。

四川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最为强烈的省份,出了什么事马上就是一群人,纪律性更是绝佳。

能吃苦,不怕死,这就是川军。

只是刚开始动员而已,四川子弟报名就如此踊跃,大大出乎了蔡锷的预料,按照这样的情况,动员三十万人奔赴战场之是小菜一碟。

唐继尧在十月六日通电全国,云南响应国战号召,将动员十万滇军。

就在四川响应国战之时,北洋军之中,吴佩孚看准局势,向曹锟建议出兵响应。

曹锟虽然没多少本事,但却知人善用,对吴秀才言听计从,于是曹锟突然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通电全国,宣布北洋第三军响应国战,即日奔赴山东。

曹锟的举动就如同溃堤一般,冯玉祥也紧接着发出响应通电,以应国战不少底层军官顿时躁动,甚至出现整个团私自往山东开赴的现象。

袁世凯得知消息,再次口吐鲜血,此时北洋军霎时间分崩离析,岂能让袁世凯不急,但急完也没办法了,只得下令向日本宣战。

再不向日本宣战的话,北洋就要垮了。

此时各省皆通电响应国战,北洋军内部同样出现分裂,在这样的时刻若是北洋政府无动于衷,无论山东战场是胜是败,等战后都会遭到国民的清算。

十一月八日,北洋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并驱逐日本侨民,查封一切日本在华资产,并动员二十万人响应山东战局。

北洋政府的宣战,总算是把那些少壮派军官的情绪安抚了下去。

而在山东战场,日本在停止了炮击和派遣飞机之后,华东军也暂时停了下来,一场一处而发的战争又戛然而止。

四川、云南、北洋政府皆发出通电响应国战,紧接着贵州、广东同样发出了通电,此时中国主要省份皆响应了山东中日战争。

这些通电日本政府同样收到了,这是明码通电,毫无保密性可言,原本看似四分五裂的中国,突然间一致对外,这让日本政府的高层感觉心惊肉跳……

————

下午…还有一章。

兄弟们,月票在哪里?

第一百六十六章:日本惊惧

第一百六十六章:日本惊惧

日本一直努力的使中国陷入内战,并且试图用毒品来瓦解中国人的意志,并且消耗中国的国力。

这一切都是为了入侵中国而做准备,中国实在太大了,而且人口众多,日本在仓促间根本无法征服这个国家。

然而现在一切都在往日本政府的理想状态的对立面发展,之前贩毒网络被华东政府给打掉了。

现在中国各省也被华东政府号召起来一致对外。

在财力方面,日本政府目前不得不承认,华东政府所拥有的财力已经超越了日本,而且已经发展起了基础工业。

也正是如此,日本政府才会如此着急与华东政府决战,试图以军事行动阻止中国的发展。

日本政府知道,如果放任中国这样发展下去, 那么日本将会被远远甩到身后,首先人口、资源上就远远不能与中国相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如果想在未来进行扩张,首先就得确保亚洲第一强国的身份,如果中国强大起来了,那么以中国这个传统的宗主国身份,日本任何的扩张行为,都可能遭到中国的干预。

而且中国也是日本扩张的目标,毕竟他们已经打下朝鲜了,随时可以向东北三省扩张。

只是情况现在很糟糕。

本来日本政府再想山东增兵二十万,山东日本的人数上升到八十万,而华东军的数量只有六十万,虽然他们后面还有很多民兵。

但此时中国各省出兵山东,那么华东军的人力将变得十分恐怖。

四川承诺动员三十万,云南承诺动员十万,北洋政府承诺动员二十万,加起来就已经达到六十万人了。

虽然这些省份的兵马战斗力不怎么样,但华东军有武器、弹药,一群由绵羊带领的狮子会变成绵羊,然而一群由狮子带领的绵羊,却可能变成凶悍的狮子。

就算是这六十万人放在后面挖堑壕,也让日本有得难受的了,现在最让日本陆军头疼的就是堑壕战。

欧洲战场上的堑壕战此时打得轰轰烈烈,协约国今年之内对西线德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但都因为没有强大的火力掩护而被西线德军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抵挡了下来。

自去年打到现在,已经打了一年多了。

而欧洲战局在一年多之后依旧没有明朗化,唯一比较明朗的就是俄国败得很惨,俄国人动员了上千万士兵参加战争,结果还是一败再败。

在山东同样形成了一个堑壕战的格局,华东军在日本对面挖出了完善的堑壕体系,在堑壕布局方面的经验甚至不亚于欧洲的交战双方。

日本政府此时已经有人预料到,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因为中国不断把人力派到山东,凭借着堑壕的防守能力,日本想要突破他们的堑壕,必须花费很多力气,或者说想些出其不意的招数。

不过日本政府方面,不管是军界还是政界,都没有谁认为日本会在山东输掉这场战争,在他们看来最坏的结果就是僵持不下。

美国政府则高兴了,现在华东自治政府与日本终于打起来了,而且从欧洲的战局来看, 双方都挖出了堑壕,那么战争很可能就是长时间的僵持。

中日战争的僵持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可以在中日大打出手的时候占领更多的市场,接下更多的订单。

不过美国也没想到的是,华东政府竟然成功的将中国其他省份联合在一起,以此与日本发动战争。

特别是北洋政府对日本宣战,美国自然知道北洋政府不想参与对日战争,此时显然已经被逼迫得不得不宣战了。

北洋政府被民族大义的断头铡架到脑袋上,自然是必须对日宣战的。

担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的莫理循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袁世凯又吐血了,他的身体状况很差,我想他的人生可能快要走到尽头了。他的皇帝们破灭了,显然他没有看清楚南方的华东自治政府的那位年轻人对他称帝是不服气的,而且南方的七个省的人民对他的称帝也是不服气的。在皇帝梦破灭的同时,他的部下也逐渐与他离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