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际上这个年代,极少有国家关注到北极地区。

毕竟在这个时代,人们用的多是平面地图,而且空军的发展也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因此北极地区还不是很引人注意。

若在后世,北极航线可是非常繁忙的,每天都有不少飞机从北极飞过,地球是圆的,这是一条近道。

……

俄国,1921年,中俄联军再次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相比以往来说,声势更为浩大。

中华帝国已经将主要的兵力都调集都了伏尔加河一线。

兵力已经是达到了一百六十万的程度,其中新兵较多,对苏联的进攻,纯当练兵,年年都练,必不可少。

去年中俄联军攻克了伏尔加格勒之后,之后向前推进了一百公里,主要是进行人口掠夺,之后又退回了伏尔加格勒地区。

由于美国对苏联加大了援助,今年苏联内部的情况好了很多,起码人民算是勉强能够吃得饱饭了。

当然,吃不饱饭,全是因为中俄联军的关系。吃得饱饭,全是他斯大林的功劳。

苏联在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援助之后,其重工业发展速度较快。

然而今年的中俄联军在进攻前,按照往年的惯例,还是对苏联进行了纵深轰炸。

近五千架蚊式轰炸机从机场起飞,对于进攻前早已侦查好的轰炸目标,进行大规模的轰炸。

蚊式轰炸机成本低廉,而且中华帝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生产线,每天能够生产出十五架。

为此蚊式轰炸机大量的装备部队,中华帝国在东南西北各地都建立了战略轰炸机场。

不过蚊式轰炸机的载弹量少也是一个问题,每次只能携带一千公斤的炸弹,五千架一次投弹也就只有五千吨炸弹。

十次出航,也只能投放五万吨炸弹。

不过中华帝国此时不急着装备新型轰炸机,是因为蚊式轰炸机还能用,这的确是一款很优秀的轰炸机。

这是最顶尖的,木构飞机的巅峰产物。

五千架蚊式轰炸机起飞之后,对苏联的工业、铁路、桥梁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这次轰炸依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轰炸机从低空飞过,将铁路、桥梁摧毁之后,苏联的交通很快陷入瘫痪状态,不过公路还是可以走的。

但工厂被轰炸之后,就马上停产了。

但苏联的防空设施也改善了许多,五千架蚊式轰炸机一次出航就损失了近三十架,都是被苏联的防空火力给击落的。

苏联的战斗机还是那样烂,连蚊式轰炸机的边角都摸不到。

而且轰炸很突然,苏联又没有雷达,无法进行事先布置。

但相比上一次轰炸来说,效果差了一些。效果还是巨大的,使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蚊式轰炸机在进攻之前,陆续出动了二十多批次,投下了近十万吨的炸弹,尽管效果不如上一次,但投弹数量却是更多了。

苏联的水库、电站等等设施全部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轰炸。

在战略轰炸之后,中华帝国空军又对前线的俄国部队进行了轰炸,这次出动的是战术轰炸机。

同时火炮也开始发威。

这次,中俄联军集合了近两百万的兵力,向乌克兰地区发动进攻。中华帝国这是要彻底的切断苏联与黑海的联系,从而将黑海交通线彻底的砍掉。

同时,乌克兰地区是苏联目前的主要产粮区。

对于苏联这样的共产国家,其社会生产操作能力低下,粮食是一个很脆弱的环节,尽管美国此时援助苏联,给了苏联大量的粮食,但并非是美国完全的养着苏联人民,只是把粮食缺口给堵上。

进攻乌克兰,就是要扩大这个粮食缺口。

美国如果愿意继续援助的话,那么,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苏联此时的人口是一亿一千万人,相当于是美国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一千万。

尼古拉二世的俄国,此前只有两千万人,自攻下了高加索地区以及伏尔加河东岸和西岸南部地区后,已经抢回了近三千万的人口,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五千万左右。

这些抢回来的人口,在中俄两国的努力下,总算是做好了思想工作。

虽然还存在一些刺头,但总的来说安分了许多。

大棒加甜枣,这就是收买民心的方式。

而此时俄国内部的制度,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人民还有基础生活物资保障等福利可以享受。

随着俄国的经济开始发展,需要这种救济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负担开始减轻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华帝国基本上已经不需要拿出太多的粮食去救济俄国民众了。

