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争所发生的地点是在法国、比利时这些国家,并非是在英国本土,因此英国对欧洲战争虽然迫切渴望取得胜利,但英国显然不想把南非这块肥肉给搭进去。

因此英国的力量开始向南非地区倾斜,而英国获得华东政府提供的二十亿复兴币贷款是这场战争中的助力,加上美国提供的一些贷款,也就足以支撑了。

年初的华东各省再次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大生产之中。

那些没有什么工业的省份首先进行建设的就是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外加一些机场,不过空军并不频繁,因为成本较高。同时这些没什么工业的省份,首先进行的是农改建设。

等交通问题解决了,工业也就可以发展了,而农业是支撑工业的基础,先发展农业再发展工业。

而那些工业集中的省份,年初进入了更加疯狂的生产之中。

工厂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工生产,工人分三个班次轮流上岗,特别是那些生产军工产品的工厂。

好在夏钧很重视环境保护,对工厂的有排放要求和减少排放的技术支持,所以没有把各工业城市的天空熏黑,不过就算如此,空气质量下降依旧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而且是在持续的下降。

不过相比美国来,这样的情况则好了很多。

美国的工业城市的天空此时已经是被熏得黑云弥漫,特别是这个年代西方人对能源使用的排放方面没什么限制,煤炭是美国使用最多的能源。

石油还是新兴燃料,并不足以撼动煤炭的地位,而中国之前是一个未完成第一次工业**的国家,因此煤炭在能源占比中并不是占主力地位,水电及石油倒是当前的能源供应主力,煤炭虽然也在使用,但一般是能不用则不用。

今年华东政府再次下达了增加工人最低薪金的规定,从原来的五块钱提高到了七块钱。

这样的薪金还是很低的,像美国此时的工人平均收入普遍都在二十美元以上。

但在此时的中国,这样的薪水却是很高了,首先工人在福利方面不错,不用背负美国工人的那些负担,同时食品价格低,CPI占比小,在中国当工人是没有什么忧虑的,温饱此时已经完全不是什么问题,孩子上学也不是问题,医疗方面也无需担忧,住房方面虽然依旧存在问题,但盼头很足,保障房一大片一大片的开始建了。

对于当前工人们的奋斗目标来说,就是买一套房子,牵上电话,骑上自行车,买个收录音机。

很多工人都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他们每天上班下班,送子女去上学,生活上物质充足,完全没有忧虑。

这时工人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有的选择完善自己的文化水平,像那些年轻人即没被强行入学,又没有入伍当兵的,那就得靠自学了,谁要是不学那真是会被人看不起,当前的风气便是如此。

姑娘家嫁人,首先就看有没文化,没文化不要紧,肯学那也行,但如果不学的话,娶亲真是个问题。

当前的中国,只要肯学肯干,那日子肯定不会差,因此在择偶上,女性普遍注重的是男方的品性。

品性好婚后才会幸福嘛

不过在婚前时,政府也是对夫妻双方有进行一些培训的,主要是教双方如何处理还夫妻关系,如何才能使家庭和睦,再则重申法律,禁止家庭暴力、虐待儿童。

虽然此时中国的工人工资不如美国来得高,但要是比谁更幸福,那么肯定是中国工人感觉更幸福。

首先中国刚从封建社会的阴影中走出,百姓长期生活拮据,突然在物质上如此丰富起来,那自然是感觉幸福无比。

其次在物质上,在发展进入正常轨道的省份,人们享受的物质方面,单单是在饮食方面就比美国人要好得多,至于其他的物质消费,当然还是有很多比不上美国人的,但那些主要是在奢侈品方面,生活必需品上的是显得比美国要充裕的。

此时华东政府正在积极向内陆发展,这有助于人口的分流,不至于集中在一起引发社会矛盾。

人口太集中会引发诸多的社会矛盾,首先是沿海与内陆的矛盾,内陆萧条,沿海繁荣。

而沿海在乘载如此之多人口的情况下,又会造成土地资源矛盾,造成住房、交通问题等等。

这些方面所延伸出的矛盾又是一大堆。

向内陆发展的第一步就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建设起一个中部经济繁荣区,湖北武汉地处于中国中部,不管是从南北还是东西来看,都是处于比较中间的,因此可以均匀的向四周辐射。

在交通上,武汉有长江水运,加上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在运输上不是什么大问题,虽然与沿海相比没那么大的优势,但地处中部也就是武汉的优势,而沿海则不具备这个优势。

