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战车的研发却是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可能要转移到四川去,那里绝对安全,完全不可能遭到轰炸什么的。航空技术研究则要搬迁到河南去,不过杭州也保留一个。

这些重工业的分布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问题,国防部已经开始调整了,把这些重工业向各省扩散。

重工业的分散,也能带动各省经济。

……

1917年底,美军已经登陆欧洲,德国进行了近五次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德国鲁登道夫及兴登堡也因为意见不合而翻了脸,互相说了些龌龊话语,最后虽然和好,@。电子书@但难免有了一丝芥蒂。

美军登陆欧洲后,协约国开始谋划反攻事宜。

随着美国的力量不断到达欧洲战场,德国在兵力上已经不占优势了,在物资方面也不占优势了。

人口、经济上更不占优势。

可以遇见的是,以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德国终将是要失败的。

夏钧则给德国军方送去了更多的物资,而且售价也下降了很多,夏钧还以私人身份为德国军方写了一封信。

信中夏钧充分肯定了德国的战斗力,同时表示中国不愿参与战争,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刚从半殖民国家中脱离出来的国家,虽然在高端军事上有所发展,但军备基础非常薄弱,无法支撑旷日持久的战争。

同时夏钧还表示,也许有一天中德双方会有合作机会的,因为德国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没有利益冲突的发达国家,同时中德的友谊是利益所不可替代的,中国不会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而出卖朋友,做出落井下石的行为。

夏钧在大打感情牌,因为他知道德国军方就算是战败,未来也会再次夺取政权的,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一战之后将会十分高涨。

此时中国参战,确实也分不到什么利益,还不如不掺和。

不过夏钧却是预料到,日后极有可能会在战争分到不少好处,特别是在海军方面,对此夏钧表示很淡定。

在千呼万唤之中,俄国十月**终于在十一月开始了。

十一月,俄历是十月,也就是十月**开始了。

俄国共产党在彼得格勒发动了政变,武装夺取首都的行动很快就取得了胜利,俄国临时政府立即调集军队,试图夺回彼得格勒,同时封锁了对彼得格勒的物资供应。

俄国内战终于爆发了。

这次内战让俄国临时政府措手不及,完全没有预料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同时俄国临时政府更加忽略了共产党的煽动力。

俄国士兵多是从农村征召来的,都是贫苦民众,共产主义对他们来说吸引力非常大,不仅仅是这些贫苦民众对于共产主义认识不足,不知这是一种完全不具备操作性的制度,更主要的是俄国内部社会阶级矛盾剧烈,贫苦人民过得非常苦,而那些资本家、地主、官员却过得非常富裕。

中、高阶级没有给低层阶级人民一个起码的生活保障,红眼病是必然的,但也是因为差距实在过大而导致的必然。

虽然说俄国临时政府已经要开始改革了,错不在临时政府,而是沙俄时代所遗留的问题,但临时政府却是要为此埋单的。

温和的改革总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的,加上军事上的失败,民众对临时政府也开始抱失望态度。

因此俄国的**爆发得非常剧烈,尽管临时政府封锁了彼得格勒的物资供应,但这并不能阻挡**的脚步。

工农**风暴迅速席卷了俄国,俄国临时政府之前用武力镇压**,而苏俄也开始用‘红色恐怖’打压资产阶级。

无畏谁对谁错,只是争权夺利。从正统角度上来说,俄国临时政府才是正义的,同时走的也是比较正确的道路,但从俄国贫苦民众看来,**才是正义的。

中华帝国高层见俄国正的爆发了**,不由集体幸灾乐祸,同时也对元首的高瞻远瞩佩服得五体投地。

若是元首没般极具远见的眼光,怎能从当初的单枪匹马创建出如今这番大业?

经过一年的发展,帝国的局势已经非常稳定了,帝国的政权之稳固,让帝国上下都沉静在一股梦幻般的幸福之中。

想当年,中国在满清统治之下,人民生活困苦,对汉族采取压制政策,如今帝国的成立,全国上下的生活质量都开始提高,随着秋收的到来,大批百姓脱离接济,已经可自主实现温饱。

在发展时间较久的省份,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提升,正如这些省份的发展过程一般,其他省份的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当年列强想欺负中国就来欺负一下,现在则是中国在国际上翻云覆雨,左右其他国家的命运,去欺负其他国家。

现在每个中国国民都有一种自豪感,走出去自己也是世界列强国民,谁敢再随意欺凌华人?