相反,俄国人的经济发展起来了,等于说是把这头奶熊给养肥了,可以进行挤奶了,不过此时还不是太肥,而且出于对苏联战争的需要,暂时还是可以让俄国人先过的好一点。

亚联储此时,在俄国地区正学着美国的把戏,开始大幅度的降低贷款利率。

中国此时虽然在中国境内不跟进这种模式,但在俄国境内还是一定程度上的跟进的。

这导致俄国人开始变得很有钱。

就如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一样,号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实际上日本人后来全是穷光蛋,尽管看上去很富裕,到国民负载累累,之所以看上去还很繁荣的样子,那是美国出于对中国围堵的需要。

此时的俄国,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有些相似,但也不是完全的相似。

俄国人很多钱了之后,经济就开始繁荣了,俄国人也开始疯狂的建设了。

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在疯狂的建设,对于俄国这样大的国家来说,建设这些东西确实是要很多钱的。

而中国又要对俄国的资源进行开采,自己去建设貌似很不划算。

因此贷款给俄国人,让俄国人自己去建设。

反正这些建设成果,最终都是华东银行的东西,或者是**的华东银行。

俄国的繁荣,也成为了向苏联人民宣传的一个重点。

俄国人民开始享受很丰富的物质生活,很多商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都是进口,等于是贷款给俄国人去买中国的商品。

其中轻工业商品是俄国所稀缺的,因此俄国在进口方面主要是轻工业商品进口较多,而轻工业商品正是中国可以随意扩充产能的产业。

不仅俄国繁荣了,中国的轻工业制造也开始繁荣。

当然,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让俄国人把钱弄到建设之中。

随着市场的繁荣,基础建设就好比母鸡生蛋一样自然而然,加上亚联储的大力支持,俄国的基础建设速度也很快速。

此时俄国的主要经济中心就是伏尔加河东岸地区,以及高加索地区,西伯利亚还是相对的落后。

远东地区大部分被割让给了中国。

西伯利亚地区主要是天冷了,西伯利亚寒流可不是一般的冷。在西伯利亚,公路不是很发达,基本上没有什么公路,主要靠的都是水运及空运。

铁路也是修在比较靠南部的地区,基本上都是从中国漠北省穿过。

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这是中国的后花园一样,其建设主要还是中国来承担,要建设的东西也都是矿区的需求。

矿区要开采,总得能运得出来。

中东铁路是一个贯穿东西部的漫长铁路,这条铁路如今一直发挥着很巨大的作用。

不过主要的交通线,还是转移到了从中国西域省修到哈萨克斯坦地区,再修到伏尔加河地区的铁路。

这条铁路的气候不似中东铁路那么恶劣,而且修起来也不是太麻烦,大部分都是平地,中华帝国已经将这条铁路修成双轨的了。

随着中华帝国将主要兵力调往伏尔加河地区,这条铁路每天都很繁忙。

毕竟这条铁路要承担近三百万中俄联军的需求,俄国的部队很多补给品也都是从中国进口。

同时,这条铁路也负担着很多矿产、农产品的运输。

哈萨克斯坦地区的矿产开采是最容易的,那里有大量的铜矿,同时在农业方面,中国的棉花主要从那里出产。

虽然哈萨克斯坦地区大部分都是属于俄国的,但由于没有进出口关税,同时土地被中国农垦公司买下,所以和等同于是中国的没什么区别。

俄国此时就是中国的盘中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在吃之前,中国花了大力气帮助俄国恢复秩序,并且建立信贷体系等等,都在为以后的开宰铺平道路。

随着中俄联军近两百万兵力的向前进攻,苏联自然是节节败退。

苏联上下面对中俄联军,有的只是一种无力感。

虽然苏联动员了很多兵力,但正面作战根本就不是中俄联军的对手,特别是这一次,中国已经从国内调遣了一百六十万的兵力,这次参与进攻的只有一百万左右,同时俄国参与进攻的也只有一百万。

还有近两百万兵力在后面压阵。

在中俄联军这种不冒进的蚕食战略下,苏联根本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抵挡中俄联军的兵锋的。

而且在猛烈的传单攻势下,苏联内部出现了很多叛徒,这些叛徒只等中俄联军一到,马上就对中俄联军进行配合。

毕竟,在苏联**之后,还是残存着一些原利益既得者,这些利益既得者的利益被苏联给损害了,自然是盼望着尼古拉二世能够反攻欧洲。

还有一些人受不住物质条件的诱惑,也跟这投靠了俄国。

特别是此时苏联年年作战失利,虽然说消息被封锁了,但人家都快打到乌克兰了,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苏联根本打不过中俄联军。

