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没有敌人可打时,可以将资源投入到改造大自然的运动当中去,这时候虽然浪费了一定的资源,但将大自然改造之后,也能得到好处。

此时中华帝国的这种透支消费发展模式,只要有内需支撑就能够一直维持下去,但内需不可能永远旺盛,一旦没有了内需支撑,就会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这时候经济崩溃不可避免。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政府也学美国佬那样整天叫着刺激内需,但效果显然不怎么样,毕竟国情不同美国。

美国在1927年的经济发展势头还算不错,但在个别行业已经出现了产品挤压现象,不过规模不大,不足以动摇全局。

而在中华帝国,1927几乎没有出现什么产品挤压,帝国的内需非常的旺盛,各行业疯狂生产。

其中以建筑业、汽车制造业、电器制造业为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又带动了石油工业、冶金工业、玻璃制造业、制革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不过在某些行业还是和为刺激经济之前差不多,因为内需就那么多,企业也不可能在需求没有上涨多少的情况下疯狂生产。

帝国对于那些出现产品挤压的行业出台了一套政策,那就是一旦某行业出现了这个问题,马上对该行业厂商进行强制限制生产。

这项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无法增强战争潜力的行业,而那些可以增强战争潜力的行业,帝国则不进行限制,就算挤压了一大批的产品帝国也一概不管,坐等该行业大量破产。

帝国在这一时期迅速完善了金融体系,华东集团成立了大量的自银行来进*房贷,而华东银行则隐藏在幕后,虽然也大量进行存储业务,但并不对外放款。

那些子银行的最终结局就是在经济大萧条中倒闭,接收资产时也是以这些银行的名义进行。

至于银行倒闭后储户的钱的问题,帝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保险银行,用来支付储户的钱。

实际上,这些动作不过是把华东银行包装一下,免得经济萧条时国民把矛头指向华东银行。

如果经济大萧条时是华东银行去收债,那么名声将大受影响。

而一大批不知道是谁开的银行去收债,国民也就联系不到华东银行头上,到时候再控制一下舆论就可以了,大可让美国佬来背这个黑锅。

毕竟不是谁都懂经济,绝大部分国民并不明白银行的那一条运作流程,只要主流舆论控制住了,就算有知道的人和周边的人说,但效果不大。

不过也总有一天国民会大部分知道的,就如同后世的美国出现‘占领华尔街’的群众游行。

在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有超过一百万个觉醒团体,美国国际资本家们在压制事实和真相时已经不是那么顺手了。

而在二十世纪上半段,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民实际上是很好糊弄的,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银行的这种运作流程。而中国之前根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经济大萧条,因此国民普遍不懂,一万个人里未必有一个人知道。

夏钧让华东银行大量成立**的子银行来放贷,主要是为了不引火烧身。

毕竟他是帝国元首,又是华东集团的独股老板,一旦国民发现整个国家的财富大部分都被华东银行给收走了,那么必然会影响他的积分收入。

所以夏钧要避免引火烧身。

经济这个东西若是搞不好,就会遭致骂名。

……

进入1928年,中华帝国对于美国经济的调查加大了力度,中华帝国此时在美国的投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近十亿美元。

在1928年,中华帝国高层都知道美国经济撑不了多久了,因为诶则爱1928年美国又涌现出了一大批出现商品挤压的行业。

商品挤压卖不出去,说明美国的内需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

一旦没有了内需的支撑,投资热潮也就无法支撑,而且美国股市的股票价格已经高到了一定程度,泡沫已经非常大了。

如果美国经济崩溃,中华帝国的这三十亿美元的投资将迅速贬值,可能原本能值个十亿,经济大萧条之后一亿价值都不到。

同时中华帝国在海外的投资总资产加起来,已经有近三十五亿美元了。

美国经济一崩溃,将迅速波及全球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

中华帝国这三十五亿海外资产,必须考虑出手了。

这些资产卖出去,战后弄回来很容易的。而很多资产,在战时必然会遭到查封。

按照原定历史,美国的经济是在1929年10月崩溃,但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鬼知道崩溃时间会不会不提前。

