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陆军方面,夏钧又增加了一种轻机枪——MG08/15式7。92mm马克沁轻机枪,该枪内部机件与MG08完全相同,但对机匣进行了轻量化改进。MG08/15保留了MG08的冷却水筒,这样也就保留了MG08原有的火力持续性良好的基本特点——但水筒的容积从原来的4公升降低为3公升。MG08/15取消了MG08的锹把式回旋握把,安装了步枪式枪托、手枪式小握把和食指扳机;笨重的橇式枪架也被取消,代之以重量仅为1。5磅(0。68公斤)的两脚架。MG08原来精细的后瞄具也换成了相对简单但更为坚固的部件。在安装侧置弹箱(内置1条100发弹带)和冷却水筒满水状态下,MG08/15的全重约为43磅(19。5公斤)——这一数字只相当于MG08的三分之一。

MG08/15在射击上对射手要求型较高,相比BZ…26轻机枪随便训练一下就能使用来说,技术性方面要求更严格。同时因为重量原因,也无法作为班级来使用,因此夏钧把MG08/15配备在了连级。

每个连配备6挺MG08/15,组成一个机枪排,每个班两挺,安装在三烂摩托车上,也可以卸下来使用。而马克沁重机枪在三轮车上虽然能够使用,但比较勉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重机枪方面,则是配备在营级,用来防守固定点的。而MG08/15可以随着步兵推进,在攻下阵地后以应对敌人的反扑。

之所以配备MG08/15;主要是考虑到BZ…26的火力持续不足,毕竟只有20发子弹,虽然说比M1加兰德多了12发子弹,威力也更猛,但作为一个已经被定义为轻机枪的火力单位来说,子弹还是太少了一些。

在武器方面夏钧又增加了一种机枪,同时空军也开始组建,接下来就是到练战术的时候了。

大练兵就要开始了

————

第三更

凌晨不更了,没存稿啦小菜发觉有存稿没什么动力,全发出来算了。

第三十三章:南北议和之机会

第三十三章:南北议和之机会

华东第一师、华东第二师、华东第三师、华东第四师(炮兵师),开始向鹰潭地区进发,浙江没什么适合作为练兵的地方,这里人口比较密集。江西鹰潭此时还是一个没什么人的地方,夏钧把练兵的场所放在那里。

就山地作战来说,几个师都比较擅长,因为他们是从福建起家,福建就是山地地形,而平原作战上还缺少经验。

三十架福克战斗机从机场起飞,飞往下一个中转野战机场,前期的飞机的体重都比较轻,用野战机场就可以了,对机场的要求型并不高。

此次在鹰潭的训练,主要是平原作战演练,以及步炮协同、空炮协同、空步协同等战术的练习。

未来与日本必有一战,而在平原、丘陵地区作战的可能性最大。

这次为期一个月的战术协同训练上,工兵、后勤等单位也全面参与,鹰潭的军事演练区域内的所有居民已经被疏散了,这块大概两百平方公里的地区未来将作为专门的演练场所。

夏钧亲自赶往鹰潭,主持这次全军演练。

就在这时,北方的袁世凯依旧没有彻底掌控清廷的权力,因为清廷还有最后的王牌——两万禁卫军

这两万禁卫军,士兵多为满人,且装备精良,军官则多数出于满蒙。

北洋军倒戈后,良弼等少壮派秘密组建皇族宗社党,并且在不久后就策划了一场兵变,当天北京城内到处都是枪声,禁卫军控制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士兵叫嚣着要把袁世凯等内阁成员吊死在城门上。袁世凯当天不敢回家,只好躲进奕劻的庆王府。

奕劻是清廷钦定的铁帽子王,可随时进出北京城,奕劻很快便面见隆裕太后,称述了兵变的后果,称可能造成汉族官员的对立,让**党乘虚而入。

隆裕太后没有慈禧的权谋与见识,又长期深居宫中,不问朝政,她一听**党要进京,马上传唤良弼这个皇族宗社党头领召入宫中,把良弼骂了个狗血淋头。

第二天,禁卫军不得不陆续撤出了北京,袁世凯这时心生一计,提议国难当头,应由皇族带领一部分禁卫军出征南方,并点载沣的弟弟载涛这个陆军大臣为帅。

载涛是个戏迷,演猴戏闻名全国,但生性胆小如鼠,一听袁世凯点他为帅,马上吓得魂飞天外,连忙跑到奕劻那里求情,要辞去这个禁卫军军统的职务。

载涛的请求正合袁世凯的心意,马上提议由冯国璋出任禁卫军军统,冯国璋是良弼的拜把子兄弟,是满族可接受的人物。

冯国璋在汉口被解除了兵权,回到北京后也不去察哈尔上任什么都督,更不去拜见袁世凯。

几天后袁克定突然拜访,拿着袁世凯当年收冯国璋为门生的兰谱,口称四叔,说今后我父亲要以四叔为兄弟,永不忘当年小站练兵之情谊。

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居然求情言和,冯国璋这才心理舒坦,袁世凯对冯国璋的性格了如指掌,此人在小事上常常能够雷厉风行,人称冯蛮子,但在大事上却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袁世凯要求冯国璋,必须在这个紧要关头控制住禁卫军,因为北洋军逼迫清廷退位的行动很快就要开始了。

