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盲并不要紧,当年华东军刚成立的时候,同样是文盲一大片,但是现在那些文盲都已经成了知识分子,都能看报写字了。

军队的教育效率远比夜校和成人学校要高,因为这是军事化管理的机构,让士兵学习文化是带有强制性的,同时那些没文化的士兵在对比之后,同样也会对学习文化产生强烈的渴望,从而又影响其他士兵,最终形成一个浓烈的学习气氛。

此时中国有大量未受教育的青年,如何给这些青年扫盲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把他们招入军中进行教育显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由于应征的年轻人很多,所以各地招兵处都有些挑三拣四的,不过文化不在其列,而是主要针对身体素质。

按照这样的速度,只要三个月就能完成招募定额,让兵力达到一百五十万人的总数,一百五十万的兵力对于协约国和同盟国来说并不算是什么,他们投入前线作战的兵力双方都有上百万,这还是局部的战役。例如正在进行的凡尔登战役,德国就投入了上百万的兵力,只是德国没有在头一天的进攻中击溃法军,因此失去了作战的先机。

夏钧来到东北军区视察,此时东北地区的积雪已经融化了,军区的营房此时还未完全修好,工程队正在修筑军用机场。

军区的三十万兵额已经到了二十万,剩下的还要等杭州军区的调拨,当前东北已经集中了华东军近四分之一的军队,那些刚招募入伍的还不算在内。

夏钧走在军营里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对身边的林成贵问道:“大概还要多久才能把军区的基础设施修好?”

“起码还要半年吧”林成贵沉吟片刻后回答道,“慢一些的话,七八个月也有可能。”

夏钧笑了笑说道:“倒也不急,一年都没问题,重要的是质量要过关。”

“嗯未来几年里只要我们不主动,基本上不会有战况。”林成贵点头道,夏钧点了点头,继续在军区里视察。

按照原定历史,德国今年就会把列宁从边境送回俄国,明年二月俄国境内就发生二月**了。

二月**使得尼古拉二世下台,同时产生了两个政府,一个是资本主义政府,一个是共产主义政府。

接着这样的局面又维持到了十月,爆发了十月**,苏联开始诞生。

而苏联与白俄的战争将持续到一九二零年以后,反正夏钧要对沙俄动刀,时间并不是很紧迫。

夏钧即可以选择在二月**时,也可以在十月**时,更可以在白俄快要失败时,反正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零年都是可以的。

所以东北军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倒也是不那么急,但在军事训练上则是夏钧更加关注的。

在视察当中,夏钧看到东北军区的官兵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不过此时寒冬已经过去,所以没办法对严寒进行适应性训练,这得年底再进行。

总的来说,今年的练兵任务,北方的三个军区最重要的是年底进行严寒适应性训练,这事关未来战争的成败。

未来与苏联发生战争,最大的敌人就是严寒,苏联本身倒是不足为惧。

夏钧对林成贵交代了一些需要主意的问题,便飞到西南军区去视察了。

一到西南军区,蔡锷已经在机场进行迎接了。

接着夏钧重点视察了西南军区的训练情况,蔡锷对夏钧汇报道:“我们西南军区已经展开对丛林作战的针对性训练了,下面的官兵们已经差不多掌握了丛林作战武器的使用方法。”

“那就好,松坡兄你可要多上心啊”夏钧点头对蔡锷说道,蔡锷笑道:“委员长托以重任,属下岂敢怠慢。”

丛林作战对蔡锷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不过经过几个月的专门学习,对丛林作战的特点也有了长足的了解。

西南军区的士兵装备较多的武器就是冲锋枪和轻机枪,在丛林作战时一旦遭遇多是几十米甚至是十几米的距离。

就如华东军所使用的09式步枪来说,如果碰上一群使用拉栓式步枪的敌人,一个班碰上一个班,敌人最多只能在第一时间内打出十一二发的子弹,而华东军则可以倾泻出几十发的子弹,两个士兵轮流射击就能把敌人压制下去。

如果是大量装备了冲锋枪,一旦在丛林里遭遇,则可以对敌人形成强大的火力压制性,压得敌军抬不起头来。

子弹自然是打得多,没子弹打什么仗,华东军的规矩就是,子弹是给士兵敞开来打的,而不是用来省的。

夏钧连续视察了几个军区,都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这才回到杭州。

杭州军区是夏钧管的,军区除了几个精锐的步兵师以外,其他的都是新编师,杭州军区是主要的新兵训练场所,新兵在杭州军区将接受为期半年的训练。

这半年时间里主要是训练队列,以及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是在培育对夏钧的忠诚度,半年之后则调往其他军区服役。