同时,则是发展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部经济区,不过四川的交通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交通建设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而形成以杭州、武汉、成都为中心的三大战略经济区,这三大经济区呈现平行线,杭州、武汉、成都在地图上的位置几乎是同一个纬度,而且…之间的距离比较平均,其中武汉到成都比杭州到武汉的距离要大一点点。

而其他城市,沿海的就不算了,毕竟有地理优势,就不提到战略性的高度来发展了,这三大战略经济中心里面,杭州的地位不最低了,因为杭州本身就是沿海,发展起来很容易,因此在这三个战略经济中心里地位最低。

至于北方的经济战略中心,暂时未定。因为当前华东政府面临的是内陆人口向沿海转移的问题。

这在以前来说自然是夏钧愿意看到的,毕竟当年他的地盘就在华东省份,不过现在不是这样了,四川、云南都纳入管辖范围了,经济自然是要向内部倾斜的。

三月中旬,华东政府在驱逐了溥仪之后,陆续出台了《人口计划生育鼓励政策十三条》、《新个人所得税征收法》、《遗产税征收法》。

人口计划生育鼓励政策十三条规定了多生多育的各种鼓励政策,同时侧重鼓励基因优秀的夫妇多生多育,以改善民族基因。

新个人所得税征收法当中提高了对高产阶级与中产阶级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力度,也略微增加了地产阶级的个人所得税,但提得不高。

《遗产税征收法》则是面向中、高产阶级的,中产阶级的遗产税为10~20,高产阶级的遗产税为25~40。

这三项新政令发布后,就是到了落实的阶段了,这就需要舆论界的配合。

杭州报界的各大报纸都愿意配合,开始宣扬多生多育、改良民族基因、社会财富配合公平等概念。

个人所得税的提高,以及遗产税的征收,都是有助于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的。

毕竟对一个人来说,自己奋斗而得来的财富才是公平的,而继承者缴纳遗产税虽然与情理不合,但就公平性来说,这更符合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性的原则。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公平的,这是很多人破罐子破摔的理由,这种思维只能说是无比错误的。

就算是没有绝对的公平,但一个社会要想共同繁荣,那就得尽努力做到相对的公平,并以追求公平为目标。

当前的中国说白了是**政治与民主政治的结合体,夏钧在搞**,但下面却有民主,他就像是一个不需要选举和面临连任问题的总统,他能比民主国家的总统更加对人民负责,而在华东政府的中央体系下面,是绝对讲究民主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人的地位说高也高,但绝对无法操控这个国家。

夏钧即是军人,也是政客,更是商人。

在**政治的与民主政治的结合下,商人无法依照自己的利益来左右国家政策,但他们可以诉求,只要诉求合理,那么夏钧在以民族的角度去考虑之下可以给他们调整政策。

此次华东政府提高对高产阶级的征税力度,商人是没有反对的权力的,尽管有些商人会向委员长诉求,但委员长并不会采纳他们的诉求,因为他们的诉求不符合民族与国家的利益。

这些政令发布下去后要大范围施行还是得调动各方面的配合的,舆论配合是第一步。

当《人口计划生育鼓励政策十三条》发布后,华东各省百姓的生育积极性立刻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各地街道上都刷上了‘多生多育,强壮国家’、‘多生光荣,英雄母亲’、‘人多力量大’等等标语。

四亿人口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确实太少了

而且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未来的中国将会遭受严峻的战争考验,这都源于夏钧制定的扩张政策。

战争才能让民族与国家获得新生。

夏钧确实是一个好战分子。

如果只有四亿人,在战争中极易造成后劲不足的现象。

让夏钧高兴的是,孙禄堂在三月二十三日终于是来到了杭州,同时孙禄堂还请到了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八卦宗师程廷华、太极名家郝为真,这三位当中,宋世荣是孙禄堂的师傅之一,而程庭华、郝为真与孙禄堂则是亦师亦友。

孙禄堂从四五位形意拳宗师那里学了形意拳,又从程庭华那里学了《易经》八卦,1912年又从郝为真那里学到了太极拳,可谓是集诸家之长,让孙禄堂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正在向顶级宗师迈进。

这也正是孙禄堂能以武入道的主要原因。

国学研究院算是有了第一批的人员,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精神文明体系遭到了巨大的冲击,本身就从南宋时期不断衰弱的精神文明更加衰弱,古老的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最为艰难的生存时期。

