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一个小麦,其他的主要农作物基本上都兑换了,不过还有很多不是这么主要的农作物。

就价格来说,4级的培育基地只需要100万点积分,这种程度夏钧完全能够接受,因此又投资建设了小麦、糯米、高粱、红薯、马铃薯、花生、芝麻、油菜的高产培育基地。

农业不仅仅是这些东西,夏钧必须考虑山区里的农民和土地经营者,因此需要给他们弄些优质水果品种。

于是夏钧又投资了无籽西瓜、杨梅、葡萄、甜瓜、荔枝、枇杷、蜜橘、芦柑、柚子、梨等十几种销量大,能在华东自治三省种植的水果。

另外就肉蛋双用鸡的培育数量已经不足,10亿只鸡,听上去是蛮多的,实际上一分散到农村去,这10亿只根本不够,平均算一下,就华东自制三省地区的5400万人口,人均还不到20只,他的KFC可是鸡肉消耗大户,肉鸡是供应外部消费的,而肉蛋双用鸡才是供应内部消费的。

因此夏钧必须再建一个蛋肉双拥挤的培育基地,让培育数量提高到20亿只,另外夏钧怀疑KFC在海外大量开设分店后鸡肉够不够用,因此又扩建了肉鸡培育基地,同样是每年培育20亿只肉鸡。

不到半个小时里,夏钧建了二十三个培育基地,这些培育基地全部都建在建安,那里有一个培育基地群。

有了这些基地群,未来中国的农业就能称霸全球,外国佬不用关税抵抗的话,他们的农业将被摧毁。

拥有这些培育基地还不够,还得有大量的农用机械,就这些农用机械上,夏钧目前大部分只能进行兑换。

就拖拉机方面,当前需求量达到100万台以上。

此时夏钧已经过了那种急需收买人心的地步,因此拖拉机也不免费提供给地方自治议会了。

他只给地方自治议会提供几辆拖拉机,专门帮助那些贫困户运输。不过拖拉机又必不可少,因此夏钧决定以贷款的方式向地方提供拖拉机。

同时他也不完全兑换拖拉机了,而是从兑换平台上兑换柴油机,一台50马力的柴油机仅需要10点积分而已,成本节省一半。

兑换了柴油机,拖拉机也就很容易生产了,那些部件都没什么技术性,就是橡胶、钢铁和发电机和照明灯,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性,反正现在又没到夏收,还有时间制造拖拉机。

拖拉机制造出来后,就以无息贷款的方式直接把拖拉机卖出去,那些地主要自主经营土地的话,拖拉机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拖拉机也不是太贵,一台拖拉机仅售50元而已,在这种贷款的模式下,自耕农都能买,另外还可以专门做司机运货赚钱,回本还是很快的。而福建地区原本下发的拖拉机,也将出售出去。

为此夏钧兑换了50万台柴油机,也仅仅花费500万点积分而已。夏钧手上原本还剩下1。5亿点积分,挥霍下来,还剩下1。2亿。

接着夏钧继续投资5000万点积分扩建农机厂,扩建后的农机厂可以生产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这两种机械都是比较简单的级别,大概也就是50年代的,都是为中小型。

现在还不能给那些地主及农垦公司太先进的机械,因为那样会让农民失业,现在城市中也暂时没有那么多的用工岗位。

有了化肥、农机、高产作物和拖拉机,农业上基本上没问题了。

很快朱澄嘉和杨明柳经过商议后,给夏钧提交了一份关于对地主的税收额度报告。

经过杨明柳反映,当前地主和农民还未完全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所以农业税也不能定的太高,可以采取先低后高的方式来逐年提升。

因此朱澄嘉就稳定方面考虑,建议将农业税顶为山区5,平原10。

夏钧看了报告后直接批准,同时让农业部与税务部保持沟通,在土地经营者受灾,或者行情不好时,给与免税。

……

农业税收额度公布后,华东自治三省的地主都安心了,这税收确实不高,还不如满清收得高。

那些农垦公司也有样学样,和林德宝组团前往江苏圈地。

林德宝此次前往江苏,陪同的还有四家农垦公司,这些农垦公司都拿到了营业执照,他们得到消息,知道去江苏圈地种棉有利可图,自然也就跟着林德宝去了。

五家农垦公司的资本有大有小,最大也就是‘华盛农垦公司’,资本达到4000万元,其次是李世霖的‘中盛农垦公司’,资本也有2000万元,李世霖和刘锦山的竞争演变得有些激烈,两人在茶叶、纺织上积怨颇深,看到刘锦山投资农垦公司,他也不甘落后。而最小的‘丰业农垦公司’,资本也有200万元。