此前夏钧已经通电袁世凯,让其尽快逼迫清廷退位,以稳定中国之局势。

袁世凯明白,自己只能按照华东临时政府所划定的路线去走,华东临时政府的军力远远高出北洋军。

不过让袁世凯庆幸的是,华东临时政府急于稳定中国局势,并且可以给他做出让步。

与此同时,在武昌召开的南方各省都督府联合会议也已经召开,**军在成功保卫和汉阳后,会议上充斥着一片北伐的声音。

但华东临时政府代表却默不作声,各省代表高谈阔论了一阵,全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华东临时政府代表身上。

没有华东临时政府的支持,**军很难北伐,华东临时政府的强悍实力已经在汉阳保卫战中充分证明,能与北洋军抗衡的也只有华东临时政府军。

“我想提醒各位的是,日本已经集结重兵于长江口,此时若是南北大战,必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日本乘虚而入,诸位若想北伐,我华东临时政府概不奉陪。”华东临时政府的代表在会议上说道,“当前中国需要的是尽快稳定,只有与北洋军进行南北议和,在联合北洋军逼迫清廷退位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在华东临时政府代表的表态下,这次南方各省会议草草结束,北伐也无人再提,以**军的实力,想要打败北洋军显然不可能。

南北和谈很快在朱尔典的牵线下展开,同时夏钧的华东临时政府,则在莫多马的牵线下,与袁世凯另外开辟了一个谈判桌。

袁世凯并不把**军当回事,夏钧同样没怎么把他们当会事,而他们之间的谈判才是主要的。

夏钧明白,只要稳住袁世凯,就能让中国局势尽快稳定下来。而袁世凯也明白,只要华东临时政府支持他,南方**党不足为虑。

袁世凯与夏钧议和继续进行,袁世凯与夏钧的代表在何谈上出现了一些分歧。

夏钧的条件是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但华东福建、江西、浙江三省必须自治,国会不得干涉华东自治政府,华东自治政府拥有与外国政府进行自由外交、签订各种协议、盟约的权利。

同时袁世凯必须与华东自治政府合力将福建、浙江两省关税收回。

并且袁世凯若要贷款,必须优先考虑向华东临时政府进行,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若要采购军火、及一切办公用品、设备等等,都必须优先考虑向华东自治政府的产品。

当前的格局变的比较复杂,英国等西方国家支持的是袁世凯,而美国则支持华东临时政府。

英国想要尽快稳定中国局势,而美国也无继续煽动中国内战的利益出发点,日本则希望中国内战愈演愈烈,好让日本在华攫取更多的利益。

英国对华东临时政府也表示略微支持,因为华东临时政府此时正致力于稳定局势,与英国的利益相符,不过英国很明显意识到华东临时政府是一个不好控制的势力,而袁世凯则更好控制。

美国则没有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而他们重视的是市场,因此他们只需要华东临时政府的合作,而不是控制,因此支持华东临时政府。

袁世凯对于华东临时政府要求推举他为大总统后的自治,以及拥有外交权利,以及需要掌控福建、浙江两省关税的要求很是迟疑,在谈判桌上并不同意这个要求。

双方谈判毫无进展,袁世凯心里还存在着一些侥幸,就是当了大总统后再平定华东三省的侥幸心理。

夏钧对此自然是洞若观火,不过他暂时还不是太急,因为孙大炮就快回国了,接下来应该就是孙大炮就职南京临时大总统了吧那时自己在边上煽风点火一番,到时候有得袁世凯着急了。

另一边,12月18日,唐绍仪带着上百人的队伍,在上海与伍廷芳代表的南方**党进行议和。

伍廷芳,是中国自费留学第一人,他获得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法学博士、大律师,曾经给李鸿章当了十四年的幕僚。

南北议和双方第一个会议,谈的就是双方的停战,在各省战场上,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停战。