此时夏钧已经把内部经营得跟铁桶一般密不透风,内部基本上没有什么隐患存在,他的地位固若金汤,任何人都无法动摇。

此时不仅是国民支持夏钧,士兵也是拥护夏钧的,士兵当然也是有思想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是杭州军区不设立,夏钧也能稳稳的坐镇中央。不过杭州军区的设立,则是上了一个坚固的保险。

夏钧这段时间除了再次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力以外,则是开始加强对华东集团的管理,以前夏钧实在是没空,因为华东政府有大量的制度没有完善,就算是完善了还要施行,这也需要他去盯着。

此时华东政府的体系制度已经基本上完善了,不再是一个体制不完善的政府,各项政策也得到了施行,同时现在媒体就是他的眼睛,国民素质此时还不是天高,所以这些的监督尤为重要。夏钧基本上也不用到处盯,媒体可以帮他盯,政务上李诗婧又能帮忙打理,他自然就有空闲得多了。

华东集团已经成长为一个巨无霸了,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小到饮料餐饮,大到大型机械制造。

如何更好的管理好这个集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当前华东集团所采用的是独立核算制度,所谓独立核算就是集团下的各个公司各不相关的进行财政计算。

比如说这个公司要卖产品给另外一个公司,两家公司都是华东集团的,那么买产品的公司可能还要对价格、质量进行要求,而卖东西的则不可能因为是同一个集团而给对方优惠什么的。

每一个公司的财政都不相关,属于盈亏自负,其他公司不会因为是同一个集团而对该公司进行帮助。

集团下面的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立管理团队,因此整个集团的经营方式除了制定下的理念外,其他手段都很灵活。

管理团队若是把公司管理得很好,那么是有分红奖励的。

此时的华东集团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没什么人的空壳子了,几年下来华东大学培养出了不少管理人才。

不过总的来说,当前中国的教育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端的程度,因此人才还是紧缺的。

集团也并非完全依赖华东大学和其他一些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供应,集团内部也会专门对一些优秀的员工进行培养、深造。

那些从底层提拔、培养起来的员工,其忠诚性是很高的。

比如一个普通的工人,因为工作态度好被送去培训,培训之后职务高了,收入也高了,如果能继续保持,说不定还会被送去培训,碰上什么新项目,还可能派去挑大梁。

整个公司的管理层的年龄如同政府行政人员一样都不是太大,都是意在重用有能力的年轻人。

年轻人更能跟得上时代,同样也是他们创造了新的时代。

夏钧对华东集团的资产管理上做了一些变动,首先他将一些华东集团不会涉及的领域的股份对外出售。

像那些商人要从夏钧这里弄设备,很多都是空手条白狼,用股份换走的设备,他们套的是狼,夏钧养的是鱼。

现在鱼养大了,自然可以卖了。

这些股份卖出去之后,可以回笼很多资金,从而投入到主要涉及的领域当中去。

像这种养鱼同样还在继续,很多商人在买设备的时候,依旧习惯与华东集团合股兴办产业。

夏钧每个月都会从兑换平台上购买一些急需的设备,华东集团因此拥有很多企业的股份。

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盈利良好的,开倒闭的倒也不是太多,不过就算是倒闭了,那些设备还在。

只要把鱼养大了,华东集团则开始出售股份。

华东集团当前主要涉及的行业也就是基础工业领域,以及制造业领域,基础工业也是电力、采矿、石油、化工、化肥这些行业,制造业则是船舶、飞机、汽车、工程车、农用机械、机械制造、奢侈品制造。

这些项目又有诸多分支,这些分支也都是华东集团当前所涉及到的。

——————

抱歉,抱歉,又矿工一天,小菜深刻检讨

第两百二十四章:历史已是面目全非

第两百二十四章:历史已是面目全非

夏钧此次插手华东集团的管理,主要是对主要经营范围进行了一次更加明确的划定,把一些旁枝末节的砍掉。

要说当前中国最垄断的是什么企业,那自然就是华东集团了。

不过华东集团此时并未激起任何社会矛盾,在与人民的关系方面是处理得很好的,集团的理念之一就是尊重消费者,并且为社会服务。

而在国内的资本阶级当中,那些大资本商人多是夏钧扶持起来的,更是华东集团扶持起来的,因为华东集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商业环境,华东集团与那些民营企业是互相帮助的,因此在主流的资本家方面并无矛盾产生。

