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华帝国毕竟在基础设施上不如美国,因此中华帝国的建筑行业产值已是美国建筑产业产值的6倍左右,达到了2500亿亚元的产值。

相比美国的繁荣方式,中华帝国的操作方式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的,其中主要表现在投资引导上。

美国是将资金引入股市中,在此时的美国流传着一句话就是,要发财买股票。中华帝国对股票进行了一些限制,例如涨停标准从10下调到了5,但股市还是很繁荣,几乎天天都是一大片的涨停。

股市在这种透支消费的发展模式下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就是集资的作用,主要是给那些上市企业集资用的。

剥削方式就是先让投资者买股票,从而使上市企业资金增多,从而使上市企业加大投资。

上市企业通过不断的稀释股份来进行融资,以吸取更多的资金。

但经济崩溃后,首先股份崩盘,从而企业资金链断裂,大批投资者被套牢,从而不得不割肉抛售。

当跌到一定程度时,银行乘机收购那些有价值的股票,当经济恢复过来时,这些股票每年就能创造出巨大的收益。

当某一企业的股份达到了一定程度被银行掌控时,这家企业也就变成了银行控股的企业,银行也就趁为了最大的股东。

不过当前中华帝国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引导投资方面,政府动作频繁,建设部几乎天天推出新工程,并全国范围内进行集资建设。

这些工程一般也上市,以股票模式发行。

大量的铁路、公路、电站以这种方式建设了起来。

华东集团也发行了大量的增值股票,所谓增值股票,就是原始股不卖,夏钧依旧是100控股。

这些增值股票是在华东集团盈利增加的情况下,才会有回报效益。

华东集团作为中华帝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其生产总值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5左右,这些增值股票大受热捧。

这导致华东集团的增值股票价格节节攀升,华东集团从市场中攫取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全部被华东集团投入到了疯狂的产业基础建设之中。

华东集团的大部分产业,都是与战争潜力息息相关的,因此华东集团在股市圈钱属于重中之重。

等于是让投资者现在花钱帮华东集团搞建设,等经济崩溃了,这些增值股票一文不值。

不管在什么国家,股市的本质都是如此,都是用来圈钱用的,只是有的手段高明一些,有的手段低级一些。

低级的手段就是一个个都是铁公鸡,从来都不分红,从而股票市场萎靡,无法圈更多的钱。

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使得上市公司资产暴增,伴随而来的就是疯狂的行业建设。

而在1926年,中华帝国全面建立了银行信用制度,国民可以很轻易的从银行借到钱去消费。

面对形势一片大好的就业环境,已经不断上涨的工资水平,很多民众在都买了房子的情况下,开始购买汽车。

有些民众之前已经有房子了,就直接贷款购买汽车。

同时还安装电话,购买冰箱、空调、电视、吸尘器、洗衣机等大件电器,像收录音机,在1926的中华帝国内部,已经非常普及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台很大的收录音机,即可以收听电台,又能播放音乐磁带。

贷款购买这些大件商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个社会是有攀比心理的,你有了我也要有,因此你贷款去买,我也贷款去买,反正还得起怕什么。

在众多商品之中,民用电话率先大规模普及。

民用电话在帝国成立之时就开始普及了,此时国民普遍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华东集团募集到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到处牵电话线,电话月租费并不是很贵,以帝国人民当前的收入来说,并不算什么,因此电话开始大范围的普及。

电话技术也有改变,采用的不再是那种靠手摇的模式。

在发电方面,中华帝国从1919年的500亿千瓦,增加到了1926年的1300亿千瓦,而美国从1919年的60千瓦增加到了800亿千瓦。

1919年一战刚刚结束,那时候的美国产业还未进行大范围的技术设备更新,因此很多都是使用第一次工业**时的设备,所以发电量只有60千瓦,而中华帝国是直接跳到了第二次工业**,大量使用电力,因此发电量在1919年时就已经有了500亿千瓦的程度。

而在石油工业方面,美国在1919年开采的石油为8600万桶,而到了1926年,石油开采量猛增到了2。8亿桶。

中华帝国在石油开采方面,1919年就已经达到了2亿桶每年,此时猛增到了8亿桶每年。

中美之间,在不断的发展下,已经逐渐不是同一重量级选手了。

中国在未进行大规模刺激消费的时期经济就已经压制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当中华帝国在进行刺激消费之后,经济开始以飞快的速度将美国甩在屁股后面。

在1926年,中华帝国经济生产总量已经达到了4000亿亚元,而美国只有1400亿美元,双方的差距已经拉到了600亿美元。

在这一年,中华帝国依旧在字面数据上砍掉了一大截的经济总量,公布的生产总值和美国已经持平。

这引起了美国华尔街的银行家们的恐慌,中华帝国之前说过的不玩泡沫经济模式,简直跟放屁一样,现在还不是搞了?