如今在华东自治三省募股是比较容易的,在华东自治政府政策下,民间资本对办实业充满信心。

只要项目好,人们都会争着入股。

如果说是有些名气的,那招股就更容易了,例如抱了华东自治政府大腿而发达的刘锦山,以及夏钧的岳父李世霖,他们一说要办什么工厂要钱,马上就人争着拿出资金入股。

刘锦山代表的是徽商,资本十分雄厚,这次办农垦公司,背后有许多徽商在支持他,同时也有许多徽商前来华东自治三省经商。

李世霖代表的则是闽商,在资本上显然比刘锦山要逊色许多,不过就个人资本来说,李世霖由于之前胃口大,倒是让他赚的钱比刘锦山还多。

同时两人都在往一屁股债务的方向上走,除了赚到钱就投入到实业中去,还大量进行借贷,除了向民间资本借贷,还向华东银行借贷。

逐渐形成‘中盛’、‘华盛’两大集团。

李世霖因为是夏钧的岳父,儿子又在主持华东银行,李诗婧和李盛国要说不帮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世霖的‘中盛’在李诗婧和李盛国两个留学过的子女指导下,采用的管理模式很先进,这方面李诗婧会时常会选一些工商学院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去中盛实习,技术上有女婿提供,同时在资本上是儿子批的,也无需担忧。

不过李诗婧和李盛国两姐弟倒是很能体谅夏钧,毕竟身为元首不能太顾着自己人,所以李盛国对那些不良资产的抵押贷款基本上不批,不过在管理、技术、资金的三重综合下,中盛集团的不良资产甚少。

刘锦山的‘华盛集团’在管理上则是重金到工商学院挖人,管理的模式与中盛基本相同,技术上也有夏钧的支持,夏钧在技术上从来不偏袒谁,毕竟中盛和华盛已成为他的两大重要打手,是华东集团进军国际市场的左右护法。

而‘华盛集团’的资本上有徽商的支持,华东银行也给他们批钱,因此资本上还要稳压中盛集团一筹。

除了这两大集团,浙江的龙游商帮以及盘踞上海的宁波商帮则是加入兴办实业潮流的新生力量。

这两大商帮的实力虽然没有徽商那么强,但资本上也都不容小觑。

无论是龙游商帮还是宁波商帮,在华东自治政府的地盘上都很快发现了新世界,一个空旷又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表面上市场被洋人所占据,但华东自治政府上台后,诸多徽商和闽商的成功案例证明,洋人的市场已经不稳了,甚至如同一层纸一样一通就破。

现在华东自治政府收回了关税,更是如虎添翼。

没有了洋人,这就是一个空旷的世界,到处都是空白的领域等着他们去占据。在华东自治政府的支持下,只要管理到位,基本上没有亏损的可能。

其中最为热门的投资行业就是农业,以及相关联的农产品加工、养殖业。

此次组团前往江苏圈地,其中就有龙游商帮和宁波商帮的资本,他们的资本加起来有六千万元。

很快林德宝他们就在江苏南通等地圈下了千万亩旱地,由于这些农垦公司给出的条件很优厚,不管是地主还是农民都比较满意。

五家农垦公司面对地主时,给的是和他们租给佃农一样的租金,所以地主不反对。

在面对佃农时,五家农垦公司承诺,会聘用他们在农场工作,工钱不少于每月两元,而且每日工作八小时。就算是不用那么多人,他们也会在其他地方给他们安排有这样待遇的工作。得到这样的承诺,那些佃农自然兴高采烈,这些棉农大多都十分贫穷,种地还得向地主借高利贷,然后到了收成的时候在还掉高利贷,这样一来一去,一年到头基本上还是个穷哈哈。

至于那些自耕农大多数也都同意租地,一来是价钱公道,二来是又能拿工钱,收入会很稳定。

再则在江苏都督程全德的配合下,没几个抗拒的,就算有也很快迫于来自官方的压力而顺从。

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的张謇望而兴叹,这样的资本,实在不是他能得罪的。他的大生纱厂虽然经也有自己的棉花种植土地,但依旧无法自给自足,很大一部分还要靠买,这五家从自治三省来的农垦公司显然不能得罪。

第四十四章:中国人的机械制造厂

第四十四章:中国人的机械制造厂

2月9日,冯如被‘请’到了杭州,方式很特别,冯如的面色很古怪,说不上什么感受,因为南京政府没有了。

现在天下是袁世凯的,当然,华东三省是华东临时政府的。

不过南方一些省份还是在**党手中控制的,江苏、安徽、广东三省是**党的地盘,他还是可以留在广东的,他还是可以为**做出贡献的。

很遗憾的是,他被绑架了。

事情发生在元宵节那天,一群人进了他的家,二话不说把他强行装进了一个大箱子里,等他被放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在一艘货船上了。

