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华东集团的股份分给国民,确实是夏钧之前所计划的,不然以华东集团如此大规模的产业,内部烂掉是必然情况。

若是有人民的监督,华东集团就能够很良好的运转下去,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华东集团良好的运转下去是很容易的。

夏钧在简短的讲话之后,便鞠了一躬,然后挥手离开。

游正斌接着来到话筒前,清咳了一声,说道:“这套改革方案,元首于1917年就已经提出,只是改革一直都缺乏一个契机。不过华东集团实际上已经是国有资产了,自华东集团成立起,已经向帝国上缴了近一千八百亿元的盈利,这还不算入纳税金额。”

“至于当时缺少什么改革契机,坦白的说,主要是因为当时依旧有人反对帝制。华东集团是元首一手建立起来的,华东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展,那是因为有大量的先进生产技术。而这些生产技术几乎都是元首从南洋的实验室带来的,本身就属于夏氏家族的财富。因此当时华东政府上下都认为,如果元首下野的话,国有化改革也没有必要了,这对元首是很不公平的。”

“再则,帝制并非是洪水猛兽,君主立宪制可以很好的规避帝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国家有一个名义上的主人,便可以监督内阁行政,这有利于帝国未来的健康运转。”游正斌继续说道,极力拥护帝制。

元首若是登位,那他就相当于是宰相了,虽然中国没有宰相了,但内阁首辅实际上就是宰相。

一个小小的秀才,爬到如今的高度,只能说是一个奇迹。

……

二月十九日,中华帝国民意公投正式开始。

各地投票踊跃,此时帝国经济繁荣,民生空前发展,人民高度拥护政府,对于元首成为帝国皇帝,人民是极度渴望的。

中国已经十八年没有皇帝这个东西了,如果不把袁世凯算进去的话。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制度是不习惯的。

如果帝国元首不成为皇帝的话,就要下野了。

谁都不希望夏钧下野,因为如今这样的好日子,都是元首带给他们的。

在投票点,有人不断的喊:“不投支持票的话,元首就要下野回家了,到时候上去的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货色呢”

元首下野了那还搞个毛啊

参与公投的人们纷纷投了支持票。

仅仅是公投第一天,就有上亿公民参加了公投,各地投票点大多排起了长龙。

对于这次公投,世界各国都在高度关注。

说实话很多人并不愿意看到夏钧这个**份子再继续带领这个国家,因为在夏钧带领下的中华帝国发展速度太快了,军事发展速度也太快了,而且还敢打敢杀,情绪化波动大等等,让英美日苏等国都十分讨厌夏钧。

半个月后,公投结果很快统计了出来。

中华帝国这次全民公投,一共有4。6亿合法公民参与,其中支持帝国元首夏钧登基票数占到了99,只有1的反对的。

这样的比率相差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这也再次证明了,夏钧在中国的地位是没有什么能够动摇得了的。

公投公布当天,中华帝国全国陷入一片欢庆的海洋,家家放鞭炮,商家也乘机大搞优惠促销活动。

尽管春节刚过,但这一年欢庆的气氛却延长了大半个月。

国际上对这次公投的说法很多,西方媒体普遍抨击夏钧操纵公投结果,对于欧美来说,,现在能给夏钧抹黑就给他抹黑,来彰显中华帝国的邪恶。

那但是他们的抨击起不到任何的效果,中华帝国不会少根毛什么的。内部来说,谁敢说这次公投结果做了假,那么将被直接淹没在人民的海洋之中,必然会引起全民公愤。

公投当天,中华帝国定国号——中华,年号——皇汉。

1929年为皇汉元年。

夏钧于三月一日正式登基,登基仪式很庄重,但过程被简化了很多。

二十年,帝王霸业终成。

登基当天,夏钧大赦天下,凡事犯罪情节不严重的,一律赦免监禁。至于那些犯罪情节严重的,则不在此列。

这是帝国开国皇帝才有的权力,第二代皇帝每年只能赦免十人,登基时也是如此。

登基当天,夏钧于祭坛上发表了简短的誓词。

“朕掌神器,皇汉必昌。犯我汉者,虽远必诛。”

皇汉者,民族也。

……

帝国国体正式确定,随着夏钧登基帝位,国民顿时有了一个主心骨,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信心倍增,这导致1929年帝国投资金额迅猛增长。

1929年,已经是刺激消费的第四年了,大量的房地产建设了起来,仅仅四年时间,就建起了大量的居住条件舒适的住房。六亿国民,大部分都住进了新房当中。

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萎缩了,当国家普遍有了房子,不会再去多买了,自然就是建无可建,增长速度放缓。