更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文化已经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并抱轻视甚至是反对的态度,人们多去研究西方文化,而将中国文化丢在一旁,在不了解老祖宗的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歪曲的批判。

国学研究院的开设,是为了全面振兴中华几前年来建立在《黄》、《易》、《老》、《庄》等理论上的大同文化。

中国之所以能形成大同文化,就是因为这些理论是有用且十分正确的,否则也就没有大规模盛行的原动力。

同时国学研究院的设立,也意味着在夏钧主导下,中国进入了一个去西方化的历程,开始以纯正东方化为发展核心的新道路。

未来的中国要主宰世界,首先得有自己的独特文明,而非是完全照搬西方人的文明,那样只会让人看不起中国。

他们会说:“没有我们西方人,中国能强大起来吗?”

(中华文化有多先进?小菜只能说是无比先进,只是我们从南宋时期就不断衰退了。有人说小菜否认进化论是脑残行为,但很多东西是小菜不敢解释的,也不想去解释。这本小说里,小菜已经删减了很多真实存在而大家又不想去相信东西。但在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方面,我只是按照真实的东西来写,有读者说我是在写仙侠,这点小菜不敢苟同,因为小菜不是在乱写,书里面的修炼方式以及修士的力量表现方式都是小菜长期研究总结出来的,仙侠是中华文化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中华文化中远远不止仙侠,而是分外丹术、内丹术、中医、武术、数术等多种分支的结合体。很多时候不要在未经研究的前提下妄自下结论,更不要以浅薄的认识去指责这些传统文化,没有调查与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只有复兴中华的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国人真正昂首挺胸。

在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再吸收西方的物质文明成功,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未来要走的道路。

国学研究院成立之初,分为五术,分别为:外丹术(仙家)、内丹术、武术、医术、数术。

外丹术主要以研究丹经,并根据丹经进行炼丹实验为主,与医术又可以挂钩,因为中国早期很多丹药都用来治病的。

先期的道家,实际上即有炼外丹,也有内丹术的练气,更会医术、武术、数术,后来因为用途不同,目标不同而逐渐分家。

内丹术则是以推广养生为目标,就修身养性来说,很多人终其一生之停留在养气阶段,但同样可以延年益寿,延缓衰老。若是勤学苦练,治愈百病完全没有问题。更进一步练至内丹,传说可以增加两甲子寿命,也就是120年。

武术是与内丹术重合的,因为两者练气方法都差不多。但就两者来说,内丹术远比武术好练,练内丹术虽然有很多技巧,但都不是什么体力活,只要有人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武术不同,就如练太极拳,繁琐的套路要想纯熟运用,每个十年八年是不可能的,江湖传言:太极十年不出门。不过很多内丹术宗师同样也是武术宗师,所练多是太极拳。

也有人以武入道,孙禄堂便是这样的。

医术,也就是中医,中医与内丹术也是有些重合的,因为中医在治病时也经常用上练气法门,如果碰上什么绝症的病人,很多中医是给一本练气秘籍,让病人在隔绝世俗的环境下苦练几个月,绝症自除。

数术,则是一种预测的手段,其中与前面诸家都有关联,《周易》与外丹术、武术的关联很大。在预测方面则是以《奇门遁甲》为主要代表。

国学院救援也正在四处收罗人才,中医、武术方面倒是简单,一收罗就是一大群人,而且宗师、名医也好请,他们都是得依赖世俗生存的,华东政府一邀请,马上就是一大片人。

仙家外丹术修士,内丹术修士则不好请,要请这些人出山,还是得花点功夫的,但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很好请的。

就如后世的八九十年代,练气士纷纷出山。其中被人用道家理论搞出了轮子,这属于宗教范畴,也是邪教范畴。

华东政府近期大规模的收罗国学人才,不少武师、医师看到招募公告后纷纷响应。

孙禄堂为武术院院长,他对这些前来响应的武师进行测试后,对夏钧报告道:“形意拳武师宋世荣、韩慕侠,查拳、弹腿武师王子平、鹰爪武师陈子正,皆又宗师之实力。”

“好。”夏钧大喜,想不到这么快又招募了几个宗师级的武师,这下全国武术联赛有望在明年举办了。

很快夏钧便亲自跑到了武术学院,与几个武术宗师见了面,并畅谈了他对武术未来的发展计划。

夏钧的武术振兴计划得到了诸位宗师的支持,在这个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