不过冯如在这艘大货船上碰到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安东尼?福克,显然这艘货船刚从德国回来。

两人发现对方是个飞机设计师后,安东尼?福克与冯如在船上兴奋的谈起了飞机,一直谈到了杭州。

冯如与福克都是机械师,又热衷于飞行实业,因此很有共同话题,很快便成了好朋友,福克对冯如被绑架的事情深表吃惊,不过却拍着冯如的肩膀安慰他。

“给华东自治政府效力有什么不好呢?你不是说,他们也是中国的**势力吗?而且我在报纸上看到,各国已经承认华东自治政府的地位了。”福克对冯如说道。

“是的,可是……”冯如有些犹豫,福克打断他说道:“中国只有他们能造出发动机,而且也肯下大本钱。”

“嗯”冯如点了点头,怀着复杂的情绪,冯如来到登上了码头。

不一会,马上就看到了一辆轿车开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一群穿着复兴党党卫军军服的士兵。

夏钧从车上走了下来,上前欢迎福克与冯如的到来。

在热烈的握手中,夏钧对冯如说道:“冯大哥还真是难请啊不过我和下面说,冯大哥是我中国最有本事的机械师,也是我中国飞行先驱,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请到。若是有怠慢之处,还望冯大哥海涵啊”

“委员长严重了。”冯如很不自然的应道,看着眼前这个十分年轻的委员长,他有些无奈,不过生气也谈不上。

“先不说这个,咱们先上车,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夏钧对冯如和福克说道,翻译马上给福克翻译了一下,福克笑着点了点头。

三人上了车,夏钧让伺机去内燃机制造厂。

冯如听是去内燃机制造厂,不由提高了精神。夏钧在车上和冯如谈起了机械上的事情,而不谈飞机。

夏钧觉得,冯如是机械上的人才,让他去造飞机,显然有些大材小用。相比起飞机,夏钧更注重机械。

现在华东自治三省的机械制造业的规模还很小,也仅能制造一些简单的机械,大部分机械不是要到欧美购买就是从兑换平台上购买。

冯如之前纽约攻读机器制造专业,他学习非常刻苦,为探讨一个问题,经常研究到深夜。

尽管生活紧迫,他为了更多地了解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经常把节省下来的食宿费用购买报纸书刊。

为了交纳学费,冯如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工。尽管如此,冯如的学习成绩仍然在班上名列前茅。

学校见冯如学习如此刻苦,再加上成绩出众,决定免去他的学费。5年之后,冯如果然具备了广博的机械制造知识,他通晓36种机器,还发明制造出了抽水机和打桩机,他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由于性能良好深受用户的欢迎。

此时的冯如在美国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机械制造师,这样一个精通36种机械的机械师去造飞机,确实是大材小用,让他去造机床差不多。

要说冯如造飞机,显然他是半路出家。

之前冯如想要造一艘军舰送回国加强国防,这想法的确让人感觉到比较疯狂,之后发现飞机用处更大,而且成本便宜,就跑去造飞机了,也正是飞机让他丧了命。

“造飞机就好像是造个蛋,而造机械,却是造一只鸡,有这只鸡在,就可以生很多蛋,是这个道理吧”夏钧和冯如说道。

“委员长所言不错。”冯如点头同意,夏钧接着说道:“所以啊冯大哥你就不要专门去造飞机了,平时当业余爱好就好了。我打算办一家机械制造厂,让我们中国能造出先进的设备,这样我们中国才能强大,才能保护四万万同胞和海外华人的利益,让我们中国人走出国门扬眉吐气,谁也不敢欺负我们。”

夏钧的话马上引起了冯如的共鸣,对于一个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来说,他们最期望的就是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来保护他们。

“如果委员长有成熟想法,我倒愿意一试。”

说到机械,冯如却是有绝对自信的,夏钧心里不由松了口气,让冯如去造飞机确实是大材小用。

而且冯如也不是很专业的飞机设计师,夏钧对冯如在飞机上能否做出建树并无太大信心,他看重的还是冯如的机械才能。

另外,冯如貌似还能造设计军舰真是人才啊不绑他才怪。

很快到了内燃机制造厂,冯如和福克进入内燃机制造厂后便看得眼花缭乱,这个内燃机制造厂绝对是地球上最先进的。接着夏钧带着他们二人参观了大半个月前制造出的那台450马力的柴油机。

福克看完内燃机制造厂,对于华东自治政府的实力再也没有了任何质疑,这里的确是一个可以为他提供最好舞台的地方。

冯如看完内燃机制造厂,也改变了内心的想法。

正如夏钧所说,造飞机是大材小用,造机器才是正途。就造飞机上,华东自治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