帝国在陆军、空军、海军上都极有建树,国家一天天的强大起来,怎能让国民不沉浸在激动振奋的情绪之中。

随着民族主义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开始宽裕,出现了许多响应帝国号召的各界人士。

有钱了,没有生活压力,在帝国的引导下,很多人都有了高尚的理想,到孤儿院、敬老院这些地方当义工很多,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环境保护志愿者、动物保护志愿者,以及慈善志愿者、廉政监督志愿者。

有些人说这些人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不过夏钧倒是鼓励这些群体。

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人很多,但很多人顾着自己享受,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吃了玩,对社会其实没什么贡献。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在于国库有多富裕,也不取决于军事有多强大,而取决于国民是否高尚。

要想让国民变得高尚,必须有政府的引导,同时要在教育环节狠抓素质教育。

此时帝国就在狠抓素质教育,同时在大力引导社会风气,帝国走的是精致管理的模式,正在精心管理整个国家的各个领域。不以小利而不为,不以小损而不争,努力正确引导各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各领域创造出良好的制度与秩序,大力提倡职业道德与敬业意识。

这样的模式使整个国家走上了一个非常有序的发展进程,整个国家的阶级矛盾十分轻微,社会风气也在一天天的好转。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振兴也在一天天的开展,对旧时代的糟粕也在一天天的去除,逐渐建设起一个带有传统色彩的新时代中国。

由于帝国的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夏钧和内阁平时也都不再像帝国成立之初那样忙碌,帝国成立之初时,主要是接管整个从旧时代走出的中国,好的坏的都接收了,如何整改,如何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法制,这是过去一年里重点完善的东西。

此时法制已经很完善了,基本上在法制上很不容易找到漏洞,帝国依旧在继续施行严法制的道路,对于许多恶劣犯罪判处重刑。

这样的执法力度依旧会继续最少三十年,因为此时的中国还不是一个人人道德高尚的国家。

这未来二三十年需要继续用法律来约束官员以及国民,等帝国国民素质提高上去了,在刑罚力度上将会进行下调。

俄国内战爆发,夏钧随即召开了一次茶话会,帝国高层坐在西湖边悠闲的喝着茶,沐浴在初冬阳光下,晒得浑身暖洋洋的。

茶话会上人人面带喜色,谈论着俄国内战,多是一脸笑意。

“此时正是与俄国临时政府签订索赔条约的大好机会,说不定明年年初就能正式签下条约。”游正斌闲聊中笑道,陶成章却道:“若是**被镇压了呢?”

“**被镇压这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沙俄境内贫苦众多,加上临时政府又吃了败仗,那苏维埃**党的又极具煽动性,恐怕不是那么好镇压。”阎锡山解释道,“现在就看俄国临时政府能否撑到英法去救了。”

夏钧呵呵笑道:“恐怕最想扑灭的这个苏维埃的是美国才对,如今欧战也打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各国说不定要武力干涉俄国**,届时我们也可借机出兵,划出一大块版图过来。”

“极北寒苦之地,若花太大力气去争,恐不划算啊”章太炎说道,夏钧笑道:“地虽寒苦,但资源众多,有水有森林,地下还有众多矿产,日后世界随科技发展,发展速度将会变得奇快无比,到时对资源的需求量就大了,吾等今日争得一地,即是为子孙争得一地之财富。”

“元首所言极是,得资源者得天下。”吴彦章不动声色的拍了记马屁,接着不解的说道:“我们为何不与那个苏维埃签个条约,一定要和俄国临时政府呢?倘若这个苏维埃能打败俄国临时政府的话,那岂不是和那个苏维埃签订更为直截了当?”

“话虽如此说,不过和苏维埃签订条约在国际上不具备合法性,容易遭至列强诟病。再则,若是与苏维埃签订了这条约,日后就不好开战了。”夏钧解释道。

“元首是想在日后继续向俄国进攻?那岂不是又要打仗了。”陶成章眨了眼眨眼,认真的问道,“这可是大仗啊”

陶成章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以往与日本打的都是局部战争,若是陆军打进俄国,那就是全面战争了。

——————

第一更到

第两百八十六章:中国战争潜力

第两百八十六章:中国战争潜力

夏钧凝重的点了点头,苏俄成立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即是打苏俄不用承担国际压力,但负担却是苏俄的顽强程度。

最具威胁的就是游击战,以及严寒的气候。

苏联的气温,极有可能骤降至零下五六十度,在这个年代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战争发生时。