在这样的局面下,汽车制造业和电器制造业开始全面发力,正式接过房地产带动的内需接力棒,继续疯狂带动内需。

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那么回事,但基础条件成立后,只要进行刺激,经济就上去了。

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就要让国民疯狂的进行生产,所以钱这个东西实际上不算什么,真正的东西只是资源两个字。

后世的中国之所以不可能走美国那样的老路子,就是因为人太多了,资源不够那样发展。

而美国自所以如此敌视中国,总的来说也是‘资源’两个字,中国人若富裕起来了,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资源没了美国佬怎么享受?

只要有资源,发展经济是十分简单的。

此时的中华帝国最不缺的就是资源,这么大的版图面积,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这么广袤的势力范围,还会怕没有资源?

当然,这种发展模式还有一个必备条件,那就是完整的工业体系。

后世也就三个国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美国、中国、俄罗斯。不过俄罗斯被玩到半残,有点废掉了。

若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那么结果就是刺激经济的同时造成财富外流,毕竟经济刺激了得买东西,若是国内造不了自然得进口。

而此时的世界,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也就是中国、美国,其他国家的工业体系有的发展得很偏,有的则是比较完整但缺了一些,例如英法德这些国家,他们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但在新兴产业方面的跟进速度不够。

苏联的工业发展也很快速,因为是**国家,又没有商人的存在,因此苏联的军工业发展速度最快。

苏联的工业体系也在很快的发展,美国为了抗衡第三世界联盟,甚至不惜把先进的技术都交给苏联发展。

苏联,可以说是美国养的一条恶犬。

俄国,则是中国养的一头奶熊,也许战争上比不上苏联,但却为中华帝国挤奶,有中华帝国坐镇,苏联再跳也跳不出手掌心。

发展经济方面,当前也就是中美两国在采用疯狂的泡沫经济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让国民疯狂的生产,最终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虽然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

美国进入1929年,更多的行业出现了商品挤压。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更加疯狂的开始刺激消费,但收效不是很大,商品挤压依旧越来越多。

当商品积压到一定程度,就算是银行想要继续放款,也就撑不下去了,因为公司亏损,股市也上去了,该公司的股票还会下跌,当下跌的股票多到一定程度时,投资者的信心就被击垮了,从而就不会再去把股票往上推。

像美国和中华帝国的股票,都是有分红的那种,不像后世的中国那种纯粹铁公鸡,铁公鸡一段时间后,人们也都认清楚股市的真实面目了,傻瓜才去整天往股市里砸钱。

中美股市由于比较正规,投资者往股市砸钱也不是完全的亏本买卖,所以股市很繁荣,但在泡沫经济下,最后一批往上推的肯定被套牢。

因为不是谁都是股神,在泡沫经济下很多买股票的都是不懂股票的,起哄着来买的占到了多数,因此总会有人被套牢的,而且就算是崩盘了,也有一些人以为很快又会涨,因此还去买,然后层层往下套牢,层层割肉。

在1929年,华夏会加大了对海外资本召回的力度,甚至专门跑去给一些华人做工作,甚至是直接说,美国经济要完蛋了。

华夏会在海外华人资本家是有很有信誉的,海外华商收到华夏会的消息,纷纷急忙将产业出手。

这些消息虽然在华人交际圈内传播,但美国民众却是不知道的。

尽管有美国人知道了,但这又不是官方的言论,加上报纸等舆论媒体都在鼓吹什么资本战胜共产主义,那些舆论媒体就算是知道也不会刊登这样的新闻,因为这和政府政策冲突,这些媒体虽然不是政府的,但却是华尔街的银行家的。

只要官方和舆论媒体不说这调子,其他美国人就算听到风声也是半信半疑。因此不影响华人资本抽身,只要是出手产业,很快就有人高价买走。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华帝国在海外的资本纷纷抽身回国参与国内投资。

……

很快到了1929年7月16日,这是中华帝国建军二十周年的日子。

中华帝国在中京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阅兵式,这次阅兵式调集了近五十万部队,雄赳赳气昂昂的从中京广场上穿过。

这次阅兵式使得整个中京广场都挤入了一百六十多万人,由于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很多国民都富裕起来了,中京成了帝国的旅游景点中最为热门的一个,何况这次有阅兵式看。

此时中华帝国陆军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在国防军的基础上,夏钧又成立了中华帝国野战军。