由于唐绍仪和伍廷芳都是广东人,而且还曾经在同一个部门做过事,所以双方的谈判看上去和融洽,更像是好朋友坐在一起,有什么事情好商量。很快就达成了停战协议,唐绍仪在给袁世凯汇报后,袁世凯也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12月20日,唐绍仪与伍廷芳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谈的是国体问题,就立宪还是共和上,伍廷芳提出要求共和,而唐绍仪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委婉的提出,如果让袁世凯当大总统,共和可以考虑。伍廷芳甚是精明老辣,这话他当然明白,不过他可做不了主,所以也是暂时应付着,唐绍仪也要求要报告袁世凯,所以第二次会议很快就结束了。

南北议和真正能拍板的就是三个人,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孙中山,另外一个则是夏钧。

而袁世凯这边还未与夏钧谈妥,12月25日,孙大炮回国了,成千上万人前往上海迎接,同时还有各中外媒体、各国使节等等。

一回到中国的孙中山,便在程全德的邀请下前往了南京,程全德已经打算投靠孙中山这一派系,以防止光复会对他秋后算账。

到了南京的孙中山顿感局势棘手,当前他们不仅要和袁世凯谈,而且还要与由光复会发展而来的复兴党谈。

南方**势力分为两派,一派就是以武昌**政府和其他各省为主的派系,由于实力不强,所以联合起来,他一回国变成了领袖。

另一派就是以夏钧为首的复兴党人的华东临时政府,控制着华东中南部三省,同时也是当前实力最强的一派。

不过华东临时政府在政治上并不活跃,他们主张南北议和,以稳定中国局势,在华东临时政府的主张下,南北再打起来基本上没有可能。

接下来,就是看三方如何在谈判中谋取最大利益了。

夏钧见孙中山回国了,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自治、关税,以及政府采购军火等东西必须考虑华东临时政府。

————

第一更到疯狂码字了兄弟们有月票的扔月票,没月票的,推荐票也可以啊

第三十四章:南北议和之主动

第三十四章:南北议和之主动

孙中山回国后,于当天立即与华东临时政府谈判团进行谈判,夏钧派遣的谈判团以陶成章为首。

陶成章等光复会成员,在思想上本身并不排斥专制,对这次谈判的底线也很明白,虽然与孙中山等同盟会的政见不符,并且积怨已久,不过还是接收了谈判提议。

于是在上海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华东临时政府谈判团即与袁世凯派遣的以唐绍仪为首的谈判团进行谈判,也和以伍廷芳为首的十四省谈判团进行谈判。

袁世凯的谈判团,即与华东临时政府谈判,也和十四省谈判团进行谈判,十四省谈判团即与袁世凯进行谈判,也和华东临时政府进行谈判。

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

谈判中有一个人值得注意,那就是汪兆铭,此人也许很多人比较陌生,但提起他的另外一个名字,那就肯定非常熟悉了,他笔名精卫,人称汪精卫。

因为之前梁启超讽刺同盟会是远距离**家,所以联合和好朋友四川人黄复生,以及炸弹专家余培伦等谋炸摄政王载沣。

结果没炸成被抓住了,清廷知道**党人不怕死,怕杀了汪精卫与黄复生会引起民众反感,因此判处他们无期徒刑,关押在法部大狱之中。

袁世凯出山后,向清廷提出的几个条件之一就有赦免**人在其中,而此前最大的政治犯就是汪精卫与黄复生了。

汪精卫此人在口才、笔才及组织能力上都非常出色,同时还是个帅小伙,袁世凯到了北京后,感觉汪精卫是个人才,便把他请到家里来,谈及政局时,汪精卫滔滔不绝,深受袁世凯的赏识。

另一边,汪精卫很快也了解到了袁世凯的政治抱负和种种手段,深为袁世凯所折服,于是便从**党那边倒向了袁世凯一方,同时写信给**同志和好友,极力为袁世凯说好话,其中黄兴就被其影响,声称袁世凯若逼迫清廷退位,可以让袁世凯当大总统。

谈判开始后,袁世凯便委任汪精卫为北方何谈参赞,对外秘而不宣,混入**党之中,斡旋于南北之间,暗中帮助唐绍仪。

不过袁世凯还不放心,他最放心的还是亲人,所以当天下午把汪精卫又叫了过来,让他和儿子袁克定拜为兄弟,其意思也就是拜他做干爹。

汪精卫没有犹豫,当即与袁克定互相磕了四个头,接着又与袁克定一起向袁世凯磕了四个头。

接着汪精卫到了上海,随即打入**党之中,**党把汪精卫当成死里逃生的好同志,优秀的**党人,并委任他为南方首席参议。

袁世凯那边任命汪精卫为北方参议,**党这边也任命汪精卫为南方参议,而且还是首席的。

以陶成章为首的华东临时政府谈判团,在与伍廷芳为首的十四省谈判团谈判时,伍廷芳提出了一个提议。

那就是为了逼迫袁世凯加紧逼宫,推举孙中山为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

陶成章当即问:“孙在此**中可有建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