这个时期的美国,因为非常繁荣,因此美国资产阶级宣扬说资本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

同时美国资产阶级还宣扬说,‘华东模式战胜了共产主义’,所谓华东模式就是指华东集团率先使用的那种流水线生产模式。

中华帝国也对美国资产阶级宣扬的东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俄国此时也很繁荣,但失业率也有8左右,虽然关税建立起来了,但毕竟是同联盟国家,因此无法建立太高的关税,很多东西还是要从中华帝国进口。

但俄国表面上看上去确实很繁荣,俄国人正在疯狂的建设房地产行业,而汽车却大量从中华帝国进口。

俄国人在拿到很多贷款后,也开始大规模的投资实体产业建设,电力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等,大量的工程开始开工建造。

俄国人好像非常有钱,在到处投资,甚至是跑到中华帝国来投资。

中华帝国自然是欢迎的,毕竟这些钱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俄国,都属于中国资本可触及范围。

不管是钱流在哪里,都在盘剥范围内。

中华帝国已经在俄国搞了4年的透支消费政策了,俄国人已经欠下了不少的钱,帝国正在考虑是否动刀宰杀。

但考虑到突然的经济崩溃可能会引起俄国人的不满,或者说是暂时缺少背黑锅的对象,因此还未开始宰杀。

帝国在等,一旦美国经济奔溃,马上也让俄国经济崩溃,到时候让美国背黑锅,只要控制舆论把矛头指向美国就行了。

就算是一些人知道这是很荒谬的说法,但主流舆论控制在中华帝国手上,那又能怎么样?

按照美国这样的发展势头,估计撑不住多久了。

中华帝国从1925年开始,目前才两年,还是能够持续支撑的。

……

很快进入了1927年,中华帝国在夏季将戚继光号建成下水,从设计到下水历时近五年时间。

英美日联盟也不甘落后,建造出了一艘命名为‘海权级’的超级战列舰,排水量也达到了五万吨。

两个联盟之间,已经完全形成了海军军备竞赛的势头。

英美日这个联盟的海军本身就有优势,因此他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强大起来的中国海军。

因此这个竞赛的主动权却抓在了中国手上,中国就像是牵牛一样,想往哪牵就往哪牵。

而在英美日看来,中华帝国就像是跳梁小丑一样,不管怎么跳,他们都信心十足,以为中华帝国定然跳不出他们的手掌心,采取的是以静制动,及时跟进的策略。

此时西方国家加上日本,其经济总量是超过第三世界联盟的。当然,表面上确实是如此的。

但实际上,中国的年生产总值已经和美国拉开了600亿美元的程度,不论是日本还是英法德,他们的生产总值都没有600亿美元。

随着中华帝国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盟加上日本、苏联,其生产总值此时一定程度上确实还是比第三世界联盟要高出一些,但问题是这个联盟此时还不是太明确,比较明确的也就是英美日苏四国,而法国和德国目前也处于这个联盟,但法国对于围堵中国不是很积极,而德国此时看不出什么问题,德国政府严重依赖美国经济,一旦美国伤风,德国也必然感冒。

这时英美日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以为他们有足够的优势资源去和第三世界联盟玩这种‘双倍优势海军政策’。

英美日苏联这个联盟,其分工大致是英美日负责海权,苏联、法国负责陆权。其中英国又一定程度上分担陆权,美国也重点发展海权、空权,同时也负责一定的陆权发展。

最主要的是,美国是这个联盟的金库和军工厂。

本来这些国家,英美要争世界老大位置,美日在亚洲本是死对头,苏联和资本主义是根本性的对立,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围堵中国,而联合到了一起,颇有吴越同舟的味道。

此时的世界,已经是公开的两大联盟对立了。

本来世界是以这些西方国家为主流,中华帝国扛起有色人种大旗,祭出民族自由的口号,联合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抗衡。

会造成两大阵营对立,主要是中华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扩张得太猛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华帝国虽然没有参与两大战争阵营,但却打了几场局部战争,在这几场局部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并收复了大量的失地,还扩大了版图,之后更是扶持傀儡俄国,将手都伸到欧洲去了。