就算是那些资本商人涉及到了华东集团的主要领域,华东集团也不会使用见不得光的竞争手段,但竞争却是有的,能不能顶得住看自己本事了。

此时国内的资本家同样也觉醒了民族意识,因此互相之间高度团结对外,以夏钧为首脑,积极向国际市场进行扩张。

随着中日战争的胜利,海外的商业扩展开始加快了步伐,并且逐渐形成热潮,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华人在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当前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是举足轻重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

如果说以前还有人认为中国军队是靠先进的装备让日本吃了败仗的话,那么中日战争之后,这种观点则更加深入人心了,但中国有其强大而先进的武器装备,加上对日战争所积累的经验,使得中国陆军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同时中国空军更加是世界一流的,中国是最早将飞机大规模投入军事战争的国家,发明了轰炸机、战斗机、强击机等一系列的作战飞机。

中国更是首先将潜艇大规模纳入海军体系的国家,其潜艇方面的作战能力并不逊于德国。

亚洲地区日本联合舰队的覆灭,让华东海军成为亚洲最强海军,虽然只是矮子中的高个子,但也具备强大的底气。

华东政府能覆灭日本联合舰队,其他国家的海军若是侵犯中国,同样会被中国所覆灭。

中国在军事上的崛起,因而使的国际地位的大幅度上升,海外华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国家的强大,给中国的商人提供了更好的经商环境。

中国的商人的层次有高有低,高低层次的商人手法不一,总的来说就是有些无孔不入,就以后世来说,中国的科技比不上那些西方国家,但在那些落后的小国,却能看到许多华商。

中国有文化的底蕴,文化也具备高度的包容性,这就是中国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厚度,因此在很多方面,中国人都显得十分灵动。

实业家俱乐部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内部会议,讨论的事项涉及各行各业,而讨论的主题就是对外的竞争。

四月底所进行的会议上,刘锦山向夏钧反应了工矿的问题。

“当前工矿采挖审核严格,虽有保护环境、资源的必要性,但有时候审核效率太慢了,甚至要等上近两个月。”刘锦山说道。

夏钧想了想说道:“嗯我会让工矿部提高工作效率。”

“最好是把能开采的资源先统计一下,然后公开招标。”李世霖在边上建议道,并且提醒女婿说:“目前国内工矿发展迅速,是提高就业的重要领域,尽快把可以挖和不可以挖的资源弄清楚是有利发展的。”

“最近北洋治下各省频频查出地方上的黑小工矿,这也要严厉打击,那些黑工矿即没有先进的采挖设备,而且资源利用率很低,又乱采乱挖,还没有安全性。”李世霖继续说道。

“黑工矿频发?”夏钧问道:“你们有没有进行过调查?”

刘锦山说道:“有考察过,主要是当前工业发展太快,对原材料需求旺盛,特别是工矿方面,加上那些省份工人工资不高,劳动成本很低,所以黑工矿有其生存环境。”

黑工矿能生存,主要原因就是劳动成本低。

劳动成本低,所以使用落后生产力有回报,这是黑工矿存在的主要市场原动力,监管方面则是政府行政问题,此时华东政府刚对北洋管辖各省进行行政上的渗透,那些省份的工矿监管不力、法制不全。

这个问题让夏钧感觉比较严重。

当前在华东治下各省,黑工矿基本不存在,因为黑工矿将面临严厉的制裁,加上严密的监管,所以极少出现偷矿盗矿的现象。

随后就工矿问题,又做了一些讨论,主要是针对铁路沿线的工矿开采问题,铁路修好了要确保盈利性,所以最好是让全年运输不停。

工矿开采在这个年代又是极为依赖铁路的,因此铁路沿线的工矿开采是铁路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那些大工矿,则是有专门的铁路线。

除了工矿问题,这次实业家俱乐部的内部会议就农业扩张进行了总结,此时北半球的春播已经结束了,正是总结的时段。

汇总到一起的结果是可喜的,在农业投资方面,目前有与农业部建立联系的华人所占海外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近亿亩。

而且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华人在海外圈下的耕地面积数量还在不断的上升,因为很多国家的农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惨败,国内农业遭到影响,耕地价格也就下降了。

很多国家针对中国的农产品进行关税壁垒政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