因此为保险起见,中华帝国从1928年初,就开始逐步出手海外资产了。

此时美国和英法德的经济都处于一个不错的状态,而以美国最为繁荣。

中华帝国出手这些产业,此时的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例如中国在美国开设的肯德基风靡了整个美国,是繁荣时期美国最赚钱的餐饮连锁店,华东集团将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这些肯德基连锁店全部都承包了出去,一承包就是三十年。

也就是说,三十年后我还能收回这个牌子,并且可以将这些店面买回来。

有的诸如矿山、土地,则是直接卖出。

华夏会开始运转起来,那些在海外谋生的华人经营者也开始出手经营的产业,带着钱回国。

由于一批华人率先抽逃资金回国,其他华人开始猜测是不是战争要爆发了,也跟着抽逃资金回国。

此时美国经济繁荣,这些资产很容易出手,而且价格还比较高。

中华帝国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大萧条,把纯盈利性的产业都列入了出手的单子里,准备在1929年上半年将单子上的所有海外资产都卖出,将资金抽回国内。

中国资本从各国抽逃,英美日等国高度重视,几国政府也纷纷猜测中华帝国的意图。

抽逃资本,一般是发动战争之前所做的行为。

再结合中华帝国之前定下的1930年之前建立一支可以抗衡英美日的海军的计划,看起来确实很像是要发动战争的样子。

对于中国资本的抽逃,英美日去是无法阻拦。

毕竟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且美国在中国也有一些资本存在。

随着首批华人抽离资本回国,世界各地的华人也纷纷将海外的资产出手,将资金抽离,然后返回本土。

当前中华帝国掀起一股空前的投资热潮,这也是吸引海外华人干脆抽离资本回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了澳大利亚地区,其他地区的华人都纷纷动身回国。

澳大利亚华人,则是死死扎根澳大利亚。

中华帝国在澳大利亚的很多资产也未出手,特别是那些矿山,依旧在正常开采,矿石正常的运往中国。

——————

第三更到一万三更完

第395章:美国经济快不行了

第395章:美国经济快不行了

中华帝国的资本开始大肆抽离,海外华人大规模返回中国,这使得中华帝国内部的投资热潮又加了一把火。

海外华人将赚到的钱,纷纷投入到股市以及一些个人组织的投资项目当中。

同样大量的海外华人返回本土,也拉动了内需的增长。

此时中华帝国的内需依旧非常旺盛,特别是内陆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在这次大规模的放贷当中,受益最大的也就是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中华帝国的经济分布畸形状态。

东部沿海之占帝国版图的很小一部分,而帝国的版图向西急剧扩张,此时已经是扩张到里海了。

总的来说,中华帝国的经济是越往西越落后,基础条件也越不发达。

中部的生态环境很不错,也很适合人口居住。而西部地区大部分都不太适合大量人口居住,生态环境脆弱,有些地区居住条件恶劣。

不过西部地区的矿产很丰富,地下有很多资源。

中华帝国当前的投资热潮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沿海经济有很大一部分向中部地区转移。

而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则因为经济繁荣,工矿业逐渐发达起来,工矿业的开采需要又带动了交通设施的建设。

中华帝国的人口流动着表现为,沿海向内陆地区大规模移动,同时又有部分人口向帝国各边疆地区移动。

特别是帝国定期会到那些经济发展弱势,又人口众多的地区组织移民,每次移民都有很优惠的政策。

例如到边疆地区某生,可以分给房屋、土地等等。

一般是移民到边疆地区的农民分给耕地,一户最少都有三百亩,帝国当前边疆的地特别多。

土地分少了,个人产值又上不去,自然是分多一些,反正边疆地区的地也不值钱。

工人到边疆城镇工作,都有分配房屋。

在帝国的组织下,边疆地区迅速充实起来,加强了帝国在边疆区域的防御密度。

帝国的建筑产业依旧发展迅猛,在1928年依旧是三大经济支助中所占比率最大的一个,而汽车制造业和电器制造业的发展势头则更为迅猛,不用多久就能够赶超建筑产业。

生活是永远的主题,经济的发展一概离不开生活。

人们生活中最需要的无非就是房子、车子、电器这三样东西,然后娶个老婆,生几个孩子,然后安安稳稳的等抱孙子,最后走到尽头。

因此最好拉动经济的东西也就是房子、车子、电器,这些都是大件,小件就是那些轻工业产品了,如衣服什么的。

再则就是农业了,农业关乎日常吃喝,是消耗品。

房子、车子、大件电器并非是消耗品,造出来可能就能用个几十年,因此当这些东西都完备之后,能够消费的东西就不是很多了,那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放缓了,这也就是那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为什么缓慢的主要原因。