俄国要的就是这些能够主动投靠的,最是欢迎这种群体,这些人不需要做太多的思想工作。

这次进攻也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苏联把大量的单兵武器下发到了民众手中。

这导致了到处都是游击战的发生。

尽管中俄联军成立了专门反游击战的特种部队,但还是给其核心的目标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核心的目标自然就是抢人。

俄国的人口太少了。

这导致战争潜力不高。

五千万的人口,最多也就动员五百万兵力,而且这还不好动员,毕竟随着俄国的经济发展,兵力动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劳动力是不能离开工作岗位的。

抢地盘是次要,抢人是首要。

尼古拉二世很快也接受了这一观点,这让他按捺下了对欧洲领土的渴望,特别是在苏联游击战上演得愈演愈烈的时候,尼古拉二世坚持的大反攻战略终于是放弃了,完全赞同了中国军事顾问所提出的蚕食战略。

——————

今天就一更吧

第369章:第三世界联盟发展

第369章:第三世界联盟发展

苏联一直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那就是无法与中俄联军进行正面对抗,一旦进行正面对抗,下场就是惨败。

然而不进行正面对抗的话,中俄联军又不冒进,而是对苏联进行蚕食,苏联想要采用人海战术,也没有办法。

毕竟中联军不冒进,求人家都没用。

中俄联军的这种策略,使得苏联无比头痛。

而且随着俄国的逐渐繁荣,对于苏联民众的吸引力是越来越大了。

苏联知道,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美国就算是在支援苏联,但毕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人家中俄联军要打苏联,英美不论怎么劝都是劝不住的。

1921年中俄联军的进攻,缴获了不少美国制式武器。

中华帝国对美国发出了严重抗议,认为美国是在不顾人类社会体制发展的健康性,对苏联进行援助是一意孤行的行为。

“如果美国再不停止对苏联的这种援助,那么必然遭到全人类的唾弃。”中华帝国外交部在抗议中说道。

中华帝国向来极少抗议,都是用实际行动说话,不过这次却是要抗议的,实际行动也是要有的。

中华帝国的实际行动,就是向南美国家出售军火。

南美有不少国家历来都不甘生存在美国的阴影之下,更何况此时有中华帝国出来扛大旗造大反。

中美之间的争端,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主流。

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两国在国际上的冲突十分频繁。

而英国,此时则一边站了。

英国尽管还保持着世界老大的余威,但中国显然已经不太鸟英国了,美国同样也是如此。

英国保持世界老大地位只是一种惯性,毕竟英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内部还未打一场分老大小弟什么的。

但英国的国力衰弱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英国佬的家底还是很丰厚的,特别是英国的那么多的殖民地。

特别是印度和南非,这两个地区每年能提供不少的收益上来,而英联邦国家也能在战争中贡献一份力量。

英国毕竟还是全球最强大的殖民国家,这是不可否认的,其海军依旧是世界最强。

但英国佬没钱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英国此时的债务,每年拿出1的国民收入来还,要还到40年代。

不过英国还是可以缓过气来,相比之下,法国和德国恢复速度较快,法国并非严重依赖于海外殖民地,因此只要有资金,经济马上就能够恢复。

但世界上最强大,争端最多的还是中国和美国。

中国的强大引发了美国的敌意,从而引发了争端。中华帝国也不是好欺负的,美国要对付中华帝国,中华帝国同样也不甘示弱。

两国的争端,是一战之后世界的主要问题。

两国在诸多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例如在苏联问题上,在南美问题上,在关税问题上等等。

不过总的来说,双方暂时也只是小打小闹,还没有到矛盾尖锐得要开战的程度。

美国要保苏联,这是一个谁都看得出来的姿态了,相比中国在大搞第三世界联盟,并且年年对苏联大打出手,美国基本上除了加大援助苏联的力度之外,则别无其他办法。

派遣军队去援助苏联显然是不行的。

至于加大继续加大对苏联的援助,这对美国来说貌似比较吃亏,毕竟美国没有太多的回报。

美国是一个商人国家,什么都是讲利润的。

援助苏联只是从安全角度上出发,但苏联此时就好比是一个无底洞,怎么填都填不饱。

1921年的这次夏季攻势,两百万中俄联军以摧枯拉朽的势头,一举攻入乌克兰东部,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乌克兰地区。

两百万部队在前面推进,后方还有八十多万中俄联军保护交通线。

苏联只能干瞪眼,这么严密的防护,苏联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