这直接对英美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英美本身就是要平衡大陆国家之间的平衡,中国的发展已经让亚非欧这个‘世界岛’失衡了。

如果打开地图就会发现,大部分亚洲区域都已经被中俄所代表的第三世界联盟给占据了。

同时第三世界联盟还将手伸到了西欧,此时已经延伸到了波兰,与德国都已经接壤了。

苏联已经被包围了,日本也已经被半包围了。

如果苏联和日本再完蛋,亚欧大陆就将诞生一个空前庞大的军事联盟,英美的好日子也就过到头了。

再加上,中国是亚洲国家,是黄种人国家,已经威胁到了白种人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日本之前虽然也是黄种人国家,但问题是日本不过是一个小国,英美不需要太刻意的去针对日本,因为日本的实力还未发展到动摇白种人主宰地位的程度。

不过在原定历史上,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被英国给冷落一边,对这个盟友不冷不热。

总的来说,日本从未被欧美所接纳,就算是二战后,日本也不过是美国的一条狗,一个奴隶,一间ji院。

——————

第一更到

今天有一万三。。。还有两更

第393章:英美日海权级战列舰

第393章:英美日海权级战列舰

第一艘猛将级战列舰下水当天,夏钧登上了战列舰,对战列舰进行了深入的视察和检测,他主要是看看造得合不合规格,以免升级硬件软件时出问题。

视察结果让夏钧很满意,戚继光号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制造,只要有需要,夏钧马上能够砸出大笔积分对戚继光号进行超时代的技术升级,从而成为一艘恐怖的钢铁巨兽。

战列舰虽然已经要被淘汰了,但用六七十年代的技术装到战列舰上去对付三四十年代的航母和潜艇,以及战列舰,那简直是大小通吃。

戚继光号,将是中华帝国海军在战列舰时代最巅峰的荣耀,也将是战列舰的绝唱。

在海军发展上,实际上对于此时的夏钧来说,发展航母也不是长久之道,苏联不发展航母也是有道理的,苏联认为航母只是海面上的铁棺材,这是因为科技发展到那种程度,航母的实战意义已经很烂了。

航母之所以在后世还有各国海军在装备,那是因为航母是用来炫耀武力用的,请来侵略和威胁小国还是很好用的,而在真正的超级大国对抗之中,航母的确是一群铁棺材而已。

不过在科技没有发展到那一高度的这一阶段,的确是航母取代战列舰的时期,发展航母是正确的路线。

为了挑起海军战列舰竞赛,中华帝国才制造了一批空壳舰,以诱使英美日打造一堆废铁出来。

而打造戚继光号这样级别的战列舰,打造一艘废铁出来又很是可惜,因此夏钧干脆决定用超时代的技术对戚继光号进行升级。

根据间谍获得的情报,英美日在戚继光号下水之后,也造出了一艘海权号。

夏钧在海军内部会议上说道:“看来战列舰竞赛还是比较理想的,可能英美日还将拿出更多的资源投入战列舰之中。因此……”

说着夏钧带着些幸灾乐祸的味道笑道:“我们再造几艘猛将级战列舰的空壳舰。”

猛将级战列舰确实收到了一个不错的开头,英美日的迅速跟进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如果英美日都不跟进了,那么猛将级战列舰造出来也就没什么意义。

只造一艘自然不划算的,毕竟这头一艘中华帝国也是真材实料的去造,也是需要维护保养的。

得多造几艘,让英美日跟进,这才算是达到了目的。

就算是中华帝国造一艘空壳舰,英美日造一艘真材实料的海权级战列舰,这也是胜利,空壳舰和真材实料的战列舰是不同的。

海权级这一级别的战列舰虽然皮粗肉糙一些,但在海战中同样是发挥不出什么太大作用的,最多是充当航母的护卫舰。

中华帝国海军还是主要将资源投入到航母的技术研发之中,更强大的舰载飞机,更强大的航母技术

而当前,中华帝国的第二代航母数量已经上升到了八艘,其中有六艘掩藏在南洋共和国的秘密海军基地中。

这个秘密的海军基位于众多岛屿之中,这片地区已被封锁,基地方圆一百公里内没有人类。

被派往这个基地的海军官兵都是出身根正苗红,不可能有任何问题的激进派。

就连后勤补给方面,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把关。

同时这些官兵一般不离开基地。

……

英美日很快又通过间谍获得了一个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