而发展中国家,因为要建大量的房子,国民要买车子、电器,因此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就如同中华帝国,年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超美国。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并非是超越了美国就比美国强,美国毕竟之前发展了较长时间,经历了几次投资热潮,因此基础设施比中国要好,他们有所积累,但人口的差距是不可忽视的。

中美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让美国最吃亏的就是人口,因为中国有着比美国都不差的生产力,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高于美国的生产力。

此时中华帝国财富分配较为公平,这也大大的拉动了内需的增长。

中国人民普遍没有房子、车子、电器,毕竟是一个刚从旧时代脱离出来刚十七年的国家。

在这17年之中,中华帝国帝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使很多人民都有了房子、车子和诸多大件电器。

此时已经到了飞速普及的阶段,因为有贷款的支撑,加上财富分配比较公平,因此内需可谓是无比的旺盛。

旺盛的内需持续的支撑着中华帝国的投资热潮,整个国家的人民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参与到了疯狂的建设当中。

在192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650亿美元,而中华帝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28年突破了5500亿亚元大关。

双方的增长速度简直是天差地别,美国的经济已经被中华帝国甩出1100亿美元了,中华帝国在国力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美国,而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如美国。

在192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上,中华帝国作假程度更为明显,竟然直接将这1100亿美元的产值抹掉了1000亿美元,并高调向世界宣布,中华帝国的年经济生产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1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国家。

根据中华帝国日后的解禁档案中显示,中华帝国的经济生产总值早在1922年就与美国持平了,其后年年作假藏拙。

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方面是因为内需已经被搞得差不多了,另外一方面是美国将较多的资源投入到了海军的建设当中。

对于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来说,也许这点钱并不算什么,但毕竟是有差距的。中华帝国却是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了建设当中以及国民福利当中。

中华帝国的经济能够飞快增长,这于强力的国民福利是分不来的。毕竟有了较高的国民福利,国民可以放开手来消费,让自己的有更大的房子,能够开上汽车,能够用上大电器。

可以说从1917年到1925年这八年当中,中华帝国的一切发展政策,都是为了1925年之后刺激消费而做准备。

1917年北洋解体,中国才刚统一,并不具备刺激消费的基础条件。

这种透支的发展模式,首先得有先进的生产力,而当时的中国虽然有先进生产力,但并未普及到全国。

经过八年的疯狂建设,先进的生产力终于是普及开了,全国的基础工业建设完备,这才开始玩泡沫经济。

美国从1919年开始,也致力于用雄厚的财力更换新的生产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当生产力提高之后才开始玩泡沫经济。

从1926年起,中华帝国的税收年年猛涨,这大大的减轻了中华帝国偿还债务的压力,随着大量的票子印刷出来,国民收入不断增长,在出口方面,中华帝国依旧有优势,很多国家都喜欢用美元去买中国的商品,因为同样的商品,中国商品更便宜。

中华帝国收到了美元,接着就把这些美元拿到美国去换黄金,再把黄金运回来。

中华帝国所掌控的黄金数量已经上升到了世界黄金总量的1/3,而美国也有1/3左右,两国的黄金储量几乎都差不多,分别都占到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

两国的贵金属基本上都不怎么外流,中国虽然从美国那里弄到了贵金属,但美国也从其他国家那里弄到了贵金属。

两国都存在贸易逆差,美国的黄金总量总体来说是保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而中国的黄金总量则是在不断的上升。

其他国家的黄金总量则是在不断的流失,其中英国占据着南非,不断有大量黄金被开采出来,基本上每年都不会少于500吨。

但就算是这500吨黄金,看上去也有些杯水车薪。

不过英国还有其他殖民地,如果算上殖民地,英国是这个时代版图最大的国家。

中华帝国的国民年生产总值超越美国,这一消息引发了世界性的震动。

其中中华帝国人民欢欣鼓舞,从09年算起,中华帝国到此时只是发展了19年了,就已经在国民年生产总值上超越了美国。

不过中华帝国在国民经济总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