国防军负责边防,野战军则负责大规模的会战。

国防军的兵力缩减至八十万,分布在帝国边疆地区。野战军则维持着一百三十六个师,十八个独立旅,三十个独立团,五十六个独立营,总兵力达到三百万。

一战后十年的发展,很多老兵都退了下去。

一些军官也因为一些身体原因退了下去。

帝国正式走向帝制,夏钧登基之后必须对这些退下去的士兵和军官进行封赏了,因为他们没办法等到未来的第二次大战爆发。

在这次阅兵式当中,夏钧为上千名士兵和军官封了爵位,下发了陆军‘终生成就勋章’。

中华帝国的爵位恢复古制,以公、侯、伯、子、男来划分等级,明代则是直接把子爵及男爵砍掉,只封公侯伯,所以明代轻易不封爵。

中华帝国则恢复了子爵和男爵,封爵也不是太难。不过爵位仅是一个荣耀,实际的好处很少。

但既然是爵位,福荫子孙的特点还是不能完全丢的,只是福荫多少的问题,对此中华帝国给了一点小特权,不是很明显的小特权,可有可无的那种,只是个噱头。

同时封了爵位,每年能拿到一定数量禄米。

现在是生产力爆发的时代,米还会怕没有。反正米那么多那么便宜,这方面的福利只能说是极低的。

但采取这样的封赏方式,有古制可寻,也让人无可辩驳。

但爵位也不能真正的失去吸引力,帝国同时还在封爵时会赏赐一些土地,一般都是未开发地区的土地,这些土地也不太值钱,不过用来赏赐的土地一般都不差,若是该地区能开发起来,还是很有价值的。

——————

第一更到

第398章:第三世界联盟反倾销预案

第398章:第三世界联盟反倾销预案

那些开国前阵亡的烈士,也大多封了爵位,当封爵之后,等于是盖棺了,以后不会再对开国开阵亡的烈士进行封赏了。

夏钧登基之后,迅速把军中军官们的军衔给提了上去,现在有了爵位,也不必用军衔来吊胃口了。

在爵位上,帝国的公爵又分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侯爵和伯爵也是如此,这大大提高了‘练功升级’的空间,让军官们有足够的空间去奋斗,免得到时候帝国赏无可赏。

不同的爵位,赏赐标准不同,反正一级比一级来得高。

这些爵位,是允许世袭的,但一代一代的爵位不断往下降,这也就能够福荫子孙了,这就加大了爵位的吸引力。

至于那些还在军中的士兵和军官,则一律不封爵。

这十年下来,中华帝国退役了三批正规军士兵,同时退役了五批生产兵团。

正规军士兵一般都是专练一门战技,炮兵专门打*,装甲兵专门开战车,狙击手就专门当狙击手。

总之把分内的事给练得能起本能反应才算合格。

中华帝国毕竟是一个有三百万正规军的部队,陆续退役了三大批,正规军预备役已经达到了九百万。

生产兵团训练出的炮灰预备役,则有了一千五百万。

也就是说全面战争一开打,帝国就能够对这些预备役进行动员,起码能够动员一半上战场。

其中那些正规军退役的士兵,由于专门练一门战技,所以到时候重新入伍只需要随便训练一下,让他们把忘掉的东西记起就行了,反正不断练了三年,身体有本能反应,很容易成军。

中华帝国陆军内部的分工是很明确的,因此虽然只训练三年,但却能把士兵的技术性训练得非常不错。

只有特种部队是比较全面的进行训练,之所以叫特种部队,就是因为这种区别。

动员时,只要把不同的兵种组合一下,就是一个野战师。

而那些作战技术练得特别精的,则留在军中当基层军官。军官之间也有激烈竞争,被比下去的,去当预备役军官吧

这些预备役军官未来是要发挥重大作用的,因此不能让他们放任自流,帝国将这些预备役军官专门集中养起来,让他们继续研究研究与指挥作战相关的东西。

未来的战争,指挥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中层、基层指挥官能够正常发挥,预备役的战斗力都不会差,至于高层指挥官,那更多的是战略指挥,同时战术指挥等等方面,只要基层和中层指挥官不怂,高层指挥官就不会出什么差错。

对于高层指挥官来说,他们是大局上的布置,东西考虑得一般都比较全,这要全部环节都能够布置正确,那么就没什么问题。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那么可能会影响到全局。

中基层军官能力够强,就能够减少这样的问题出现。

不过暂时帝国还不会发动战争,恐怕还要再等些年,到时候中华帝国的预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