就连土耳其在这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动进攻,在路上都遭遇极寒气候,被冻死了大量士兵。

极寒气候是非常恐怖的,部队必须有足够的燃料,如果这时候被游击队破坏了交通道路,那会给后勤造成极大的困扰。

反游击战的方式有多种方式,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三光政策,不太直接的就是分化政策,都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但我们中国需要战争的洗礼,要想站在世界的巅峰,也必须经历战争。”夏钧对陶成章说道。

阎锡山是在场唯一懂些军事的,他对陶成章说道:“以我们的发展道路及目标,这也是必然要发生的结果,虽不可能说做到完胜,然却可以做到不败。”

“为何?”游正斌不解的问道。

“以我们中国的人口,战时如果有必要,我们绝对可以建立起一支人数超过两千万的陆军。如果说战争是二十年后爆发,那么二十年后我们人口大幅度增长,甚至可以拉起一支三千万到五千万人的陆军。”阎锡山推算道,现在中国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四亿五千万人了,而且在政府的号召之下,走上了多生多育的路线。

二十年后中国的人口必然比现在更多,说不定能够增长一倍,那就是八亿人口,按照二十分之一的征兵密度来算,也就有四千万的兵源。

“这个我知道。”游正斌点头道。

“人口是一个战争所需要的必然基础,现在的德国就因为人口不足,打起来后劲不够。”阎锡山说道:“元首以前说过了,未来的战争打的是大兵团、大工厂、大实验室。”

“大工厂方面我们也有,而且大工厂有一个限制,那就是原材料的问题,德国人就是因为原材料不足,也是造成他们后经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中国和德国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的国土面积之大,资源之多,远不是德国可以相比的。而且我们连年储备原材料,一旦战争开打,我们完全不用为原材料而担忧,想造多少飞机、战车都不必受原材料的制衡。”

阎锡山给他们分析道,“再则就是农业,我们的农业世界第一,我们的农业生产力如此发达,战时甚至可以缩减农业人口,把农产品出口生产的那部分农业人口转移到工业上去。同时战时采取配给制,可以保障国民生活水平不变,从而让整个国家当中的大部分国民都参与到战争中去,这样我们可以打持久战,而国民不会出现太高的厌战情绪。”

夏钧笑着点了点头,阎锡山分析的确实没错,中国在诸多方面都解决,在这个大实验室方面阎锡山则不太了解,这是很机密的东西,内阁也没有接触到。

“这个大实验室嘛大家就不用担心了,帝国成立后已经开始研究更尖端的军事科技了,目前都找到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个别项目上已经突破了。”夏钧对他们说道,“一旦帝国与其他大国发生战争,在军事科技上我们不会逊色于他们。”

除了自己研究,夏钧还可以靠兑换,所以在军事科技上绝对只有中国比别人好,没可能别人比中国的好。

庞大的人口,庞大的资源储备,庞大的军工厂,领先的军用科技,这是未来中国在战争中的主要竞争力。

“如此几大优势之下,便没有国家可以与我们相抗衡。”阎锡山说道,接着对夏钧建议道:“我们是不是在学校里增加一些军事训练,战争既然必然会爆发,对兵源的训练也得从娃娃抓起,第一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兵源,第二也可以在战场上减少损失。”

“嗯”夏钧点了点头,“这个想法不错,兵员素质确实必须从娃娃开始抓一抓。”

如今离原定轨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也就是二十年的样子,这二十年间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正是未来那场残酷的大战中的主力。

在学校里进行打靶训练、狙击训练、反狙击训练、防空袭训练、遭遇战训练、堑壕攻守训练、碉堡攻守演练,以及拼刺刀训练等军事训练项目具有极大的意义,这样可以让下一代人从小就具备战场战斗、生存意识。

当战争爆发时,训练起新兵来就简单了。

……

俄国内战的爆发,也让协约国加大了迅速结束战斗的决心,协约国在西线很快就转入了反攻阶段。

德国的防守非常顽强,加上有一定的空军优势,成功的阻挡了协约国的攻势,然而德国的有生力量已经消耗了太多,同样也无力进攻了。

夏钧知道,很快西班牙大流感将改变整个战争的进程。

大流感让整个欧洲都没人打仗了,美国同样也在流感中付出了较大的人员损失,同时德国发生政变,也是战争结束的主要原因。

这次世界大战,沙俄皇帝尼古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土耳其皇帝、奥匈皇帝陆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